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将全面取消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意味着什么?
10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宣布,中国将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
这是在全国制造业已基本开放以及自由贸易试验区负面清单制造业清零的基础上,又推进了一步。
在全国范围内,根据《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制造业条目中仅剩“出版物印刷须由中方控股”和“禁止投资中药饮片的蒸、炒、炙、煅等炮制技术的应用及中成药保密处方产品的生产”两项。
在自贸试验区范围内,于2022年1月1日实施的《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1年版)》中,制造业条目已完全清零,整体已减至27项,其中禁止类17项、限制类10项。
释放关键信号
在外界看来,18日的全面开放制造业的表态,释放出了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信号。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生产链、供应链、价值链中,已经从过去的中低端迈向了中高端。这次全面放开对全球都是利好的消息,对制造业更是如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告诉第一财经,此次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释放出三个关键的信号。
首先,中国站起来靠的是制造业这个“脊梁骨”,接下来富起来、强起来也要继续靠制造业这个“脊梁骨”。其次,中国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将以中国制造业全面取消外资准入限制为关键的开端。第三,中国经济今后的发展,仍然要靠实体经济,“这改变了过去欧美大国在发展中逐渐走向服务业而轻视了制造业的道路”,中国在制造业上拥有较强的基础和支撑,接下来还要进一步提升,在发展服务业的同时持续加码制造业的升级,“两手都要硬”。
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研究员白明也对第一财经表示,中国从制造业大国跨越到制造业强国,必须要积极参与经济的全球化,利用全世界一切可利用的优质资源。只有这样,迈向全球制造业强国的步伐才能加快。而此次从自贸试验区制造业负面清单清零扩大到全国层面,是全方位的开放,表明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将越开越大的坚定态度。
自2017年以来,中国连续5年修订外资准入负面清单,2021年版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已分别压减至31条和27条,在种业、汽车船舶和飞机制造、证券、银行、保险、职业培训等众多行业、领域取消或放宽了外资股比限制,为外国投资者创造了更大的市场机遇。
上海外资协会会长黄峰告诉第一财经,全国层面的制造业外资准入此前已经基本放开了,这次的全面开放更多是一种表态。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的背景下,中国吸引外资面临挑战,需要持续推出更具针对性和含金量的稳外资政策。
外资结构调整
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23年前8个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471.7亿元,同比下降5.1%。这是这项数据三年来首次下降。
商务部外资司负责人提出,实际使用外资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世界经济恢复缓慢,全球跨国投资乏力,叠加去年同期基数较大,造成增速下行。外商投资是市场行为,阶段性波动是正常的。因此既要看规模,也要看结构;既要看当下,也要看长远。
在外资同比下降的背景下,今年前8个月,我国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2399.5亿元,同比增长6.8%。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增长19.7%,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分别增长39.7%、25.6%。高技术服务业中,研发与设计服务领域实际使用外资增长57.1%。同时,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33154家,同比增长33%。
今年以来,不少外商用实际行动持续扩大、深化在华投资。
就在9月,美国杜邦大规模的新工厂落地长三角,英国豪迈集团亚太区生产与研发一体化基地在上海开业,化工巨头索尔维集团宣布中国研究与创新中心扩建项目完成。
8月,科思创多家上海新工厂陆续投产,光学巨头蔡司中国入驻上海浦东新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将打造更强大的科研和人才孵化平台。蔡司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福斯特(Maximilian Foerst)对第一财经表示:“我们并没有把中国作为廉价的生产基地,这从来不是我们的战略,我们非但不会转移在中国生产的产品,反而会考虑把更多的生产、研发放在中国。”
近年来,我国吸收外资持续稳定增长。《中国外资统计公报2023》显示,2022年我国全年实际使用外资1891.3亿美元,增长4.5%,按人民币计首次突破1.2万亿元,高技术产业成为重要增长点。欧盟、东盟对华投资分别增长95.3%和9.5%。
在魏建国看来,放眼全球,中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仍然颇具吸引力。无论是医疗机械、高精尖技术、5G应用等等,都存在巨大的需求。如今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全面放开,意味着中国对外商投资将更加看重,也有望在连续多年稳步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加快步伐。
普华永道10月17日发布的《在华跨国企业高管洞察:品牌增长的挑战与机遇》调研报告发现,大部分受访在华跨国企业一如既往看好中国市场,市场规模、经济增长和消费者认可是吸引跨国企业在中国市场持续投入品牌建设的三大关键因素,但是跨国企业也面临着地缘不确定性、市场增速放缓和中国本土品牌竞争压力大等问题困扰。
在挑战中升级
在全球价值链重塑的时期,中国的制造业升级应该如何持续突破?在吸引外资上又该如何应对挑战?
魏建国提出,中国的制造业目前还有一些关键技术、关键的成套设备存在卡脖子问题,比如芯片、光刻机、蚀刻机等,针对这些中国应投入更大的精力,并下好三步棋。
首先,所有的制造业都应该把科技创新当成首要的任务。特别是在当前的数字经济之下,不仅要提升传统制造业的创新,也要加大机器人、新材料、新工艺等行业的投入。其次,在科技创新的整体政策下,人才是关键。中国制造业不仅要有自己本地的人才,也要吸引大量国外人才。最后,要打造全球最佳营商环境。推动制造业升级发展,还需要通过营造全球的最佳营商环境,把全生产要素,也即资本、人才、技术、土地、信息进行匹配,以达到投入最少、效率最高的效果。
魏建国认为,在美国要求制造业回流的背景下,中国应该做好统一大市场,因为市场资源是中国在国际上最大的优势,但是这一优势当前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把工厂放在美国,再出口到中国市场,还是把工厂直接放在中国,许多美欧跨国公司老总比我们都精,比我们考虑得都详细。这也是为什么最近一段时间马斯克、库克以及欧美许多跨国公司巨头访华的动因,只有大市场才能引来大项目”。
在他看来,吸引外资依靠优惠政策和低成本劳动力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要想实现新的吸引外资的手段和目标,除了靠大市场,还要向规则、规制、管理和标准要红利,抓紧实施制度性的开放。另外,当前国内的消费复苏动力较弱,需要出台更多的政策来增强。他提出,今年全年吸引外资的规模有望达到2300亿~2500亿美元。
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瑞东也在近日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上表示,外商到中国投资首先看重中国的市场,其次是中国的营商环境、要素成本相关优势。如果整体总需求不足,价格相对低迷,中国对于外商的吸引力就会出现系统性下降。而着力扩大总需求,让经济增速保证在一定的符合潜在产出的水平上,将有利于推动外商对华资本、技术外溢效应的持续。
为了应对挑战,8月23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从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保障外商投资企业国民待遇、持续加强外商投资保护等六方面提出24条具体措施。
- 原标题:全面取消制造业外资准入限制: 中国高水平开放关键信号
- 责任编辑: 林琛力 
-
上海成首个实行公积金“认房不认贷”一线城市
2023-10-19 08:23 观网财经-房产 -
加速对华出货,光刻机巨头单季一半营收来自中国大陆
2023-10-18 17:11 观网财经-科创 -
英伟达盘中大跌,两家中国GPU企业回应美实体清单
2023-10-17 22:59 观网财经-科创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允许境外非金融机构作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出资人
2023-10-17 19:57 观网财经-金融 -
市场份额不到屈臣氏三分之一,KK集团闯关港股能否圆梦?
2023-10-17 17:52 观网财经-金融 -
10月下旬现货开卖,京东“抢跑”双11
2023-10-17 16:41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小米、vivo相继官宣自研操作系统,意在何为?
2023-10-17 16:15 观网财经-科创 -
德国对华新政,白折腾?
2023-10-17 15:09 德意志 -
海南4家公司注册资本9500亿欧元,律师解读
2023-10-16 16:39 观网财经-金融 -
“跨店满减”让出C位,今年天猫双11不考数学题?
2023-10-16 11:41 观网财经-互联网 -
超越杭州直追广州,鄂尔多斯5年破万亿?
2023-10-14 21:47 观网财经-宏观 -
潘功胜:近期中国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在积累,亮点增多
2023-10-14 20:40 观网财经-宏观 -
证监会:提升融券保证金比例,取消上市公司高管、核心员工融券出借
2023-10-14 17:51 经济晴雨表 -
前公募一哥王亚伟“被带走调查”?朋友圈间接“回应”
2023-10-14 15:26 金融圈 -
人大将审议授权提前下达新增债限额议案,透露什么信号?
2023-10-14 14:51 地方债 -
贵州黔西南:拟挖掘农民工购房潜力,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购房
2023-10-14 11:09 观网财经-房产 -
涉案金额25.8亿!宝能、姚振华等被起诉!
2023-10-14 09:17 -
ochama加码欧洲布局,京东亚马逊必有一战?
2023-10-13 22:57 观网财经-海外 -
刻意混淆光刻机概念、误导投资者,证监会拟罚这家公司150万
2023-10-13 22:38 观网财经-金融 -
百亿营收挤出1亿净利,梦金园闯关A股被否后转战港股
2023-10-13 20:55 观网财经-金融
相关推荐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评论 104“英伟达很急:别再卡了,中国自研芯片已突围” 评论 95“痛苦!关税战被中方拿捏,美国只能二选一” 评论 82“中国人很团结,就连亲美人士都认为必须对抗美国” 评论 203撑不住了?特朗普暗示降低对华关税 评论 373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
“英伟达很急:别再卡了,中国自研芯片已突围”
-
印尼让步了
-
“痛苦!关税战被中方拿捏,美国只能二选一”
-
西藏日喀则市原副市长张云宝被查,长期在水利系统工作
-
轮胎高速路上狂奔后滚进服务区致人死亡,重庆警方通报
-
中国在智利合建天文台项目,美国又伸黑手
-
哈佛一下子更有钱了
-
“再没进展,我们就撤”
-
“正事不干杂事一堆,特朗普让美国科研机构‘彻底崩溃’”
-
“中国人很团结,就连亲美人士都认为必须对抗美国”
-
又一位科学家回国!曾供职美顶尖能源实验室
-
撑不住了?特朗普暗示降低对华关税
-
国家发改委干将龚桢梽,“空降”广东
-
广西东兰干旱“农民求雨”?当地回应:视频系摆拍
-
外媒继续紧盯:中国,70天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