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DC中国副总裁武连峰:“企业做数字化转型未必就能成功,但不做一定失败”
-
李焕宇力量与荣耀 个人邮箱[email protected],欢迎各路朋友
最后更新: 2021-10-21 08:17:51【文/观察者网 李焕宇 编辑/周远方】2021年,疫情冲击尚未结束,新的挑战已席卷世界。
全球供应链,这一在过去几十年里支撑着各地产业发展的基石如今已不再可靠。境外尤其是美国糟糕的港口装卸效率以及卡车、仓库等一连串供应链网络的人员短缺让货物的交接时间不断推迟,甚至出现了“学校食堂没饭吃”这种三十年未遇的罕见情形。
能源危机也逐渐显露。高涨的煤炭价格和旺盛的电力需求使我国多地电力供应形势严峻;飙升了600%的天然气价格及冬季取暖问题则是欧洲国家难以摆脱的梦魇;美国虽然不完全依赖天然气,但国内民众的能源支出同样在上涨;至于黎巴嫩这样的小国,更是一度全国停电。
从新冠肺炎疫情再到供应链危机、能源缺口,一次又一次的冲击让国家、社会乃至企业都不得不改进应对策略,这当中,“数字化”成了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的方向。
国际数据公司(IDC)中国副总裁兼首席分析师武连峰在接受观察者网专访时表示:“做数字化转型不一定会成功,但不做数字化转型肯定会失败,结局可能就是等死了。”
武连峰 图片来源:IDC
供应链危机为数字化转型创造机遇
武连峰表示,当前的全球供应链危机对企业数字化而言是一个机遇,因为导致危机的一个很重要因素就是各方对供应链的预测出现了失误,都认为疫情会拉低需求,再加上此前企业对于“零库存、高效率”的追求进一步拉大了需求猛增之后的缺货情况。
现在,很多企业就在通过数字技术努力去结合历史数据预测供应链的风险,提前做好预案,对未来产能的规划提供一个支撑点,避免资源错配。这项工作的影响在短时间内可能还无法体现在销售数字和成本当中,但从长期来看,通过这种革新,企业可以增强自身实力,打牢了一个规模化创新的基础。
由于美国物流危机加剧 拜登13日宣布洛杉矶港和长滩港将实行每天24小时、每周7天的工作制 图片来源:长滩邮报
在10月14-15日举行的第六届IDC中国数字化转型年度盛典上,来伊份的鲲鹏供应链相关人士在圆桌讨论环节向武连峰表示,在疫情条件下,很多企业的产品销量都会收到影响,所以这一时期销售数字可能不是最重要的,他们更想借助这一机会,利用数字技术把此前借由人工完成的工作数字化、自动化。这样等疫情过去,有数字技术加持的他们将有更精细的供应链管理能力,效率可能会更高,综合竞争力也可以更上一层楼。
武连峰认为,这就像是人们常说的那样,“危机”是危险和机遇并存的。在2003年“非典”疫情期间,就有很多企业充分利用危机投入了很多数字技术,然后收获了一波创新潮,比如淘宝、京东等电商的崛起,因此这种危机投入的影响不可小觑。
如今一场大危机席卷全球,但中、美、欧都在不遗余力的发展数字基础相关的一些产业,建设数字“新基建”。武连峰相信,2021年会成为一个新的分水岭,未来5年是数字化发展的“黄金5年”。虽然目前的供应链危机给企业带来很大的压力,但库存问题是可以在两三年的之间内消化掉的。在那之后,数字化转型做的好的企业会加速迈向成功,而做的不好的可能就会死掉,二者之间的鸿沟可能会变得更大。
中国优势助力经济双循环
当然,数字化转型导致的“鸿沟”并不只存在于企业间,国家间也是如此。在这场数字化“新基建”竞赛中,武连峰认为中国是优势一方。
首先,基建需要超前布局,这正是中国的强项。以高铁为例,它在刚建成时一度被人们质疑是浪费,但很快列车就载满了人。同理,带宽和算力是永远都不够用的,哪怕是现在看似负荷不多的5G,用不了多久也很快会有产品跟上去。更何况,超前建设还可以降低成本。同样一条高铁或是一个数据中心,就算去掉通货膨胀的因素,现在再建的成本也绝对要高于5年之前。
另外,无论是像铁路、公路、桥梁这样的传统基建,还是像数据中心这样的新基建,中国庞大的基建规模有效地降低了成本。综合成本低了,反过来也可以为未来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基础。像在1990年-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时期,美国铺设了大量的光缆,这又为后来互联网经济的二次爆发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不过,武连峰还表示,随着国家提出要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开始帮助周边国家积极弥合“数字鸿沟”,让他们也能享受到数字化红利。因为从长远来看,缩短“鸿沟”对所有国家的发展都是有利的。这跟贫富差距有些类似,刚开始差距拉开的时候,你可能会觉得富人或者某些阶层是受益者,但当差距拉大到一定程度,它就会开始反噬社会秩序。
中国政府援建老挝国家水资源信息数据中心 图片来源:国际在线
基建鸿沟也是如此,如果拉的太大,一些周边国家可能会“拖后腿”。如果他们发展好了,反过来也可以促进中国经济的外循环,从而带动内循环,对我国的经济“双循环”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最终达成一个“双赢”的结果。
- 责任编辑: 李焕宇 
-
易会满:必须深刻认识资本的“双重性”,严把资本市场“入口关”
2021-10-20 18:07 金融圈 -
易纲:恒大风险是个案风险
2021-10-20 16:17 中国房市 -
前三季度央企净利润超1.5万亿元,同比增长65.6%
2021-10-20 15:15 中国经济 -
能源局:新能源发电能并尽并、多发满发
2021-10-20 14:32 能源战略 -
中国市场营收暴跌74%,爱立信宣布重组在华业务
2021-10-20 11:56 上市公司 -
美媒:内地游客“消失后”,香港零售业面临重构
2021-10-19 16:32 -
宗庆后呼吁所有企业涨工资:让员工富,人家才会对你尊重
2021-10-19 14:51 大公司 -
英特尔渴望苹果回心转意,库克默默拿出“最强电脑芯片”
2021-10-19 14:24 上市公司 -
美媒探访台积电美国5nm工厂,还提到两岸关系
2021-10-18 16:14 上市公司 -
电价改革启动三日:部分地区交易电价“顶格上浮”
2021-10-18 14:12 能源战略 -
国家统计局谈房地产对经济增速影响
2021-10-18 11:49 中国经济 -
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9.8%
2021-10-18 10:05 中国经济 -
降价近10万!重卡销量腰斩,库存新车放到“长草”
2021-10-17 09:46 观察者头条 -
被日本制铁起诉侵权,宝钢:多次提议求证,对方一再拒绝
2021-10-15 16:50 上市公司 -
猪肉股集体“沦陷”,三季度亏损超百亿
2021-10-15 15:54 产业万象 -
智能汽车时代,“超级底盘”将实现造车自由?
2021-10-15 15:12 上市公司 -
仁东控股操纵案庄家亏了28亿,业内人士:为某些人高位套现
2021-10-15 10:32 金融圈 -
渣打CEO:中国版“雷曼时刻”不会到来
2021-10-14 14:06 中国经济 -
易纲:中国通胀总体温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将灵活精准、合理适度
2021-10-14 12:07 宏观经济 -
从牛肉到咖啡,通缩数十年的日本迎来涨价潮
2021-10-14 11:59
相关推荐 -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评论 49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评论 67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评论 120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评论 212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评论 175最新闻 Hot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又变了!特朗普:无意解雇鲍威尔
-
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针对游客的枪击事件,致至少20死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
越南总理表态:越美谈判,不能影响其他市场
-
“关税正在扼杀企业对美投资意愿,市场重心或转向”
-
“谈判推迟,美国又提要求”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他来中国了
-
斗争升级!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
外媒紧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国,特朗普恐难如愿
-
特朗普称未来三天公布俄乌和平方案,美媒曝细节
-
工业电化学奠基人郭鹤桐教授逝世,享年95岁
-
挑衅!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