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小川:关于中国“债务陷阱”的问题,不可小视
【文/周小川】
2023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十周年,中国近期也成功举办了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因此,中金公司提出的“‘一带一路’新十年”是个很好的题目。中金撰写的《“一带一路”新十年》覆盖面全,包含了宏观、金融和产业三个篇章,关注了不少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分析的议题。
我参加过一些关于“一带一路”以及国际债务问题的讨论。2023年6月初,我在复旦大学围绕“‘一带一路’若干经济分析”做了一个讲座,与此题目有一定的关联性。这里我讲其中三个方面的议题,跟大家分享一下。
一、关于“一带一路”合作中基建比例高的问题
中金的这本书分析了“一带一路”合作中为什么基建比例高,提出了“比较优势”观点。我想这个问题还可以进一步展开讨论。从概念上看,比较优势有三个关系可以讨论:一是自然禀赋与比较优势,二是国际分工与比较优势,三是效率优势与产能过剩。
早期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由于有自然禀赋,才形成了比较优势。后来慢慢发现,不见得必须拥有自然禀赋,由于国际分工需要,也会形成比较优势。从分工的角度看,一个国家会逐渐培养某一方面的特长,进而形成比较优势;而形成比较优势后,也会加速国际分工的发展。
如果一国希望在国际分工方面有比较多的参与,就必须在效率方面有优势,包括在技术、管理、市场开拓、运输等方面,特别是在生产和成本方面有效率优势。效率优势会使得一国在相关产能方面超过本土需求,因此它就必须走向国际。如果仅从国内市场需求量来看,就会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
全球价值链分工模式下的国际分工格局变迁(图源:网络)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产能过剩并不是坏的词,实际上它是和比较优势、国际分工密切联系的。一国出现产能过剩,其实可以在全球化、在国际分工中进一步发挥好自身优势。“一带一路”在这方面有非常明确的特点。
在亚洲金融风暴之前,中国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那时,中国作为一个大国,有大量的基础设施需求,意味着会迎来基础设施大发展阶段。特别是为了应对20世纪90年代末期的亚洲金融风暴以及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中国政府以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项目为切入点,加大了财政支出和总需求管理的力度,这样也就加速培育了基础设施建设的产能。
当这个产能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国内需求就逐渐略显饱和,产生了产能输出的潜力以及压力。经历了这两个危机阶段,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制造业和工业园区等若干方面,呈现出非常明显的能力和比较优势。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势领域包括公路建设、铁路建设、机场建设、通信系统(特别是无线通信)、火力发电、水力发电等;城镇化方面既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和公用设施建设,也包括商业地产和住宅地产建设;制造业的优势既包括工业园区建设,也涵盖广泛的产品和关键设备制造。这些优势领域在超过国内需求以后就会大力寻求海外项目,参与的主体既包括国有企业、股份制企业,也包括私营企业。
与这种生产和输出能力相对应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储蓄率,这也是很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中国的储蓄率一直保持在高位。初步估算,2022年中国的储蓄额和GDP之比维持在45%左右,而且短期内这种高储蓄率现象似乎难以改变。储蓄率高有利有弊,但从对外投融资的角度来说,它是一种优势,意味着对海外项目有很强的融资能力。这是与工程建筑、设备制造的比较优势相并列的同等重要的优势。
观察全世界,有的国家产能输出能力很强,但国内储蓄率低,在投融资能力方面就有所欠缺;有的国家有投融资能力,但不见得有很强的建设能力。而中国正好这两个方面的能力都具备。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中,中国的融资比例高,金融上的主力是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两大机构,它们主要是通过在国内发债融资(当然也有其他个别融资方式),来支持“一带一路”项目。这与国内储蓄率高是有非常大的关系的。
此外,从“一带一路”项目的类型分布来看,政府援助性项目占比很小,典型的政府贷款项目占比也不高,绝大多数项目都是市场驱动、公司行为、具有商业属性的项目融资,是与前面所说的比较优势、产能过剩以及高储蓄率相关联的,是在此基础上推动形成的一种主动行为。
这当中包含的政府色彩往往比较少,而公司行为又往往分为公司主动行为和公司被动行为。像国内很多有基建方面特长的公司,大多是主动到海外寻找、开发项目,并把它们承担下来的。当然也有少数是甲方公开招标或主动要求的。
中企参与“一带一路”基建项目的主要角色(2014-2019,项目数量)
由于我们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中主动寻求项目,有很多收入不高的国家随即就会提出融资需求,为解决这一融资需求,基建公司往往主动在国内寻找金融机构,特别是寻求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进行融资,当然也有少数去找工农中建或其他金融机构进行融资。这些金融机构可能最开始对于具体项目以及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情况了解得还不太充分,同时一些项目也确实存在风险,因此,金融机构对项目融资给出的风险溢价通常都比较高。
为降低融资成本,出资方金融机构往往提出两种解决办法:一种是要求对方进行主权担保或准主权担保,其中也包括用未来资源产出进行偿还;另外一条路子就是请中国信保提供保险。整体来看,大多数项目是以“市场驱动-公司行为-商业属性”为主的做法。
由于中国和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外交往来也非常多,在高级访问和其他有关场合下,往往会把“一带一路”项目、融资协议及有关合同的签署汇总搞一个签字仪式,突出双方合作的意愿。但要说清楚,在见签仪式上以公司名义参与签署的协议或合同,更多是表示双方友谊合作、相互支持,并不表明该项目就是政府项目,也不表明是政府决策的。
如果把这些项目再仔细划分一下,可以看出一些所谓主权融资的项目,其实是债务方进行了主权担保,并不是债权方的政府行为。项目的分布也并不是非黑即白的二进制关系(要么是商业性,要么是政府性),而是在0和1之间有一种分布,有的是商业性质更多一些,有的则具有一定的政府性质。
国际上对此的理解差异很大,误导性也很大。一些人片面地认为,中国参与的项目,特别是国有金融机构进行融资的项目,都是政府行为。而从我们对具体项目的了解和对分布的度量来看,其实并非如此。我们也一直对外明确说,工农中建都是股份制的商业银行,它们的贷款是商业性贷款;国家开发银行是开发性银行机构,不是政府信贷机构,不能归为政府行为,也不是代表政府的主权债权,不应参加双边主权债务重组。只有中国进出口银行是中方定义的政策性银行,其对外的文字描述上写的是“政府出口信贷机构”,也就被当作主权贷款机构了。但实际上即使是中国进出口银行,相当一部分涉及重组问题的债权也是商业性项目贷款,并非典型的政府出口信贷。
由于国内外理解差异比较大,因此对债务性质认定、债务重组安排等产生了很大的分歧。特别是,如果债务需要重组,就涉及究竟由谁承担重组成本的问题:是由政府承担,还是由具体公司和金融机构自身来承担?国外一些人一看到中国的项目方公司是国有企业,融资机构是国有金融机构,就认为债务应该纳入双边主权债务进行重组。事实上,债务是否重组、由谁承担重组成本,不见得取决于项目方公司和金融机构戴的是国有还是民营的“帽子”,而是要看债务实际形成的动机、实质以及资金来源。
总之,从比较优势、基建能力、产能角度来看,“一带一路”倡议从基建到产业的大量项目及其融资主要是基于经济方面的原因,也就是市场驱动、公司行为、商业化融资。
二、关于中国“债务陷阱”的问题
这本书中也谈到了债务问题。国际上关于中国“债务陷阱”的说法传得沸沸扬扬,对这种说法我们必须正面应对。
对于“债务陷阱”,一种说法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发展中国家在借债发展过程中出于各种原因出现了债务偿付问题,陷入了债务泥潭。另外一种说法则是从更负面的角度进行猜想,认为是中国主动在路上挖了陷阱,让有些国家掉进去,以便对它们进行控制。
这种说法与阴谋论、地缘政治紧张相联系,非常缺乏根据。从自身来讲,历史上很长时间中国都不是对外的主要债权国,缺乏当债权人的经验,因此对这些言论,我们自己缺乏深入研究和论证,也没有形成高度共识的对策体系,所以加强这方面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总体而言,此事不可小视,不能想当然地认为这仅是个别西方国家对我们的攻击,认为广大共建“一带一路”的发展中国家不会听它们的,也不能止步于仅评判其政治动机,或大力谴责就完事了,还需要具体应对其各项负面影响。
事实上,有不少共建国家受“债务陷阱”说法的影响,在与中国打交道的过程中态度已变得消极。另外,别有用心人士散布了很多关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负面言论,一些国家的民众受此煽动,对一些具体项目的推进很不利;非洲某些发展中国家受此影响,开始对中国项目、中国融资产生疑虑。
从中国来看,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进出口银行的新项目融资明显下降,如中国进出口银行每年新的融资项目数量减少过半,融资数额也有明显减少。当然新项目数量减少和最近几年的新冠疫情也有关系,因为疫情使人员往来不便,很多项目没法当面接触,现场考察受到拖延。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周子怡 
-
《原神》归位,《星铁》跌落,米哈游还没走出左右互搏?
2023-12-20 16:36 观网财经-互联网 -
延吉—符拉迪沃斯托克航线正式通航
2023-12-20 16:36 观网财经-消费 -
刚买房3个月就遇开发商降价20%售房,南京回应
2023-12-20 15:40 观网财经-房产 -
“中国本土最大硅部件生产商”闯关A股IPO,控股股东为日企
2023-12-20 13:18 观网财经-金融 -
重磅:阿里集团CEO吴泳铭兼任淘天集团CEO
2023-12-20 10:15 观网财经-互联网 -
连续4月按兵不动,12月LPR报价出炉
2023-12-20 09:25 观网财经-宏观 -
董宇辉风波,将东方甄选打回原形?
2023-12-19 20:38 观网财经-互联网 -
万达突发公告!前总裁丁本锡已失联3个月
2023-12-19 17:14 -
钧崴电子闯关IPO:富士康是第一大客户,多名股东突击入股
2023-12-19 14:07 观网财经-金融 -
“啊?”当选B站2023年度弹幕,全年发送超1320万次
2023-12-18 18:04 观网财经-互联网 -
中远海运、东方海外等已通知暂停红海航线货物接载
2023-12-18 15:45 -
“明年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
2023-12-18 08:49 观网财经-宏观 -
开发科技IPO:主营业务收入近9成来自境外,利润深受汇率影响
2023-12-16 14:30 观网财经-金融 -
“中国操作系统的根立住了”
2023-12-16 12:16 观网财经-科创 -
国家发改委与越南有关部门签署5份合作文件
2023-12-15 17:12 -
开启“移山打牛”项目,盒马要攻向山姆腹地?
2023-12-15 17:08 观网财经-互联网 -
财政部:1-11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0131亿元,同比增长7.9%
2023-12-15 16:21 -
“潜力非常巨大”,米哈游XR产业布局再加码
2023-12-15 16:04 观网财经-科创 -
国家统计局:经济运行总体恢复 不会出现通货紧缩
2023-12-15 13:57 中国经济 -
统计局:一线新房环比再降0.3%,上海涨0.6%
2023-12-15 10:44 观网财经-房产
相关推荐 -
“成熟芯片价格被中企打下来,低至三分之一…” 评论 164被赶下桌,欧盟犹豫:要不要用“核武”? 评论 275“美乌协议敲定了,泽连斯基28日访美” 评论 300俄方开条件后,普京点名:泽连斯基支持率只有他一半 评论 102历史一幕!长江存储向三星授权关键技术专利 评论 81最新闻 Hot
-
“成熟芯片价格被中企打下来,低至三分之一…”
-
CNN感慨: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中企竟做到…
-
美军方准二号人物:跟中国比,真不是我悲观…
-
“如果美国要乌克兰还钱,那我们也…”
-
英化工巨头放话:学美国对华加税,不然欧洲渣都不剩了
-
特朗普:大好事啊,我想买!
-
“把加拿大赶出五眼联盟!”加媒“输诚”:我们有华人情报
-
特朗普的手怎么了?
-
21名DOGE雇员辞职抗议:不会帮马斯克,都是政治空想家
-
特朗普叫卖“金卡”:500万美元,给你绿卡特权哟
-
因毒品被判终身监禁的人成了特朗普的“赦免沙皇”,她是谁?
-
“特朗普是二战以来加拿大最大威胁”
-
被赶下桌,欧盟犹豫:要不要用“核武”?
-
特朗普给马斯克舔脚?美政府大楼播放AI视频:真正的国王万岁
-
“美乌协议敲定了,泽连斯基28日访美”
-
特朗普关税大棒的最新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