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华创宏观】核酸这本账:被夸大的财政,被遗忘的医保
据微信公众号“ 一瑜中的”23日消息,华创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和高拓发布文章《核酸这本账:被夸大的财政,被遗忘的医保——见微知疫系列六》,谈论了关于自2020年疫情爆发以来核酸这笔财政账。全文如下:
主要观点
一、疫情以来,核酸花了多少钱?
估算约3000亿,一半花在今年核酸大账可分解为两个小问题:测了多少次(检测量)和每次花多少(单价):测了多少次?今年上半年或超200亿人次,人均近15次。每次花多少?单价降幅已近9成,多地混采价格降至4元以下。结合检测量和单价变化,我们测算疫情至今核酸费用约3000亿,其中今年前4月已花近1500亿;一句话概括,是单价线性下降难挡检测量指数上升。
二、政府“应检尽检”花了多少钱?
估算约2600亿,全员核酸<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可进一步分为全员/区域核酸和重点人群“应检尽检”:
(一)全员/区域核酸:估算约1000亿,背后是边境小城的坚守测算2020年、2021年、今年前4月分别约100亿、400亿、500亿;分省看,各省三个时期费用都未超过100亿,单期最高为2021年广东的约80亿。费用可控的背后,是陆路边境口岸城市的默默坚守。(二)重点人群“应检尽检”:估算约1600亿,大头从患者到在校师生测算今年前4月约800亿;分重点人群类型看,2020年、2021年、今年前4月费用大头分别为新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和在校师生。
三、常态化核酸会花多少钱?
财政账被夸大,医保账被遗忘一个被遗忘、但至关重要的测算前提,是常态化核酸费用约80%由医保负担,各级财政仅需支付约20%。而全国医保仍有3.6万亿“余粮”,足够全民2天一测3年半。
以巨额医保“余粮”为缓冲,相当于把80%的财政负担由年内转嫁到未来,使常态化核酸导致的年内财政压力远没看起来那么大。
我们测算年内2天一测常态化核酸花费约4100亿;大城市常态化核酸财政负担约1000~1700亿,不到全年支出预算0.6%,推广至全民约1300~2700亿,不到全年支出预算1%。具体来看:
(一)会花多少钱?“采样圈”建设维护+核酸2天一测预计约4100亿
一是常态化费用,主要是大城市15分钟核酸“采样圈”建设维护费。以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为大城市范围,测算年内产生的费用约600亿。二是核酸费用。按5月起大城市全部2天一测(全为4元/次、10混1)推算,年内产生费用约3500亿,若一周一测则费用不到千亿。
(二)财政负担多大?仅需付2成,不到预算1%
常态化核酸多少由财政负担?从深圳、青岛、宿迁等地的规定看,70%~95%由医保报销,财政负担仅约2成,指向年内财政负担没那么大。按此测算,年内大城市常态化核酸的财政负担约1000~1700亿,若推广至全民则约1300~2700亿,不到全年支出预算1%;再考虑到各级财政转移支付的调剂能力,年内常态化核酸的财政负担从整体到局部都不算大。
(三)医保负担多大?全国可2天一测3年,河南、安徽等省承受力较弱
全国医保基金尚有巨额“余粮”,短期压力不大。2021年年底医保基金结余高达3.6万亿,不考虑财政补贴,也够全民2天一测3年半。但各地医保差异或导致核酸承受力分化:由于我国医保尚未完成省级统筹,各地医保“余粮”不均的问题可能被放大。
哪些地方常态化核酸承受力较弱?医保人均结余较低的河南、甘肃、安徽等省;或倾向于设置更稀疏的采样点和更长的检测周期,以防医保“余粮”过快消耗。
风险提示:核酸单采/混采比例变化,“应检尽检”范围变化,常态化核酸执行超预期
报告目录
报告正文
疫情以来,核酸花了多少钱?估算约3000亿,一半在今年
核酸大账可分解为两个小问题:测了多少次(检测量)和每次花多少(单价),分别来看:
(一)测了多少次?上半年人均近15次
据国家卫健委披露,截至4月中旬我国已完成约115亿人次核酸检测,其中大部分在今年完成——仅4月1日到16日就完成了23亿人次核酸。参考核酸检测服务龙头财报[1]和本土新增确诊数变化,我们测算截至4月中旬,今年我国已完成约90亿人次核酸检测;伴随常态化核酸开展,上半年或超200亿人次(人均近15次)。
(二)每次花多少?单价降9成,一天能检11亿人
每次花多少?单价降幅近9成,北京、天津等多地混采价格已降至4元以下;期间练成每日5700万管/超11亿人的单管/理论检测能力。
(三)花了多少钱?前4月已花近1500亿→线性降价难挡检测量指数上升
结合检测量和单价变化,我们测算疫情至今核酸费用约3000亿,其中今年前4月已花近1500亿;一句话概括,是线性降价难挡检测量指数上升。
政府“应检尽检”花了多少钱?估算约2600亿,全员核酸<重点人群
核酸检测分为“应检尽检”和“愿检尽检”两种类型,前者费用由政府(各级财政和医保)承担,后者费用由个人和企业承担。政府花钱的“应检尽检”可进一步分为全员/区域核酸和重点人群“应检尽检”,我们测算疫情以来两者合计约2600亿,接近3000亿总费用,反映政府承担大部分核酸费用。分别来看:
(一)全员/区域核酸:估算约1000亿,背后是边境小城的坚守
对于全员/区域核酸,我们测算疫情以来费用合计约1000亿,单省单期不超100亿。
具体而言,国家卫健委曾发布三版新冠检测《指南》(图5~6),其中二版明确提出“疫情前期,在风险来源不明的情况下应至少开展3轮全员核酸检测”,随后多轮全员/区域核酸成为常态,以此为分水岭测算,可得疫情以来全国合计费用约1000亿(图7),其中2020、2021年、2022年(截至4月底)分别约100亿、400亿、500亿;分省看,各省三个时期费用都未超过100亿,单期最高为2021年广东的约80亿。
全城/区域核酸费用可控的背后,是陆路边境口岸城市的默默坚守——云南瑞丽、黑龙江绥芬河、广西东兴等边境小城付出了当地居民长期生产生活不便、进出受限[2]的代价,担任了降低本省乃至全国全员核酸整体成本的“幕后英雄”。如据健康时报报道,疫情以来云南瑞丽已五度“按下暂停键”,面对境外输入的极大压力,无一病例外溢。
(二)重点人群“应检尽检”:估算约1600亿,大头从患者到在校师生
对于重点人群“应检尽检”,各地标准不同、且视疫情松紧可动态调整,我们大体估算疫情以来费用约1600亿,明显高于全员/区域核酸。
具体而言,2020年6月国家卫健委《关于加快推进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实施意见》明确了8类“应检尽检”重点人群,可作为初始覆盖范围;随后我们分2020年6~12月、2021年、2022年(截至4月底)分别假设覆盖范围和检测周期,测算疫情以来重点人群“应检尽检”费用约1600亿,其中今年前4月约800亿;分重点人群类型看,2020年6~12月、2021年及今年前4月费用大头分别为新住院患者及陪护人员、医疗机构工作人员和在校师生。
常态化核酸会花多少钱?财政账被夸大,医保账被遗忘
5月9日,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要求大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5月16日国家卫健委党组书记、主任马晓伟《求是》刊文,进一步明确“省会和千万级人口以上城市建立步行15分钟核酸‘采样圈’,每周定期检测,重点人群加大检测频次”;此前杭州、北京、杭州、芜湖等多地已启动周期为2天~一周不等的常态化核酸检测。对于常态化核酸,一个被遗忘、但至关重要的测算前提,是常态化核酸费用约80%由医保负担,各级财政仅需支付约20%。
而全国医保仍有3.6万亿“余粮”,足够全民2天一测3年半。巨额医保“余粮”的缓冲效果,相当于把80%的财政负担由年内转嫁给未来,使常态化核酸导致的年内财政压力远没看起来那么大。
我们测算年内2天一测常态化核酸花费约4100亿;大城市常态化核酸财政负担约1000~1700亿,不到全年支出预算0.6%,推广至全民约1300~2700亿,不到全年支出预算1%。具体来看:
(一)会花多少钱?“采样圈”建设维护+核酸2天一测预计约4100亿
一是常态化费用,主要是大城市15分钟核酸“采样圈”建设维护费。我们以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的城市[3]为大城市范围(下同),以无锡核酸采样小屋为例(图10),按每万人3.5个核酸小屋,一个核酸小屋硬件成本约3万元、人员成本每日3*300元测算(注:1~2名采样人员和1名信息登记人员,日薪300元),年内产生的费用约600亿(图17)。
二是核酸费用(包括检测服务费和试剂费用)。按5月起大城市全部2天一测(全为4元/次、10混1)推算,年内产生费用约3500亿,若一周一测则费用不到千亿(图17)。
两者合计,测算年内2天一测常态化核酸费用约4100亿,基本持平于2020年各级财政疫情防控资金支出。
(二)财政负担多大?或仅需付2成,不到预算1%
常态化核酸多少由财政负担?从深圳、青岛、宿迁等地的规定看,70%~95%由医保报销,财政负担仅约2成,指向年内财政负担没那么大。
按此测算,年内大城市常态化核酸的财政负担约1000~1700亿,不到全年支出预算0.6%,推广至全民约1300~2700亿,不到全年支出预算1%。再考虑到各级财政转移支付的调剂能力,年内常态化核酸的财政负担从整体到局部都不算大。
(三)医保负担多大?全国可2天一测3年,河南、安徽等省承受力较弱
全国医保基金尚有巨额“余粮”,短期压力不大。2021年年底医保基金结余高达3.6万亿,不考虑财政补贴,也够全民2天一测3年半。
但各地医保差异或导致核酸承受力分化:由于我国医保尚未完成省级统筹,各地医保“余粮”不均的问题可能被放大(图14)。
哪些地方常态化核酸承受力较弱?医保人均结余较低的河南、甘肃、安徽等省。相比能2天一测18年、9年的上海、北京,河南、甘肃、安徽等省仅能测不到2年,或倾向于设置更稀疏的采样点和更长的检测周期,以防医保“余粮”过快消耗。
如《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方案(2.0版)》规定城区每3万人设置一个便民核酸检测采样点,密度仅为无锡的十分之一;在已出台常态化核酸政策的城市中,河南郑州、安徽合肥、芜湖分别要求城区每月1次全员核酸检测、全市每5天1次核酸检测,周期相对较长。
资料来源:七普,各地医保局,华创证券测算,测算区间为5~12月,假设全为4元/次混采
- 原标题:【华创宏观·张瑜团队】核酸这本账:被夸大的财政,被遗忘的医保——见微知疫系列六
- 责任编辑: 沈玉萌 
-
恒大地产再被强制执行41.83亿,累计被执行总金额超180亿
2022-05-23 16:12 大公司 -
山东德州:年底前在三区买新房,给予购房款1%的补贴
2022-05-23 15:28 观网财经-房产 -
中国拿到论文也造不出EUV?日本光刻胶巨头被批“傲慢”
2022-05-23 15:21 观网财经-科创 -
湖南:对商品住房去化周期超24月的市县暂停新宅地审批
2022-05-23 15:09 观网财经-房产 -
太原:新市民、青年人购首套房无需社保证明
2022-05-23 15:08 观网财经-房产 -
Mobileye在中国丢失市场,国产芯片厂商能否啃下?
2022-05-23 10:53 观网财经-汽车 -
上海:进出口总值全国占比从年初28.4%降至4月16.3%
2022-05-23 09:29 抗疫进行时 -
山水黎乡入画来
2022-05-23 08:25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武汉经开区删除“全面取消住房限购政策”微博
2022-05-22 12:31 观网财经-房产 -
上海4月统计数据:投资消费均不同程度下降
2022-05-22 10:48 上海观察 -
武汉经开区全面取消住房限购政策
2022-05-22 09:58 观网财经-房产 -
杭州楼市新政五日:有业主涨价80万 中介直言“有点离谱”
2022-05-21 16:46 观网财经-房产 -
重磅!证监会出台23项举措支持抗疫纾困复工复产
2022-05-21 09:14 观网财经-金融 -
小米净利润骤降53%,高管称手机“站稳高端”
2022-05-20 17:54 观网财经-科创 -
东吴证券:稳地产!五年期LPR一次跨三步
2022-05-20 13:37 观网财经-宏观 -
林毅夫:建议向每个封控区家庭发放1000元人民币
2022-05-20 12:34 观网财经-宏观 -
市监总局:市场主体达1.5亿户,个体工商户达到1亿户
2022-05-20 10:59 -
加拿大禁止华为中兴参与5G建设,我使馆:强烈不满
2022-05-20 09:53 观网财经-海外 -
5月LPR报价:1年期不变,5年期下调15个基点至4.45%
2022-05-20 09:41 观网财经-宏观 -
手机寒冬:安卓阵营频传砍单,苹果要逆势增产1000万部?
2022-05-20 08:19 观网财经-科创
相关推荐 -
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评论 274和特朗普一起“孤立中国”?欧盟拒绝 评论 39“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评论 132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评论 95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评论 121最新闻 Hot
-
把中国货“藏”在加拿大,“我们赌特朗普会认怂”
-
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
“中方对美方鸣枪示警:这回来真的,能一票否决”
-
“特朗普一声令下,美国几十年联越制华努力,白干了”
-
特斯拉净收入锐减71%,马斯克“认怂”
-
普京送给特朗普的肖像画长这样
-
美欧倒逼肯尼亚“转头”,“中国又拿下一局”
-
和特朗普一起“孤立中国”?欧盟拒绝
-
“特朗普把科研领导权让给中国,10年才能恢复过来”
-
鲁比奥要重组美国务院:在大国竞争时代,难以履行使命
-
又变了!特朗普:无意解雇鲍威尔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针对游客的枪击事件,致至少20死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