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鼎新:中国只能追随西方社科理论?我偏不信
关键字: 中国西方理论长时段【文/ 赵鼎新】
“中国人有能力挑战西方社会学的纪念碑式人物,并且建构超越他们的理论吗?”这是2000年后我经常在想的一个问题。我这儿所说的纪念碑式的人物包括西方社会学形成时期出现的马克思、托克维尔、韦伯和涂尔干,在20世纪中叶出现的摩尔 (Moore)、布罗代尔 (Braudel) 和麦克尼尔 (McNeil),以及在20世纪后半叶出现的梯利 (Tilly)、曼恩 (Mann) 和苏威尔 (Sewell)等人。这些学者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的主要研究都旨在对工业资本主义和民族国家在西方的产生及其后果,以及人类社会的长时段变化规律这两个横跨哲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的问题作出回答。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尚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人物。
难道中国人就只有追随能力吗?带着一种不服气的精神,我发起了一个对于自己的挑战。具体说就是,从2002年开始我花了十几年的时间研究了中华文明近三千年的发展规律,研究的核心就是要解答以下的疑问:为什么秦朝以后的中国能在较长的时间段中保持着一个地域逐渐扩大、凝聚力趋于增强的农业帝国状态,以及为什么宋以后中国的市场经济长时间都很发达,但工业资本主义却出现在西方世界?我的目标是通过这个研究来建立一个能对西方也具有纪念碑意义的社会变迁理论。我的研究成果发表了一部题名为《儒法国家:中国历史的一个新理论》的专著,并且引来了包括曼恩、苏威尔、豪 (Hall)、古德斯通 (Goldstone)、王国斌等多位历史社会学名家的评论。但是,本文并不是想要论证我的社会变迁理论是否真正超越了西方同类理论,而只是想粗略介绍一下我的社会变迁理论,以及我在建立此理论的时候动用了哪些理论资源。
赵鼎新著,《儒法国家:中国历史的一个新理论》
一
要对一个文明长达近三千年的历史动态进行分析,并就此提出一个社会变迁理论,我们首先要对时间的规律作出一个判断。这儿要交代一下,历史社会学在当下中国突然成了显学,这是一件大好事。但是历史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尚处在初期,国内学者对该学科的理解有一定误区也在所难免。国内学者一般会认为历史社会学是一门研究发生在长远过去的社会学分支,并且全面运用第一手材料是历史社会学研究的一个关键。这种理解是有偏差的。我这儿不能完全展开,但是一个直接的回答就是:历史社会学的关键并不在于我们所研究的事情发生在过去还是现在,也不在于我们用的是第一手还是第二手资料,而在于它在方法论上的特殊性。简单说,历史社会学所追求的是一种社会学的结构叙事和历史学的时间序列叙事的有机结合。这个结合非常困难,可以说充满各种紧张,而紧张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我们对于时间规律的认识。
目前存在的关于时间的哲学主要有三大类:一是循环时间。这是一个在犹太教兴起之前人类的普遍时间观。原因很简单,古代人所能看到的大量现象,从日落日出、四季循环到代际交替都呈现了循环性。二是线性时间,或者说目的论时间。这类时间观随着犹太教在罗马帝国的发展以及基督教的扩展而扩张。17世纪后,西方社会出现了世俗意识形态,并且西方人越来越充满自信。特别是在18—19世纪,西方学者创造了各种世俗线性史观。三是多元时间。世俗线性时间给人类社会包括西方社会,带来了很大的祸害,因此在二战后特别是在六七十年代后,一种否定社会结构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性,强调历史的多元性和偶然性,把历史走向看作是由各种具有很大偶然性的“分水岭”和“转折点”事件串联起来的理论,逐渐在西方成为主流。
具有不同时间观的学者显然会对社会学的结构叙事和历史学的时间序列叙事的结合有不同看法。简单说就是,持有循环史观的社会学家会强调造成历史循环的机制性规律。比如,一个社会在歌舞升平后其凝聚力就会下降,而凝聚力下降所带来的危机则反过来会促进凝聚力的上升。又比如人口上升后所造成的流行病、失业、移民、叛乱和战争会导致人口下降,而人口下降后产生的一系列社会变化又会促使人口回升。持有线性史观的学者则会强调一些结构性力量比如生产关系或者战争对历史进程的线性影响。持多元史观的学者则会强调各种重要事件和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这三个历史社会学“流派”的背后都产生了大家,并且各自都提出大量的能支持自己观点的证据。
韦伯
因此,要突破西方历史社会学的理论,我们首先要在时间观上作出突破。我的做法是:第一,引入老子的道家时间观;第二,改造韦伯和曼恩的社会变迁理论。
西方的循环时间观绝大多数都是机械循环。在他们的眼里,社会周期就如同钟摆,或者说上下变化都遵从着同一规律,就如我在前面所介绍的人口循环认同感循环这两个最为著名的“世俗循环”规律。老子的道家时间观则告诉我们如下的道理:任何性质的社会组织、思想和制度,随着它们变得强大,削弱它们的社会力量和社会机制也会变得越来越重要。在道家时间观下,每次加强和削弱一个强大组织、思想和制度的社会力量和机制并不需要相同。具体的例子就是:虽然中国朝代交替呈现了循环性,但是每一个朝代兴亡的原因其实很不相同。这就是为什么老子会强调可道的“道”,都肯定不是在任何时空中都具有同样重要性并且有着同样作用方式的“常道”。道家时间观的这一特色使它明显区别于西方哲学中的机械循环理论。道家的循环时间可以说是一种辩证时间,但是道家辩证时间中的时间并不具有目的性。道家时间的关键在于转化和否定,而不是螺旋式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这一点要比黑格尔高明得多。比如,春秋时期楚国非常强大,但是战国时的楚国却是一个地域巨大的弱国。对于这种现象我不仅仅会从战国时期楚国出现的各种问题中来找到回答,更会把楚国的积弱根源追述到楚国在春秋时代的各项改革政策的成功。
- 原标题:赵鼎新|社会变迁:中国理论的西方超越之努力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吴立群
- 最后更新: 2018-12-24 13:49:02
-
在中国,不管官多大学问多好,都不该忘记自己来自人民
2018-12-11 08:05 改开40周年 -
尘封百年,甲午海战沉船致远舰设计图在英国重见天日
2018-12-10 19:59 考古 -
直播:今天我们该如何纪念“三大战役”
2018-12-09 12:14 观天下讲坛 -
即使在最穷的中国面前,英国人也摔了跤,美国人也碰了壁
2018-11-30 07:10 改开40周年 -
唐代公主谁也没见过,怎么知道复原得准不准确?
2018-11-22 07:44 -
有些人一讲改革开放,就是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
2018-11-21 08:18 改开40周年 -
当年我们羡慕别人家家有冰箱,今天我们造给全世界
2018-11-19 08:38 改开40周年 -
疑似抗日英烈头颅现身日军老照片 日军曾“屠村”
2018-11-19 07:33 -
爱因斯坦亲笔信3.2万美元成交 信中成功预言德国未来
2018-11-15 17:21 德意志 -
埃及发现几十具“木乃猫”,真·喵星人占领评论区
2018-11-13 20:44 考古 -
“10人里有1人愿回中国,我们就成功了”
2018-11-02 06:58 改开40周年 -
当年中国没钱,但有胆子“杀出一条血路”
2018-10-30 07:28 改开40周年 -
佟麟阁:誓与卢沟桥共存亡
2018-10-25 10:40 捍卫英雄 -
发现最古老完整沉船:距今2400年、保存完好
2018-10-23 15:23 考古 -
既然要研究民国政治史,又在躲藏什么?
2018-10-13 16:07 -
《国家宝藏》第二季要来了!又有哪些文物亮相?
2018-10-11 07:55 综艺政治 -
习近平谈抗战:牢记历史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2018-09-19 10:25 抗战胜利70周年 -
疑似被盗佛首现身苏富比 龙门石窟研究院回应
2018-09-18 07:20 考古 -
疑似龙门石窟佛首被拍卖 苏富比:与物主商讨后撤拍
2018-09-14 15:20 考古 -
南非洞穴出土迄今最古老画作 距今约7.3万年
2018-09-14 08:10
相关推荐 -
“特朗普会让世界团结起来,减少对美依赖” 评论 159“刚刚,我看到了未来,它不在美国” 评论 154特朗普竟对中国征收34%“对等关税” 评论 946解放日?“对于市场而言这是‘屠戮日’” 评论 71“世界变了”,加拿大汽车零部件巨头瞄准中国市场 评论 37最新闻 Hot
-
无人岛也要被特朗普征关税
-
“美国是特朗普关税政策下的最大输家”
-
“对台湾地区冲击明显,非常可怕”
-
“刚刚,我看到了未来,它不在美国”
-
谁被征了50%的最高关税?
-
四名共和党议员倒戈阻止对加关税,特朗普破口大骂
-
“特朗普会让世界团结起来,减少对美依赖”
-
特朗普发动全球关税战,美国VS全世界
-
结束全球化?“不是按个开关,美国就能摇身一变”
-
诺奖得主克鲁格曼:特朗普在贸易上已经彻底疯了
-
特朗普“汽车关税”也落地了,“日本GDP将萎缩0.3%”
-
“白宫已接近批准”,美方想租用算法?
-
提到日本关税还念念不忘:我说的话,安倍秒懂
-
“没有美国这么对朋友的!但…”
-
连企鹅都不放过!特朗普向无人岛征税10%
-
美媒感慨:面对特朗普威胁,中国毫不退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