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隔1183天加息,美联储的“阳谋”与“阴谋”
● 时至今日(3月19日),俄乌战斗已持续24天。美国去年就已通胀严重,美联储为何不提早加息,偏偏坚持在炮火声中加息?这次加息是否是又一轮全球“割韭菜”?俄乌之战中,美国扮演了什么角色?
● 中国是美国的第二大债权国,美联储加息,对中国持有的美债是利还是弊?中国将如何应对?在美联储加息的前一天,3月16日,中国率先展开行动,国务院副总理刘鹤主持召开专题会议,正面回应了所有市场担心的话题。我们看到,连续下跌的A股、港股以及美国市场的中概股,随即止跌反攻……
● 加息周期已开启,预计未来美联储还有几次加息?加息路径是怎样的?
● 此前40年间,美联储6轮加息引发5次金融危机!这次加息,又将有何影响?
阳谋篇
美联储:加息是为了抑制通胀
美联储又“出手”了!北京时间3月17日凌晨,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宣布将基准利率上调25个基点至0.25%-0.5%区间。这是美联储时隔1183天以来,首度宣布加息。
但是,有票委认为加25个基点还不够!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下称FOMC)在货币政策声明中表示,在本次利率决议的投票上,全体票委以8-1的投票通过加息25个基点的决定。唯一投反对票的票委为圣路易斯联储行长布拉德,他认为美联储在本次会议上应加息50个基点,而非25个。
根据美联储的政策声明,其表达的意思是“这是一次阳谋”。
美联储政策声明表示,加息是由于通胀和新冠疫情等原因,“(美国)经济活动和就业指标持续加强。近几个月的就业增长强劲,失业率也大幅下降。通胀仍处于高位,反映出与新冠肺炎大流行相关的供需失衡、能源价格上涨和更广泛的价格压力。”
“俄乌冲突造成了巨大的人力和经济困难。这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是极其不确定的,但在短期内,冲突相关的时间可能会给通胀带来额外的上行压力,并对经济活动造成压力。”美联储在声明中补充道。
食物贵得离谱,“第一夫人”也抱怨肉贵
的确,这一次加息,与美国创40年来最高通胀水平密切相关。 过去一年多来,强劲增长的消费需求与疫情下的供应链瓶颈推高了美国的通胀。
在本次加息前,美国的通胀已经离谱到了美联储不得不出手干预的程度:
肉蛋奶是居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资,就在去年10月底时,美国某款牛肉已经涨到了每磅16.97美元(约合每公斤237元人民币),而在4个月前,这款牛肉价格还只售12美元/磅(约合每公斤166元人民币)。[1]
今年初,就连美国“第一夫人”都在抱怨肉价太贵了!作为世界第一强国身居高位的人,是真的觉得吃不起肉了,还是作秀?
房价飙升,创20多年来新高;CPI涨幅创40年新高
美国全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NAR)的数据显示,2021年美国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16.9%,创下1999年以来的最高纪录。美国房价上涨也助推美国通胀升至几十年来高点,2月该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创40年新高。
房利美最新的全美住房调查显示,43%的受访者认为,未来12个月,美国房价将上涨,另有14%和35%的受访者认为未来房价将下跌或保持不变。美国最大房地产信息网站Zillow则预测称,2022年美国房价或将提高16.4%。
油价逆天,美国人跑到墨西哥加油
而美国人的另一件生活必需品——石油,则让众多美国人感到生活糟糕透了。
而2月底俄乌冲突将全球资本市场卷入漩涡,以石油为代表的能源价格更如脱缰野马,一路向上狂飙,进一步推高了通胀水平。美国原油价格于当地时间3月4日再次飙升至每桶115.68美元,创十四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据多家美媒报道,由于油价太高,不少德州人甚至选择驱车跨越美墨边境,前往油价更便宜的墨西哥加油。
高盛将2022年布伦特原油现货价格预估从每桶98美元上调至135美元,并称最坏情况下可能飙升至175美元/桶。而美银、巴克莱银行等则纷纷抛出了油价将上涨至200美元/桶的可能性。
美国今年的通胀可能会冲至接近10%的水平
全球能源与食品价格不断飙升,推高了通胀。美国劳工统计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2月份未经季调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7.9%,创1982年1月以来同比最大涨幅——2月物价的大幅攀升主要受能源、住房和食品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能源价格在该月环比上涨3.5%,同比上涨25.6%,其中汽油价格环比上涨6.6%,为CPI贡献近1/3环比涨幅。食品价格环比上涨1%,为2020年4月以来最大涨幅。而占CPI权重约三分之一的住房成本环比上涨0.5%,同比增长4.7%。[2]
“新债王”冈拉克认为,美国今年的通胀可能会冲至接近10%的水平。他认为,即便是在俄乌冲突引发新的不确定性之际,也凸显出美联储大幅收紧货币政策的必要。[3]
目前,市场预计美国通胀的峰值尚未出现,同时担忧通胀的居高不下将削弱经济增长,进而引发滞胀和经济衰退风险。
俄乌之战是否破坏了美联储行动?
美联储为何只加息25个基点而不是50个?
有票委认为本次加息应该加50个基点,而不是25个。那么,美联储此次仅加息25个基点,是否受到俄乌之战的影响?
在俄罗斯与乌克兰开展特别军事行动之前,美国的通胀就已起飞。美联储加息的目的是为了抑制通胀,而俄乌之战进一步助推美国通胀的同时,由于供应链受到严重打击,叠加能源成本的上升,美国实体经济也受到创伤;美联储不得不在抑制通胀和维护经济增长之间做出平衡。
如果加息过猛,可能会出现什么情况:
(1)导致企业使用资金成本上升过多
(2)可能影响拜登政府1.2万亿美元基建计划的资金成本,而基建计划的推出原本是为了刺激经济发展
(3)抑制居民消费
(4)可能在一定时间内深深伤害美国资本市场,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直接融资水平
可见,如果加息过猛的话,将伤害复苏中的美国实体经济。所以,我们最终看到,美联储在本次利率决议的投票上,全体票委以8-1的投票通过加息25个基点的决定。只有一个票委认为应加息50个基点。
阴谋篇
虽然美联储将本次加息包装成了“阳谋”,但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强国,其很多行动背后,难免都会有维护美元霸权的考量,且大国间的博弈也并非只有加息和应对加息那么简单……
加息键按下的瞬间,又一轮美元回流启动。
美联储行动的背后:维护美元霸权
经济学家:这是其全球“收割韭菜”的阴谋
有经济学家认为,在美国通胀“逆天”的大背景下,加息是对全世界的又一次“韭菜收割”![4]
在这些经济学家看来,近年来,美国经济决策路径是似曾相识的“割韭菜”轮回:
第一轮“收割”,面临重大经济冲击时大规模举债印钞,利用美元低融资成本刺激经济,而美元大量流向海外,这实质上是强行向别国借钱;
第二轮“收割” ,美元流动性过剩叠加经济复苏预期导致全球通胀后,美联储通过加息等手段,收紧货币政策,客观上促使资本回流,最终令不少国家蒙受恶性通胀和资本外流的双重冲击,甚至出现资产价格暴跌的惨景。
第三轮“收割” ,趁其他国家资产价格暴跌时,美国又大量印钞去“抄底”,如此周而复始。
加息将驱赶美元回流美国本土
从历史经验看,一旦美联储开启加息,将在短期内扩大美国与其他各国的利率差异,美元升值预期和美债收益率上升会吸引国际资本回流美国本土,导致全球资金面紧张和利率水平上升。
在这种情况下,脆弱经济体通常会面临着两难的境地——如果本币跟随美元升值,疲软的经济会继续因为出口丧失竞争力而承压;如果脱钩美元贬值,则可能出现资本外流。
俄乌之战,美国在背后扮演着什么角色?
自2月2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在顿巴斯地区进行特别军事行动以来,截至3月19日,俄乌之战已经持续24天。
双方的冲突是怎么升级到这一步的?是谁导致了这一切?
俄乌之战背后不无美国的身影
我们不难发现,俄乌之战背后不无美国的身影。俄罗斯发起特别军事行动之前,美国一直在散播俄罗斯将“入侵”乌克兰的虚假消息,渲染俄罗斯的威胁。
彭博社刚为发布“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假消息道歉没几天,美国又拿着所谓的“情报”称,俄罗斯会在2月16日攻打乌克兰。彼时,如此的虚假消息就连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都懵了,呼吁西方不要制造恐慌,并指出没有迫切的战争威胁。
据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在2月底的一次例行记者会上表示,美国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在不断推高紧张、煽动战争危险,在过去一段时间里面,美国向乌克兰运送了至少价值15亿美元、1000多吨的武器弹药。[6]
当地时间3月16日,美国总统拜登在白宫发表公开讲话,宣布向乌克兰提供8亿美元的额外军事援助,这使美国在过去一周内承诺对乌克兰的安全援助总额达到10亿美元。自拜登政府成立以来,美国对乌克兰的援助总计已达20亿美元。根据白宫发布的声明,军事援助计划还包括反坦克导弹和更多美国已经开始提供的防御性武器。[7]
这一切的背后,美国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制造恐慌,促使资金“回流”美国
有分析称,美国不断在俄乌问题上“煽风点火”,目的是加大全球金融市场的恐慌,促使资金“回流”美国。[8]
今年年初以来,衡量美元对六种主要货币的美元指数延续上升趋势,年初至3月17日,美元指数累计上涨2.48%。3月7日,美元指数盘中更是录得99.42,创2020年5月底以来的新高。由于美元指数是追踪美元兑一篮子六种主要货币表现的指数,所以美元的强势表现,也能反映出其他货币的相对“疲软”,例如因俄乌冲突而走弱的欧元。另外,也有分析指出,美联储指数之所以连续走强,与美联储官员陆续释放鹰派信号有关,并导致美债利率加速上升。
路透社3月11日报道称,投资者以有纪录以来的最快速度逃离欧洲股市,在黄金和现金等被视为“避风港”的资产中需求庇护。
美国银行基于EPFR数据的报告称,全球范围内,投资者向黄金投入24亿美元,从股票中撤走14亿美元,从债券中撤出132亿美元。新兴市场债券也出现两年来最大规模的资金外流,金额为35亿美元。
美国还有更大图谋:强化欧洲对美国的军事依赖
分析人士指出,美方在乌克兰动作频频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挑拨俄欧关系,拉拢欧洲盟友,强化它们对美国的军事依赖。
莫斯科国立大学富兰克林·罗斯福美国研究基金会主任尤里·罗古列夫指出,一直以来,美国以提供安全保障为由,迫使欧盟服务于自己的地缘政治目的。对美国来说,乌克兰是进一步控制欧盟的绝佳工具。美国通过渲染俄罗斯军事威胁,持续维持东欧地区高度紧张的军事政治局势,从而牢牢地把欧盟捆绑在美国霸权的战车上。[9]
对俄制裁,争夺欧洲天然气市场
除了军事上的利益,美国也在进行经济利益的争夺。由于其LNG产能增长迅速及LNG液化装置建设的不断提速,美国一直致力于开拓海外市场。 欧洲对于美国LNG出口具有高度的战略价值,而拥有丰富天然气资源的俄罗斯则是美国在该地区最主要的竞争对手。
随着俄乌局势的升级,美国拉上欧洲对俄罗斯进行的制裁也逐级加码,从太空到航空,再从金融到能源领域,欧洲的利益也随之被侵蚀。
以欧洲的能源供应为例,欧洲天然气供应的40%以上来自俄罗斯。2021年俄罗斯天然气对欧盟出口达1926亿立方米,占其出口总量的81%。
生生被拉着切断与俄罗斯的联系,如何保障未来的经济发展以及能源安全将成为欧洲的最大挑战。惠誉自然资源和能源项目高级总监马林申科(Dmitry Marinchenko)此前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称,从更长远的时间来看,欧洲国家很有可能偏向依赖LNG资源,包括美国LNG。
- 原标题:加息,美联储的“阳谋”与“阴谋”
- 责任编辑: 杨蓉 
-
王毅:中国和伊斯兰世界有必要更紧密地团结起来,发出共同声音
2022-03-22 08:33 中国外交 -
部分失事客机旅客家属正赶往梧州
2022-03-22 07:09 航空安全 -
陈磊接棒拼多多首份年报:年活跃用户超8亿,继续重投农研
2022-03-21 22:33 观网财经-互联网 -
京东加入大厂“裁员潮”?传旗下京喜拼拼裁员10-15%
2022-03-21 20:52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华虹半导体拟A股上市,大陆前三大芯片代工厂或齐聚科创板
2022-03-21 18:40 观网财经-科创 -
东航美股盘前跌超15%,波音跌6%
2022-03-21 17:03 观网财经-健康 -
老人被诱导负债几百万买保险,太平洋保险回应
2022-03-21 14:56 保险 -
工行“内鬼”转移储户2.5亿元存款,谁担责?
2022-03-21 14:43 观网财经-金融 -
被王一博“奶大”的乐华要上市了,但偶像经济黄昏已至
2022-03-21 14:10 明星那点事儿 -
运营商20万台服务器集采落地,国产CPU占比27%
2022-03-21 11:50 观网财经-科创 -
大公司早报|拼多多回应六万人帮砍不成功 盒马辟谣所售鳄鱼被砍后复活
2022-03-21 09:18 大公司 -
民生银行太原分行被罚1710万,六项违法违规被曝光
2022-03-20 16:15 观网财经-金融 -
X86和ARM相继断供,RISC-V或成俄罗斯唯一选择
2022-03-20 13:59 观网财经-科创 -
将旧衣服捐给小区回收箱,你在做慈善有人轻松赚几十万
2022-03-20 11:26 观网财经-消费 -
美国“债王”:加息无法抑制通胀,加至3%还会让楼市崩盘
2022-03-20 11:24 -
郑州楼市“松绑”后:二手房成交量涨7成、百人排号等新楼开盘
2022-03-20 09:40 观网财经-房产 -
伦镍连续3日跌停且出现问题,沪镍能接过定价权吗?
2022-03-19 15:57 观网财经-宏观 -
三部门开会:研究锂行业运行、动力电池上游材料涨价
2022-03-18 21:47 观网财经-汽车 -
面对一场不能输的战役,金融委如何给中国市场定调?
2022-03-18 17:42 观网财经-宏观 -
数字新基建,一场没有石头可摸的“过河”
2022-03-18 16:37 观网财经-宏观
相关推荐 -
MAGA基本盘还能“忍”特朗普多久? 评论 28从2000兆帕潜艇级热成型钢的“登天”说开去…… 评论 61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评论 133“趁纳瓦罗不在,他们冲进白宫劝说特朗普暂停关税” 评论 176最新闻 Hot
-
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
特朗普“抱怨”后,日本考虑放宽汽车进口安全标准
-
“五角大楼里完全崩溃了”,3名美国防部高官被解雇
-
“趁纳瓦罗不在,他们冲进白宫劝说特朗普暂停关税”
-
泽连斯基回应:停火30小时太短,建议30天
-
韩国一战机飞行训练中掉落机炮吊舱和空油箱
-
“美国在地球上跟中国争,却把太空主导地位拱手让出”
-
内塔尼亚胡:摧毁哈马斯前不会结束军事行动
-
超900人签署“反关税宣言”,包括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
“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
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
黄仁勋访华盼继续合作,特朗普回应
-
中国男子在TikTok“神评”美国关税,米尔斯海默秒答:赞同
-
“内地电影票房过亿那一刻,香港电影就被颠覆了”
-
美国税局代理局长刚上任三天就被免,“贝森特抱怨他是马斯克的人”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