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耗电剧增,科技巨头的气候承诺正在失约
7月12日,彭博社称,微软、谷歌和亚马逊正在努力应对人工智能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竞相建设新数据中心和开发计算密集型人工智能功能,可能会使它们的长期气候目标变得更加复杂。
五年前,科技公司的员工通过罢工和请愿,带头推动人们对气候变化的关注。面对员工压力,顶级科技公司开始对气候相关问题作出承诺。亚马逊在2019年表示,到2040年将实现净零碳排放;第二年,微软表示,到2030年,其碳排放将超过碳排放量;2021年,谷歌表示,到2020年将实现净零排放。
《2023亚马逊可持续发展报告》中的2023气候目标总结亚马逊官网
而现在,这些科技巨头似乎正与当初的目标失约。根据谷歌最新发布的《2024年环境报告》,由于扩建支持AI的数据中心,2023年全年温室气体排放量为1430万公吨二氧化碳当量,比2019年高出48%,较2022年也高出13%。
同为科技巨头的微软公司也在今年5月承认,自2020年以来,微软的排放量增加了近三分之一,这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数据中心的建设。
谷歌对此表示,在2030年实现净零排放目标存在“显著的不确定性”,未来AI对环境影响也“复杂且难以预测”。微软今年同样承认,由于其人工智能与数据中心建设等战略,他们2030年的净零目标“登月计划”可能不会成功。
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统计,2022 年全球数据中心耗电量达 460 太瓦时,相当于美国 4200 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量,预计到 2026 年,这一数字将翻一番。碳排放方面,数字行业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 1.5% 至 3.2%,与航空运输和航运相似。
科学界一再警告,升温超过1.5°C有可能引发更严重的气候变化影响和极端天气,每升温0.1度都事关重大。根据《巴黎协定》,各国同意将长期全球平均地表温度的升高范围控制在工业化前水平的2℃以内,并努力到本世纪末将其限制在1.5°C。即使以目前全球升温的水平,也已造成了毁灭性气候影响。包括更多的极端热浪、极端降雨事件和干旱;冰盖、海冰和冰川减少;海平面上升和海洋变暖加速。
与此同时,对AI环境影响相关的担忧不仅仅是能源或排放。快速增长的AI基础设施也需要土地和水。据英媒引用的一项数据,到2027年,AI的用水量可能高达66亿立方米,接近英格兰年用水量的三分之二。布鲁金斯学会也称,在美国西南部的一些用水密集型数字基础设施项目,给本就饱受缺水之苦的社区造成了更大的压力。
一场场气候计划面临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在当今的聊天机器人和人工智能软件的背后,离不开一个庞大且不断增长的高耗电的数据中心网络。在某些设施中,可能会有数千个H100 芯片,而其中一个芯片的功耗就能达到700瓦,几乎是典型的60英寸平板电视用电量的八倍。
这些问题也显示,科技业者当初在设置气候目标时,或许并未料到AI大规模增长。谷歌报告中的基准年是2019年,而AI发展之迅速,使得科技公司对于建设和运作这类技术所需的能源都已措手不及。
研究软件可持续性的佛罗伦萨大学助理教授Roberto Verdecchia说,“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浪潮兴起之前,软件就已经消耗了大量能源。但现在,这一领域正在蓬勃发展。”例如,国际能源署的一份报告估计,谷歌搜索查询通常平均需要0.3瓦时的电力,而使用ChatGPT则消耗约2.9瓦时的电力。
业内传统观点认为,随着竞争压力迫使全球公司投资建设更大的人工智能模型和更大的数据中心,能源需求只会上升。Verdecchia表示,谷歌和ChatGPT开发商OpenAI等科技公司“在这场拥有最佳模型的竞赛中不会停下脚步。而目前,我们正在为此牺牲很多其他东西。”清洁能源巨头Next Era表示,科技公司迫切希望建设大型数据中心,而他们需求的电力足以为整个城市供电。
但一些企业人员坚持强调人工智能在解决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潜力,认为AI未来有能力提高能源效率,助力气候转型。微软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近日表示,尽管AI将使全球电力需求增加2%到6%,但AI也可以“加速减少6%以上的电力需求”。
谷歌首席可持续发展官凯特·勃兰特(Kate Brandt)也预测称,该公司的排放量“会继续上升,然后再向目标下降”。
对此,麦吉尔大学计算机科学助理教授戴维·罗尔尼克(David Rolnick)表示,社会不应该为科技公司将解决大型语言模型大量能耗问题的“猜测买单”。
罗尔尼克说,“社会不能要求公司去追求公共利益而不是利润。”员工影响力减小的企业环境下,监管机构或用户很可能促使公司重新考虑环保问题。为此,罗尔尼克呼吁采取“改变激励结构”的解决方案,包括提高透明度要求,向人们展示人工智能产品究竟消耗了多少能源,以便更好地指导他们的消费选择。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责任编辑: 李亚丽 
-
央行: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3.27万亿,存款增加11.46万亿
2024-07-12 17:16 金融观察 -
美团又双叒找到了新战场
2024-07-12 16:29 观网财经-互联网 -
“改革要解决老百姓真正关心的问题,让多数人获益”
2024-07-12 14:58 改革进行时 -
央行两省分行行长落定
2024-07-11 22:24 金融观察 -
央企重组整合,或有新突破
2024-07-11 21:38 -
中国银联迎来新任党委副书记,将出任总裁
2024-07-11 19:55 金融观察 -
台积电下周提前试产2nm芯片,韩美日步步紧追
2024-07-11 18:11 观网财经-科创 -
“十八金刚”大阅兵,中国机器人走到哪一步了?
2024-07-11 16:57 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
苹果想把iPhone16出货量提升10%,能做到吗?
2024-07-11 14:22 观网财经-科创 -
“国会山股神”们的财路要被“堵”了
2024-07-11 14:14 观网财经-海外 -
“巡游出租车已到死亡边缘”
2024-07-11 09:12 -
多地出台收费新办法,物业费要降了?
2024-07-11 08:49 观网财经-房产 -
事关转融券、量化交易,证监会重磅发布
2024-07-10 18:38 观察者头条 -
中国最容易被念错名字的城市,用5年时间实现一场产业3级跳
2024-07-10 18:27 观网财经-互联网 -
运营商大规模集采,国产CPU占比飙升至近70%
2024-07-10 18:12 观网财经-科创 -
普华永道紧急回应“广州所关闭”,多家中概股企业已续聘
2024-07-10 18:09 观网财经-金融 -
小米否认收到格力诉讼,涉案电风扇已基本下架
2024-07-10 15:34 观网财经-科创 -
借入债券后,央行再出新工具,影响多大?
2024-07-10 00:42 金融观察 -
抖音电商流量正重新分配
2024-07-09 19:03 观网财经-互联网 -
日本八巨头砸300亿美元扩产芯片,意在何为?
2024-07-09 16:30 观网财经-科创
相关推荐 -
全美数十万人涌上街头,“住手吧!特朗普” 评论 359“中方清单上的每一项,都瞄准要害” 评论 194“特朗普不代表所有美国人,请别报复我们州” 评论 312中柬云壤港联合保障和训练中心正式挂牌运行 评论 162美股蒸发超5万亿美元,“95年来最大政策失误” 评论 366最新闻 Hot
-
英方警告以色列:这不是对待英国议员应有的方式
-
时间定了!“C909将执飞越南国内航线”
-
全美数十万人涌上街头,“住手吧!特朗普”
-
泽连斯基准备用测谎仪“抓内鬼”
-
欧盟报复美国?西班牙和意大利跳出来反对
-
“中方清单上的每一项,都瞄准要害”
-
罕见!党内盟友与特朗普唱反调:明年我们可能面临“血洗”
-
“崇拜了美国这么多年,我们还能信什么?”
-
“特朗普不代表所有美国人,请别报复我们州”
-
中柬挂牌,洪玛奈感谢中国
-
特朗普转发“巴菲特支持特朗普经济政策”,巴菲特回应了
-
演都不演了,特朗普顾问直说:阿根廷得结束这份中国协议,不然…
-
中柬云壤港联合保障和训练中心正式挂牌运行
-
这一重大科研装置,成功部署!
-
美媒关注:辛辣回击特朗普关税,中国媒体用上AI歌曲和短片
-
特朗普再要求降息,鲍威尔:关税远超预期,再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