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刚:屡教不改,日本名企IHI造假四十年的前因后果
五年前,四万台飞机引擎出现检查记录问题
在IHI公司这里,并非出了大事就能引以为戒。
2019年3月8日,IHI总裁满冈次郎在日本媒体前鞠躬致歉:“我们在民用飞机引擎的维修事业上出了问题。”
所谓的问题是,没有检查资格的人,使用有检查资格的专业人员的名字,对208台引擎做了维修保养方面的检查,而且在引擎的组装上,出现了3起未按顺序进行操作的现象。
自2017年开始,日本企业在检查产品时出现了大量的“不正”(造假)问题。这年秋天,日产汽车、斯巴鲁汽车等企业让没有检查资格的人从事相关检查,事态暴露后,日本相当多的企业开始自查,IHI的问题便是在这波自查中发现的。
2018年4月,IHI公司内部开始有人反映“没有检查资格的人在从事相关工作”。这声音很快就通过“企业伦理热线”传到负责航空·宇宙·军工方面工作的常务董事识名朝春那里。IHI总务部门迅即派人到一线打听具体情况,反馈非常及时:“并无没有资格的人进行检查的情况。”识名常务董事很快就放下心来。
到了夏天,再度出现了通过“企业伦理热线”举报问题的情况,这次在公司内部网页上刊载了相关信息,出现“不正”的工厂为位于东京的瑞穗工厂——这是一家得到了日本国土交通省航空局、美国联邦航空局等世界主要航空机关认可的“认定工厂”。
为成为“认定工厂”,企业需要向国家航空局提交自己制定的保养、检查方面的规则、手续、操作流程等,并要保证会按提交的规则从事相关生产、检查工作。各个国家的航空当局在发放证明后,也会按每两年一次的频率对该工厂进行检查;在定期检查之外,各国可以根据需求在事先通知的情况下,“临时进入一线进行检查”。
2019年1月,日本国土交通省对IHI进行检查时,感觉这里具有检查资格的人数与检查产品的数量之间严重不平衡,检查产品数量之多,即使相关负责人一天干30个小时也干不完,因此询问:“工作量太大,会不会有资格者之外的人参与了检查?”
IHI赶紧对过去两年的4万份检查记录重新进行整理,发现瑞穗工厂确实存在这一问题。154名检查员中,有32人承认“自己并无相关的检查资格,但借用了有资格者的图章。”
“我有相关技术,也有公司颁发的检查资格证书,但英语不好,未获得相关证书。”一位冒用他人图章在检查报告上盖章的员工解释道。
“技术上没的说,能胜任检查方面的工作。”一线员工如是说,可见不重视资格的情况相当普遍。结果在出现举报后,负责法务的总公司总务部门,去一线调查也查不出个所以然来。
和IHI原动机一样,IHI本身的效益也常出问题。2022财年,IHI因为参与航空引擎项目而亏损了1600亿日元。原计划在2023财年能盈利数百亿日元,但造假等丑闻被曝光后,2023财年的最终损益为900亿日元的赤字。
日企造假已司空见惯
由于汽车一直是日本媒体的最大广告投入商之一,日媒对汽车企业的丑闻通常讳莫如深。尽管如此,2023年12月30日的《朝日新闻》仍总结了这些年日本汽车企业的主要造假案例:
2016年,三菱汽车篡改了轻型车的燃油性能数值;
2017年,日产汽车、斯巴鲁让没有资格者进行车检,修改了废气排放及燃油费用方面的数据;
2018年,马自达对废气排放、燃油费数据做了手脚,铃木汽车同样修改了相关方面的测定数值,让没有资格的人进行车检,隐瞒相关事实;
2022年,日野汽车杜撰排放废气及燃油方面的性能;
2023年,丰田集团的大发汽车发现在车检认定实验上有174起猫腻,对象车包括64种车型及三种引擎。
图自《朝日新闻》
汽车是日本制造的代表性产业,汽车如此,IHI等日常很少与消费者接触的企业更隐蔽,造假更难以成为舆论热点;而且“虱子多了不咬人”,频发的造假事件让人对揭发造假的新闻已不觉得新鲜,企业也容易就此蒙混过关。
更大的问题在于:为何如此众多的著名日企,包括日本最具有代表性的汽车企业,会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大量造假?
这就不能不谈几句笔者了解到的众多日企当下的内部环境。
上下等级森严,上意下达的企业作风,让一线的员工难以将实际情况反映到上面。领导往下压任务,下属不得有任何意见,完不成任务就只能造假。
一旦造假被默认后,就会渐渐地变成某种潜规则。所有人都知道造假不对,但揭发、举报意味着自己也要多干、苦干,不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上世纪80年代前后泡沫经济时,人浮于事,给造假打下了基础;这些年劳动力严重不足,工作负担重,新人补充不上来,规则却愈发详细、严厉,一线人员也只能通过造假应付。
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日本的投资大部分投到国外,对国内的投资反而严重不足。工厂设备老,工人更是年龄大、体力虚弱,和拥有新设备、劳动力年轻的国外同行比,日本已经明显处于落后状态,愈发难以在生产制造时执行高规格的质量标准。
想维持“日本制造”的光环,现实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合理推测今后会继续有新的造假丑闻被揭发出来,但日本社会也将愈发见怪不怪。
尾声
“日本制造”有百年以上的历史,过去在世界市场上有产品质量好、品牌口碑高等优点。而如今,其先是失去了站在技术革新最前沿的形象,紧接着又不断出现砸自家品牌的丑闻,似乎和世界消费者渐去渐远了。
再不对固化已久的企业管理体制、社会制造风气进行改革,恐怕“日本制造”就只能日落西山了。
IHI等企业已一次次地敲响警钟。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特朗普团队正积极考虑黑利作为竞选搭档”
2024-05-11 22:50 美国大选 -
哈马斯称又有两名人质身亡,一人遭空袭受伤后因医疗中断死亡
2024-05-11 22:47 巴以恩仇录 -
“在巴西,中企正悄悄夺取三巨头阵地”
2024-05-11 22:19 -
新战线还是佯攻?俄军南北两线同时行动
2024-05-11 22:14 乌克兰之殇 -
威廉回应凯特近况:她很好
2024-05-11 20:11 -
普京签署法令:新一届政府将有10名副总理
2024-05-11 20:01 俄罗斯之声 -
世界粮食计划署:阿富汗巴格兰省洪灾已致超300人死亡
2024-05-11 20:01 阿富汗 -
梅德韦杰夫:俄“核武演习”旨在应对西方可能发动的袭击
2024-05-11 19:54 俄罗斯之声 -
所罗门新任总理:与中国建交是我们独立以来最重要的决定
2024-05-11 18:59 中国外交 -
常华出任中国驻沙特大使,此前担任驻伊朗大使
2024-05-11 18:06 中国外交 -
美国宣布向乌克兰提供4亿美元军事援助
2024-05-11 17:54 乌克兰之殇 -
日韩就网络公司起争端,李在明:伊藤博文曾侵占领土,他子孙又来...
2024-05-11 17:50 三八线之南 -
“很遗憾,巴伦拒绝参与”
2024-05-11 17:17 特朗普 -
来华试乘后,“凭啥中国人要永远买西方车?”
2024-05-11 16:42 新能源汽车 -
“联合国安理会必须考虑在加沙部署维和部队”
2024-05-11 16:35 巴以恩仇录 -
还想留下一小支驻军,美官员承认:是一厢情愿
2024-05-11 15:47 美国一梦 -
我国民航最长直飞国际客运航线开通,全长超1.4万公里
2024-05-11 15:25 航空航天 -
王毅谈习近平主席对法国、塞尔维亚、匈牙利国事访问
2024-05-11 14:55 中国外交 -
美国将在菲部署中导,副外长孙卫东:中方严重关切
2024-05-11 14:38 中国外交 -
他“复活”了《联合国宪章》:这里有很多本!
2024-05-11 14:36 巴以恩仇录
相关推荐 -
关键时刻,外贸大省如何突围? 评论 1“特朗普会输,‘用谈判孤立中国’行不通” 评论 81“中国代表团访问巴西,探讨两洋铁路” 评论 188直播:如何应对特朗普贸易战——来自毛泽东的智慧 评论 29事关中国!特朗普亲自阻止马斯克,还飙脏话? 评论 188最新闻 Hot
-
“中国有韧性美国则不然,特朗普已经搞砸了”
-
关键时刻,外贸大省如何突围?
-
“中国代表团访问巴西,探讨两洋铁路”
-
“世界贸易将围绕中美运转,美国如此笨拙…”
-
“中国将缺席,英国遭受打击”
-
“美国设下陷阱,韩国主动入局,要重现广场协议?”
-
美媒感慨:2小时→1分钟,中国又一壮举
-
“英伟达对中国客户隐瞒了…”
-
美国土安全部长放狠话:哈佛如果不从命,就别想再招外国学生
-
武契奇:天塌下来,我也不改主意
-
特朗普突然现身美日关税谈判,“背后是市场压力”
-
沙利文猛批特朗普:中国可不会像苏联那样崩溃
-
美国“吃货”欲哭无泪:特朗普逼着中餐馆换料,味儿不对了
-
美债风暴前一个月,海外债主增持2900亿美元,中国增持235亿美元
-
首次披露!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原局长李光林已落马,被跨省起诉
-
“以色列计划5月轰炸伊朗核设施,本以为特朗普肯定同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