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刚:中国资本涌入日本,有些问题还需三思
【文/陈刚】
笔者上次访问日本,是一年前的2023年11月;相隔一年再度访日,感觉到了去日本投资的热潮。
《日本中的中国》这本书,描绘了从中国成功移民到日本后,在日本建立起“说中文,只和会中文的人打交道”的全新的社会现象。
中岛惠,日经BP,2024年9月出版,10月再版。
也见了几位日本老朋友,他们周边多多少少有些中国人在问去日本买房、投资的可行性。
听得出来,大批资本在准备投资日本,或者已经在投资日本的路上;而已经办完移民手续,在日本买了房、设立企业的中国新移民,今后该能够在日本大干快上,创业兴产,就算不能像在中国那样短期获得泼天的富贵,也能保持殷实、稳定。
来自朝鲜半岛的移民,这些移民的后代,能在日本获得成功的人不少。比如软银创办人孙正义,原来有日本名字“安本正义”,在知道了自己的家族来自朝鲜半岛后,恢复了在半岛时使用的“孙”姓。
笔者在山口县生活过很多年,那里姓“柳井”的人,大都来自朝鲜半岛的“柳”氏家族。山口县就有不少人认为优衣库的柳井正,应该也是来自朝鲜半岛的后裔。
和朝鲜半岛的移民比,来自大陆的移民,获得软银、优衣库那样成功的人还不多。日本最为重视的是钢铁、石油化工、汽车等基干产业,IT、新零售很长一段时间不是国家资本投资的重点,这让软银、优衣库那样的企业有了飞速发展的机会。
孙家、柳家在日本已经繁衍数代,能够融入日本社会,但还保留着一些半岛生活文化特点,与日本社会和而不同,走出了新路。
中国移民日本的历史同样久远,华侨华人在日本也有相关的组织,但目前还没有出现能够超越软银、优衣库那样的企业。买个房置块地,小富即安的人较多,想借助中国制造业特点,在产业方面独树一帜,在日本建功立业,不是这里没有市场,而是因为需要和日本当地的产业资本激烈竞争,中国的投资恐怕斗不过已经有将近两百年历史的日本产业资本。
小富即安,目前也许是个明智的选择。
在大量资本准备投资日本的时候,冷静分析日本产业的特点和中国资本能够进取的范围,也是明智的选择。
人们走过日本东京涩谷车站前的十字路口。 资料图:新华社
1.日本制造业鲜有外资独资、合资企业
上个世纪80年代在日本读博时,问过导师这样一个问题:日本经济发展极为迅猛,社会超级稳定,但和英国、德国、法国不同,为什么美国资本、外国资本在战后四十多年时间里,基本上都没有投资日本?
导师有些诧异地看着笔者,反问道:“战后四十年来,日本社会稳定吗?国际环境和平吗?”
在导师的眼里,1945年以后的十年,拆除日本军国主义的经济基础,将日本主要产业转移到亚洲其他国家,是国际社会追究日本战争责任的重要一环。
战后日本社会极度动荡,工人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朝鲜战争(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停战并不意味着战争的结束。
1955年以后的十年,欧洲相对稳定,经济发展迅速。日本靠近中苏,加上需要面对一个很不稳定的朝鲜半岛,这里绝非投资高地。想发展,日本只能靠引进国外技术。
日本在技术引进时,采用“一号机引进,二号机国产”的方式,重复引进的现象不多,引进的规模有限,让国外资本看不上日本市场,不愿意到日本投资,甚至不愿意与日本企业合资。
1955年以后的十年,日本在能源方面出现了转换,从以煤为主转为以石油为主。日本并不生产石油,美国等国外资本一定程度进入到了日本,但依旧不看好这里的市场,让日本石化工业有了发展的机遇。
至于1965年以后的日本,由于美国介入越南战争,让亚洲国际环境依旧极不稳定。美欧资本与其投资日本,不如让日本投资越南周边国家和地区,用日本的经济力量实现越南周边的稳定,助力美国在越南的战事。
日本在越战期间获得了输出技术与资本、壮大在日本国内及国外市场的绝好机会。日本钢铁、石油化工业开始成为世界最强势的产业,为后来发展家电、汽车打下了基础。
“1975年第二次石油危机以后,美欧的经济发展走完了黄金三十年周期,完全没有了来日本投资产业的资本与技术了。美国对日投资开始以IT、金融为主,但日本本身在IT硬件技术方面不比美国弱,半导体等更是日美竞争的焦点,美国失去了在硬件方面超越日本的能力,开始走软件开发等新路子。在金融方面,日本的银行在规模上不比美国小,要来投资,只留下了股票投资等渠道,而上个世纪70年代的美国股市并不繁荣,能投资的金额有限。”我的导师说。
1980年代是日本经济泡沫期,产业、金融空前发展,美欧等国的资本在规模上完全不是日本的对手,日本开始大举投资国外,而国外对日本的投资与日本对国外的投资,根本不在一个量级上。
美欧国家投资其他国家,也吸收大量的外资来投资本国。日本不同于美欧,这里的市场开放,运行透明,但战后一开始时因为战乱、内乱,也因为国际局势不稳定,而很少能够获得外国投资。
等经济稳定后,日本国内的产业资本已经足够强大,日本经济规模从1968、1969年开始就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外国投资不具有改变日本国家进程的力量。
进入上个世纪90年代后,日本因泡沫经济的崩溃,出现了“失落的三十年”现象,经济开始举步不前,用美元计算的经济规模(GDP)在2012年进入鼎盛的6.27万亿美元后,随着安倍晋三出任首相,在产业经济方面走“避实就虚”(远离实业,振兴金融)的经济路线,让日本GDP至2020年他辞职时下滑到5.05万亿美元,此后继承安倍路线的日本政治家,将日本经济规模拉退到了2024年的4.07万亿美元(相关数字来自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国际资本不可能去一个经济规模不断收缩的国家投资,日本愈发失去了吸引国外投资的条件,除了亚马逊、谷歌以外,在日本很少能够看到国外独资或者日本与国外的制造业合资企业。
日本东京塔 资料图:新华社
2.中国的技术与市场是对日投资的基础
如果我导师的结论“二战之后日本并非国外企业来投资产业的国家”成立的话,经济上失落的三十年让日本资本对投资本国缺少信心,国外资本就更加难以顾及日本了。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制造国家,中国的制造能力能够向外输出,去国外建厂,但并不适合去日本投资产业。目前中国对日投资基本局限于房地产,产业方面的内容不多。
在不能投资日本基础产业的时候,中国能投资哪些领域?换句话说,中国投资日本的话,优势地位在哪里?这些值得关注。
笔者认为中国投资者在决定投资的时候,一定要知悉自己的强项在哪里。中国是技术大国,有足够大的国内市场,去日本投资时,首先需要明确中国技术特点、今后维持技术优势地位的可能性,以及对中国市场有比较清晰的认识。
对比中日现状,可以看到中国技术的诸多特点。
第一,笹(tì)川日中友好基金编撰的《日中关系数据库2024》对比了中日科学技术能力,按购买力平均换算后的金额统计,中日在研发费总额的比较上,在2008年前后开始发生逆转,日本基本停留在20万亿日元(约9500亿人民币)的规模上,而中国早在2018年已经达到48.4万亿日元(约2.3万亿人民币),是日本的2倍以上。2018年以后,中国的研发费一直在增加,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相关数字看,2023年为3.3万亿人民币,是日本的3倍以上了。
如果看政府在科技方面投入的预算,中日差别更大。日本基本维持在4.3万亿日元(约2000亿人民币),而中国在2018年已经有26.3万亿日元(约12500亿人民币),是日本的6倍以上,这里不谈中日研发中水电、人员基础工资上的差别,单只从政府预算规模上,日本今后几乎没有任何超越中国的可能。
利用中国目前及今后在科研方面的优势地位,在决定出口技术的时候,首先选择日本,不仅去填补日本研发的不足,还借道日本,从这里向世界各国输出中国技术,该是中国投资日本的首选之路。
毕竟随着特朗普再度出任美国总统,对中国技术、产品的进一步打压会是一个确定的内容,中国需要借道日本在科研、技术转让各个层面,建立与世界的联系。
- 原标题:对日投资潮的反思和提醒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开源4年份额达30%,昇思引领中国AI框架崛起
2024-12-14 16:38 观网财经-科创 -
深夜,国际金价跌了!
2024-12-14 11:36 黄金游戏 -
“政策新提法背后有很高含金量,具体方案将在全国两会登台亮相”
2024-12-14 10:48 观网财经-宏观 -
继续“极限施压”阻止伊朗核计划,特朗普不惜动武?
2024-12-13 23:02 伊朗局势 -
TCL中环:光伏之争比拼持续创新能力与资本实力
2024-12-13 22:11 观网财经-科创 -
投行巨头:台积电在美国生产比台湾成本高30%
2024-12-13 18:32 观网财经-科创 -
百度、吉利就“极越汽车”发表联合声明
2024-12-13 18:32 -
力压《黑神话》等一众3A大作拿奖,一个“手柄说明书”凭什么?
2024-12-13 18:26 电子游戏 -
折叠屏开始卖不动了,苹果入局能带飞市场?
2024-12-13 17:25 观网财经-科创 -
A股三大指数均跌逾2%,沪指失守3400点
2024-12-13 15:06 股市 -
明年经济工作:9大任务扩内需列首位,再提“内卷式”竞争
2024-12-13 13:18 观网财经-宏观 -
茅台与华为交流座谈:探索茅台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
2024-12-13 10:49 观网财经-科创 -
今年2万亿化债额度全披露,29省份怎么分?
2024-12-13 07:14 宏观经济 -
我国提前完成“十四五”5G建设目标 5G-A时代来了
2024-12-13 06:48 5G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稳住楼市股市
2024-12-12 20:20 观网财经-宏观 -
英伟达回应“断供中国”传闻:不实
2024-12-12 19:16 -
仍被美国控制的比特币,真能帮俄罗斯实现支付自由?
2024-12-12 18:03 观网财经-宏观 -
美对华芯片制裁,新加坡也将受伤?
2024-12-12 16:38 观网财经-科创 -
引领绿色发展:企业ESG实践与新质生产力的融合之道
2024-12-12 16:26 金融观察 -
有银行下达考核任务:每人要完成至少20个开户数
2024-12-12 14:54 养老与社保
相关推荐 -
“中国代表团访问巴西,探讨两洋铁路” 评论 32直播:如何应对特朗普贸易战——来自毛泽东的智慧 评论 22事关中国!特朗普亲自阻止马斯克,还飙脏话? 评论 149起诉!“加州州长向特朗普发起最直接的法律挑战” 评论 119“白宫承认‘中方没打来过电话’,我早就知道…” 评论 200最新闻 Hot
-
“中国代表团访问巴西,探讨两洋铁路”
-
美媒感慨:2小时→1分钟,中国又一壮举
-
“英伟达对中国客户隐瞒了…”
-
美国土安全部长放狠话:哈佛如果不从命,就别想再招外国学生
-
武契奇:天塌下来,我也不改主意
-
特朗普突然现身美日关税谈判,“背后是市场压力”
-
沙利文猛批特朗普:中国可不会像苏联那样崩溃
-
美国“吃货”欲哭无泪:特朗普逼着中餐馆换料,味儿不对了
-
美债风暴前一个月,海外债主增持2900亿美元,中国增持235亿美元
-
首次披露!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原局长李光林已落马,被跨省起诉
-
“以色列计划5月轰炸伊朗核设施,本以为特朗普肯定同意…”
-
“过去欧洲防着中国,现在中国担忧欧洲偷”
-
事关中国!特朗普亲自阻止马斯克,还飙脏话?
-
“被中国震惊15年了,美国还是没搞定...”
-
专门朝中国泼脏水的部门,鲁比奥给关了
-
又急了!特朗普打算对DeepSeek下黑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