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档案春秋:这幅用生命守护的画像,将马克思的形象传播到了苏区
最后更新: 2021-07-20 10:05:391929年5月9日,中共万载临时县委筹备处奉中共湘鄂赣边特委指示,在白水的东山庵召开了全县第一次党支部书记联席会议,宣布成立中共万载临时县委,执行委员会 (即执委会)由辛克明等五人组成。中共万载临时县委成立以后,万载县各地的党组织有了进一步发展,成立了40多个支部,发展了700多名党员。
8月,彭德怀、滕代远两次率军到万载,收缴了靖卫团的枪,火烧了县署,打开监狱,大大鼓舞了万载人民的革命意志。1929年至1930年,湘鄂赣边境特委进驻万载县小源 (今仙源)官元山,这里成为湘鄂赣边区最早开辟的苏区之一。
位于万载县的湘鄂赣革命纪念馆
1930年5月下旬,中共万载县临时县委遵照湘鄂赣边特委指示,在地势险要、封闭性良好的仁义寨张家屋,召开了为期5天由60位党员代表参加的第一次党代会,大会选举辛克明为县委书记。8月12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一军团到达万载县城,召见了县委书记辛克明和地方党政负责人。
随后,中共万载县委、县苏维埃政府机关迁驻县城内办公,“万载县苏维埃政府”的牌子第一次在县城挂了起来。(王水宝:《起义火种播万载》,《光华时报》,2017年9月8日,江西政协新闻网)就在召开全县第一次党代会前夕,中共万载县临时县委在马克思诞辰日开展了纪念马克思诞辰的活动,从而诞生了这幅马克思画像。
位于巴中市通江县的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纪念馆
川陕革命根据地位于四川、陕西两省交界的秦岭与大巴山区,于1933年2月在四川省通江县诞生。1933年6月,中共川陕省委、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和红四方面军总部、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由通江县城移驻巴中县城,将其更名为巴中特别市。川陕革命根据地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四方面军和川陕苏区人民创建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二大苏区(仅次于中央苏区)。
中共川陕省委、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和红四方面军虽各有分工和侧重,但交叉兼职相当普遍,基本都在一地办公,巴中是当年川陕苏区的中心。鼎盛时期,川陕苏区面积约4.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600万,建立了23个县和一个特别市的红色政权。1935年3月底,红四方面军主力在苍溪等地强渡嘉陵江挥师西进,策应中央红军长征,川陕苏区丧失。
《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中的马克思头像,虽然是刀斧凿成,但它的美观度和艺术性显然比万载县执委会的那幅马克思头像要高。原来这幅马克思头像是参照廖承志1933年在川陕苏区时创作的马克思版画像雕刻的。
用鲜血和生命守护的马克思画像
1933年8月,廖承志受党中央派遣,带着中央给红四方面军的指示信和一本密码电报破译手册,从上海出发,进入川陕革命根据地。他先后担任川陕省总工会宣传部长、中共川陕省委常委、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等要职。他不仅是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也是名副其实的画家,常常在工作之余,发挥绘画特长,绘制了许多革命宣传画。在川陕苏区广为张贴的马克思、列宁像,都是他亲手绘制的。
即便是在他被张国焘错误监禁后,找他画革命领袖像的人也不少。有时部队开大会需要挂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像,他就出来画;需要大幅标语,他就出来写;任务完成后,他又被关起来。
这幅马克思画像是廖承志在川陕苏区所画的领袖像中唯一保存至今的画作,画像高66厘米、宽55厘米。它能留存至今,那是川陕苏区革命群众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廖承志绘制的马克思画像
1933年6月,红四方面军反“三路围攻”胜利后,巴中县第四区苏维埃机关所在地设在伪县长吴湘的二弟吴洪坤的宅院。这幅马克思画像就贴于其宅院的堂屋。
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北上。区苏维埃的同志得知这一消息后,通过为该宅院堂屋更换神榜的方式,巧妙地将这幅马克思像贴在神龛里面,外面再以神榜覆盖。红军离开苏区后,宅院被还乡团夺了回去。还乡团听说这里贴有马克思画像,便四处追查,只有那神榜没敢去动(迷信认为那是神圣之地,乱动会遭报应)。
还乡团找不到画像,就把四区苏维埃机关所在地西溪村的村苏维埃主席谭永兴抓起来,严刑审问,企图弄清马克思画像的下落,但谭永兴始终没有说出藏画的秘密。气急败坏的刽子手就向谭永兴连开四枪,谭永兴竟然没有马上咽气。
匪兵头目有些疑神疑鬼,当场拿出四个钢洋叫手下去买副棺材。棺材抬到刑场,谭永兴还未落气(人们说是马克思在保佑他),他喉管的血泡不断咕噜咕噜响,好像冤魂在跳,仇气未消,心狠手辣的匪兵给他灌下几碗凉水,这才咽气。还乡团从杀害谭永兴的过程中似乎预感到一种不祥之兆,此后就没有再追查此事。
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
1959年,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在开展红军文物普查时,当年区苏维埃主席郑仕新提供了这幅画像的实情,随即将其征集。因画像贴于篾笆石灰壁,无法揭起。故在征集时,是将高66厘米、宽55厘米张贴画像的墙壁整体切割下来的。这幅凝结了廖承志智慧和根据地人民鲜血的马克思画像尽管历经了几十年的风风雨雨,石灰墙周围表层有些破裂,但贴于石灰墙上的马克思画像依然完好无损。现陈列在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供人们瞻仰。
1933年11月,时任川陕省总工会宣传部长的廖承志,按川陕省委的决定,负责将《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诠释版)錾刻在石板上,立于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机关门口的小广场上。当时这个地方是巴中市最热闹的地方,也是川陕苏维埃政府各部门集中办公的地方。
红军时期的廖承志
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西渡嘉陵江北上长征后,国民党巴中县县长杨杰下令清理整治巴城,特别是对《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等碑,要“毁其碑,除其毒”,让民工将其砸碎,石碑被断成九块。民工们心念红军,珍惜石碑,趁黑夜将碑块埋于西城门内侧的壕沟里,得以保存。1952年,巴中县人民委员会修建西街街面时,将此碑挖出,现陈列于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
- 原标题:这幅用生命守护的画像,将马克思的形象传播到了苏区人民心中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吴立群 
-
1921-2021党史百问汇总
2021-07-06 10:25 建党百年 -
李光耀观中国:“中国有自己的方式”
2021-07-06 09:52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
没有列宁主义,五四运动的归宿就是街头政治
2021-07-03 08:41 人间正道·中共建党100周年 -
朝鲜发掘9座高句丽古墓:有助于研究“千年强国”
2021-06-30 10:17 朝鲜现状 -
我在狱中读毛选 ————曼德拉与中国革命的不解之缘
2021-06-15 09:54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
机密文件首次证实:东条英机等7名甲级战犯骨灰被美军扬进太平洋
2021-06-07 09:50 日本 -
加拿大为发现215具原住民儿童遗骸降半旗
2021-05-31 06:40 -
《觉醒年代》编剧龙平平:弹幕这句话,让我流泪了
2021-05-13 00:25 建党百年 -
“一个共产党员与广大群众取得密切联系时就具有无比的勇气和力量”
2021-05-08 08:52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
河南巩义宋陵上种田,河南考古院:正在进行环境整治
2021-05-06 23:15 -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经历过哪些“至暗时刻”?
2021-05-04 08:17 人间正道·中共建党100周年 -
累计接待国内外参观者逾亿人次,毛主席故居修缮开放
2021-05-03 15:16 -
基辛格:毛主席亲自指示邀请美国乒乓队访华
2021-04-24 15:22 中美关系 -
“中国抗战的希望在西北”
2021-04-20 08:24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
“他是国家占人口80%的农民的化身”
2021-04-19 07:10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将是我度过余生的地方”——“纸老虎女士”的六次访华
2021-04-15 10:19 中共100个对外交往故事 -
“打仗总要死人的…不要是我儿子,就当成一件大事”
2021-04-04 15:32 -
抗美援朝老兵的遗憾:没能看到台湾解放,祖国统一
2021-04-04 08:38 人间正道·中共建党100周年 -
这件国宝级器物,证明三星堆人是“龙的传人”!
2021-03-24 08:49 -
仅剩70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蔡丽华逝世
2021-03-01 11:24
相关推荐 -
解放日?“对于市场而言这是‘屠戮日’” 评论 19“世界变了”,加拿大汽车零部件巨头瞄准中国市场 评论 26“中国对美反制,巴西看到了机会” 评论 36“众叛亲离!要是再发生911,谁还同情美国人?” 评论 217她对美放狠话,还提到欧盟的“实力地位” 评论 274最新闻 Hot
-
特朗普竟对中国征收34%“对等关税”
-
又改了!特朗普对中国小包裹下手
-
解放日?“对于市场而言这是‘屠戮日’”
-
交割日已到,香港各界再批:长和“卖港”不得人心
-
鲁比奥警告欧盟:不要将美国排除在外
-
又摊上事了,这回还有华尔兹
-
“世界变了”,加拿大汽车零部件巨头瞄准中国市场
-
德外长插一脚:美乌能不能签,先得给欧盟“掌掌眼”
-
候任美军参联会主席炒作:若与中国打持久战,我们还有很多不足
-
知名华裔教授失联两周?“异常而危险的信号”
-
“中国对美反制,巴西看到了机会”
-
共和党人也不满关税,“长期来看,我们都会死”
-
韩网民强扯“中国间谍”喊美军介入,驻韩美军急了
-
美国航运巨头发话:我们有很多中国船,这钱得美国人掏
-
马斯克狂撒2500万,这场“会改变西方文明进程”的选举还是输了
-
俄高官有望冲突后首次访美,“美方暂时解除制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