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经济成绩“分量”有多足,今年政策怎么走?
-
刘程辉风物长宜放眼量
最后更新: 2024-01-19 21:02:482023年全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03036亿元,比上年增长3.0%;扣除价格因素影响,增长6.4%。分领域来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5.9%,制造业投资增长6.5%,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9.6%。另外,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了10.3%,高于固定资产投资7.3个百分点。
“房地产依然是拖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重要方面。”杨德龙说,“提振房地产投资增速是稳定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一个重要的方面。”
去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当前政策面正在推动新旧增长动能转换,其中基建、地产是旧增长动能的代表,而高新技术产业,以及传统产业的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则是新增长动能的主要构成。”王青指出,一般认为房地产及上下游关联行业占整体经济的比重在25%至30%之间,影响很大,这也是2021年房地产行业转入调整过程以来,国内宏观经济持续面临下行压力的原因。尽管当前新动能增长较快,但仍无法抵消房地产行业下行带来的影响,短期内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新动能尚无法取代旧动能。这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先立后破”的主要原因,这对稳住经济大盘,稳定就业大局至关重要。
2023年9月9日,工人们在江苏省淮安市区一房地产建设工地上忙碌/IC Photo
“新旧动能转换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式’。”王青说,政府的作用是持续完善投资和消费环境,为新动能壮大提供有利条件。与此同时,要全面落实“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除个别重大战略性领域外,将产业选择权更多地交给市场、交给企业家。
芦哲提到,观察高技术产业是否“立”起来,可以将“三新”经济占比提升为观察指标。“三新”经济指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核心内容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截至2022年底,“三新”经济占我国GDP的比重在17.36%左右。芦哲认为,往后这一比重至少达到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才意味着高技术产业“立”起来了。
程伟表示,产业的升级转型并非朝夕之功。
“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我国高技术产业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新能源等领域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但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国产业中的短板仍然明显。从产业发展的规律来看,我国高技术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仍然需要较长时间。”程伟说。
CPI连续三月负增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必要性上升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3年9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重回景气区间以来,已连续3个月较上月下降,持续3个月处于收缩区间,去年全年累计有8个月低于荣枯线。此外,去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上年涨0.2%,但12月CPI同比下降0.3%,也是连续三个月负增长。
“国内物价水平的低迷既是需求不足的结果,又是需求不足的原因。”程伟说,为了提振总需求,改善当前物价水平持续下滑的局面,今年政策仍有望加码。财政政策方面,由于2023年10月出台的万亿国债资金正在逐步下拨,短期内或以继续落实该部分政策为主要方向。但明年下半年不排除新一轮财政政策出台的可能性。货币政策方面,除传统的降准降息外,抵押补充贷款(PSL)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将加强对于“三大工程”的支持。
王青表示,PMI和CPI数据低迷主要受房地产行业下滑、消费需求不振等因素影响,这意味着在2023年三季度经济复苏动能转强后,四季度经济运行稳中见弱,货币政策实施逆周期调节的必要性上升。
王青判断,综合官方制造业PMI指数及物价走势,一季度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下调的可能性仍然较大。接下来为支持银行继续保持必要的信贷投放力度,积极参与城投平台债务风险化解,也有必要扩大对银行体系长期流动性的支持,一季度降准也有可能在2月落地,预计降准幅度为0.25个百分点,释放长期资金6000亿左右。
“怎么看这个问题?我们看总体数据,更要看里面的结构性数据。”国家统计局局长康义表示,这几个月CPI同比下降主要是结构性的和阶段性的,价格低位运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有效需求不足等问题。
“随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这些政策的出台和落实,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会得到逐步缓解,居民消费价格有望随之企稳回升。我们预计,2024年价格会温和上涨。”康义说。
2023年12月26日,吉利长兴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工人在数字化生产线上忙碌作业/IC Photo
今年宏观政策将保持稳增长取向,GDP增速有望达到5%
展望2024年,面对新的风险挑战,中国经济大船如何乘风破浪、持续前行?
王青预计,今年宏观政策还会保持稳增长取向,促消费将是提振内需一个重要发力点。2024年一季度已进入稳增长关键阶段,逆周期调节政策有望前置发力。其中,降息降准落地的可能性较大,基建投资也将保持较高水平。
他表示,今年我国GDP同比增速有望达到5.0%左右,经济运行会进一步向常态化水平回归。2024年经济增长动能将“前低后高”,其中一季度GDP增速将在4.4%左右,后续有望稳定运行在5.0%-6.0%区间。2024年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是居民商品消费还有较大修复空间,以及政策面会保持一定稳增长力度。此外,2024年全球贸易环境将会回暖,外需对国内经济增长有望形成小幅正向拉动。
“2024年宏观经济面临的最大不确定因素仍是房地产行业何时企稳回暖。”王青说。2024年推动居民消费修复的一个关键是尽快推动房地产行业实现软着陆,缓解资产价值缩水对居民消费信心的冲击。另外,提振A股等资本市场,增加居民投资收益也能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2023年1月15日,江苏省淮安市汇通小商品市场内市民选购各类新年饰品/IC Photo
就在日前,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开班,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并做了重要讲话,讲话强调,“要通过扩大对外开放,提高我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和能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和规则影响力,稳慎把握好节奏和力度”。
“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上次讨论金融话题还是在1999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之后,时隔25年后再次以金融为话题,标志着金融工作对新时代治国理政的重要程度提升。”程伟说。
在王青看来,这意味着2018年以来金融领域对外开放步伐加快的势头将会延续。下一步的重点是扩大制度型开放,这是比跨境资金流动更高水平的开放,最终目标是打造一个“强大”的金融业,进而提升其服务国内实体经济的能力。
“历史表明,‘中国制造’在开放竞争中崛起,下一步包括金融业在内的‘中国服务’也要走上一条‘开放竞争’之路。这也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他说。
- 责任编辑: 刘程辉 
-
31省份2023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公布:上海北京超8万元
2024-01-19 20:25 中国经济 -
证监会重磅发声!谈及做空市场、退市改革......
2024-01-19 18:50 -
诺基亚退出,华为将和成都高投等共同控制鼎桥
2024-01-19 17:18 观网财经-科创 -
亏超20亿,“股神”退圈了
2024-01-19 14:27 -
年夜菜市场升温,打响春节消费“第一枪”?
2024-01-18 22:16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华为宣布鸿蒙星河版四季度商用,“生态进入第二阶段”
2024-01-18 19:04 观网财经-科创 -
200万买雪球产品本金归零?广发券商称正在核实
2024-01-18 18:10 观网财经-金融 -
商务部:2023年中俄双边货物贸易额比上年增长26.3%
2024-01-18 17:03 中俄关系 -
唱空论持续40多年,都没看清楚中国的机遇
2024-01-18 16:29 问诊2024中国经济 -
12月全球手游收入榜:《王者荣耀》跌下“铁王座”
2024-01-18 15:28 观网财经-互联网 -
街头歌手走向演唱会,上海火了一个罗小罗
2024-01-18 15:27 -
A股收盘,三大指数集体翻红
2024-01-18 14:59 观网财经-金融 -
高通CEO:我被中国激励到了
2024-01-18 14:37 -
A股早盘下挫,沪指跌破2800点
2024-01-18 10:34 观网财经-金融 -
华为Mate X5:如何定义超高端折叠屏?
2024-01-18 10:18 观网财经-科创 -
美联储一年巨亏千亿美元,暗示或重启量化宽松
2024-01-17 17:46 观网财经-金融 -
A股港股双双重挫,沪指创三年半新低
2024-01-17 16:53 观网财经-金融 -
李强:中国将持续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2024-01-17 07:37 中国经济 -
手回科技赴港IPO:注册用户超1800万,业绩“坐过山车”
2024-01-16 21:12 观网财经-金融 -
SHEIN蝉联全球购物APP下载量冠军,中国电商组团挑战亚马逊
2024-01-16 17:51
相关推荐 -
-
“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评论 154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评论 240MAGA基本盘还能“忍”特朗普多久? 评论 173从2000兆帕潜艇级热成型钢的“登天”说开去…… 评论 106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评论 159最新闻 Hot
-
“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
“特朗普会输,但中国不会轻易给他台阶下”
-
“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
又一起!白宫平面图遭万人共享
-
“特朗普非常愤怒:再砍10亿”
-
“我们被美国梦骗了,精英把我们出卖了”
-
“美国太自满,恐在这三方面落后中国”
-
泄密不止一次,美防长在“家人群”也发了
-
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
中方出手,日欧车企“慌了”
-
她被提名为联大主席,“德国完了”
-
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
特朗普“抱怨”后,日本考虑放宽汽车进口安全标准
-
“五角大楼里完全崩溃了”,3名美国防部高官被解雇
-
“趁纳瓦罗不在,他们冲进白宫劝说特朗普暂停关税”
-
泽连斯基回应:停火30小时太短,建议30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