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屡遭“抛弃”的背后:氢燃料电池的核心技术是硬伤
关键字: 氢燃料电池据外媒6月25日报道,日产宣布暂停与戴姆勒及福特合作开发燃料电池车的计划,将力量集中于发展电动汽车。曾经受到热捧的氢燃料电池技术,在其大本营日本遭遇了发展阻碍。
无独有偶,福特汽车也在6月13日也发布声明称,其与戴姆勒位于不列颠哥伦比亚省本那比的燃料电池合资公司将于2018年夏季关闭。不过,分分合合乃商家常事,那边忙着分手,这边奥迪和现代宣布达成专利交叉许可协议,将共同开发氢燃料电池汽车。
相比纯电动汽车的技术路线,为何氢燃料电池汽车在国际上引发了如此大的争议?要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要理解氢燃料电池在技术上的问题和挑战,还要了解各国政府在推动该技术背后的动因。
氢燃料电池汽车为何屡遭“抛弃”?
从技术角度来看,燃料电池是一种能量转化装置。与一般电池不同的是,氢燃料电池是一种将氢气和氧气结合起来产生电力、水和热的电化学装置。其反应产生的废料除了微量的二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外,主要是水。燃料电池的做功比氢气单纯燃烧的效率要高2-3倍,且安静无污染。
但是,具有这么多优势的燃料电池汽车,为何还会连续被多家车企“抛弃”呢?这就要从氢能产业链谈起。
整个氢能产业链构成包括氢气制备、氢气储运及加注,和氢气应用。其中氢气制备是氢能应用的基础,氢气的储运及加注是氢能应用的核心保障,不同方向的应用是氢能实用化的主要途径和最佳表现形式。根据产业链所处位置不同,链条上的企业大致可细分为三个部分:
上游,主要包含氢资源的生产、运输等;
中游,为燃料电池系统,主要是电堆和氢气储存设备及配件;
下游,是应用板块,包括加氢站、新能源汽车应用等。
分清了这三个环节,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每个部分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一、关键技术难攻克
了解燃料电池电堆部件的人,对燃料电池的核心技术——“质子交换膜”不会陌生,然而截至目前,全球能够商业化供应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材料的公司除了美国杜邦,再无他家。日本境内也有一家公司同样可以生产,但出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这家公司拒绝对任何国家销售该产品。
二、成本过高
1、燃料电池车相对独立复杂的动力系统直接导致燃料电池车的成本增加。比如:丰田Mirai售价6.9万美元,远高于其他动力形式的同级别车辆。
2、数据显示,目前,建成一座加氢能力大于200公斤的加氢站需要1000多万元,如此高昂的建设成本显然是加氢站快速发展的最大障碍。
3、在目前技术条件下,氢燃料电池的催化剂是铂金。铂金全世界产量很低且价格昂贵(大概是黄金的2倍),全球年产量约为两百吨,60%还被用作首饰材料。而且铂作为催化剂对氢气纯度要求较高,需要达到99.99%以上。
三、安全问题
燃料电池加氢的背后,需要一整套氢能源生产和运输网络作为支撑。氢气本身的安全问题、加注氢燃料时的安全及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都需要解决好。普遍来说,加氢站储氢装置应该满足能承受高压、具备在线监测功能、发生危险自动报警、良好的经济性要求。显然,满足这些要求的加氢站在初期的建设成本不会低。
国内陆续出台燃料电池扶持政策、仍不被专家看好
得益于国家的政策利好及支持,中国的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已初步掌握了整车、动力系统与核心部件的核心技术,基本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料电池轿车与燃料电池城市客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
在产业链配套,我国初步形成了燃料电池发动机、动力电池、DC/DC变换器、驱动电机、供氢系统等关键零部件的配套研发体系,实现了百辆级动力系统与整车的生产能力。当前具有“动力系统平台整车适配、电—电混合能源动力控制、车载高压储氢系统、工业副产氢气纯化利用”的技术特征。
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同济大学与一汽集团、东风汽车、奇瑞汽车和长安汽车分别打造了燃料电池轿车。2018年6月14日,同济大学与嘉兴市政府、嘉兴秀洲区政府共建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项目在上海同济大学签约。三方将在嘉兴市秀洲区共同推进成立新能源汽车研发及生产项目。
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包括以下四部分:(一)同济大学(嘉兴)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二)商用车、乘用车生产制造基地。(三)氢能产业基地。(四)氢能源应用项目。其中,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作为同济大学二级非独立法人研究机构,将下设5个研发中心:氢燃料动力总成研发中心、智能网联系统研发中心、商用车整车研发中心、乘用车研发中心、国际氢能源合作研发中心。
上汽集团则制定了燃料电池汽车发展的五年规划,以新源动力为燃料电池电堆供应商,开始投入大量资金研发燃料电池汽车。据OFweek产业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1月至今,全国共生产150辆氢燃料客车,其中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和上海汽车商用车有限公司共占据84%的市场份额。
2018年6月14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该意见指出,全力推进公交电动化(含氢燃料电池汽车),这是继北京、上海、苏州、武汉等地之后,又一个发布了氢燃料电池汽车相关政策的省市。同时,大同、青岛、扬州等地也正在酝酿扶持氢燃料电池发展的相关规划。
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中国的燃料电池车辆商业化订单就实现了千辆级的突破。据同花顺财经报道,福田汽车、富瑞特装、华昌化工、同济科技等几乎所有与燃料电池、上游制氢和存储、材料相关的公司都相继对外发布公告,将加码对氢燃料电池的投资。
看起来市场前景一片大好,资本热情高涨投资加码,但是中国相比国外同行,起步还是太晚。
从2001年开始,我国才开始进行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工作,首次提出氢能产业发展计划是在2016年10月发布的《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2016)》中,之后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中才明确提出了燃料电池汽车发展规划。而美国的通用在1966年开始研发氢燃料电池汽车,日本的本田则开始于1992年。
同济大学新能源汽车工程中心张存满教授表示,“中国氢燃料汽车技术落后国外发达国家5—10年,起步较晚的中国面临的一个情况是:国外燃料电池汽车已经突破了技术难关,开始攻克成本和服务设施了,而国内仍然面临着技术问题。差距保持在5年左右还有机会追赶,若超过10年,追赶起来就会非常吃力了。”
尽管学界和产业界普遍认同氢能将极大的丰富未来的能源体系、各国家层面和企业层面也都对燃料电池汽车市场抱有很大的热情和希望,但是不断清洁化的传统石化能源以及更多能源储备的发掘,都将为氢能的大规模利用带来不确定性,而且核心技术、车辆和加氢站的巨大成本、安全问题都是横跨在政府和企业面前的一条极难逾越的鸿沟。
清华大学汽车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陈全世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政府和车企应该联合大学等研究机构,把膜、催化剂、极板等基础问题解决了,而不是做多少辆车。在他看来,燃料电池技术不能替代纯电动技术。(本文转自高工锂电)
标签 电池- 原标题:屡遭“抛弃”的背后:氢燃料电池的核心技术是硬伤
- 责任编辑:谢珊珊
- 最后更新: 2018-06-27 16:04:53
-
宁德时代:今年下半年出货15分钟快充电池
2018-06-27 15:38 汽车 -
Model3电池包产能破5000 马斯克号称要暴打空头
2018-06-27 15:07 汽车 -
中车原副董事长奚国华调任一汽集团总经理
2018-06-27 14:29 -
陈清泰:中国将成动力电池主战场 电池厂商已淘汰1/3
2018-06-27 14:10 -
丰田汽车召回部分进口雷克萨斯GS车辆
2018-06-27 10:53 汽车 -
不是有钱就能解决,八问法拉第未来拿到20亿美刀后怎么走?
2018-06-27 10:50 -
风继续吹,共享汽车何时能起飞?
2018-06-27 10:32 汽车 -
爆款与否在此一举 比亚迪新一代唐上市
2018-06-27 09:13 汽车 -
陕西一县购置10辆大运电动公交 9辆频出故障
2018-06-26 20:55 -
奥迪正式入股上汽大众,持有1%股份
2018-06-26 20:13 -
特斯拉被批假环保,造车充电产生排放量惊人
2018-06-26 19:27 汽车 -
英菲尼迪QX50用车不足两月发动机熄火 新款车被指还不如老款
2018-06-26 16:18 -
限时低价特斯拉哄抢 关税上调或致特斯拉重创
2018-06-26 14:06 -
贾跃亭解套史:从“剥离”乐视到出国“造梦”再度融资
2018-06-26 13:06 -
许家印入股FF,但贾跃亭的时代还会回来吗?
2018-06-26 11:01 汽车 -
寿命一般3到5年,一块报废动力电池的重生之旅
2018-06-26 07:15 汽车 -
淘汰赛已打响,菲亚特、铃木之后下一个出局的是谁?
2018-06-26 07:13 汽车 -
FF若年底不能实现量产 贾跃亭将丧失10倍投票权
2018-06-26 07:11 汽车 -
恒大67.46亿港元入主法拉第未来 成第一大股东
2018-06-25 17:45 汽车 -
日产多款车安全气囊/转向系统存隐患 共14,372辆被召回
2018-06-25 17:07
相关推荐 -
NASA资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国尴尬不? 评论 56“美方高估了自己,以为中国很急…” 评论 109“美企库存只够用60天,要是中国还不批准…” 评论 164“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评论 89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评论 68最新闻 Hot
-
NASA资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国尴尬不?
-
中方出手,“肯尼亚完全转向中国”
-
信中国还是信特朗普?CNN直播吵起来了
-
俄方定性:恐袭
-
加速!被欧美阻击,中国车绕道非洲
-
“美方高估了自己,以为中国很急…”
-
被中方约谈后,沃尔玛找补:积极响应号召
-
“为了和平,我们可能不得不放弃部分领土”
-
巴防长警告:可能爆发“全面战争”
-
“美企库存只够用60天,要是中国还不批准…”
-
“西方企业从中国买零件,运到全球组装,太蠢了”
-
“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
暴跌72%!5年来,中国取消美国猪肉订单最大规模
-
“美国开始找台阶了,中国没停手”
-
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
日本也不跟,“拟抵制特朗普联手遏华贸易的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