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晓:“单打为王”?国乒粉圈为什么容不下集体主义
粉丝数量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管理的难度自然也不在一个量级。前几日,潘展乐解散微博官方粉丝群的行为得到了交口称赞,大家都夸他人间清醒,和粉圈流量切割,保持初心,专注比赛。这的确值得赞扬,也存在部分借鉴的可能,只是很遗憾,并不能像某些意见领袖说的那样,照猫画虎地移植到目前乌烟瘴气的国乒。作为对比,本次奥运乒乓球女单舆论中心的孙颖莎早在2021年前后就解散了自己的官方粉丝群,但面对庞大的粉丝基数,并没有任何实际效果,仍然出现了今天这一幕难看的场景。
从右栏可以看到孙颖莎的微博账号并未设立任何官方粉丝群
况且,极端粉丝群体的运作非常隐蔽,他们不仅不会加入这种官方性质的球迷会,甚至会另起炉灶,建立一套有着自己运作秩序的小团体。在他们的话语体系中,这是一种反抗的存在,我的热爱不需要任何认可。樊振东在退网后多次通过球迷会的渠道向极端粉丝发声,希望他们远离自己的私生活,多关注赛场,而我从部分非常隐秘的球迷群里得到的却反馈是,要么他们会把樊振东的声明理解为这是上面要他说一些团结的话,没有采信的必要,要么就是他们会在内部攻击樊振东在当教育家,一股子爹味儿。
单纯依靠运动员单方面同粉丝进行切割,无法解决这股恶臭的极端风气,因为这股风气的形成,有其独特的时代因素。
其次,游泳、羽毛球的团体项目和单人项目拿金的待遇差距不大,且大多数人训练某个类别极少出现兼项的情况。游泳运动员通常会有一到两个主攻的泳姿,比如徐嘉余主攻短距仰泳,不会出现需要他去游长距离自由泳的情况。羽毛球运动员更为固定,升上成年赛后,单打就是单打,双打就是双打,井水不犯河水,梁王组合不会拆开去打男单(虽然有可能会换搭档),石宇奇和陈雨菲也不会联手去打混双,大家各自有各自的赛道,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好。
粉圈乱象的背后,是集体主义叙事的缺席
正如前文所说,很多自媒体舆论也在迎合国乒极端支持者的这种“单打为王”理论,尽管王楚钦和孙颖莎搭档拿下了中国队奥运史上第一块混双金牌,但直到全部比赛结束后,回到国内,媒体着重渲染的仍然是他在男单32强比赛中就被淘汰出局的惨剧。很少有人记得他全力拼搏和队友拿下的那个混双冠军,也很少有人愿意夸他顶住了每场男团都要上两场的压力。相反,自媒体在奥运会结束后将其大肆渲染为国乒男子单打历史上最惨痛的成绩,似乎2004年柳承敏夺下男单金牌发生在另一个时空里。连他自己参加比赛打出来的世界第一也要被质疑是水分水出来的,完全忽视了在奥运积分赛中,其他国乒男队员参加的比赛比他还多这一客观事实。
批评者们此时便会抬出“竞技体育,菜就是原罪”的论调,而这无疑是对功利主义绝对顶礼膜拜的娱乐化解读。如果说持此观点的路人球迷还只是单纯笃信国球乒乓绝不会输也不能输这一思想钢印,全然忘却了竞技体育中奇迹的残酷和挣扎,即便是现在强到近乎无敌的中国女乒,也曾在2010年莫斯科团体世锦赛上被新加坡女乒打过3-1丢掉冠军,而高喊着这一口号对其他运动员肆意辱骂的极端粉丝,不过是在想尽办法粉饰自己的唯利是图,以最大程度的合理化自己根本不合理的行为。
在2010莫斯科团体世锦赛的百度百科页面中,找不到一张中国女队的照片,亚军被人为地抹去了
在中国乒乓球队的大众叙事中,个人功利主义喧嚣尘上和集体主义的缺位,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上一个十年间,媒体鼓吹新自由主义的遗留。这场风暴像其他领域的风暴一样,发迹于北美大陆,仔细观摩美国商业化程度最高的NBA联赛,就会发现太阳底下无新鲜事,一切不过是在重走一条老路。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NBA已经进入熟练造星的时代。彼时的巨星涌现,大鸟伯德、魔术师约翰逊、飞人乔丹、微笑刺客、大梦奥拉朱旺、飞猪巴克利等人都在场上场下享受着一呼百应的待遇,但大多数人念念不忘的仍是湖人和凯尔特人的东西对决,坏小子活塞狙击乔丹的丰功伟业,更别提创造了两个三连前无古人壮举的公牛王朝,巨星的成就固然亮眼,但媒体和社会舆论追求的仍然是球队整体的成绩提升。
因此在季后赛中屡创个人佳绩的乔丹(他拿下过十个赛季的得分王)会苦恼于球队的停滞不前,他追求的是球队的胜利,而非个人的数据。即便他二年级时就在季后赛对阵史上最强凯尔特人的比赛里,交出了单人砍下63分的惊人答卷(在狂飙三分的当下,这一纪录仍没有被打破),赛后凯尔特人的当家门面拉里·伯德说出了那句被载入史册的赞美:“今天是上帝穿着23号球衣在打球。”但乔丹本人和球队的支持者并未因此感到骄傲,因为赛季失败了,他们止步季后赛首轮。
进入21世纪,NBA造星的流水线依旧在开足马力,在这一时期诞生了勒布朗·詹姆斯等新一代的巨星球员。从这个时代开始,舆论公众对于球队整体的关注开始慢慢偏移至队员个人身上,“XXX尽力了”、“球队输了,XXX没输”的类似言论也开始大量涌现。
上世纪被誉为球员最好品质之一的忠诚在这个时代荡然无存,巨星抱团形成小团体刷荣誉从被人唾弃到变得习以为常。身为联盟门面的勒布朗·詹姆斯的几次转会所引起的舆论争议就是最好的例证,球迷从赞美“一人一城”的坚守迅速滑落至嘲讽“一人一城”的蠢钝。
这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在职业生涯后期,凤凰城球迷曾经打出“够了,纳什,够了”的标语,鼓励他去别的更强力的球队追求总冠军,到现在多少当打之年的球星球迷,天天呼喊着球队垃圾,赶紧去XXX队和某些巨星团聚冲击最高的荣誉。老一派球员只有在生涯最后几年在母队夺冠无望的情况下,才会和其他同样境遇的球员一起抱团,相聚在某个球队,放手一搏,而现在新生代的球员,则在自己巅峰期就通过逼宫等方式运作,让自己加入一个更好更有夺冠潜能的球队。
个人荣誉被无限放大,尽管其中很多是靠超出前辈运动员多年工龄熬出来的累积数据。球迷热衷于讨论谁是史上最佳球员,为了一两个头衔在社交平台上喷的唾沫横飞,媒体也将目光聚焦在明星球员的身上,球队作为一个集体的叙事模式在慢慢被抛弃。
在另一项商业化程度极高的项目足球中,这一点也得到了充分印证,比赛哨声响起,不论输赢,所有人都着急去翻看各大机构给出的球员评分。在金球奖评选中,一个赛季集体荣誉颗粒无收的球员都能堂而皇之地赢得赛季最佳球员的桂冠,某些极端的拥趸们一度搞出过可笑的和前锋比助攻和中场比进球的经典案例。
在WTT官网上可以看到,有多种级别和类型的商业赛
2019年后,WTT成立,刘国梁出任主席,乒乓球朝着类似网球的商业化道路迈进了一步。时至今日,WTT系列商业赛全面开花。尽管多数时间内,网友仍会将其戏称为草台班子(场地条件差,奖金少,赛程安排不合理,吃相难看等),但不得不承认,WTT系列商业赛的举办给了更多球员比赛的机会和舞台。一个硬币有两面,商业化、职业化的乒乓球也是如此,不可能只接受其带来的经济利益,而拒绝其极端粉圈习气的形成——毕竟,他们中的很多人,是真的会掏钱去线下观赛的。
健康粉丝风气的养成,靠疏不能靠堵,官方加大对极端言论的审查,平台增强对极端言论的管控都只是治标不治本。这些群体早就习惯了藏匿在更加隐蔽的社区之中,如豆瓣的讨论小组,QQ上的讨论群,娱乐圈治了这么多年都没治好,作为其衍生的竞技体育,又怎么可能。根本的方法还是在于社会整体氛围的塑造,要打破那种唯成绩论和个人主义至上的禁锢,摒弃过去十几年间已经泛滥成灾的对抗叙事的套路。
商业化程度和关注度高的体育项目中,叙事向个人倾斜并不难理解,人类自打诞生之初就喜欢听故事,听一个人作为英雄如何克服困难,如何赢得成功。集体化叙事很难满足这一需求,这也是为什么好莱坞影视剧作品中的主角多为孤胆英雄。
英雄需要对抗的不只有单个的敌人,还有更强力的外部环境,只有让他别无选择,才能证明他的勇敢和智谋。类似的叙事逻辑在过去十年的中文舆论场里也屡见不鲜。恶的是环境,不屈的是人,只有把个体造成无依无靠的斗士,才能获得更大的关注度。
因此,《流浪地球》等带有浓厚中国味道的电影才显得那么的弥足珍贵。个人和团队可以共存,两者完全能够相辅相成,在对中国乒乓球队的一次采访中,就有教练员说过,中国队真正的强大在于团结,我们有很多默默奉献的队员,他们在日常的训练中模仿外协会球员的比赛风格,帮助主力队员做好针对性的训练,而这是其他国家没有的。
本次奥运会上,代表卢森堡出战的倪夏莲在混双比赛前赶到场馆帮中国队做针对性训练,因为中国队此前从未和朝鲜选手交手,对他们球风不熟。刚好倪夏莲的打法和朝鲜队女选手相近,因此爽快地前来为国乒提供了帮助。
倪夏莲发布的给国乒混双组合陪练的视频
这种典型的西方式二元对立,在李娜成名前后的媒体报道和民间讨论中屡见不鲜,她的功成名就在无数次的口口相传中,被赞颂为对举国体制的有力抗争,用于批评成绩至上的官僚主义。讽刺的是,用成绩来反推过去的一切都是错误的方式,本身就是另外一种成绩至上的表达,完全无视了其中的复杂性。例如,早年在省内的高压训练给李娜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创伤,但她同时也确实因为教练的严苛很快打出了成绩。
这种训练方式的确具有不可忽视的巨大缺陷,受限于时代,中国网球事业起步晚,和欧美职业化的培养方式差距巨大,不可能一步到位就提供相对健全的培养路径。然而当时几乎没有人去讨论这种缺陷存在的客观原因,只是盲目的归结为体制上的先天残缺——现在回想起来,和西方媒体在过去几十年间攻击我国社会体制和经济制度一样,粗暴又无理。
幸运的是,类似的话术在经济和政治领域已经不再独占鳌头,想必合作共赢这种中国式的表达,慢慢也会在其他的大众传播层面体现出它独特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包括媒体。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王冬晓 
-
马龙取关石川佳纯
2024-08-16 07:14 -
“其实我当时想放弃”,赛前30分钟发生了什么?张雨霏回应
2024-08-13 19:55 -
请出62岁老“特工”,接下来出场的是洛杉矶
2024-08-12 16:14 巴黎奥运会 -
“中国成为世界前两名的体育大国,祝贺你们!”
2024-08-12 15:22 巴黎奥运会 -
金牌数没超中国,美网民:都怪他
2024-08-12 14:22 巴黎奥运会 -
朝鲜乒乓队致谢中国裁判:赛前指导处理球拍问题
2024-08-12 14:10 巴黎奥运会 -
孙杨:明年全运会肯定会看到我
2024-08-12 11:09 -
潘展乐回击澳教练质疑:最好多说几次,误导下西方人
2024-08-12 08:09 巴黎奥运会 -
潘展乐回应西方国家质疑:做好自己,拿成绩有力回击
2024-08-12 07:48 巴黎奥运会 -
巴黎奥运会闭幕!孙颖莎作为亚洲代表登台
2024-08-12 06:05 巴黎奥运会 -
“鉴于开幕式引发的广泛争议,闭幕式脚本已被修改数十次”
2024-08-11 21:29 巴黎奥运会 -
非洲国家奥委会主席:开罗、开普敦或将申办奥运会
2024-08-11 21:01 -
成功卫冕!李雯雯夺得巴黎奥运会举重女子81公斤以上级金牌
2024-08-11 19:42 巴黎奥运会 -
到手的金牌飞了,美媒耿耿于怀:差这一块就跟中国打平…
2024-08-11 15:12 巴黎奥运会 -
孙颖莎:想成为前辈那样的“大魔王”
2024-08-11 14:12 巴黎奥运会 -
闭幕式中国旗手公布!
2024-08-11 13:45 巴黎奥运会 -
他拿下中国男子举重大级别奥运首金:下个目标是全国冠军
2024-08-11 09:35 巴黎奥运会 -
中国记者提问,美洛杉矶奥组委表态
2024-08-11 08:30 观察者头条 -
暂列第一!中国队金牌数已达境外参赛最佳
2024-08-11 08:04 巴黎奥运会 -
奥运今日看点:李雯雯力争卫冕,闭幕式将于12日3时举行
2024-08-11 07:06 巴黎奥运会
相关推荐 -
“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评论 41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评论 233这场贸易战,美国就是个“纸老虎” 评论 91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评论 233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评论 246最新闻 Hot
-
“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
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
黄仁勋访华盼继续合作,特朗普回应
-
中国男子在TikTok“神评”美国关税,米尔斯海默秒答:赞同
-
“内地电影票房过亿那一刻,香港电影就被颠覆了”
-
美国税局代理局长刚上任三天就被免,“贝森特抱怨他是马斯克的人”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
“中国深知‘广场协议’是致命的,特朗普别想了”
-
“中国稀土,关乎美国人生死”
-
美军高官着急:中国速度太快了,是美国3倍
-
德银:中国客户减持美债,转头买欧洲资产
-
美国对中国再下黑手,“黄仁勋道出最大担忧…”
-
跟特朗普谈,拿中国当筹码?英财相:蠢死了
-
加总理扬言:除了中美,还有其他人
-
美方将不再斡旋?梅德韦杰夫喊话欧盟:学着点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