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上第一篇保留编辑吐槽作者痕迹的影评:《一步之遥》为什么“难看”
关键字: 一步之遥姜文一步之遥难看让子弹飞太阳照常升起巴丢王思聪
扮演“扮演”(小编:好深刻的标题
,就是自己演自己的意思)
好嘛,《一步之遥》也讲了个“父亲”(“教父”),他,处在民国上海的秩序里:这个秩序追求“旧”,它背叛了老佛爷的革新,这个秩序法国人说了算,它背叛了中国人。这是一个“背叛”的秩序。最终,这个一度忘记自己、与上海秩序合谋的马走日,还是记起了老佛爷,记起了曾经的理想。那故事还缺什么呢?缺一个机缘,一段阴差阳错,让马走日感受到上海秩序的问题,让他选择杀掉自己在该秩序里的符号模样。如果说电影的前半段主要呈现了各种被反讽的对象,global啊,选总统啊,直播啊,“春晚”啊,慈善啊,女人啊,没有战争啊,每天都是新的啊,住在拉法耶特(=法国大革命的立宪派)路的喜欢学别人的钟三儿(=中山)啊,电影的后半段就为我们提供了这个改变马走日的“机缘”。
所谓机缘,其实就是个“扮演”问题。姜老师曾一次次不厌其烦地为我们扮演“扮演”:马小军扮英雄,日本人扮鬼子,马大三扮大哥,疯妈扮娜塔莎,张牧之扮张麻子扮马县长,这次,轮到马走日演马走日了。多亏各方报纸、戏剧的帮忙帮闲,“马走日”一跃成了奸杀完颜英的符号。这时,“观众”、“时势”、“民心”,或者说上海(话)的秩序,一致规定,肉身的马走日必须扮演一个“丧心病狂的阿乌卵”。如此一来,to be or not te be就成了“我的问题”:是选择肉身的马走日活=去扮演一个龌龊的马走日符号,还是选择符号的马走日体面?既然不愿意牺牲马走日符号的名誉,就只能牺牲掉马走日的肉身了。事实上,选择保护马走日这一符号=不接受被规定的马走日恶名=杀掉自己被上海秩序规定的符号=反抗上海秩序本身。好了,公式满足了,《一步之遥》,大功告成。
《一步之遥》为什么难看?
可老问题还没解决,新问题又来了:电影拍出来,难道是为了让人琢磨懂的吗?或者说,电影是为了让人细读的吗?不对吧,电影可是用来看的!读电影和看电影不是一回事儿!为什么都说《一步之遥》“难看”呢?“难看”的“难”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不容易”、“费劲”,还有一个意思是“不好”、“不美”。我觉得,对《一步之遥》来说,前一个“难看”导致了后一个“难看”。因为《一步之遥》难看,所以《一步之遥》难看。
马走日设置得很费劲。像我这种灵魂很low的人,如果不费劲琢磨,万万看不出姜老师借马走日讲的是“通过受难,让自己的灵魂得到升华的一个故事”。我们有机会去体会马走日灵魂的堕落吗?我们太容易对他产生好感了:全程有一个反思性的马走日画外音让我们认同,马走日一出场又是体面的教父,他“舍己”救发小项飞田,暴打道貌岸然的王天王,即便可以说他拒绝完颜英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可难道不能说他是在精神上不认可后者的现代状态,在伦理上拒绝“乱伦”(阿骨打本人不能娶阿骨打的孙女)吗?我们实在难以在马走日=丑角或英雄之间,摸清他的性子,尤其是,我们难以看清他从丑角变成英雄的过程(过去的马大三甚至张麻子都有这么个过程)。巴丢说,电影牛逼的地方在于把各种断裂的、不搭界的东西综合起来(小编:丢什么丢?也不介绍一下,国内总共就千把人知道这个法国哲学家巴丢吧)。作为姜老师电影中一部顶一万部精神的贯彻,《一步之遥》的确复合了各种东西:包括姜老师过去电影的所有母题(反讽、命运、扮演、颠覆、死亡、浪漫),包括各种新老拍摄手段。可问题是,这些不同类型的影像能不能被综合好?马走日英雄和丑角有没有综合好?姜老师和周老师的感情戏有没有和电影的整体综合好?
巴丢说,电影是绝对不纯的艺术。其他艺术如绘画,须以白纸之纯粹为起点,进而守护这一纯粹。电影则不然,电影拥有五花八门可供取用的资源和技术手段,电影作者必须如处理垃圾一般,在这堆无序、不纯当中提纯,创造纯粹性(小编:垃圾!巴丢这段话有点意思啊)。姜老师好似改变了电影的起点:他拒斥那些最初不纯的影像素材,把素材变得很纯、很姜文,而这些本人的素材未必与观众共享社会想象,观众便感到隔。但凡观众要“懂”这些影像,难免要诉诸姜老师在电影外的提示,以及后续细读。姜老师可能也过于忠诚于本该被电影吸收的其他艺术的纯粹性了:台词被高度重视,但电影可以是感性无声的,影像才是电影更本质的元素;台词里又包含太多的抽象概念,但电影该用影像,而非概念来思考。过纯的影像素材、过纯的其他艺术门类,似乎都会阻碍电影创造新的纯粹性。看过网上流传的《一步之遥》被删去的关于屁的演讲,我不得不敬佩姜老师(团队)的理论功底和语文功底,可理论这么好了,电影还能好看吗?
不光是“难看”
然而,《一步之遥》的“难看”,不光是一次事故,也是一次事件。米糕同学“恶毒”攻击:姜老师通过这部电影要展示的深刻意义,就是让人“看完有吃屎感”。从一个积极的角度看,这句话或许是千真万确的。
回到电影开头对《教父》的模仿。这一模仿,与其说是致敬,毋宁是反讽和戏仿(
反讽是贯穿整部电影的内容和形式)(小编:这句话我删了,反讽反讽,不用你说啊,前面好多人说过了)。在70年代日益混乱的资本主义中,电影《教父》发挥的是以传统、家庭和秩序来抚慰观众人心的功能;但马走日转喻的教父立刻揭露出“教父”的真相:教父干的是洗钱的勾当,他和资本主义难舍难分。到电影最后,咱们的马走日反抗的是上海=global的资本主义秩序,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贝勒超克(小编:不用“超越”非用“超克”,那个学院教出来的?说!)了西方的教父。作为中国人,他有往前走的心。《一步之遥》没有止步于反讽资本的人格化身,它还继续反讽了资本的物质载体:电影。在这部关于电影的电影中,电影不仅是作为一种宣传媒介被反讽的,更作为一种经典的类型化叙事被反讽。比如把《美国往事》兮兮的背景音乐和戏谑的对白配合在一起。如果说反电影就是这部电影的内容之一,那我们观看时感到的种种不愉悦,是否正是一种反电影的形式呢?姜老师是否是作为先锋派,在拓展电影和非电影的边界呢?
姜老师是有这样野心的,他说过,“中国没有大规模的电影工业,不是一个电影工业国家,就是个农业国家。现在通过一些人的努力,‘农转非’,‘非’到哪去,是不是直接是工业了,还很难说”。姜老师反讽资本主义,探索电影形式边界,在背后支撑他的,则是对中国主体位置的想象:“我说的‘农转非’包括慈禧,包括梁启超、毛泽东、胡适,包括王朔的现象,都是一个在‘农转非’的环境下产生的。新地儿并不明确,老地儿不能待了……”当我们发现,姜老师的子弹从鹅城的革命者飞到了上海的满清贵族,我们不必说他是形左实右(这句小编没看懂,哪位读者给解释一下顺带再抽作者两鞭子呗),他当然批判土豪劣绅,批判市民现代性,支持变革,强调中国主体性,可他更多诉诸的是崇高,是理念,或者是某种强人的、精英的、先锋的位置。
姜老师多次提过毛主席,可很难说他相信人民至上。《让子弹飞》里对鹅城百姓的论断是“谁赢他们帮谁”,《一步之遥》对观众、对五四兮兮(小编:作者我告诉你啊,你一共用了三个兮兮了,再兮兮我就不和你兮兮了)的学生更是赤裸裸的讽刺,即便是《鬼子来了》,也是孤独者的复仇。今天电影很大程度上还隶属于大众艺术。电影需要在艺术=精英和大众=民主范畴之间创造综合。姜老师当然不屑于“电影就是全世界的观众都能看得懂的艺术”,不屑于类型片的“一目了然”。可“大众”问题,又不是单靠宣传就能打发的。姜老师总以为,《太阳照常升起》票房不灵是因为宣传不到位,宣传一到位,《让子弹飞》不就马上行了吗?杰姆逊说(小编:哪个杰姆逊?小编我认识的十里洋场杰姆逊多了去了,你说哪个杰姆逊?小编我在观察者网人称“车莫挡”,马走日项飞田武六武七都算啥?他们认识的杰姆逊有我多吗?你不说哪个杰姆逊,你就说杰姆逊,你不尊重我!!不尊重我小事,你不尊重我们读者啊。还好我认识这个杰姆逊,中文名叫詹明信,写《晚期资本主义文化矛盾》那个西方左派,良心比乔姆斯基略小一点,水平比乔姆斯基略高一点,值得看看),成功的大众艺术既有意识形态的一面,也有乌托邦的一面,把这句话翻译翻译,说的是:“大众”里既有傻逼也有牛逼,如果完全把这个扔了,很可能就滑向装逼,甚至二逼了。(完)
(小编:没完。因为被小编吐槽太长太学院,作者自己删了几千字,我再把删掉的抓几个出来。)
丁雄飞:文章中间还有个人物——“齐泽克大师讲了,人能死两次嘛,对于我们的马走日,他既然不愿牺牲自己符号的名誉,他就必须牺牲掉自己的肉身,而选择保护马走日的符号,也就等于不接受被规定的污蔑性马走日符号,换言之,他要杀掉自己被上海秩序规定的符号,这,就等于去反抗上海秩序本身。”
原文结尾有段话:“我还是更愿意姜老师能以更电影的方式,在电影院里打动观众。无疑,对《一步之遥》还须有更多的形式和技术分析,以及更细致的阅读,但这不是一个看过一遍电影的人在这篇匆忙的文章里可以做到的。”(小编:我去,他还要更多形式和技术分析!你们谁要,找他去,单身、未婚、准备留洋,理论功底好,还会吟风弄月,前途无量!)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藏剑
-
美码头工人集体声讨:这是对工人阶级的经济战争! 评论 44“短短100天,特朗普就把美国推向危机边缘” 评论 77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评论 130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评论 271冲突升级?巴防长:印军“入侵”迫在眉睫 评论 204最新闻 Hot
-
“我们无法在美生产任何产品,销美商品将涨价”
-
美码头工人集体声讨:这是对工人阶级的经济战争!
-
“我们努力实现100%美国制造,但连个轴承都买不到”
-
“短短100天,特朗普就把美国推向危机边缘”
-
微软总裁着急:这项竞争不能落后中国,美国输不起!
-
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
中方直说了,美农彻底崩溃
-
“中国发货吧,关税美国人自己出”
-
卡尼宣布胜选:对美国,决不“跪”
-
董袭莹本科相当于国内三本?“什么是协和4+4”冲上热搜
-
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
中国取得EUV技术重要突破,阿斯麦CEO还在嘴硬?
-
美学者出新书《日本大屠杀》,日本右翼坐不住了
-
清华“挖”来美国顶尖AI学者
-
“这是逼中国放弃美债,特朗普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如果中国垮了,地球上每个国家都会垮,包括美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