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RM拿下全球最大IPO,孙正义的期望却落空了
最后更新: 2024-05-09 00:54:20【文/观察者网 吕栋 编辑/张广凯】
当地时间9月14日,在比市场预期晚了两个小时后,日本软银集团旗下的芯片巨头ARM终于开始在美股纳斯达克交易,最终高开高走收涨25%,市值涨至65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740亿元)。
作为今年全球最大的IPO,ARM的最新市值,相较软银收购时所花的320亿美元已经翻倍,并且当天的涨幅,让软银所持有的ARM股份价值增加了约12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872亿元)。
但这仍远低于软银掌舵人孙正义的宏大预期。2016年,在以43%的溢价收购ARM后,孙正义曾兴奋地表示,投资科技行业几十年后,收购ARM算是他的“宿命”。押注未来全球芯片需求大增的商机,孙正义认为“五年内ARM的价值将增长至先前的五倍”。
从最终上市结果来看,ARM的表现远没有那么亮眼。按照孙正义的预期,ARM的市值应该达到1600亿美元,挤进当今美股前100名,而现在的结果却在300名左右。如果拿ARM的客户做对比,苹果市值是2.7万亿美元,高通市值是1300亿美元,都远高于ARM。
行业中的ARM,地位其实很显赫。据该公司披露,全球超过99%的智能手机芯片均需要经过ARM授权,产品覆盖全球70%的人口。使用ARM授权的企业包括苹果、AMD、英特尔、英伟达、高通和三星等,基于ARM授权的芯片在2023财年的出货量高达306亿颗。
为何这样的成绩,却换不来孙正义预期中的估值,甚至孙正义曾经还想以400亿美元完全卖掉ARM?这或许还要从ARM的业绩表现,在关键市场中国的境遇,以及该公司未来需要面对的不确定性说起。
ARM芯片
市场份额超90%,赚钱能力却没那么强
此次登陆纳斯达克,是ARM自1990年成立以来第二次上市。1998年,ARM曾在英国伦交所和美国纳斯达克同时上市,直到2016年9月被孙正义的软银集团以320亿美元收入囊中。
根据交易安排,ARM此次出售约10%的股份,募资48.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54亿元),这将是两年前电动汽车公司Rivian融资137亿美元以来,美国最大的一笔IPO;同时也将超过今年5月强生子公司Kenvue筹集的43.7亿美元,成为今年全球最大的IPO。
在半导体行业中,ARM是上游中的上游,它并不设计芯片,也不生产芯片,盈利模式主要是指令集和知识产权的授权。与电脑和服务器中的X86指令集类似,ARM芯片主要用于低功耗的移动端,比如苹果、高通、华为的手机芯片,都需经过ARM技术授权才能设计出来。
招股书披露,当前全球有超过260家公司在使用ARM的技术授权,包括亚马逊、谷歌,AMD、英特尔、英伟达、高通和三星等。这也助推ARM常年在全球移动芯片处理器设计领域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同时,ARM的技术授权还在向物联网、服务器、汽车等领域延展。
还是回到最初那个问题,为何ARM在行业中几乎垄断的实力,却换不来一个亮眼的市值,甚至还差点被软银400亿美元卖掉。对比行业巨头,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的市值超4700亿美元,光刻机巨头ASML的市值为2470亿美元,AI芯片巨头英伟达的市值更是超过万亿美元。
实际上,市场给ARM的估值已经不算低了,目前市盈率TTM达到了155,而苹果只有29,台积电和高通均为15,即便近期爆火的英伟达也只有106。归根结底,还是ARM的盈利能力远不如这些产业链巨头。
2021财年-2023财年(截至2023年3月31日),ARM的营收分别为20.27亿美元、27.03亿美元和26.79亿美元。从净利润来看,ARM的毛利率超过90%,但除2019财年盈利2.8亿美元外,该公司在2018财年及2020财年都处于亏损状态。2021至2023财年,ARM三年的净利润一共才14.6亿美元。按照这个速度,当初软银收购花费的320亿美元,需要66年才能回本。
ARM招股书截图
作为对比,ARM的客户苹果,2023财年第三财季一个季度的营收就达到818亿美元,净利润为199亿美元;再看英伟达,过去一个季度的营收为135亿美元,净利润达到67亿美元,都比ARM亮眼的多。
拥有无可比拟的市场地位,ARM却没有实现与之匹配的盈利规模,很可能和该公司的商业模式有关。
当前ARM收入来源主要为:一次性技术和架构授权费用(通常为数百万美元)和版税提成(通常在1%-2%),2021财年至2023财年,ARM的版税收入占比在60%左右,收入来源相对来说比较单一。而像苹果、三星、高通、英伟达等公司,业务非常多元,而且利用ARM技术授权设计的芯片,装入终端中可以带来更高的附加值,所以下游的盈利要远高于ARM。
拖累ARM盈利的,可能还包括各项高昂的费用。
2015-2016财年,ARM的研发费用为3.4亿美元和4.5亿美元,2017财年至2019财年增至7.1亿美元、7.7亿美元和7.4亿美元。而2021财年-2023财年再度提升至8.1亿美元、10.0亿美元、11.3亿美元,营收占比高达40%、37%和42%,但尚未带来预期中的业绩快速增长。同期,该公司的销售和行政相关费用也高达8.3亿美元、9.0亿美元和7.6亿美元,营收占比分别为41%、33%和28%。
也就说,2023财年,ARM的研发费用以及销售行政费用,占据了该公司营收的70%。
ARM的盈利规模迟迟上不去,软银集团的一系列投资也遭遇巨亏。2021财年,软银集团出现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年度亏损,该财年净亏损约1.7万亿日元(约合131.2亿美元)。2022财年亏损还在持续,亏损额约为72亿美元。两年亏损200多亿美元后,想把ARM作价400亿美元卖给英伟达又遭到各方反对,通过推动ARM上市缓解资金紧张,就成为软银为数不多的选择。
软银集团董事长孙正义
最大客户在中国
除了往年的业绩,市场在给ARM估值时,肯定也考虑到了该公司在主要市场的未来预期。
- 责任编辑: 吕栋 
-
昔日顶流基金经理蔡嵩松行贿、受贿案已当庭宣判
2024-05-08 22:54 -
王炸芯片,难再成苹果救星
2024-05-08 18:18 观网财经-科创 -
ST阳光:控股股东涉嫌内幕交易被证监会拟罚款2.32亿元
2024-05-07 20:57 -
华为苹果同日对决,背后还有中韩面板之争
2024-05-07 17:23 观网财经-科创 -
历史性一幕!iPhone在华市场份额跌出前五
2024-05-07 11:13 观网财经-科创 -
45亿加码“五五购物节”,拼多多助力上海“拼”出精彩
2024-05-06 19:32 -
美国Tiktok法案的起草人,引火烧身了
2024-05-06 18:47 观网财经-金融 -
舒适赛道红利释放,红豆股份品牌转型出成效
2024-05-06 13:33 -
“五一”近3亿人次出游,较2019年同期增长28.2%
2024-05-06 12:16 观察者头条 -
巴菲特股东大会要点来了!回应减持苹果、巨额现金储备等
2024-05-05 08:28 -
武广高铁、沪杭客专等4条高铁线涨价,涨幅近20%
2024-05-04 14:13 高铁世纪 -
深圳将取消福田、南山之外区域住房限购?深圳住建局回应
2024-05-04 10:27 观网财经-房产 -
-
20张营业执照只有3家实存?央媒:问题在下头,根子在上头
2024-05-03 11:21 基层治理 -
上海推出商品住房“以旧换新”活动
2024-05-03 09:39 观网财经-房产 -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最新进展
2024-05-03 09:30 国企备忘录 -
31省份“一季报”:苏鲁浙增速超6%,山西总量下滑
2024-05-02 21:39 宏观经济 -
美联储维持利率不变,纳指两连跌星巴克重挫
2024-05-02 07:42 观网财经-海外 -
南京公积金新政:包括宣城、马鞍山在内的南京都市圈9城互认互贷
2024-05-01 19:50 观网财经-房产 -
美国当前经济数据中,也许藏着高官接连访华的答案
2024-05-01 09:24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斯塔默这么努力地讨好特朗普,但没回报”
-
特朗普最新对朝表态
-
美媒竟来碰瓷:解放军这次演训,“是在考验美国决心”
-
“一些政府打电话来问:中国已深耕十年,我们咋追?”
-
围岛集结、多向抵近!现场视频来了
-
龙应台:赖清德错了,留给台湾的时间不多了
-
她又来:美欧相争,中国得利
-
“说好的补贴不作数了,美商务部长还让学学台积电…”
-
美国学者开始“流亡”
-
美媒质疑:这事真怪得着中国么?
-
“中国走在这场国际救援最前线,美国呢?”
-
“‘AI末日论’是美国的误导,我们的命运要自己把握”
-
特朗普:4月2日将是“解放日”
-
马斯克5月底离任?特朗普:我会挽留他
-
“冯德莱恩骂我半小时,说我是白痴,就因为…”
-
“再不打钱,欧洲在这个领域也会输给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