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国市场,还是“低空经济”?问一问刘亦菲也拉不起的西锐飞机
最后更新: 2024-08-09 09:40:57三年盛宴,股价只能“贴地飞行”?
虽然被收购,但西锐的业务仍是典型的“两头在外”,这与这家公司的渊源有关。
以最简单的线索回顾,西锐飞机是一家典型的美国“车库创业”公司
1984年,艾伦和戴尔兄弟在威斯康辛州巴拉布市的农场谷仓中,完成了VK-30飞机原型,并成立了西锐设计公司。
VK-30-N33VK,长约7.92米,翼展约12.13米,美国实验飞机协会(EAA)航空博物馆收藏,2005年由西锐捐赠EAA网站
VK-30虽销量不佳,却为后来成功的SR-20和SR-22机型打下基础。1994年,公司迁至明尼苏达州德卢斯市,推出SR-20,被誉为"空中宝马"。
西锐也是首家获得FAA认证生产弹道降落伞系统的飞机制造商,提高了飞行安全性。
CAPS西锐飞机网站
SR-20以性价比高著称,初期订单量可观。2001年,SR-22作为升级款推出,性能更优。西锐飞机市场受欢迎,销量连年增长,2005年6月庆祝第2000架飞机下线。
随后,兄弟俩继续创新,2007年推出愿景SF-50喷气机原型机,到2008年首飞,但随后的次贷危机,夺走了西锐飞机赖以生存的美国中高端休闲消费市场,随后就是上面提到的被中国国资收购。
目前西锐各机型参数招股书
从西锐后来的发展来看,这场交易是一个多赢的局面。
对当地来说,如果没有这次交易,西锐存在破产的可能,那时才真正会带来失业问题。事实上,当失业问题的担忧被提出来时,沃特斯便认为实际上正好相反,这笔交易恰恰能“保住明尼苏达州的数千个工作岗位。”
不仅仅是保住工作岗位,西锐还扩充了工作岗位。2015年时,西锐的管理层向外界透露,自2011年以来公司增加了数百个工作岗位。到了2023年底,根据招股书披露的信息,西锐的员工已经超过2400名,数量已经远超西锐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那段巅峰期的1300名。
此外,西锐终于能够重新推进此前因缺乏资金而陷入停滞的个人喷气机项目。比如扩建了一处约3700㎡的工厂,又在2015年时宣布,要建立一个价值1000万美元、面积约5600㎡的愿景喷气机的制造厂;比如2011年后持续增加的工作岗位,很大程度上是用于喷气机项目。
西锐德卢斯国际机场总部的创新中心 2023年西锐飞机网站
重新有了“底气”的西锐在喷气机项目上进展迅速,2016年10月,西锐获得了愿景SF-50的FAA认证,并在12月开始交付。
第一架愿景SF-50交付,一名房地产开发商以近200万美元的价格成为这架飞机的首位拥有者DuluthNewsTribune
有了中航通飞的支持后,西锐触底反弹,迈入了其第二个黄金阶段,2019年对于西锐来说是里程碑式的一年,在这一年里,西锐的愿景喷气机成为全球最畅销的通用航空喷气式飞机,交付量超过80架。SR系列的出货量达到465架,连续十八年保持了其在高性能活塞飞机细分市场中的龙头地位。
在过去的三年中,西锐的营收也是节节攀高,2021年、2022年、2023年,西锐的营收分别达到了7.38亿美元、8.94亿美元、10.68亿美元(当前约合人民币77.6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0.4%、21.1%、19.5%,净利润则分别为0.72亿美元、0.88亿美元、0.91亿美元(当前约合人民币6.6亿元)。
西锐“越飞越高”的背后,则是市场的再度繁荣。2021年,二手私人飞机的库存达到了历史最低点,同时二手飞机的价格也有了显著的增长,涨幅大约在20%至30%左右,埃森哲(Accenture)航空业主管约翰·施密特(John Schmidt)称,相比2019年,“市场已经爆炸式增长”。据摩根士丹利的数据显示,2021年全美私人飞机起降数同比增加了40%,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水平。
美国政府在疫情期间为了缓解经济受到的冲击,实施了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措施,一系列刺激措施加上低利率环境导致了部分人群财富的增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端消费品市场的发展,包括私人飞机市场。
但需要注意的是,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这种繁荣可能是暂时的,如果美国政策调整或经济复苏不如预期,那么这种需求也可能随之减弱。
以西锐的客户地理位置划分来看,西锐目前还主要依赖于北美或者说美国市场,这也使得西锐面临一定程度地区集中风险。
招股书显示,2021年、2022年、2023年,西锐的飞机产品主要便是销往北美,数量分别为422架、486架、578架,分别占到销量的79.9%、77.3%、81.7%。相应的,来自北美的营收分别为4.90亿美元、6.00亿美元、7.61亿美元,分别占到其飞机业务营收的79%、79%、83%。
本次美联储加息周期中,美国2年期和10年期国债收益率倒挂现象,这或许是经济衰退的一个信号。过去70年间,美国出现10次收益率倒挂,其中9次最终发生了经济衰退。纽约联储预测到2025年6月,美国陷入经济衰退的概率高达56%。
还记得2008年金融危机时西锐需要裁员来度过的那段艰难时期么?当时还是公司首席运营官的沃特斯便称,西锐没有预料到经济衰退的严重程度,在对高增长的期待中招聘了更多员工。公司的人力满足每年生产800架飞机,但实际只卖出了700架(2007年出货量为710架)。
基于这段经历,在目前美国经济形势存在不确定性和潜在风险的情况下,或许,西锐需要对此提高一些警惕。
toB or not toB,要不要做适合中国低空经济的飞机?
如果美国市场和西方的存量市场托不起西锐飞机的发展,要不要搭上中国当下火热的“低空经济”,发展合适的机型,似乎是公司战略层面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西锐国内生产线首架SR-20航空工业通飞公众号
就目前而言,西锐SR2X系列在国内的使用场景显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1年6月,西锐SR2X飞机累计获得108架销售订单,其中包括2019年6月和7月,中航通飞与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北大荒通用航空公司签署的共86架国产西锐SR-20初教机购机合同,以及2021年6月北大荒通航在前期10架订单的基础上,又与通飞签订了20架国产西锐SR-20 G6的销售合同。
通过梳理已经公开的较大的订单信息可以发现,国内在SR2X的使用上主要还是局限在飞行员培训领域。而造成这种局限性,则是由两边市场的差异所造成的。
西锐的发展与美国的“飞行文化”紧密相连。据美国交通部统计,2022年其在册机场约2万个,在册通航航空器约20万架,年飞行时间突破2500万小时;根据FAA数据,美国通航飞机总量为20.95万架,按用途看,私人飞行用通航飞机数量为14.16万架,占比67%。此外,美国飞行员人数不断增长,截至2023年,美国飞行员数量已经突破80万,占总人口的0.24%。这些执照持有者中,既有专业的商业飞行员也有大量的私人飞行员。
从数据上来看,美国的飞行文化已经有了较深的根基。百余年的发展,形成了完善的飞行法规和制度,以及系统的普及培训方式。美国的航空法非常严格,涵盖了飞行器设计、生产、适航、管理以及飞行培训和认证等方面,与此同时又鼓励大众学习飞行,并允许爱好者使用公共机场和空管、导航系统。
一个有关西锐创始人戴尔的故事,也侧面体现了这种文化:戴尔在还没拿到汽车驾照之前,就已经拿到了飞行驾照。
在美国这种飞行文化的背景下,决定了西锐飞机在设计、制造和市场定位上都更加贴合于美国市场的需求。
两边通航领域的差异,一个直接的体现是飞行员的培养体系上。得益于强大的民间基础,美国航空业发展出了一套“金字塔”式的培养体系:通航飞行员构成塔基,通过积累飞行经验进而有机会飞支线,再逐步晋升至干线,甚至是成为国际航线的机长。
相比之下,在中国,通用航空飞行员通常是由退役飞行员转型而来,与美国飞行员突破80万的数量相比,中国的飞行员人才称得上是稀缺,这意味着在飞行员培养和薪酬支出方面面临着较高的成本压力。
另一方面,我国通航机场不具备规模效应,相应地带来了使用效率低,费用偏高的问题。相对美国约2万个机场、14.16万架私人飞行用通航飞机来说,根据民航局统计,2023年我国在册机场仅451个,通航航空器仅3173架,年飞行时间仅达136万小时。
此外,国内航空燃油价格高昂、零部件获取不便、飞机维护费用昂贵,这些都是由于通航产业规模不到位而产生的问题,又反过来制约了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由于发展阶段、方向不同,中国市场对于飞机类型的需求也有所不同。考虑到成本效益比,能够利用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降低成本的机型在未来或许会更受青睐。
中国民用航空局等相关部门也在积极推动电动飞机的商业化进程,包括制定标准规范和技术公共服务平台,以支撑绿色航空生产体系、运营体系的建设。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升电动飞机在中国通航市场的接受度。
中国可以通过利用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来克服一些固有的挑战。电动化不仅降低了飞机的运行成本,还简化了维护流程,减少了对传统燃料的依赖。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安全性并减少了对专业飞行员的依赖,对于中国而言,这反而是一个重要的后发优势。
另一方面,在中国发展交通物流设施的主要思路,应是建设一个“低熵高通量”的基础设施体系。
所谓“高通量”,对应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和经济体量,“低熵”是指整个系统内部的高秩序程度——高铁就是典型的“低熵高通量”交通基建系统。
但另一方面,在中国广大的中西部地区,地形复杂多变,地面交通无论是建设成本还是使用上的时间成本,都显得过于高昂,高规格的铁路、公路网络只能覆盖干线而无法支撑支线、毛细网络,这就要求一个空中交通的“低熵高通量”网络。
“这样的网络,要求的一定不是大量的私人飞机,而是低成本、大容量、长航程的机型,以及数量庞大但造价相对低廉的地面基础设施”,资深业内人士对观察者网表示。
是否要研发新的机型来适应这样的中国“低空经济”市场,换句话说,是否要在原先toC私人飞机市场成功的基础上,再探索一下toB的道路,这是摆在西锐飞机管理层面前的一道选择题。
标签 低空经济- 责任编辑: 贺喜格 
-
Figure 02发布,人形机器人的未来真是1万美元一台?
2024-08-09 09:35 观网财经-科创 -
被曝退货量超过销量,AI Pin将成为“电子垃圾”?
2024-08-09 09:27 观网财经-海外 -
快熬出头了?中芯国际二季度营收增长22%
2024-08-08 20:26 观网财经-科创 -
“国产智驾芯片第一股”首日大跌27%,曾获腾讯小米投资
2024-08-08 18:22 观网财经-科创 -
顺丰回应“硕士毕业学位证被撕毁”
2024-08-08 18:06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多次讽刺俞敏洪、蹭流量?罗永浩回应
2024-08-08 17:38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微软回应“蓝屏事件”:不能全怪我
2024-08-08 17:14 观网财经-海外 -
国产大模型成吸金兽:今年亿元级融资超20起
2024-08-08 15:24 观网财经-科创 -
接下来,人民币会加速升值吗?
2024-08-08 15:08 金融观察 -
将一半PC生产迁出中国?惠普回应
2024-08-08 11:58 -
“进行精简和启动组织提效”,得物裁员5%
2024-08-08 11:57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健身圈的“三鹿奶粉”?网红蛋白粉超标使用甘氨酸
2024-08-08 11:21 观网财经-消费 -
前7个月中国进口集成电路超3000亿片
2024-08-08 11:09 观网财经-科创 -
华为苹果争第一背后,中韩面板巨头竞速双层OLED
2024-08-08 09:59 观网财经-科创 -
连续4个月盈利,盒马明确“不会被卖”
2024-08-08 09:41 观网财经-消费 -
发售10年后,《彩虹六号》国服终于进入筹备阶段
2024-08-07 18:16 -
汇率跌至历史最低!印度央行出手干预
2024-08-07 17:30 观网财经-海外 -
日本央行高官改口不加息,日股收复“黑色星期一”跌幅
2024-08-07 16:10 观网财经-海外 -
SHEIN牵手奢侈品牌MONSE背后:新质生产力正重塑中国传统服装产业
2024-08-07 16:01 -
孩子睡觉被一巴掌拍醒?万元研学团引不满,新东方回应
2024-08-07 13:22 观网财经-消费
相关推荐 -
东部战区位台岛周边开展联合演训 评论 147特朗普威胁俄罗斯有没有用?“到头来还要看中印” 评论 51他还没去倒是想挺美:火星将是美国的一部分 评论 180“半个房本不够买辆车,特朗普狠伤自己基本盘” 评论 173“和中美抢占份额”,欧洲“光谱”首战失败 评论 221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