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进军科创板融资120亿,国内第三大晶圆代工厂崛起?
国资台资加持主控
诚然,如蔡国智所言,晶合集成的快速成长的确得益于“不间断的投资”。
2015年5月12日,合肥市国资委发文同意合肥建投组建全资子公司晶合有限(晶合集成前身),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
成立之初,晶合有限仅有合肥建投一个股东。随后,在国内半导体产业以及合肥电子信息产业迅速发展情况下,公司决定大搞建设。
2018年10月,晶合有限增资,合肥芯屏、力晶科技入股。具体股比上,合肥建投持股32.71%,合肥芯屏持股26.01%,力晶科技持股41.28%。
后来经过数次减资、增资,晶合有限于2020年11月正式整体变更设立为股份公司,即晶合集成。
截至招股书签署日,合肥建投直接持有发行人31.14%股份,并通过合肥芯屏控制晶合集成21.85%股份,合计占有52.99%股份。而力晶科技的持股比例降至27.44%。
值得一提,合肥市国资委持有合肥建投100%的股权,因而为晶合集成的实际控制人。
那么,多次出现且持股一度占优的力晶科技是什么来头?
资料显示,力晶科技是一家1994年注册在中国台湾的公司。经过业务重组,其于2019年将其晶圆代工业务转让至力积电,并持有力积电26.82%的股权,成为控股型公司。
得益于力晶科技的较强势“助攻”,力积电的晶圆代工业务迅速实现位居世界前列。
调研机构预估,力积电2020年前三季度营收2.89亿美元左右,位列全球十大芯片代工第7名,领先另一家台湾半导体企业——世界先进一个名次。
而除了力晶科技和合肥市国资委之外,晶合集成还曾于2020年9月引入中安智芯等12家外部投资者。
其中,美的集团旗下的美的创新持有晶合集成5.85%股权。而持股0.12%的中金公司则是晶合集成此次IPO的保荐机构。
不过,证监会及沪深交易所今年初发布公告显示,申报前12个月内产生的新股东将被认定为突击入股,且上述新增股东应当承诺所持新增股份自取得之日起36个月内不得转让。
鉴于晶合集成的申报稿是于2021年5月11日被上交所受理,美的创新、海通创新等12家股东均属于突击入股,才搭上了晶合集成奔赴上市的列车。
对此,晶合集成解释称,股东入股是正常的商业行为,是对公司前景的长期看好。
“上述公司/企业已承诺取得晶合集成股份之日起36个月内不转让或者委托他人管理在本次发行上市前直接或间接持有的晶合集成股份,也不由晶合集成回购在本次发行上市前直接或间接持有的晶合集成股份。”
经营业绩持续增长
背靠有半导体技术基因的力晶科技,以及资金雄厚且自带官方背书的合肥建投,晶合集成近年来在营收方面有较明显增长。
报告期内,晶合集成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18亿、5.34亿和15.12亿元人民币,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63.55%。
其中,2020年,疫情刺激全球宅经济、远距经济等需求大举攀升,而半导体作为科技产品的基础元件也自然受惠。因此,晶合集成的业绩同比大增达183.1%。
美国调研咨询机构Frost&Sullivan的统计显示,按照2020年的销售额排名,晶合集成已成为中国大陆收入第三大的晶圆代工企业,仅次于中芯国际和华虹半导体。
值得注意,这一排名不包含在大陆设厂的外资控股企业,也不包含IDM半导体企业。
不过,相比业内可比公司的经营状况,晶合集成仍有不小差距。比如,2020年,中芯国际营收274.71亿元,华虹半导体营收62.72亿元,分别是晶合集成的18倍及4倍以上。
另一方面,晶合集成已经搭建了150nm至55nm制程的研发平台,涵盖DDIC(面板驱动)、CIS(图像传感器)、MCU(微控制)、PMIC(电源管理)、E-Tag(电子标签)、Mini LED及其他逻辑芯片等领域。
但公司的市场拓展及经营高度依赖DDIC晶圆代工服务,因而主营业务极为单一。
报告期内,晶合集成DDIC晶圆代工服务收入,分别为2.18亿元、5.33亿元、14.84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分别为99.96%、99.99%、98.15%。
然而,正因如此,晶合集成预计,如果未来CIS和MCU等产品量产以及更先进制程落地,企业的收入和产能还有机会迎来新一波增长。
目前,晶合集成在12英寸晶圆代工量产方面已积累了比较成熟的经验,但工艺主要为150nm、110nm和90nm制程节点。
其中,90nm制程是业内DDIC类产品最为主流的制程之一,而提供90nm制程的DDIC产品服务也逐渐成为晶合集成的主营业务。
报告期内,晶合集成90nm制程类产品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52.15%,占营收比重从2018年6.52%逐年升至2020年的53.09%。这一定程度上体现其收入结构正在优化。
此外,晶合集成正在进行55nm制程节点的12英寸晶圆代工平台研发,预计之后会在55nm制程产品研究中投入15.6亿元人民币,以推进先进制程的收入转化。
另据招股书透露,2021年,90nmCIS产品及110nmMCU产品将实现量产;55nm的触控与显示驱动整合芯片平台已与客户合作,计划在2021年10月量产。而55nm逻辑芯片平台预计于2021年12月开发完成,并导入客户流片。
基于此,晶合集成的企业版图未来确有望进一步扩充,而营业收入也势必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 责任编辑: 陈辰 
-
周小川:不要老想着一夜暴富过度投机,不要借太多的钱
2021-06-11 16:20 上海金融论坛 -
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Keep耐克等129款App被通报
2021-06-11 16:20 网络监督 -
国储局抛储铜、铝、锌:直接给下游终端企业
2021-06-11 15:15 中国经济 -
美国5月通胀数据再度爆表,宽松政策何去何从?
2021-06-11 13:45 美国经济 -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抵制对多晶硅、硅片产品的哄抬物价行为
2021-06-10 20:54 -
易会满回应“IPO收紧”:继续保持常态化发行
2021-06-10 16:25 中国经济 -
美国通胀将达28年来最高水平
2021-06-10 16:17 -
国家五部委调研港口的煤炭囤积情况
2021-06-10 15:23 能源战略 -
龚正:上海已经成为全球金融要素市场最齐备的城市之一
2021-06-10 14:35 上海金融论坛 -
车好多完成3亿美元融资
2021-06-10 13:54 大公司 -
“全球通胀水平短期上升已成事实”
2021-06-10 11:25 中国经济 -
舍得酒业可能被非法操纵?私募大V向证监会实名举报
2021-06-10 10:42 股市 -
陆家嘴论坛今日开幕,一行两会领导将发表演讲
2021-06-10 10:37 -
百姓眼里的“食品厂”,主业其实是↓
2021-06-10 08:25 中国军工 -
工信部:我国已成为全球增速最快的集成电路市场
2021-06-09 21:54 中国经济 -
世行报告: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8.5%
2021-06-09 09:17 -
美国大型科技企业支持全球征税 但希望能取消数字服务税
2021-06-08 16:22 大公司 -
诺安蔡嵩松有多火?一搜抖音几十个“蔡嵩松”
2021-06-08 15:03 -
炮轰短视频后,腾讯宣布了
2021-06-08 10:20 大公司 -
立法拟规定现行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不变
2021-06-07 21:05 政策风向标
相关推荐 -
全美数十万人涌上街头,“住手吧!特朗普” 评论 359“中方清单上的每一项,都瞄准要害” 评论 194“特朗普不代表所有美国人,请别报复我们州” 评论 312中柬云壤港联合保障和训练中心正式挂牌运行 评论 162美股蒸发超5万亿美元,“95年来最大政策失误” 评论 366最新闻 Hot
-
英方警告以色列:这不是对待英国议员应有的方式
-
时间定了!“C909将执飞越南国内航线”
-
全美数十万人涌上街头,“住手吧!特朗普”
-
泽连斯基准备用测谎仪“抓内鬼”
-
欧盟报复美国?西班牙和意大利跳出来反对
-
“中方清单上的每一项,都瞄准要害”
-
罕见!党内盟友与特朗普唱反调:明年我们可能面临“血洗”
-
“崇拜了美国这么多年,我们还能信什么?”
-
“特朗普不代表所有美国人,请别报复我们州”
-
中柬挂牌,洪玛奈感谢中国
-
特朗普转发“巴菲特支持特朗普经济政策”,巴菲特回应了
-
演都不演了,特朗普顾问直说:阿根廷得结束这份中国协议,不然…
-
中柬云壤港联合保障和训练中心正式挂牌运行
-
这一重大科研装置,成功部署!
-
美媒关注:辛辣回击特朗普关税,中国媒体用上AI歌曲和短片
-
特朗普再要求降息,鲍威尔:关税远超预期,再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