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仲麟:C919飞上高原,难度远超一般想象
高原型C919
对于执行高原飞行的飞机来说,强大的动力是必不可少的,而其中分成两个方向:一个是飞机本来就有着较为充沛的动力,哪怕在高原上也有着足够的推力;而另一个就是在飞机发动机推力不变的情况下,将飞机进行缩短来减重,以获得更高的推重比。
前者的典型是波音757,其使用的RB211发动机推力高达四万磅,使得757获得了同级飞机中最强的动力,非常适合进行高原飞行。
而后者的典型就是空客A319了,作为空客A320家族的缩短型,A319在发动机不变的情况下缩短机身长度降低重量来获得更好的动力表现,属于“大马拉小车”,而且可以沿用原有设计不用进行修改。以执行高原飞行为主的西藏航空为例,其42架飞机的机队中A319的数量高达31架,占比达到75%,是绝对主力。
除了西藏航空之外,目前我国其他航空公司的高原干线航线飞行也是以空客A319为主,因为用其执行高原航班飞行有着更高的经济性与更好的飞行性能。早在C919立项之时就采用了和波音空客类似的家族化设计,在标准型的C919之外还有加长型与缩短型。而C919的高原型所采取的路径也是类似A319,在发动机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缩短C919的机身长度来获得缩短型C919以执行高原航线的飞行,这是最为经济、最为成熟的方法,也最为高效。
C919的标准型、加长型与缩短型(高原型)想象图(图作者:Astrosiren深空海妖)
C919原本就具备着不俗的飞行性能,在测试飞行中C919标准型就飞过高原机场进行测试。但能飞高原和执行高原商业航线是两码事。标准型C919(168座)在飞高原航线时必然需要牺牲载量无法满客飞行,客座率较低经济效益较差,还得付出不少的结构死重代价。而缩短后的C919由于座位更少(140座)且飞机重量更轻,相对来说反而能有着更高的客座率以及更高的经济效益;而且缩短后的高原型C919还能获得更好的动力与飞行性能,能更好地执行高原起降与飞行。
高原型C919不仅仅是缩短机身,相较于基本型,还得进行进一步的针对高原飞行的改装。
就比如,执行非高原航线的飞机,其紧急氧气系统只需要给旅客提供15分钟的氧气就能满足要求,这是因为在平原地带15分钟足够让飞机降低到10000英尺(约3000米)以下的安全高度,不至于因为失压之类的事件让旅客发生缺氧的情况。但对高原飞行来说,其飞行的区域往往在高原之上,别说下降到10000英尺高度了,下面地面的海拔可能都不止3000米了。
以2018年的“川航奇迹”3U8633事故为例,其执行的重庆-拉萨航班就是典型的高原航线。在“川航奇迹”事件中,飞机由于高空飞行中驾驶舱风挡脱落导致飞机驾驶舱与客舱失压,但其正下方是海拔三千多米的高山地形无法下降到安全高度,一直到飞出西藏高原后才得以下降到安全高度并降落。
因此,对高原型飞机来说,15分钟的旅客紧急供氧是不足以满足紧急状况时的安全要求的,高原型飞机的氧气系统需要提供至少60分钟的紧急供氧,而且其客舱加压系统也有相应的特别要求。
得益于C919标准型就配备着最先进的航电系统,前文所提到的在高原飞行中所需要的先进导航系统(如RNP-AR)、卫星通讯系统以及ADS-B设备等,或是C919的标配设备,或是可以选配的设备。C919高起点所带来的高性能航电系统,使其可以轻松应对高原飞行所需要的事项。将选配设备都装上之后的“顶配”C919高原型,哪怕面对最恶劣的高原机场环境也足够游刃有余地应对。
换而言之,C919标准型的先进性能确保其飞行性能下限足够高,而针对高原型特有的优化以及先进的航电设备又使其高原飞行时的上限可以和A319NEO来掰掰手腕。
高原型C919的前景
我国有着广袤的国土,也有着最为复杂的地理环境,我国西部地区普遍海拔较高,而其中西藏、新疆以及云贵川地区高海拔地带尤其多。目前我国共有20个高原机场和23个高高原机场,数量为全球最多,其中还不乏昆明长水机场(海拔2100米)这种区域型枢纽机场。
而其中,西藏地区由于地形原因地面交通不发达,非常依赖于飞机这一交通工具,因此我国对于高原型飞机的需求并不小。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首个大飞机“运-10”在试飞阶段就执行了往拉萨运输物资的任务,可见我国航空运输对能执行高原任务的飞机有着较大的需求。
执行高原飞行任务,飞往拉萨运输物资的“运-10”
而C919的家族化发展与随之衍生而来缩短长度的高原型是一个最佳选择,因为有C919的基础在前面,缩短机身长度并进行一定改装的高原型开发速度会非常快,而且由于可以和标准型共用大量部件与系统,可以进一步摊平成本。
除了国内市场所需之外,海外市场也有着对高原型飞机的需求,其中以南美国家居多。对南美国家来说,如果在空客A319之外还能有另一个选择的话,无疑是一件有利无害的事——哪怕最终没有选购C919高原型,但因为C919高原型这一竞品的存在,使得他们在与空客谈判时也能获得更多的优势。
作为目前世界范围内使用范围最广也最有潜力的单通道干线飞机,C919无疑具备着极大的家族化潜力与各种改型的发展空间。除了高原型之外,我们未来还能看到加长型与长程型,各种衍生型号的诞生将会极大地丰富C919的产品线,并给国内外航空公司以更多的选择。
相信未来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C919活跃在祖国以及世界各地,中国的大飞机将每时每刻都翱翔在天空之上。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单张盘相当于一万张蓝光光盘!我国在光存储领域获重要突破
2024-02-22 21:57 科技前沿 -
这张透明光盘,存储量相当于100个商用硬盘,怎么做到的?
2024-02-22 09:53 科技前沿 -
清华大学文生视频专利公布
2024-02-20 21:03 科技前沿 -
C919新加坡航展亮相,波音客机缺席
2024-02-20 18:19 -
在南极取得突破!国产极地重型载具完成技术测试
2024-02-20 14:24 南极探险 -
我国科学家发现非常规反铁磁体
2024-02-20 12:50 科技前沿 -
我国猴痘mRNA疫苗将进入临床试验
2024-02-17 15:34 -
首飞失败后,日本新型H3火箭2号机发射升空
2024-02-17 11:00 日本 -
“我们真的看到新工业革命来临”?
2024-02-17 10:43 人工智能 -
OpenAI发布首个视频生成模型:输文字出视频,1分钟流畅高清
2024-02-16 16:39 人工智能 -
自主研制离子成像技术探测量子态,我国科学家有了新发现
2024-02-16 11:06 科技前沿 -
新春伊始,一批大国重器取得新突破
2024-02-14 20:45 观察者头条 -
微型机器人在国际空间站首次模拟手术任务
2024-02-14 19:32 科技前沿 -
实现突破性进展!这一领域,我国处于全球第一梯队
2024-02-12 22:34 科技前沿 -
向理解高温超导机理迈出重要一步,中国科学家首次观测到
2024-02-08 11:19 科技前沿 -
我国编制首部脑机接口研究伦理指引
2024-02-07 07:17 -
英伟达对华“阉割版”芯片已可接受预订,但经销商说…
2024-02-05 09:57 -
研究:月球正在缩小,南极月震使月球基地可能没那么宜居
2024-02-02 16:59 -
这项重大突破,避免了“美国人比中国人更了解中国人”
2024-02-02 07:58 科技前沿 -
此前只有两个国家掌握这一技术,我国实现突破
2024-02-01 22:01 科技前沿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
越南总理表态:越美谈判,不能影响其他市场
-
“关税正在扼杀企业对美投资意愿,市场重心或转向”
-
“谈判推迟,美国又提要求”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他来中国了
-
斗争升级!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
外媒紧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国,特朗普恐难如愿
-
特朗普称未来三天公布俄乌和平方案,美媒曝细节
-
工业电化学奠基人郭鹤桐教授逝世,享年95岁
-
挑衅!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