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尔图诺夫:北极,已成为俄罗斯防御北约的“软肋”
气候变化与北极冰层消融的持续,或将加剧俄罗斯的安全隐患,使北极水域面临更为频繁的军事活动。尽管日本和韩国,甚至更加遥远的澳大利亚最近在国防态势上的变化足以让俄罗斯密切关注,但目前看来,俄罗斯对来自亚太地区的安全挑战并不特别担忧。
而西方,尤其是北约在海军实力上的提升,对俄罗斯构成了更为紧迫的安全威胁,尤其是芬兰和瑞典的加入,以及挪威放宽了对北约使用其北部海岸线的限制。作为一个以陆地力量为主的国家,俄罗斯在大规模常规海战中难以与北约抗衡,但其策略可能是在阻止北约进入俄罗斯北极区域的同时,确保俄海军在北大西洋的安全通道。
核方面的情况则有所不同。俄罗斯北方舰队是俄海军中规模最大、最先进且战略意义最重要的舰队。其任务不局限于北极地区,而是明确面向全球;北方舰队应具备在全球任何偏远角落行动的能力,以威慑对俄罗斯联邦的核攻击。
最新的弹道导弹潜艇,比如“北风”级,和核攻击潜艇,比如“亚森”级都在北极基地活动,还有不少水面战舰,包括俄罗斯目前唯一的一艘航母“库兹涅佐夫”号,都在北极基地运作。
俄罗斯955型“北风之神”级战略核潜艇“苏沃洛夫大元帅”号 塔斯社
选择北极作为国家战略威慑力量的关键部分,在某种程度上是被迫的。黑海和波罗的海都是半封闭海域,出口容易被封锁,而俄罗斯进入太平洋的自由通道又被美国在日本、韩国和阿拉斯加的军事设施限制。
如今,俄罗斯投入大量资金,增强和现代化其在北极地区的军事存在,包括重启部分20世纪90年代停用的苏联旧设施,并新建了搜救中心、深水港、空军基地和防空导弹综合体等设施。
尽管如此,这些举措明显反映了俄罗斯在北极地区防御性的军事姿态。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常规军事力量不足,既无法自信切断北约在北大西洋的通信线路,又难以容忍北约在北极地区长期部署海军。避免在北极陷入一场自我毁灭的海军军备竞赛,对俄罗斯和西方对手来说仍然是个大难题。
环境与社会问题
俄罗斯北极地区的变暖速度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倍。在这片广袤土地的某些地方,比如欧亚大陆东北角,升温速度甚至更快。
人们普遍认为,全球变暖可能为该地区带来农业、交通、渔业、海上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的新机遇。确实,这些机遇可能会成为现实。
然而,全球变暖对北极潜在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包括海岸侵蚀加剧、洪水等自然灾害频发以及当地生态系统的退化。全球变暖对该地区最显著的负面影响表现为,永久冻土的融化,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影响至少三分之二的基础设施,包括房屋、桥梁、铁路、公路、海港和机场等。
海平面加速上升也将对该地区产生深远影响,西西伯利亚低地尤其脆弱,这片巨大的土地可能最终变成海床。由于无法单独阻止全球变暖,俄罗斯采取了气候变化适应政策,包括加强永久冻土监测、实施新的建筑标准、为濒危物种设立更多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以及减少黑碳排放等措施。
除了气候变化的压力,俄罗斯还得面临北极地区的许多社会问题。自苏联解体以来,整个北极地区的人口持续下降。虽然每年减少的人口不到两万,但对于本来就不大的北极社区来说,影响却相当显著。
摩尔曼斯克是北极圈内最大的城市,也是俄军北方舰队的重要海军基地
北极地区的工资通常高于俄罗斯平均水平,但生活成本也比南部高。漫长而寒冷的冬季、刺骨的寒风以及总体上不宜居住的环境,都不太能吸引人去那里定居。联邦政府正在通过提供低价房贷、投资公共交通和医疗系统、支持当地高校和补贴地区社会文化生活来应对这些问题。
俄罗斯领导层是否能长期维持这些举措,以及北极地区的经济活动能否超越矿产开采、渔业和运输等传统领域,将对北极地区的未来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与许多其他北极国家一样,俄罗斯在处理北部原住民社区问题上面临着诸多挑战。这些社区总计约25万人,涵盖至少四十个不同的民族群体。
气候变化只是这些群体现在面临的问题之一。虽然气候变化影响了动物迁徙模式,干扰了驯鹿放牧和捕鱼等传统生计,还淹没了一些村庄,威胁到传统的生活方式。然而,即使不考虑全球变暖,石油和天然气勘探以及其他大规模矿产开采项目也经常导致污染,迫使原住民离开祖祖辈辈生活的土地。
同时,由于原住民分布广阔,这让他们在获取医疗、教育和法律服务时面临不少困难。在现代商业和快速变化的公共部门中,将传统文化和社交习俗与成功的职业生涯相结合并非易事。
解决原住民的问题没有捷径。不过,俄罗斯国内外的现有经验表明,通过实施一系列经济、行政、法律和社会措施,可以显著缓解这些问题。这些行动应包括让原住民代表参与地方自治机构,把经济现代化计划从粗放增长转向可持续发展,与当地非政府组织建立有弹性的公私伙伴关系,建立评估气候变化对原住民社区影响的体系,并让他们参与环境监测。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郭涵 
-
加总理耍狠:这个价值观,无法与中国共享
2025-03-27 11:28 -
加拿大、欧盟火速“谴责”
2025-03-27 11:25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超越钟睒睒、马化腾,张一鸣成为中国首富
2025-03-27 11:19 -
北约秘书长:别单干,美国人还能信
2025-03-27 11:07 -
安理会审议乌克兰人道问题,中方代表发声
2025-03-27 10:14 -
鲁比奥“唱反调”:显然是个大错误
2025-03-27 09:20 -
哈马斯发言人被以军打死
2025-03-27 09:09 巴以恩仇录 -
拍解放军军舰太差太慢,三名台海军中校被惩处
2025-03-27 09:04 台湾 -
美媒好愁:说了这是送中国的大礼,你不听,现在咋办
2025-03-27 08:43 美国一梦 -
金正恩指导无人机研发和探测电子战研究团队工作
2025-03-27 08:05 朝鲜现状 -
特朗普:对所有进口车加税25%,对马斯克有利
2025-03-27 07:46 特朗普 -
日本有人炒作邀请蔡英文访日,中使馆回应
2025-03-27 06:45 台湾 -
中印外交部官员磋商:妥善处理分歧和敏感问题
2025-03-27 06:42 龙象之间 -
美防长嘴硬,被最新公开的群聊原文“打脸”了
2025-03-26 23:30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美军称4名士兵在立陶宛训练时失踪,事发地距白俄边境不到10公里
2025-03-26 23:12 -
美将多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实体清单”,商务部回应
2025-03-26 22:46 应对特朗普冲击波 -
何立峰与美贸易代表格里尔举行视频通话
2025-03-26 21:45 -
“美国人批评欧洲有道理,这不是侮辱”
2025-03-26 21:09 欧洲乱局 -
“欧洲试图打破马斯克的星链霸权”
2025-03-26 21:05 航空航天 -
被抗议后美方改行程,丹麦媒体:外交小胜
2025-03-26 20:36 美国政治
相关推荐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评论 81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评论 105“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评论 245“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评论 208特朗普喊话:俄乌别打了,一起跟美国做大生意发大财 评论 254最新闻 Hot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
“美国自毁前程,中国肯定乐坏了”
-
男子早高峰爬上猎德大桥顶部,广州交警回应
-
特朗普再次抨击鲍威尔:美国几乎没有通胀,他总是降息太迟
-
“内鬼”李刚,被逮捕
-
“特朗普的‘焦土政策’,将损害苹果和英伟达”
-
为避免被拆分,谷歌拿中国说事
-
特朗普力挺!赫格塞思在白宫表态
-
印度对中国出手,钢铁征12%关税
-
普京:愿与乌克兰直接谈
-
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
美一客机在机场发动机起火,机上300人被迫撤离
-
特朗普借关税“忽悠”日韩投资阿拉斯加巨型能源项目
-
“特朗普这是在邀请中国抢走我们的科学家,太可怕了”
-
白宫:特朗普力挺赫格塞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