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郑戈:算法专项治理,不以处罚为目的
最后更新: 2024-11-28 17:55:33·以“信息茧房”为例,探讨治理成效
下面我们就以“算法专项治理清单指引”中涉及“信息茧房”的内容为例来说明其中的原理。
以互联网和数字技术为媒介的经济形态有很多不同的名字,从注意力经济、共享经济、平台经济到零工经济。每一个名称都呈现出它的一个基本特征及其给法律和监管带来的新问题,比如零工经济所涉及的就是新型就业形态及其所涉及的劳动法问题。而注意力经济则是导致“信息茧房”的主要原因。
我的老朋友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教授吴修铭(Tim Wu,曾担任拜登的科技与竞争政策特别顾问)写过一本书,书名叫《注意力商贩》,核心观点是:
当我们使用各种网络社交媒体的免费服务时,我们不是用户,而是产品。这些平台会提供各种免费的服务,从日常生活轨迹分享到小游戏,目的是吸引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花更多的时间在上面,生产更多的数据,而这些数据就是让它们赚钱的产品。
由于这种商业模式是如此普遍,以至于成为了我们所处的“数字社会”的日常组成部分,所以当下最紧迫的问题不是讨论它是好的、坏的抑或是“必要的恶”,而是用法律去规制它,限定它的应用场景(where)和时间(when),正像广告法对广告的限制那样。
强调数字经济的基本商业模式是通过吸引用户注意力来获取和利用数据,并不是吴修铭的原创观点,这实际上是不代表商业利益的中立学者的共识。吴修铭的洞见在于直接将这种商业模式的核心要素定位到广告。许多人之所以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是因为这种商业模式的广告本质被技术、算法和一整套天花乱坠的营销叙事给掩盖了。
就其实质而言,作为平台经济核心叙事的“完美个人化”或“量身定制”,其实是一种广告或营销手段。而把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个性化服务归结为与推销“脑白金”或“小罐茶”并无本质区别的营销术,可能会让很多人感到惊讶。但我们举小红书的例子就很容易说明这一点。
小红书将自己定位为“生活方式平台和消费决策入口”,正如微信和抖音等平台一样,它提供免费的内容分享,而收入则来自于广告和电商。比如在小红书上形成了独特的“种草经济”:一个用户通过在线分享消费体验,引发社区互动,推动其他用户去进行线下消费(小红书因此赚得广告费)或直接在平台内直播或内容分享内嵌入的链接下单购买(小红书因此赚取中介费),这些用户又反过来进行体验分享,最终形成一个“正循环”。通过使用推荐算法,小红书能够精准地把相关内容投送到可能对其感兴趣的人那里,因此使这个正循环的圈子越来越大。在2023年,小红书的营收达到了37亿美元,净利润为5亿美元,其中广告收入占到总营收的近80%。
注意力经济的商业模式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首先是我们把越来越多的醒着的时间花在小红书和微信等App上,其中最成功的几个整合了各种各样的服务,从新闻、娱乐等内容服务,游戏、视频等娱乐服务,购物、支付等消费服务,导致了上瘾和沉迷问题,对青少年危害极大。
其次是这些App会尽可能多地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超出为用户提供其需要的服务所必要的范围,这是它的内在逻辑所决定。为此,学者祖波夫(Shoshana Zuboff)专门发明了“监控资本主义”(Surveillance Capitalism)一词,她在以此为题的一本畅销书里将数字经济的基本形态概括为通过捕捉和利用“行为剩余”(behavioral surplus)来获取超额利润。
她以谷歌为例,在使用谷歌的“免费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变成了谷歌的预测工厂从中提取和开发利用原材料的客体”。像谷歌这样的大型平台企业雇佣了市场上绝大多数的优秀数据科学家和人工智能专家,他们的集体智慧“旨在洞开人类经验的大门,将其转化为数据并创造成一个新的巨无霸市场,这个市场通过预测、影响和控制人类行为来创造财富。”
第三,通过对海量人类行为数据的学习,这些平台的算法掌握了流量密码,其中包括通过极端化的言论来挑起争议以吸引流量,或通过挑起对立引起争论来吸引流量。为了确保“不掉粉”,算法会将用户想看的内容推送到他面前,而避免可能引起他反感的内容推送给他。这是导致“信息茧房”、“回音室”和“过滤气泡”的主要原因。
最后,也是最潜移默化和不易改变的,是对人们心理和行为的改变。人工智能技术的商业应用一方面利用心理学知识来促进算法编程,另一方面用计算机科学来促进对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理解。两方面的合力使得平台企业得以设计出各种行为预测和行为诱导算法,改变着人们的预期和行为。一切都变得越来越可预测,因为一切都变得越可操控。但这并没有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完美个人化”听起来的确很吸引人,谁不希望拥有为自己量身定制的产品和服务呢?但完美个人化所通向的目标其实是标准化,因为无法规模化的操作都无法成为成功的商业模式。借助能够高效率地找出统计学规律的算法,平台企业通过识别、分类和评价将用户贴上各种细分的标签,从而完成市场细分意义上的精准广告投放。这种商业策略既不是完美的,也不是个人化的,但却是规模化的,因此商业上是成功的。
四家公司提供的App占据了使用智能手机的中国网民70%的时间/注意力,它们分别是腾讯、字节跳动、阿里巴巴和百度。
了解了“注意力经济”的运作机制之后,再来反观专项治理清单指引中关于“信息茧房”的内容,我们会发现有些建议虽是出于良好的意图,但可能无法发挥多大的作用,比如关于兴趣标签的那些内容。
我们知道,平台不是根据用户自己明确表达出来的兴趣来给他们贴标签的,而是根据对用户不知不觉的线上行为所留下的电子痕迹来捕捉用户的点滴需求、片断想法、瞬间欲望,并自动化地为用户贴上各种标签的。这种微粒化的算法精准靶向技术才是推荐算法的内核。因此,哪怕你勾选了“不感兴趣”,也无法影响算法根据你的行为数据来预测的兴趣,以“身体很诚实”的原理来继续向你推送你无法言喻的内心渴望所指向的内容。
而“防沉迷举措成效”这部分的内容则是一种更好的控制论机制:在不确定采取什么措施才能更好实现法益保护目标时,要允许监管对象去尝试可能有助于实现该目标的方法,并在尝试之后记录效果,进行反馈,由此在试验中不断进行改进。这或许是在数字科技全面改变经济和社会的时代对其实现向上向善的法律和政策引导的唯一办法。
毕竟,数字化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所有的监管都不能阻碍或扼杀数字技术及其应用的创新和发展,而只能在前行中修补,在修补中前行。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南部战区在黄岩岛领海周边海空域开展战备警巡
2024-11-28 17:20 南海局势 -
人民海军今后将常态化访问香港
2024-11-28 16:55 香港 -
副局长受贿后上马的项目烂尾,县长挪用资金“补漏”被骗
2024-11-28 16:45 廉政风暴 -
对抗组织审查,大搞权钱交易!宗国明被“双开”
2024-11-28 16:45 廉政风暴 -
台高中生遗憾未能与马龙交流,原因竟是台当局有“意见”
2024-11-28 16:27 台湾 -
首批240名中国籍涉赌诈违法犯罪嫌疑人被从柬埔寨押解回国
2024-11-28 13:43 -
世界最长“绿色围脖”,锁边合龙!
2024-11-28 10:56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他只是租赁承包,却把整个矿卖了”
2024-11-28 10:49 -
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2024-11-28 10:38 -
新增91种药品!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公布
2024-11-28 10:20 -
古劲松被查,此前5任已落马
2024-11-28 10:03 廉政风暴 -
浙江:学校相关负责人与学生同标准共同用餐
2024-11-28 08:26 -
马英九期待大陆同学在台交到朋友,“其中一位叫马英九”
2024-11-28 08:15 两岸关系 -
国家医保局:短缺药品不合理涨价,将被约谈
2024-11-28 07:36 -
美国扑了个空
2024-11-27 23:01 -
朱芝松被查,上海市委常委会举行会议:坚决拥护党中央决定
2024-11-27 21:23 上海观察 -
中办、国办发文: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
2024-11-27 19:26 -
太原一机场工地发生坍塌,致3死
2024-11-27 18:43 安全生产 -
受贿超3900万元,最高法原庭长郑学林一审获刑15年
2024-11-27 17:14 廉政风暴 -
空军记者余红春获第十五届中国摄影金像奖,歼-20大量影像展出
2024-11-27 16:42 长空铸剑
相关推荐 -
把中国货“藏”在加拿大,“我们赌特朗普会认怂” 评论 30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评论 422和特朗普一起“孤立中国”?欧盟拒绝 评论 52“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评论 143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评论 98最新闻 Hot
-
把中国货“藏”在加拿大,“我们赌特朗普会认怂”
-
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
“中方对美方鸣枪示警:这回来真的,能一票否决”
-
“特朗普一声令下,美国几十年联越制华努力,白干了”
-
特斯拉净收入锐减71%,马斯克“认怂”
-
普京送给特朗普的肖像画长这样
-
美欧倒逼肯尼亚“转头”,“中国又拿下一局”
-
和特朗普一起“孤立中国”?欧盟拒绝
-
“特朗普把科研领导权让给中国,10年才能恢复过来”
-
鲁比奥要重组美国务院:在大国竞争时代,难以履行使命
-
又变了!特朗普:无意解雇鲍威尔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针对游客的枪击事件,致至少20死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