-
我国无需缴纳个税人员占比超过七成
国家税务总局今天发布的2023年度个税汇算清缴数据显示,我国取得综合所得的人员中,无需缴纳个税的人员占比超过七成,个人所得税有效发挥了调高惠低作用。
国家税务总局税收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取得综合所得的人员中,无需缴纳个税的人员占比超过七成。在剩余不到三成的实际缴税人员中,60%以上仅适用3%的最低档税率,缴税金额较少。
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李平:个人所得税有效发挥着“惠低”的作用。以综合所得缴纳个税数据来看,低收入群体在享受税改红利后基本无需缴税或只需缴纳少量税收。
据介绍,目前,我国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体系。像个人所得税基本减除费用标准从原来的每人每月3500元提高至5000元。此外还设立了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住房贷款利息等7项专项附加扣除。
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李平:通常说的“起征点”5000元这个标准,在国际上已处于较高水平,能够基本覆盖当前的基本消费支出。我们现在实际上个人所得税的税前扣除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体系,这样既照顾了纳税人的纳税能力,也体现了国家的社会政策和经济政策。
收入居前10%的高收入群体缴纳个税占比达九成以上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数据还显示,从个税缴纳总体来看,高收入群体缴税占比达九成以上。
我国个人所得税纳税申报人员中,年收入100万元以上的高收入者约占申报人数的1%,但这部分人申报缴纳的个税占全部个税的五成以上,申报收入位居全国前10%的个人缴纳的个税占全部个税的九成以上。
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李平:个人收入位居我国前10%的人群缴税占比较高,符合税法基本原则中“税收负担须根据纳税人的负担能力分配”的公平原则,也与世界上主要国家高收入人群缴纳个税比例均占大头相一致。这说明个人所得税的“调高”作用较为明显,个人所得税在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老一小”专项附加扣除标准提高 减税效果明显
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数据还显示,去年我国提高了关于“一老一小”的三项专项附加扣除标准后,减税效果明显。
据介绍,2023年,我国提高了“一老一小”三项专项附加扣除标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标准,分别由原来每孩每月1000元提高到2000元,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标准由原来每月2000元提高到3000元。
税务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约6700万人享受到了该项政策红利。减税规模超过700亿元,人均减税超1000元。其中,子女教育、赡养老人和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减税分别约360亿元、290亿元和50亿元。
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李平:这些扣除覆盖面广、额度高,大大降低了中低收入者的税收负担。从个税申报情况看,纳税人人均至少能享受两项专项附加扣除。提高税前扣除标准,那么就会增加可支配收入,增强消费能力。
年收入10万元以内的纳税人 基本无需缴纳个税
通过专项附加扣除,有利于帮助纳税人减轻家庭负担,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税务总局发布的数据还显示,年收入10万元以内的纳税人基本无需缴纳个税。
为什么说年收入10万元以内的基本不用缴纳个税?
专家介绍,个人所得税除了每年的基本减除费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起征点”6万元之外,纳税人还能够享受到“三险一金”专项扣除,子女教育、赡养老人、住房贷款利息等专项附加扣除。此外,像符合条件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健康保险、个人养老金等也可以进行税前扣除。
这些政策到底能给老百姓省多少钱?专家给我们算了一笔账。
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科学研究所副所长 李平:对于“上有老、下有小”的纳税人,即使跟爱人来分摊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也可以每个月扣除1000元。如果和兄弟姐妹来分摊赡养老人的附加扣除,每个月可以扣除1500元。两者合起来,每个月就能扣除2500元,一年就达到3万元。如果纳税人有两个孩子以上,或者自己是独生子女,扣除的金额就更高了。每年还有6万元的基本减除费用。如果按照每年工资收入10万元计算,扣除的三险一金,每年理论上有1.5万元左右。三者加起来,超过了10万元。这样看,个人综合所得年收入不超过10万元的,基本无需缴纳个税。
(总台央视记者 朱继华 李厦)
- 原标题:2023个税汇算清缴数据发布 超七成人员无需缴纳个税
- 责任编辑: 林铃锦 
-
英国:我们不是“局外人”,得多跟中国接触
2024-10-15 09:04 不列颠 -
曹操出行:两年内推出完全定制化Robotaxi车型
2024-10-14 21:20 -
9月M1同比下降7.4%,M1/M2剪刀差继续扩大
2024-10-14 17:52 -
海关总署:中国从不刻意追求贸易顺差
2024-10-14 16:59 中国经济 -
辛巴宣布回归,称现在是直播电商“至暗时刻”
2024-10-14 16:41 -
征服欧洲市场,SHEIN成法国第二大服装与时尚品牌
2024-10-14 16:24 -
今年前三季度出口增速6.2%,但9月份仅1.6%
2024-10-14 15:17 中国经济 -
三大指数均涨超2% 华为概念股全线爆发
2024-10-14 15:17 金融观察 -
天猫京东双十一今晚开售,可与政府补贴叠加
2024-10-14 15:15 双11节 -
增长5倍?消息称小红书今年一季度净利润达2亿美元
2024-10-14 13:53 -
vivo推出自研操作系统内核,会复制鸿蒙路线吗?
2024-10-14 13:26 观网财经-科创 -
工信部:支持独角兽企业上市,再推区域性“专精特新”专板
2024-10-14 12:51 -
拒绝司马南直播?胖东来回应了
2024-10-14 12:34 -
民营企业500强报告:华为、腾讯、阿里研发投入排前三
2024-10-14 11:40 观网财经-宏观 -
财政部“放大招”后,高盛上调中国经济预测
2024-10-14 10:40 -
但斌、任泽平,爆发激烈争吵!
2024-10-13 13:23 -
OpenHarmony版本能力逐步完善,应用开发将“加速”
2024-10-13 11:46 观网财经-科创 -
四地证监局同步亮剑 重拳打击违规减持现象
2024-10-12 21:09 金融观察 -
长江存储旗下新芯股份IPO获受理,科创板依然严控“硬科技”
2024-10-12 19:20 观网财经-金融 -
财政部发布会解读:地方债限额尚有1.5万亿空间,“棚改”时期工具再现
2024-10-12 19:14 观网财经-宏观
相关推荐 -
关键时刻,外贸大省如何突围? 评论 35“特朗普会输,‘用谈判孤立中国’行不通” 评论 91“中国代表团访问巴西,探讨两洋铁路” 评论 193直播:如何应对特朗普贸易战——来自毛泽东的智慧 评论 30最新闻 Hot
-
“特朗普认为欧盟在占美国便宜,别指望梅洛尼能谈成”
-
“为防止被美国偷窥,连英国也支棱起来了”
-
特朗普:鲍威尔赶紧下台,总是迟、总是错
-
“中国有韧性美国则不然,特朗普已经搞砸了”
-
关键时刻,外贸大省如何突围?
-
“中国代表团访问巴西,探讨两洋铁路”
-
“世界贸易将围绕中美运转,美国如此笨拙…”
-
“中国将缺席,英国遭受打击”
-
“美国设下陷阱,韩国主动入局,要重现广场协议?”
-
美媒感慨:2小时→1分钟,中国又一壮举
-
“英伟达对中国客户隐瞒了…”
-
美国土安全部长放狠话:哈佛如果不从命,就别想再招外国学生
-
武契奇:天塌下来,我也不改主意
-
特朗普突然现身美日关税谈判,“背后是市场压力”
-
沙利文猛批特朗普:中国可不会像苏联那样崩溃
-
美国“吃货”欲哭无泪:特朗普逼着中餐馆换料,味儿不对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