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尔:汉人建立的王朝,其成就独属于汉民族?
另一方面,“皇汉”这个名称也值得注意。在古文中,这是一个指称汉朝的词汇。就如同“皇明”、“皇清”一样,因朝代而生,并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可有人觉得这个“皇”字特别好听,显得高大上。以此心态在网络世界激扬文字,就好像当年签订不平等条约的时候,清朝统治者以为中国就是“中央之国”,写在条约里显得高人一等一般……
翻阅近代历史,在“汉”字前面加修饰语的做法,倒还真有人干过。抗战初期有过一支名为“大汉义军”的部队,名头是挺响亮,只可惜是汉奸伪军。幸好,这支部队旋生旋灭,丢人现眼的时间比较短。可见叫什么名字不重要,做什么事情才是关键,“皇”也好、“大”也罢,如果是宣扬狭义的文化民族主义,渲染历史上的民族冲突,鼓吹对立的民族情绪,都是在开历史倒车,注定不会有好结果。
共同的历史,不是说说而已
或许有人会说,“皇汉”的初衷是弘扬民族文化,不应妄加批判。诚然,就初衷而言,不少人确实怀有文化民族主义的想法,但由于方向出现了问题,其所秉持的主义非但没有正面效应,反而尽显负面效果。尤其是在讲述明清之际的历史时,一些人刻意强调日本之于中国的意义,这更在事实上歪曲了历史。
那么,既然文化民族主义具有两面性,为什么“皇汉”思潮没能实现正向的目的呢?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对民族与历史的理解存在误区。在一些人看来,只要是汉人建立的王朝,就是汉民族的历史,其辉煌绚烂就应该独属于汉民族。其实,这既不符合历史事实,也不能对应民族结构。
秦帝国开启了中华文明的新时代,然而秦人与东夷、西戎的关系却不可忽视。唐朝被赞誉为中华帝国的鼎盛时代,唐太宗李世民被誉为千古明君,但唐太宗的母亲姓纥豆陵,奶奶姓独孤,都是鲜卑姓氏。若要是算血缘,唐太宗的骨子里到底是汉人多还是鲜卑多?且唐太宗的皇后长孙氏也是鲜卑人,可见到了唐高宗的身体里,一些观点特别珍视的血脉纯粹性就更稀薄了。
《步辇图》局部
其实,从族群形成之初,民族就不完全是血缘概念,更多意义上是由语言、文化、民族心理等因素共同构成的文化共同体。就此而言,“皇汉”自然是犯了大错,而那些特别强调少数民族独立性、民族性的说法,同样大错特错。
有一种说法认为,汉族是一个特别“杂”的民族。事实上,追本溯源,没有哪个民族是“纯”的。就以蒙古为例,看起来草原上只有蒙古民族,但就构成而言,蒙古本就是一个多民族的混合体。在历史上,草原向来是以最强大的部落为名号。匈奴、鲜卑、突厥、回鹘等民族此起彼伏,留下了许许多多的部落和民族群体。
成吉思汗统一各部落之前,草原上的部落既有相似之处,也有鲜明的差异。比如塔塔尔人、蔑儿乞人,他们与蒙古部落的语言、文字相似,但长期以来征战不休。再比如突厥化的克烈部、乃蛮部、汪古部,他们与蒙古的差异更大,而且信奉景教。
即便是在蒙古部落之中,也有乞颜、札答兰、泰赤乌、弘吉剌、兀良合等群体。蒙古民族的出现,实际是成吉思汗统合草原各部落,以千户制打乱部族体制的结果。大蒙古国的千户几乎没有哪个是单一部落构成的,经过成吉思汗的改造,混杂了诸多草原民族的蒙古民族从此形成。
元太祖画像
有些民族甚至从一开始就不存在共同的血缘纽带,比如回族。从元代的回回群体开始,他们就以信仰作为最主要的连接点。回回人有的来自中亚,有的来自西亚,还有蒙古人和北方的各族人民,不可能存在血缘共同点。但这并不妨碍回回形成共同的民族认同,也不妨碍回族成为一个民族。
中国历史上的光辉往事、典章文物是属于中华民族的,本就不是某个群体独有。无论是将其作为大汉族主义的注脚,还是作为分裂主义的依据,都毫无道理可言。
在历史上,王朝的统治群体确实存在民族之别,比如元朝皇帝是蒙古人,明朝是汉人,清朝是满人。在今天的一些人看来,民族有别、朝代更替,简直是不共戴天。然而回到历史,当时人却未必这么认为。
明朝建立之后,明太祖朱元璋不止一次肯定过元朝的地位。在著名的《北伐檄文》里,朱元璋说得明明白白:“元以北狄入主中国,四海以内,罔不臣服,此岂人力,实乃天授”。他自称所建立的明朝,乃是延续了元朝的“天命”。尽管朱元璋举起了“驱逐胡虏”的民族主义大旗,但也在檄文中强调“蒙古、色目,虽非华夏族类,然同生天地之间,有能知礼义,愿为臣民者,与中夏之人抚养无异”。建国之后,朱元璋多次鄙视元朝的降臣,也不同意臣下过分贬低元朝的说法。
同样,清朝统治终结后,尽管革命党人曾经提出过“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等激进民族主义口号,但最终举起的却是“五族共和”的旗帜。即便是最激烈的革命者,当他们面对现实的时候,也察觉到中华民族是不能分割的大家庭。即便孱弱、混乱如北洋政府,也曾为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做过努力的尝试。
总而言之,当我们谈论民族主义、民族历史的时候,首先要明白的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多民族共同的历史。几千年来,各民族在这块土地上交流、混溶,这期间固然有和谐的共生,也不乏血腥的冲突,但最终共同造就了今天的民族共同体。离开了这个共同体,无论是哪个族群,都将失去根脉。
至于那些总是喜欢鼓吹民族自决、族群自治,特别喜欢鼓吹多民族国家应分而治之,号称要让各个民族都独立建国的人,为什么不先去要求某些号称“民族大熔炉”的国家分割成满天星斗呢?答案是什么,动机为什么,他们自己心里当然有数得很。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吴立群 
-
我国再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2023-11-04 19:11 申遗竞赛 -
河北滦平发现戚继光督建长城石碑,内容与史料记载高度吻合
2023-08-16 14:29 考古 -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78周年
2023-08-15 06:52 -
为什么梁启超不看好的社会主义,最后拯救了中国?
2023-03-20 08:04 -
甲午战争沉舰发现大口径炮弹,辟谣“炮弹掺沙”
2023-03-04 17:03 考古 -
为什么西方考古研究都爱去希腊搞发掘?
2023-02-23 08:46 -
中国历史上的“叶文洁”,比小说要让人头疼得多
2023-02-14 08:46 -
紫禁城两次破防,勤恳务实的嘉庆也救不了清朝?
2023-02-05 08:51 -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周湘萍去世,享年94岁
2023-01-31 16:55 -
日本外交的这套“传统手艺”,让人想到鲁迅的一句话
2023-01-19 09:07 日本 -
秦始皇帝陵发布兵马俑一号坑第三次发掘成果
2023-01-12 16:15 考古 -
刘统教授逝世,著有《北上》《大审判》等
2022-12-22 07:17 -
他在人生的最后十年,如何践行“苟利国家生死以”?
2022-11-22 07:56 -
清代宫廷比明代更节俭?宫女的待遇是……
2022-10-31 08:15 -
清代选秀女就是选妃?其实皇帝更在意的是“防汉化”
2022-10-19 08:43 -
为了“去中国化”,日本考古还出过这样的大乌龙
2022-10-03 08:29 -
清代盛行“厚嫁”,对女性是福是祸?
2022-09-19 08:02 -
日本拍历史剧,就不用忌讳历史虚无主义?
2022-08-29 08:14 -
从世官世禄到有爵无官——古代爵位制的演变
2022-08-01 17:38 -
【观网直播间】科举时代:从世袭制到科举制
2022-07-25 19:25
相关推荐 -
NASA资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国尴尬不? 评论 56“美方高估了自己,以为中国很急…” 评论 109“美企库存只够用60天,要是中国还不批准…” 评论 164“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评论 89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评论 68最新闻 Hot
-
NASA资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国尴尬不?
-
中方出手,“肯尼亚完全转向中国”
-
信中国还是信特朗普?CNN直播吵起来了
-
俄方定性:恐袭
-
加速!被欧美阻击,中国车绕道非洲
-
“美方高估了自己,以为中国很急…”
-
被中方约谈后,沃尔玛找补:积极响应号召
-
“为了和平,我们可能不得不放弃部分领土”
-
巴防长警告:可能爆发“全面战争”
-
“美企库存只够用60天,要是中国还不批准…”
-
“西方企业从中国买零件,运到全球组装,太蠢了”
-
“特朗普执意破坏全球规则,中国会打败我们”
-
暴跌72%!5年来,中国取消美国猪肉订单最大规模
-
“美国开始找台阶了,中国没停手”
-
关税风暴下,日德巨头“对中国投下信任票”
-
日本也不跟,“拟抵制特朗普联手遏华贸易的计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