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波:龙象相处之道在于保持安全距离
最后更新: 2021-03-01 11:11:07导读编者按:2020年6月,中印爆发加勒万河谷冲突。8月,时任中央军委国际军事合作办公室国际安全中心主任的周波大校在英文《海峡时报》发表评论提出,冲突不应从此变成中印关系恶化的分水岭。在最终找出边界解决办法之前,保持安全距离才是龙象共存之道。
2021年初,中印一线部队在班公湖地区开始脱离接触,近期,中方正式披露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全过程和中方官兵的伤亡情况。当前,中印一线部队在班公湖地区完成脱离接触,现地局势明显缓解。来之不易的和平局面应当珍惜,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的经验教训值得汲取。中国论坛特别组织翻译此文,以飨读者。
2018年6月1日,我应英国国际战略研究所(IISS)邀请,在其主办的“香格里拉对话会”的一场主题为"中印关系中的竞争与合作 "的特别会议中发言,会议恰好就在印度总理莫迪的大会主旨演讲之前。另一位发言嘉宾是印度人民党全国总书记拉姆·马达夫(Ram Madhav)先生。我惊讶地发现,我们在发言中都十分强调合作而非竞争,就好像这两篇不同的演讲稿是出自同一人之手。
然而,(2020年)6月15日发生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沿线加勒万河谷地区的事件却是另一番景象。继4月以来紧张的军事对峙之后,一场夹杂着拳头、石块和棍棒的中印士兵冲突导致20名印度军人死亡。中方强调,加勒万河谷位于实际控制线的中国这一侧,但未提及己方伤亡人数。中国指出冲突事件的导火索是印度边防部队擅自进入中国境内修筑工事及路障。印方则称事件起因为中方人员擅入印度境内。
冲突爆发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实际控制线的模糊性。正因如此,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边境争端几次凸现也就不足为奇了,尽管没有一次像6月的冲突事件那样致命。公平地说,为避免冲突,中印两国政府都做出了很大努力。自1993年至今,两国在政府和军队层面至少达成了五个边界协议,但悬而未决的难题始终是缺乏共同认定的实际控制线。 例如,根据1993年的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印度共和国政府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双方的一切活动不得超过实际控制线。如果一方人员越过实际控制线,在另一方提醒后,越线人员应立即撤回到实际控制线本方一侧。”然而,如果双方人员连实际控制线在哪里都不知道,又如何“撤回”到本方一侧呢?
这种令人左右为难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中印两国在处理边界问题上采取的不同方式。北京的想法是自上而下,即倡议双方先就争议领土问题达成互谅互让的原则,再核查实际控制线的走向;印度的处理方式则更偏向于自下而上,即先核查实际控制线,再谈其他问题。从这两种对立做法的角度来看,为什么迄今有关实际控制线问题的谈判收效甚微就不难理解了。同样,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新德里对于已经在印度实际控制之下、却被北京宣称是中国领土的藏南地区(即所谓“阿鲁纳恰尔邦”)的谈判毫无兴趣。两国在处理边界问题时唯一的成就似乎是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向对方开枪的默契,正如莫迪总理两年前在接受《印度斯坦时报》采访时指出的那样, "在过去40年里,印中边境上,双方没有向对方开过一枪"。
如果说“不开火”的原则意在避免将矛盾升级为致命冲突,那么加勒万河谷的冲突大大削弱了双方在这一原则上的共识。亚洲最大的两支武装力量为避免枪击,转而采用最原始的方式,以拳头、石块互相攻击,令人难过。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这些士兵很可能就是过去不曾为边界纠纷而忧心,兴高采烈地参加对方国庆节或军人节庆祝活动的同一批军人。
加勒万河谷事件为双方提供了一个重新考虑采取何种措施平息冲突的机会。这可以包括彼此保持安全距离、不在对方已占领土上修筑任何设施、以及在处理危机至关重要的军事指挥部之间建立热线。
加勒万河谷的致命冲突给我们的启示及其引发的更大问题有哪些呢?这起系列事件中发生的最新事件,令北京怀疑印度对中国的态度已经发生变化,思考印度增长的敌意可能会导致什么后果。在此之前,2017年的中印军队洞朗对峙事件,即是由于中方在三国交界附近的洞朗修筑道路所致。即使印方认为该地区主权属于不丹而非中国,也绝不应该与中国军队在他国领土上展开长达73天的对峙。当被问及“印方从洞朗对峙事件中学到了什么”时,时任印度国防部长阿伦·贾特利回答说:“2017年的印度早已不是1962年的印度”。中国发言人简练回应:“中国也一样。”
与之相关的问题是,美国已明确将中国定义为“首要战略竞争对手”,印度会在多大程度上与美国为伍?尽管德里声称奉行不结盟外交政策,近年来印度却不断向美国靠拢。印度是“四方安全对话”(QUAD)——还包括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其他三国——的成员之一。尽管“四方安全对话”中的任何一国都不会承认这一机制是针对中国的,但它提倡的所谓“自由、开放的印太地区”不过是蒙在真实目的之上的一层薄纱。2019年1月,在新德里举办的“瑞辛纳对话”(Raisina Dialogue)上,一位中国学者曾向印方发言人提问:“如果印太真的是自由开放的,那么‘四方安全对话’可以接受中国成为一员吗? ”听众的反应是一阵爆笑。
因此,中国必须自问, 如果美国变得越来越敌意, “四方安全对话”将如何演变?印度又将在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印度一些战略专家长期以来一直暗示,中国想从北部边境及南部的印度洋区域“包围”印度,或许还将借助巴基斯坦的一臂之力。2008年底,中国海军开始在亚丁湾和索马里盆地进行反海盗巡逻以来,这种担忧开始升级,印度对中国最终可能在印度洋建立“珍珠链”的军事基地的疑虑,无异于为“包围论”火上浇油。事实上,中国没有任何必要包抄印度。中国的经济体量约为印度的五倍。与印度国防工业不同的是,中国的国防工业体系几乎可以自主生产中国人民解放军所需要的一切装备,就整体军力而言,试图追赶美军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只会把印度军队远远甩在后面。
“珍珠链”观点备受印度媒体的追捧。这个名词在2005年被首次提出,但迄今这个被大肆炒作的“珍珠链”却杳无踪迹。中国只在2017年在吉布提建立了一个后勤补给基地,以支持其在印度洋的反海盗行动。
中国和印度都自称为发展中国家。对中国来说,没有什么目标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有雄心壮志了,这也被描述为“中国梦”,类似于莫迪政府的“新印度”蓝图。同样有趣的是,中国的“一带一路”向西发展,而印度的“东向行动”则向东延伸。
加勒万河谷冲突事件是不幸的,但不应构成中印关系恶化的分水岭。相反,它应带来有用的警示:要想龙象相安无事,共存之道是保持安全距离。
(中国论坛何怡宁译自2020年8月5日《海峡时报》,韩桦校译,翻页阅读英文版)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杨晗轶 
-
缅甸示威冲突军警开枪,至少18人死亡
2021-03-01 08:46 缅甸局势 -
特朗普:4年后第三次击败他们,如何?
2021-03-01 08:36 特朗普 -
朝鲜媒体公布金正恩传记全文
2021-03-01 08:14 朝鲜现状 -
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遭导弹袭击
2021-03-01 07:52 叙利亚内战 -
美国新增确诊5.2万例、死亡1289例
2021-03-01 07:03 新冠肺炎抗疫战 -
首批中国新冠疫苗运抵伊朗
2021-02-28 22:55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匈牙利总理接种中国疫苗
2021-02-28 21:26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杜特尔特亲自迎接中国疫苗:希望年底访华当面感谢
2021-02-28 20:5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611起!美国去年严重枪击案数量创历史新高
2021-02-28 20:30 美国枪击案 -
印尼发行总统接种中国疫苗邮票
2021-02-28 20:18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新疆人V.S.新疆“演员”
2021-02-28 17:00 外媒看中国 -
运20向菲律宾运送中方援助疫苗
2021-02-28 16:3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中国制裁我,伊朗也不看好我,但我骄傲”
2021-02-28 15:04 美国政治 -
又一前助手指控纽约州长性骚扰
2021-02-28 13:39 美国政治 -
“1.9万亿”,美众议院过了
2021-02-28 11:55 美国经济 -
一座比纽约还大的冰山断裂
2021-02-28 10:28 南极探险 -
印度人斗鸡,人被鸡杀了
2021-02-28 09:14 印度惊奇 -
美国批准第3种新冠疫苗,单针接种
2021-02-28 08:59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八个敏感问题,中国驻加使馆一次说清
2021-02-28 08:31 观察者头条 -
沙特为首的多国联军拦截一枚弹道导弹
2021-02-28 07:36 也门局势
相关推荐 -
伊朗港口大爆炸已致28死,与导弹燃料有关? 评论 41美国电商哀叹:关税不能这么高下去,太多人撑不过去 评论 104欧盟高层想让她走人?“上梁不正下梁歪” 评论 173见完泽连斯基,特朗普:普京也许只是在敷衍我 评论 308最新闻 Hot
-
超越DeepSeek,中国开源“集团军”重塑全球AI生态
-
“巴基斯坦已向中方提出请求”
-
“若勒庞被禁止参选,那么我上”
-
美国LNG行业明说了:我们无法遵守特朗普政府新规
-
又炒作:想赢中国,这件事至关重要
-
中日友好医院:开除肖某党籍,解除聘用关系
-
日本下一代战机要命名为“烈风”?
-
印巴再交火,印度未事先通知突然开闸放水
-
伊朗港口大爆炸已致28死,与导弹燃料有关?
-
“最美通缉犯”出狱直播当网红?抖音:已封禁
-
美国电商哀叹:关税不能这么高下去,太多人撑不过去
-
智方被曝阻挠中方天文台项目,“这不自相矛盾吗?”
-
欧盟高层想让她走人?“上梁不正下梁歪”
-
“美国人,包括一些共和党人越来越不满意特朗普”
-
世博会又出岔子了……“飞行汽车”表演时掉零件,被长期禁飞
-
“萝莉岛”关键证人,曾说不会自杀的她“自杀”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