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财政部部长刘昆:还在研究更大规模的减税、更加明显的降费措施
关键字: 中国经济财政部据新华网10月7日报道,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中国经济总体保持稳中向好态势,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
保持中国经济列车行稳致远,一个重要前提是营造稳定可预期的宏观环境。当前,积极的财政政策如何更加积极?减税降费如何让企业有更多获得感?针对社会关切的热点问题,财政部部长刘昆接受了新华社记者采访。
积极财政政策不是“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中央已经明确,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积极。
刘昆说,从执行情况看,今年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除了表现在大力减税降费,还有加快债券发行和提速预算执行,确保地方政府加快资金使用,尽快发挥效益。
数据显示,截至9月26日,地方政府新增一般债券已完成全年计划的91.8%,新增专项债券已完成全年计划的85%;前8个月全国财政支出完成预算的67%,9月份进度继续加快。
刘昆说,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积极,绝不是要搞“大水漫灌”式的强刺激,而是要提高政策的前瞻性、灵活性、有效性,在扩大内需和结构调整上发挥更大作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下一步,积极的财政政策将从4方面继续发力:
——加力减负。全面落实已出台的减税降费政策,同时抓紧研究更大规模的减税、更加明显的降费措施,真正让企业轻装上阵、放手发展。
——补齐短板。大力支持中央确定的重大项目建设,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促进消费。推动完善有利于提高居民消费能力的收入分配制度,深入研究论证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方案等政策,增加居民收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
——节用裕民。政府要过“紧日子”,把省下的钱用于保障民生支出,用在老百姓身上,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预计全年减税降费规模超1.3万亿元
在减税降费力度持续加大背景下,今年上半年财政收入增幅高于GDP增幅引发舆论关注。
刘昆说,在积极财政政策作用下,今年减税降费力度进一步加大。除年初确定的全年减税降费1.1万亿元的政策措施外,又出台了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支持科技创新等的一系列措施,预计全年减税降费规模超过1.3万亿元。
同时,财政部数据显示,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今年一季度同比增长13.6%,到上半年增长10.6%,再到前8个月增幅放缓至9.4%,走出一条先扬后抑的曲线。
“我们在年初编制预算时已经预料到,今年上半年财政收入会保持一定增速,但下半年增速将回落。”刘昆说。
对于舆论关切,他认为,一方面从国际同口径数据看,我国宏观税负并不高。“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数据,2015年我国宏观税负为29%,世界各国平均水平为36.8%;2016年我国宏观税负为28.2%,2017年为27.2%,连续两年下降。”
另一方面,要看到GDP和财政收入增幅计算口径不同。
刘昆说,GDP增速以不变价计算,财政收入增速以现价计算,不能直接对比。比如,2017年GDP增速为6.9%,按现价计算为11.2%,比7.4%的财政收入增速高近4个百分点。2018年上半年,GDP增速为6.8%,按现价计算为10%,而财政收入增速为10.6%,7、8月份财政收入增幅已回落至6.1%、4%,预计全年财政收入增速会低于以现价计算的GDP增速。
他强调,减税政策效应显现需要一定的时间。如部分行业增值税税率从5月1日起下调,国内增值税前5个月平均增速为19.5%,自6月份以来逐渐下降,8月份已降至2.1%。“随着时间推移,企业对减税降费的获得感会有所增强。”
“我们还在研究更大规模的减税、更加明显的降费措施。”他表示,随着相关政策落地实施,后几个月财政收入增速将在低位徘徊。但在税负进一步降低情况下,预计全年收入能够完成年度预算,可能还会略有超收。
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投入力度
减税和增支,是积极财政政策发力的两大工具。
刘昆表示,今年以来,中央财政积极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加强“三公”经费管理,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投入力度。
在推动区域均衡发展方面,今年中央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3.9万亿元,增长10.9%,是近年来增幅最高的一年。在资金分配中,重点向中西部等财政困难地区倾斜,增强这些地方的财政保障能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在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方面,今年大幅度增加中央专项扶贫资金,安排了1061亿元,同比增长23.2%,增加部分重点用于“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安排大气、水、土壤三项污染防治资金405亿元,投入力度为近年来最大。
在加强基本民生经费保障方面,今年中央财政安排就业补助资金469亿元,安排基本养老金转移支付6697亿元,安排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396亿元等,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在加大重点领域投入力度方面,刘昆表示,截至目前中央财政已累计下达地方基建支出4094亿元,占年初预算的94.2%,重点用于支持创新驱动、生态环保等领域基础设施建设,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加大支出力度的同时,如何把钱花到实处,也关系着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
日前,《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对外公布,明确了今后一段时间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目标和方向。
“财政收入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每一分每一厘都应该花到刀刃上,必须做到花钱要问效,无效要问责。”刘昆说,财政部将会同有关方面认真落实中央要求,努力做到“五个全”,即全覆盖、全方位、全过程、全周期、全监督,让绩效管理覆盖所有财政资金。
中国有能力克服中美经贸摩擦带来的冲击
美国新政府上任以来,奉行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不断升级对华经贸摩擦。
刘昆表示,美方的做法,损害了中国企业的利益,也损害外国在华企业的利益;同时扰乱了世界经济秩序,动摇了各国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已将全球经济预期增长率调低了0.7个百分点。
“我们一再强调,中国不想打贸易战,但也不怕打贸易战。”他说,根据世贸组织规则,为捍卫自由贸易和多边体制,捍卫自身合法权益,中方已采取了有针对性的反制措施。
刘昆坦言,有局部地区、部分企业受到一定冲击,但中国有能力把冲击的影响缩到最小。对于受影响企业,财政部门已经制定了帮扶措施,包括协调解决企业在出口方面的问题,支持受影响企业内部转岗和技能培训等,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此外,9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将从今年11月1日起降低1585个税目工业品等商品进口关税税率,再次展现我国主动扩大开放的决心。
刘昆表示,今年通过四次主动降关税,我国关税总水平将从去年的9.8%降至7.5%,这是我国兑现加入世贸组织承诺以后采取的主动扩大开放的行为,将惠及自身以及世界经济发展。
“从目前看,我国宏观经济指标保持平稳,GDP增速连续12个季度保持在6.7到6.9%之间,营商环境也有较大改善。我相信中国的企业包括外国在华企业会渡过这一难关,发展得越来越好。”刘昆说。
标签 财政部- 原标题:以更积极的财政政策护航中国经济行稳致远——财政部部长刘昆回应经济热点问题
- 责任编辑:何书睿
- 最后更新: 2018-10-07 22:10:58
-
撕破脸!贾跃亭欲撕毁合约踢恒大出局
2018-10-07 20:22 商业 -
9月外汇储备下滑至30870.2亿美元
2018-10-07 16:59 中国经济 -
对冲海外市场剧震?央行突然降准,释放7500亿元
2018-10-07 13:57 中国经济 -
美债暴跌引发市场大地震 美股遭抛售
2018-10-06 20:37 -
美国8月贸易逆差出炉,特朗普还是别看了…
2018-10-06 17:40 中美关系 -
美国8月对中国大陆原油出口量降至零
2018-10-06 15:05 能源战略 -
倒计时1个月!中国为何要办世界首个国家级进博会?
2018-10-06 09:25 -
戴尔时隔5年再次申请纽交所上市 估值将达700亿美元
2018-10-06 08:50 商业 -
不听他国游说,智利法院放行中资入股最大锂企
2018-10-05 18:50 中国-拉美 -
多国货币暴跌重启,节后人民币咋整?
2018-10-05 17:40 股市 -
联想早盘大跌17% 两个半小时126亿港元没了
2018-10-05 13:31 大公司 -
瞄准中国代购 韩国乐天销售额将创纪录?
2018-10-04 15:16 中国游客 -
中国真的需要进口那么多大豆、石油和铁矿石吗?
2018-10-04 14:57 中美关系 -
老板世界首富,员工却领补助!现在要加薪了
2018-10-04 09:16 -
IMF: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中占比继续上升
2018-10-03 08:13 -
全世界都在“喜迎国庆”!灾后日本急盼中国游客
2018-10-01 22:31 日本 -
居民存款增速下滑至7%左右 中国人为啥不爱存钱了?
2018-10-01 15:24 中国经济 -
新个税法对境外人士是否有优惠?官方回应
2018-09-30 21:30 -
德国保险巨头报告:全球中产壮大 中国占据半数
2018-09-30 20:19 -
华海药业回应“遭欧美进口禁令”:仅川南生产基地受影响
2018-09-30 17:09 医学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请求国际支援”,缅泰多个地区进入紧急状态
-
“7年造不了一艘船!美国对华下毒,只会毒死我们”
-
他放弃日本2.2亿元项目回国:目标是增强中国技术优势
-
“美国这个想法乍一听很离谱,但我得提醒一下,他们是认真的”
-
印度外长谈中印冲突
-
普京提议:让联合国来管乌克兰
-
王文:要消除国内对巴基斯坦安全的恐惧
-
中方没续牛肉,“美国对华出口量逼近零”
-
王文:奉劝美国不要再想侵犯中国的上空
-
由于癌症治疗副作用,查尔斯三世短暂住院
-
“美国高校总想收中国的钱,得好好检查下”
-
特朗普汽车关税,“只会让中国电动汽车领先”
-
郑永年:中国不是美国,不会加入瓜分世界的行列
-
欧洲太想“上桌”了,但…
-
真有极光!NASA拍到了
-
交割日逼近 ,“港府正接洽长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