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栅洁谈今年5%左右GDP增速目标:是一个积极向上、奋力一跳能够实现的目标
最后更新: 2024-05-09 06:06:46商务部部长:今年外贸形势还是十分严峻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表示,今年的外贸形势,我们看还是处于十分严峻的形势。一方面,多个国际组织预计,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仍将低于历史平均水平,外需下滑压力还是很大。另一方面,我们也看到了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实施了约3000项贸易限制措施,远高于2019年的1100项。WTO预测今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速在3.3%,远低于往年历史平均值4.9%。地缘冲突、全球“超级大选年”等外溢因素,也会带来很多不确定性。
另一方面,我们看到困难的同时,也有看到一些好的迹象。今年前两个月,我们看到了很多积极向好的趋势,今年1—2月份进出口有望延续去年10月份以来的增长趋势。当然,我们也预判3月份,去年3月份的基数比较高,可能会有一些回落。总体我们看到这个趋势在向上走,往年春节前出现的进出口小高峰,今年一直延续到春节期间,一些中欧班列、远洋货轮、跨境电商和海外仓依然繁忙;不少企业出国参加展会、开拓市场,今天上午我看到有些企业到法兰克福参加世界灯具展的信息,展位还有很多客人,他们很有信心,说今年的订单还不错。家电、汽车等重点产品出口订单好于预期。但也有一些需求偏软,比如说手机、玩具、鞋靴等。去年“新三样”出口是增长30%,客观地说,按一般的经济规律讲,要在30%的基础上保持快速发展,恐怕难度较大,我们预判可能是稳步发展的态势。总体来看,外贸发展依托的产业基础、要素禀赋、创新能力在不断增强,我们的出口商品正在向价值链上游攀升,而且我们积极主动开放,进口市场机遇也在扩大,进出口都有很大潜力,外贸展现了较强的韧性。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我们是有信心、有底气的。
针对外贸面临的困难和不确定性,我们在政策上靠前发力,去年年底就作了预判,“人勤春来早”,我们是提前做足了准备,全力以赴稳外贸。主要从三个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一是金融服务方面,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对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金融服务保障,打出提前量。二是贸易促进方面,我们将继续办好广交会、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数贸会等这些展会,发布贸易促进信息和国别贸易指南,同时鼓励企业多参加境内外的各类展会。三是人员往来方面,近期大家可能也关注到了,中外航班往来在进一步恢复,我们将会同相关部门持续加以推进,推动便利商务人员签证申领,支持企业开展贸易促进和供采对接。
从中长期来看,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关键是要培育外贸新动能,推动外贸高质量发展,重点从四个方面发力:
一是拓展中间品贸易。我们将与有意愿的全球贸易伙伴,深化产供链合作,构建打造包容、有韧性、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链供应链。
二是促进跨境电商出口。我们将完善通关、税收、外汇等政策,加快构建适应跨境电商发展的供应链和生态圈。
三是提高贸易数字化水平。我们将以粤港澳大湾区全球贸易数字化领航区、上海自贸试验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为载体,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加快国际贸易单据数字化,在多双边领域凝聚合作共识,探索合作路径。
四是推进贸易绿色发展。这是未来的一个趋势,我们将支持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绿色低碳产品贸易。建设贸易绿色发展公共服务平台,帮助外贸企业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提升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绿色发展水平
财政部长谈各级政府要习惯过紧日子:这不是一时之需,而是长久之计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政机关过紧日子,这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各级政府都要带头落实,勤俭办一切事业。俗话说,精打细算,才能油盐不断,党政机关少花一分钱,民生事业就可以多安排一分钱。当然,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不是捂紧钱包不花钱,而是该花的花,该省的省,做到“大钱大方、小钱小气”,集中财力办大事。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
近年来,财政部门严格落实过紧日子的要求,总结起来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加大民生保障力度。2023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支出预算,比疫情前的2019年下降了20%。同期,财政民生支出保持较快增长。2023年,各级财政用于教育等重点民生领域的支出,比2019年增长了25.5%。
二是合理安排中央部门支出,增加对地方转移支付。在切实保障部门履职的基础上,中央部门带头过紧日子,2020年—2022年中央部门支出连续负增长,2023年也只略增了0.8%,把节约下来的钱用于支持地方保障民生、促进发展。2019—2023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从7.44万亿元,增加到10.29万亿元,首次超过10万亿元,增长了38%。
三是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保障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实施。比如,2018—2023年,全国财政科技支出从8327亿元,增长到10823亿元,增长了30%。2024年中央本级科技支出继续加力,增幅达到10%,更好支持科技自立自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各级政府要习惯过紧日子,进一步凸显了这不是一时之需,而是长久之计。财政部门将主要从三个方面抓好工作落实:
一是树牢过紧日子的思想。崇尚简朴、厉行节约、力戒奢华,把勤俭办一切事业作为长期坚持的方针,切实贯彻到财政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
二是抓好过紧日子的执行。我们将持续从严从紧控制“三公”经费管理,严格执行会议差旅、资产配置、政府采购等方面的制度规定,把过紧日子的要求落到实处。强化预算的约束,推动精简不必要的节庆、论坛和展会等,及时收回使用结余闲置的资金,把更多的“真金白银”用于发展的紧要处、民生的急需上。
三是强化过紧日子的监督。2023年,我们加大财会监督力度,严肃查处了使用财政资金搞“形象工程”等违规行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强化监督惩处,坚决杜绝讲排场、比阔气,坚决防止搞“政绩工程”、“面子工程”。
证监会主席: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是最重要核心任务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在回答编辑提问时表示,在我们这样一个中小投资者占绝大多数的市场里面,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是证监会工作最重要的核心任务,可以说没有之一,这也是资本市场监管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的直接体现。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
吴清:企业IPO上市绝对不能以“圈钱”为目的
吴清表示,这段时间证监会和各地政府正在走访上市公司,帮助上市公司解决一些实际困难。提高上市公司质量,首先是上市公司自身的责任,同时也需要外部环境的改善。证监会的首要职责就是抓好全链条各环节的监管,与各方面一起营造良好的市场生态和一流的营商环境,促使上市公司进一步完善治理、信息透明,更加专注主业、优化资源配置,更加稳健经营,更好地回报投资者。
从监管上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做好入口的监管,再一个是出口的监管,还有一个是持续监管,最后是责任的落实。
首先,严把入口。企业IPO上市绝不能以“圈钱”为目的,更不允许造假、欺诈上市。因此,审核注册各个环节都要依法依规,严之又严,督促发行人真实准确完整披露信息,要全力把造假者挡在资本市场门外。目前,证监会对在审企业进行现场检查,交易所也进行现场督导,但是现场检查和现场督导的覆盖面还非常有限,下一步我们要成倍地大幅地提高覆盖面,对发现的违法违规线索进一步加大查处力度,坚持申报就要担责,以此倒逼发行人进一步提高申报质量,也倒逼中介机构提高执业和服务水平,做到勤勉尽责。
第二,狠抓日常,加强上市后监管。目前突出抓三件事:一是防假打假。证监会目前正在与有关部门一起共同构建综合惩防体系,强化穿透式监管,严肃整治、严厉打击财务造假和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二是规范减持,对一些通过“技术性”离婚、融券卖出、转融通等绕道违规减持的,要进一步堵塞制度漏洞。对于大股东、实控人等违规减持的,要依法严厉打击。三是推动分红。近年来,A股上市公司的分红状况在持续改善,但常年不分红的公司也不少,分红的稳定性、及时性、可预期性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多年不分红,或者分红比例偏低的公司,我们还将区分不同情况采取硬措施,包括限制控股股东减持、实施ST风险警示,等等。还将推动有条件的公司一年多次分红,特别是鼓励春节前分红,让大家欢欢喜喜过年。
第三,畅通出口。现在,很多方面呼吁要加大退市力度,我们将付诸行动。一方面,设置更加严格的强制退市标准,做到应退尽退。另一方面,完善吸收合并等政策,进一步拓宽多元退出渠道,也鼓励推动一些公司主动退市。强制和主动退市,下一步都要加大力度,有进有出。
第四,压实责任。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企业必须扛起第一责任、主体责任,控股股东、实控人、董监高作为企业的“关键少数”必须挺在前面。监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地方政府还有各类专业中介机构也都要各负其责,责无旁贷。
需要强调的是,在加强上市公司监管过程中,包括发行上市、并购重组、股权激励等制度也要与时俱进,进一步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和特点,进行必要的调整完善,增强制度的包容性、适应性,让真正有潜力的企业在资本市场的支持下成长壮大,不断改善上市公司结构,从而让投资者能够更好分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果。
进一步堵塞制度漏洞,严打技术性离婚等绕道违规减持
吴清在回答编辑提问时表示,监管要加强,上市公司监管要加强,突出抓三件事,一是防假打假,证监会目前和相关执法部门共同构建综合城防体系,严肃整治、严厉打击侵占上市公司利益的违法违规行为,规范减持,最近大家讨论比较热烈的,有一些技术性的离婚、融券卖出、转融通等等绕道违规减持要进一步堵塞相关的制度漏洞,对大股东、实控人违规违法减持严厉打击、依法打击。
- 责任编辑: 唐晓甫 
-
昔日顶流基金经理蔡嵩松行贿、受贿案已当庭宣判
2024-05-08 22:54 -
王炸芯片,难再成苹果救星
2024-05-08 18:18 观网财经-科创 -
ST阳光:控股股东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拟罚款2.32亿元
2024-05-07 20:57 -
华为苹果同日对决,背后还有中韩面板之争
2024-05-07 17:23 观网财经-科创 -
历史性一幕!iPhone在华市场份额跌出前五
2024-05-07 11:13 观网财经-科创 -
45亿加码“五五购物节”,拼多多助力上海“拼”出精彩
2024-05-06 19:32 -
美国Tiktok法案的起草人,引火烧身了
2024-05-06 18:47 观网财经-金融 -
舒适赛道红利释放,红豆股份品牌转型出成效
2024-05-06 13:33 -
“五一”近3亿人次出游,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
2024-05-06 12:16 观察者头条 -
巴菲特股东大会要点来了!回应减持苹果、巨额现金储备等
2024-05-05 08:28 -
武广高铁、沪杭客专等4条高铁线涨价,涨幅近20%
2024-05-04 14:13 高铁世纪 -
深圳将取消福田、南山之外区域住房限购?深圳住建局回应
2024-05-04 10:27 观网财经-房产 -
-
20张营业执照只有3家实存?央媒:问题在下头,根子在上头
2024-05-03 11:21 基层治理 -
上海推出商品住房“以旧换新”活动
2024-05-03 09:39 观网财经-房产 -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最新进展
2024-05-03 09:30 国企备忘录 -
31省份“一季报”:苏鲁浙增速超6%,山西总量下滑
2024-05-02 21:39 宏观经济 -
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纳指两连跌星巴克重挫
2024-05-02 07:42 观网财经-海外 -
南京公积金新政:包括宣城、马鞍山在内的南京都市圈9城互认互贷
2024-05-01 19:50 观网财经-房产 -
美国当前经济数据中,也许藏着高官接连访华的答案
2024-05-01 09:24
相关推荐 -
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评论 98“趁纳瓦罗不在,他们冲进白宫劝说特朗普暂停关税” 评论 168“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评论 140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评论 301最新闻 Hot
-
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
特朗普“抱怨”后,日本考虑放宽汽车进口安全标准
-
“五角大楼里完全崩溃了”,3名美国防部高官被解雇
-
“趁纳瓦罗不在,他们冲进白宫劝说特朗普暂停关税”
-
泽连斯基回应:停火30小时太短,建议30天
-
韩国一战机飞行训练中掉落机炮吊舱和空油箱
-
“美国在地球上跟中国争,却把太空主导地位拱手让出”
-
内塔尼亚胡:摧毁哈马斯前不会结束军事行动
-
超900人签署“反关税宣言”,包括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
“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
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
黄仁勋访华盼继续合作,特朗普回应
-
中国男子在TikTok“神评”美国关税,米尔斯海默秒答:赞同
-
“内地电影票房过亿那一刻,香港电影就被颠覆了”
-
美国税局代理局长刚上任三天就被免,“贝森特抱怨他是马斯克的人”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