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话底壳宇宙:在好莱坞退潮的一年里,这份报告点出了一场“新潮流”
最后更新: 2025-04-25 11:40:39
编者按:4月24日,底壳宇宙发布了《2024全球电影市场脱殖指数报告》,这是底壳连续第三年围绕“脱殖”概念观察全球电影市场,今年也是该报告首次联合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发布。
2024年是全球电影市场面临深刻变化的一年,好莱坞的“退潮”趋势不仅表现在中国市场,各国本土电影的崛起也在各条赛道上画出了多样的线条,但不同市场的表现也不尽相同。如何看待和解读“脱殖”这一概念?从摆脱文化殖民的角度,我们应该如何去应对全球电影的变化?电影作为一种延续百年的主流文化载体又将如何面对移动端短视频、游戏、动画等新娱乐载体的冲击?
针对以上问题,观察者网对话了底壳宇宙负责人。
【文/新潮观鱼】
观察者网:今年是你们首次和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联合发布“电影市场脱殖报告”。是什么让底壳宇宙持续关注“脱殖”概念,同时又聚焦电影市场这个领域?
底壳宇宙:我们提出“脱殖”这个词,最早是因为观察到2019年香港黑暴期间,不管是香港当地的一些居民,还是不少大陆的网民,都存在为殖民主义“洗地”,甚至赤裸裸地公开维护殖民主义的言行——这其中“文化思想”的侵蚀是潜移默化又印记很深的。
虽然已经步入21世纪,但包括中国在内的诸多全球南方国家,其实都多多少少都面临着来自以美国为首的老牌殖民列强持续性的文化殖民入侵的压力。从这个角度说,“脱殖”并不算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背后是全球反殖民主义长达数个世纪的抗争历史;现在,虽然“炮舰开门”式的殖民侵略已经非常罕见,但全球2/3的地区仍然在有意或者无意地挣扎于追求自身文化精神上的去殖民化和独立性。提出“脱殖”,意在当下的大环境下,创造一个精简好记的中文词汇,来重新提醒大家对抗殖民入侵的重要性,并号召更多人加入与殖民主义作斗争的事业中来。
1948年,上海国泰电影院外的好莱坞电影海报
“底壳宇宙”(Decoloniverse,意为decolonize the universe)这个社区,是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创立的。今年,我们有幸与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联合发布全球电影市场脱殖指数报告,使该系列报告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中国研究院是国家高端智库,有包括张维为院长在内的众多致力于研究并且推广中国思想、中国话语、中国模式的科研“战斗人员”。虽然中国研究院的研究领域比较宽广,但也对非常细分的领域,比如说电影市场这样的文化娱乐领域深感兴趣,遂有了我们今年的合作。
我们聚焦电影市场这个领域,有好几个原因。首先,也是最重要的,电影其实是一个非常强大的价值观与文化输出的载体,而在全球电影市场中,显然存在肉眼可见的文化殖民、同质化的现象,但相关行业对这个现象的研究与讨论,并不是很充分,大多停留在纯粹文字论述或者自身感受的分享,鲜有基于数据的、兼顾定性与定量的研究。
其次,随着中国电影行业发展到特定阶段,中国自身电影工业体系开始逐渐建立、好片开始涌现,同时烂片,尤其是照搬美西方价值观的、“东方主义”的,或者说体现“被文化殖民”的糟粕现象,也依然存在,所以我们认为现在正是一个研究相关行业和市场的好时机。
再次,看电影是很多普通人的日常,适合更多的人一起加入讨论。电影市场的一些变化趋势,也存在“春江水暖鸭先知”的现象,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全球力量格局、国际秩序的变化趋势。
观察者网:从研究的数据和你们的观察来看,为什么说“美国好莱坞是全球电影市场唯一的文化殖民主体”?在这份报告的核心指数CDI中,为什么会选择“本土电影在当地市场顶部的数量占比”和“票房占比”两个维度?
底壳宇宙:在采集数据时,我们尽量采用客观的而非主观的数据。比如说,票房就是客观的市场反馈数据,而电影评分就比较主观。所以我们选择票房作为我们的研究数据。
我们考虑到,一方面,头部电影在文化和价值观的传播效果上对观众的影响,不论是覆盖度还是强度上都是最突出的;另一方面,头部电影更能准确地反映市场的主流口味,以及背后所折射出来的文化取向与价值观。所以,我们按“头部”约定俗成的定义,选取了各个市场中前十名的票房来研究。
而在“前十名”的票房数据中,又要仔细区分数量占比和票房占比两个维度,因为显然即便是相同的数量占比,入选前十的影片的排名也可能非常不同(比如排一二三名,对比排八九十名),从而导致票房占比大不相同。
在报告中,我们强调“美国好莱坞是全球电影市场唯一的文化殖民主体”,因为我们发现,在我们选取的40余个电影市场的头部影片中,好莱坞一家独大,占据着八成左右的份额,具有绝对的统治地位。
2023年这个数字是82%,2024年则是77%。这说明在全球范围内,供应端依然是美国对全世界展开文化与价值观的输出为主体,而需求端也是绝大部分观众喜欢看美国电影以及其所代表的那一套意识形态。同时,美国本土电影市场头部看不到非美国电影的踪迹,美国人对其他国家、其他语言、其他文化背景的电影不感兴趣。这种一边倒、同质化的全球电影市场模式,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把美国列为“唯一的文化殖民主体”。
观察者网:这份排名的数值是很触目惊心的,大多数国家的CDI(脱殖指数)相当之低,在你们的研究看来,好莱坞的文化殖民是如何“调教”全球其他国家的口味,使得市场对于美国电影的接受度如此一致呢?
底壳宇宙:这是一个好问题。首先我们要理解什么是文化殖民,文化殖民在当今世界,一般是指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其霸权地位,在经济、军事、科技等因素加持下,通过文化符号系统的强势传播,向其他国家和地区输出其思维方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试图“同化”全世界,最终瓦解其他国家的民族文化根基、削弱其他国家的文化主权意识。
那么对全球电影行业而言,好莱坞能够对全球进行文化殖民,导致大部分国家的CDI数值非常低,乃至为零,背后首先当然少不了美国霸权地位的支持。基于一些人类本能的慕强心理,有的人看到美国之前的发达程度,尤其是冷战结束之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物质世界的形势又影响着影响意识形态传播,强大的文化渗透能力,也能帮助美国从全世界各地吸收人才——美国曾经的物质优势,促成了好莱坞电影的流行;反过来,好莱坞电影也在美国价值观向全球输出、为美国提升国际形象方面,长期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戴苏越 
-
“内地电影票房过亿那一刻,香港电影就被颠覆了”
2025-04-19 15:05 新潮观鱼 -
《世界记忆名录》上新!我国三项文献遗产入选
2025-04-17 19:45 -
“大咖出山”依然六连扑,长剧要完了?
2025-04-14 12:41 新潮观鱼 -
TVB总经理:内地观众的情怀,才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2025-04-11 15:16 新潮观鱼 -
对话《黄雀》编剧:不会美化罪犯,创作应有底线
2025-03-31 08:23 新潮观鱼 -
英军战俘后人:终于明白父亲为何不让买日货
2025-03-19 15:23 新潮观鱼 -
斯内普也变黑人了?那他被霸凌的情节……
2025-03-17 11:30 新潮观鱼 -
花14亿,他还是救不了韩国人的科幻梦
2025-03-15 14:39 新潮观鱼 -
春季档期能靠“她们”盘活吗?
2025-03-07 13:35 新潮观鱼 -
毒枭、变性、出轨、同性恋…要素拉满的《艾米莉亚·佩雷斯》和奥斯卡
2025-03-06 14:14 -
《生息之地》柏林电影节获奖,为什么又是农村片?
2025-02-26 15:40 新潮观鱼 -
哪吒“出海踏路”,好莱坞发行垄断如何破?
2025-02-20 20:30 新潮观鱼 -
对话陈思诚:这一次,我想撕开“文明”的虚伪
2025-02-18 14:31 新潮观鱼 -
《哪吒2》破百亿了,我们都参与了这个大项目!
2025-02-12 19:35 新潮观鱼 -
这是演技综艺还是“劣迹演员洗白大会”?
2025-02-12 12:36 新潮观鱼 -
《哪吒2》《唐探1900》都在讽刺它?
2025-02-07 14:59 新潮观鱼 -
我想拍中式超级英雄,但……
2025-01-27 08:22 新潮观鱼 -
访谈︱浦嘉骐、林黎:勿使前辈之遗珍失之我手、勿使国术之精神失于我身——赵堡太极拳的文化传承
2025-01-23 20:59 -
被指“抄袭”的《漂白》为啥那么“硬气”?
2025-01-23 19:42 新潮观鱼 -
《漂白》陷“漂白”争议,影视行业成“洗稿重灾区”?
2025-01-21 22:11 新潮观鱼
相关推荐 -
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评论 49“特朗普误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评论 112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评论 142“特朗普已经输掉了对华贸易战” 评论 220最新闻 Hot
-
“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
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
又一顶尖化学家,从日本回中国
-
特朗普:俄罗斯没占领整个乌克兰,让步很大啦
-
日本:中国不买美国大豆,要么我们买?
-
“特朗普发现美国不再不可或缺”
-
特朗普再提“第51州”?加拿大总理:的确说了,但他称我为总理
-
法国高中发生持刀袭击事件致1死3伤,嫌疑人为15岁学生
-
纽森宣布:加州已超日本,成为全球第4大经济体
-
中国田协通报:涉事10人禁赛3年
-
97岁航空发动机泰斗温俊峰逝世,曾参与研制歼7、歼8系列发动机
-
“每天睁眼就焦虑,得做心理建设才敢点开手机”
-
马哈蒂尔:特朗普的高关税撑不了3个月
-
“特朗普误判啊,中国未来几十年都将是硬核玩家”
-
印度断水、停签、赶人,巴基斯坦“以牙还牙”
-
“美官员私下承认:误判了!特朗普原以为中国会最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