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知道“啥是佩奇”,你可知啥是“青铜猪卣”?
关键字: 佩琪国宝据科技日报2月7日报道,转眼已是农历金猪新年,吃过团年饭,看完《小猪佩奇》,让我们坐下来聊聊那些和猪有关的国宝吧。
算起来,在动物界,猪的地位不太高,要说国宝,人们想到的多半是熊猫。猪能攀上的国宝会是啥?你答对了,一眼千年的文物珍品。
青铜猪卣 猪丰卣满迎新春
在欣赏这件国宝前,需要先来认识一个字:卣(yǒu)。卣,是一种用来盛酒的器皿,盛行于商代跟西周时期。
日前,在上海博物馆举行的新年特展上,首次亮相的一件商代晚期青铜猪形卣成为主角,艳惊四座。
用于盛酒的卣,其外观多为圆形、椭圆形。以猪为造型的非常少见,因此这件青铜猪卣显得尤为珍贵。
正在上海博物馆展出的青铜猪卣(上观新闻图)
这件猪卣由两个相背的猪首合为丰满的器身,器盖在发现时就已经缺失。其口部并非直立,而与器身为同一弧度,专家推测,器盖与器身扣合后当为浑然一体。
圆滚滚的身型,向上竖起的双耳,向下略卷起的鼻子,上咧的嘴角,令这件器物显得格外呆萌。胖乎乎的猪肚上,由婉转流畅的羽状纹勾勒的云纹清晰可见。猪肚下的四个蹄足,看上去结实有力。
猪卣是如何被发现的?据介绍,上世纪六十年代,上博专家从冶炼厂征集到一件残缺的猪形卣,经过多年的精心修复,结合传统修复技术和3D打印科技,终于使之成为一件完整的青铜器。
猪丰卣满迎新春,问君能饮一杯无?
河姆渡陶猪 见证与猪同行的岁月
从事动物考古研究的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科技中心副研究员吕鹏,对家猪起源等问题有着深入的研究。数年前,他曾参与举办过一场名为《与猪同行》的展览。
当被问到哪些与猪相关的文物令他印象深刻时,吕鹏推荐了一组河姆渡遗址出土的与猪相关的文物。
图为河姆渡遗址出土的与猪相关的文物,由受访者供图
河姆渡遗址在河姆渡文化时期(距今7000-5300年)出土有陶猪,出土的陶钵上也有猪纹形象。结合对该遗址所进行的动物考古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家猪在驯化之初的生动故事。
吕鹏介绍,动物考古学研究结果显示河姆渡出土猪骨为家猪,陶猪形象和陶钵上的猪纹向我们展示了家猪驯化的最初形态:脑袋较大、吻部突出、鬃毛明显,仍然保留着较多的野猪形态。
同时,在发掘现场,还发现有用小木桩围成直径约1米左右的圆圈或二圈交错的套圈遗迹,专家推测与圈养家畜幼崽有关。
此外,第一期出土的一件稻穗猪纹陶钵上有膘肥体壮的猪和谷粒饱满的水稻图像,生动地反映了原始农业与养猪的关系。
猪在中国有近万年的驯化历史,是传统的六畜之一。与猪相关的这组文物,见证了人们与猪同行的岁月。
玉猪龙 从同行者到图腾崇拜
在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袁靖看来,说到人工遗物中的猪,首推发现于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的大约6000年前红山文化的玉猪龙。
“这件器物呈猪首蛇身,身体蜷曲环绕,但头尾间留有空隙,玉猪龙的背部有一供系挂的穿孔,应是一种挂饰。”袁靖介绍道。
图为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的玉猪龙,由受访者提供
玉猪龙是红山文化玉器群中非常典型的器类之一。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刘国祥指出,玉猪龙造型特征明显,比如头部较大,双耳竖起,双目圆睁,吻部前噘,多数褶皱明显;身体蜷曲如环,中部较大圆孔多自两面对钻而成,首尾相连或分开;颈部有1个自两面对钻而成的小圆孔,少数颈部有2个小圆孔。
红山文化中期以后,旱作农业的发展和成熟助推了文明社会的诞生,但干旱是困扰农业生产的最主要因素,祈雨、祈求农业生产的丰收成为红山文化晚期宗教祭祀典礼的核心内涵。刘国祥认为,龙文化在辽西地区的起源和发展与旱作农业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
图为山西天马曲村晋侯墓地出土猪尊,由受访者提供
如果将辽西地区崇龙礼俗的形成进行阶段划分,兴隆洼文化应属于孕育期;赵宝沟文化则属于形成期;红山文化晚期则进入发展和成熟期。以龙图腾崇拜为主的共同精神信仰的产生,是辽西地区史前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重要标志之一。“红山文化玉猪龙对商、西周、东周时期蜷体玉龙的造型产生了直接影响,应为中华龙的本源,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刘国祥说道。
图为湖南湘潭船行山遗址出土猪尊,由受访者提供
其实,和猪有关的文物有很多。它们或精美,或古朴,或写实,或取意。如果想近距离欣赏国宝,不如移步博物馆,过个“涨知识”的文化年。
图为安徽凌家滩遗址玉石猪,由受访者提供
图为汉代的陶猪圈,由受访者提供
标签 国宝- 原标题:说道“豪门猪”,它们怕是猪界里最贵的丨Science • 猪事有理
- 责任编辑:何书睿
- 最后更新: 2019-02-07 15:25:07
-
二师兄是家猪还是野猪?
2019-02-07 14:58 趣读 -
国家卫健委回应"静注人免疫球蛋白艾滋病抗体阳性"有关问题
2019-02-06 21:41 安全生产 -
初一票房创纪录背后:票价上涨是主因 观影人次和上座率下降
2019-02-06 12:58 中国电影 -
北京台春晚,后期小哥“硬核”了一把
2019-02-05 23:22 春晚 -
13亿!初一票房超去年同期,第一是...
2019-02-05 19:04 中国电影 -
-
刘谦时隔6年回归春晚:曾在春晚舞台紧张全身发抖
2019-02-04 07:46 明星那点事儿 -
2019央视春晚节目单官宣
2019-02-03 18:13 春晚 -
上海老师远赴英伦教数学,英国孩子“颤抖”了吗?
2019-02-02 09:08 中西教育 -
辰山迎春花展超高颜值,名家画作更添神韵
2019-02-01 11:15 -
期末评语还能这样写?无锡有位老师让家长群炸了!
2019-02-01 08:10 中西教育 -
暂停公映密钥,新喜剧之王为何跟院线叫板?
2019-02-01 07:24 中国电影 -
中国是“发达国家工业粉碎机”?十多年前法国人就发现了,却说……
2019-01-31 14:34 这就是中国 -
广电总局:收视造假、社会差评、吸纳境外资金的将出局
2019-01-31 13:05 -
韩媒说“中华料理2.0”时代来了,代表是…
2019-01-30 15:50 吃货俱乐部 -
日本人素质比中国高?如果美国人送中国一个马关条约……
2019-01-29 16:39 这就是中国 -
央视春晚第二次带妆彩排 语言类节目紧扣民生热点
2019-01-29 07:43 春晚 -
故居重建 曹雪芹“归籍”北京
2019-01-27 13:16 -
春秋青铜重器“晋公盘”被追回 内壁铭文共183字
2019-01-26 20:20 考古 -
混血网球女将“被漂白” 日清撤广告致歉
2019-01-25 15:34 日本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
越南总理表态:越美谈判,不能影响其他市场
-
“关税正在扼杀企业对美投资意愿,市场重心或转向”
-
“谈判推迟,美国又提要求”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他来中国了
-
斗争升级!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
外媒紧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国,特朗普恐难如愿
-
特朗普称未来三天公布俄乌和平方案,美媒曝细节
-
工业电化学奠基人郭鹤桐教授逝世,享年95岁
-
挑衅!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