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节:数据资产入表是地方政府化债转型的一个可行方向
最后更新: 2024-08-06 11:30:27数据资产公有化大势呼之欲出
不难预见,随着各地交投数据资产入表和融资成功,其他行业也会陆续跟进,推动全社会大范围的数据资产化进程。因为对企业来说,进行一轮数据资产盘点、确权、估值、入表,成本只是一笔专业服务费,收益则是凭空新增一笔资产。这是个无本万利的买卖,而且又有成功案例在前,没有任何风险,对于企业经营者来说是有吸引力的。笔者认为,在这一进程中,互联网大厂反而不会是积极的吃螃蟹者,而会是最后行动的观望者。原因有二:第一,互联网大厂已经靠自身拥有的数据赚取了利润,数据的价值已经从股市中变现,并不需要再将其明确入表融资;第二,更关键的是,一旦数据资产化在全社会推广到一定程度,公众难免会提出一个合理的疑问——互联网大厂“拥有”的这些数据,到底应该归谁?
国外的一些学者很早就已提出,互联网平台的数据源于亿万用户的使用。早在1996年,美国在线(AOL)已有3万名“社区领袖”帮助AOL管理和引导在线聊天室,这些无偿的志愿者每月为AOL创造超过7百万美元商业价值。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如今顶级互联网平台的市值中,可能有20~30%应归功于用户使用过程中无偿提供的数据——以谷歌和Facebook等美国互联网巨头为例就是数千亿美元,以阿里和腾讯为例就是数千亿人民币。尽管GDPR等立法明确用户个人数据属于用户本人,并且要求互联网平台允许用户退出平台、彻底删除个人数据,然而当平台已经形成事实垄断、成为日常生活的必备工具,“退出权”形同虚设,用户只能忍受数据价值被平台侵占的现状。
AOL在线聊天新浪科技
欧美的数字经济研究者先后提出过一些用户与平台分利的方案。最近的例子是万维网的发明者Tim Berners-Lee提出的Solid项目,其思路是用户可以用一个私人化的软件或硬件设备(称为Pod)存储所有个人数据,并按需授权互联网平台使用个人数据。于是Pod的提供商(例如位于美国的Inrupt)可以集中大量用户的个人数据,从而具有与互联网平台(例如亚马逊)议价的能力。Pod提供商从互联网平台获得经济回报后,再化整为零分利给所有个人用户。
Solid没有取得任何实质性的进展。原因很简单:互联网巨头根本没有与其合作的动力。但Solid这样的项目确实指出了数据价值面临的一对矛盾:一方面,互联网平台的巨大价值来源于用户提供的数据,用户理应从中获得收益;另一方面,数据只有大量聚合在一起才有价值,因此仅仅在法律上允许用户“拥有”甚至“拿回”自己的数据毫无意义。如何处理好这一对矛盾,既把大量用户的数据聚合在一起充分发挥其价值,又让每个用户个体能得到合理的价值回馈,是数据资产化过程中必须回答的一个重要问题。
从这个意义上,各地城投/交投的数据资产入表实践对解决这对矛盾提供了新的思路。城投作为国有企业,在建设经营基础设施的过程中获得公众创造的数据。通过数据资产入表,实际上就是将数据的价值转化为国有资产的增值,再通过国资委的管理调度实现全民普惠。在这个数据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全民获益的闭环中,国有企业拥有并经营公共数据是一个关键。
雄安新区的实验可以视为这一方法在更大范围内的试点。据笔者的调研了解,雄安新区从一开始规划就强调云上的智慧城市与实体城市同步建设,由中国雄安集团数字城市科技有限公司(河北省国资委下属的国有企业)负责整个智慧城市的建设和运营。该公司管理的城市计算中心汇聚整个新区的各项数据,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城市的过去、现状和未来的全部内容在网络上进行数字化虚拟实现,基于城市的数字孪生提供智慧交通、数字政务、智慧生活、设备智能巡检、老年人监护、应急响应等数字化应用场景。
从数据资产的角度来看,整个雄安智慧城市产生的数据,全都由数字城市公司统一拥有、统一管理、统一经营。华为、腾讯、阿里等科技企业虽然参与数字城市建设,但只能提供技术和装备,不能获得数据。可以预见,未来当雄安的数据资产开始产生经济价值,很自然地这些经济价值就形成了国有资产增值,从而使全民从中受益。在这个意义上,雄安的实验可能开创了一种数据资产公有化的新模式。这种模式是否会在更大范围内复制,值得持续关注。尤其是在其他城市各部门都有自己的数据积累、已经事实上形成数据筒仓的情况下,各省大数据中心能否起到引领作用,打破数据的公私壁垒、部门壁垒,可能是后续改革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关注点。
雄安的智慧城市建设已经融入市民日常生活。澎湃新闻
假如雄安模式在更大范围复制,阿里、腾讯等互联网巨头必然会面临一个“灵魂拷问”:在它们拥有的数据里,有多大部分和雄安智慧城市的数据一样,都是由公众产生、应当属于公众、让公众受益的?届时数据资产的估值入表流程应当都已成熟,或许可以将互联网公司的业务部分和数据部分拆分,例如在1688、淘宝、天猫、支付宝等业务之外,拆分出一个单独的“阿里数据公司”,负责保管并经营阿里各种业务中产生的公共数据。业务公司可以仍然保持现在的私有状态,并按照数据使用量向数据公司付费,从而形成数据公司的营收。数据公司可以将这些公共数据进行估值入表,再由国资或公共资本(例如社保基金)参股数据公司,从而实现公共数据回馈公众的社会主义数字化愿景。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责任编辑: 史岱君 
-
美法院裁定谷歌非法垄断,搜索引擎市场要变天?
2024-08-06 11:26 观网财经-海外 -
巴西对原产于中国的光纤发起反倾销调查
2024-08-06 08:41 观网财经-科创 -
日本股市大幅反弹,涨到“熔断”
2024-08-06 08:41 日本 -
美股重挫!纳指低开6.33%,英伟达跌逾14%
2024-08-05 22:11 美国经济 -
宁德时代重金投峰飞,低空经济的动力稳了吗?
2024-08-05 21:54 观网财经-科创 -
Temu将在泰国遭遇调查
2024-08-05 21:37 观网财经-海外 -
土耳其股市大跌 已触发两次熔断
2024-08-05 19:25 金融观察 -
日本财相回应日经股指破纪录暴跌
2024-08-05 17:40 日本 -
售价9800,格力美容仪开卖!董明珠:用一周就会发现自己变美
2024-08-05 16:50 -
央行上海总部:引导银行合理调整存款利率
2024-08-05 16:50 金融观察 -
富士康变身AI云服务商,工业富联上半年业绩预增超20%
2024-08-05 16:26 -
光伏下行中,TCL中环“灵魂人物”辞任CEO
2024-08-05 16:25 观网财经-科创 -
荣耀即将启动IPO:没有获得政府超出对通常企业的支持
2024-08-05 15:35 观网财经-科创 -
高盛上调美国经济衰退概率至25%
2024-08-05 14:28 -
韩国股市也熔断了!临时停牌5分钟
2024-08-05 11:19 -
中国“隐形冠军”正在改变全球化工格局,我们应该期待什么?
2024-08-05 09:04 中国精造 -
-
廖群:以旧换新的确是人为制造需求和GDP
2024-08-03 09:10 中国经济 -
衰退已至?美国7月就业增长不及预期,股债汇三杀
2024-08-02 22:50 美国经济 -
美科技股集体大跌,英特尔暴跌29%
2024-08-02 22:42 观网财经-科创
相关推荐 -
超越DeepSeek,中国开源“集团军”重塑全球AI生态 评论 109伊朗港口大爆炸已致28死,与导弹燃料有关? 评论 54美国电商哀叹:关税不能这么高下去,太多人撑不过去 评论 108欧盟高层想让她走人?“上梁不正下梁歪” 评论 177见完泽连斯基,特朗普:普京也许只是在敷衍我 评论 311最新闻 Hot
-
中纪委点名通报三河牌匾改色事件
-
小特朗普使坏:选美国,别选中国
-
原来,关税战前美国经济就已“步履蹒跚”
-
巴拿马总统:不存在与此相违背的其他协议
-
“中国对美关键矿产的出口管制揭露了一个公开的秘密”
-
“巴基斯坦已向中方提出请求”
-
“若勒庞被禁止参选,那么我上”
-
美国LNG行业明说了:我们无法遵守特朗普政府新规
-
又炒作:想赢中国,这件事至关重要
-
中日友好医院:开除肖某党籍,解除聘用关系
-
日本下一代战机要命名为“烈风”?
-
印巴再交火,印度未事先通知突然开闸放水
-
伊朗港口大爆炸已致28死,与导弹燃料有关?
-
“最美通缉犯”出狱直播当网红?抖音:已封禁
-
美国电商哀叹:关税不能这么高下去,太多人撑不过去
-
智方被曝阻挠中方天文台项目,“这不自相矛盾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