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章永乐:日落斜阳——康有为眼中的奥匈帝国
关键字: 康有为奥匈帝国奥地利弗朗茨·约瑟夫一世俾斯麦政党多以暂时利益合,而不以政纲合,纪律松散,跨党现象盛行,甚至国会中的政党也对本党议员缺乏实质控制力。【21】而康有为忧虑的是政党与地方主义结合起来,导致中国的碎片化。正如他在《奥政党考》中指出的:“吾国满、蒙、汉既显分矣,若夫省界之严,几若不同国者。同省则认同乡,自京师各省服官皆然;同乡则通往来,相扶助,凡某省人为大官,则其省之乡人狂喜而得意矣……若照此而论之,则廿二省为廿二党,合满、蒙、汉军为廿五党矣。”【22】当政党倾向于认同地方或特殊族群的时候,中国的政治整合,也就变得更加困难。
因此,打造一个强有力的、有政治整合力的政党,对于中国来说非常重要。康有为很早就具有了这样的自觉。在1907年3月2日致杨度的书信中,康有为就曾指出:“方今既预备立宪,政党不能不开。鉴于奥国十八党之乱而危弱其国,统一尤不可不谋”。而在1912年4月份发表的《共和建设讨论会杂志发刊词》中,康有为虚拟了一位“大夫”与“学士”之间的对话。大夫问:共和建设若何而可安全中国乎?学士回答:必自统一之。
康有为流亡海外 《走向共和》视频截图
必自中央集权,得强有力之政府始矣;必自各省勿分立,军民分权始矣;必自合五族,保辽、蒙、回、藏始矣;必自废军政,除强暴,遣冗兵,复民业始矣;必自定金币,拓银行,善其公债纸币,奖实业始矣;必自奖教育,崇教化始矣;必自定良宪法,成大政党,得国会内阁之合一政党始矣;外之能适于万国之情形,内之能起国民之道德。【23】
“得国会内阁之合一政党”,那就是议会制政体下的执政党。那么,康有为自己在政党建设方面又做了什么努力呢?康有为于1899年在加拿大成立保皇会。在清廷宣布“预备立宪”之后,1906年10月10日,康有为计划改“保皇会”为“国民宪政会”,在一些活动中,他甚至将“国民宪政会”称为“国民党”。从1907年康有为致杨度的信来看,此时的康有为已经有强烈的打造未来的执政党的自觉。1907年3月23日,“保皇会”在纽约最终改变为“帝国宪政会”,但由于后党的警惕,“帝国宪政会”一直无法在国内落地。
1912年,康有为计划将帝国宪政会改组为“国民党”,但这一计划直到他去世也没有实施。【24】1913年,梁启超组建了进步党,该党的影响力远远超过“帝国宪政会”,但仍不及宋教仁改组形成的国民党。而康有为之所以未能实施将“帝国宪政会”改组为“国民党”的计划,可能跟他自己的政治策略发生变化有关系。
在1912年7月致陈焕章的信中,康有为称“今为政党极难,数党相忌,(以任之力)半年而无入手处”,这里说的就是梁启超办政党遇到很大的困难,而康有为的提议,是利用民国废读经所引起的反弹,创办孔教会,“及遍国会,成则国会议员十九吾党,至是时而兼操政党内阁之势,以之救国,庶几全权,又谁与我争乎,此又所谓远之而近之也。”【25】
1914年,康有为曾在会见朝鲜儒生李炳宪时说:“千言万语,以教为党,以保教为救国,因昔犹太之法也,亦今印度之法也。”【26】“以教为党”路线一出,孔教会就成为党建工作的核心,原来的改组帝国宪政会的方案,也就无足轻重了。
康有为还考察了奥地利的军事体制。在这方面,奥地利与德国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如国民二十一岁必须服兵役。但是德国的执行要比奥地利更为严格。康有为提到自己曾雇佣一名德国仆人,到了服兵役的年龄,坚决辞去工作,说如果不回去当兵,就要受到严厉惩罚。但在奥地利,远游外国的臣民却可以免除兵役。而语言的多样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奥地利的战斗力,因为军队中的语言太多,将领与士兵,士兵与士兵都很难沟通。
康有为进而对比了奥地利与德、法的海军力量。他原以为奥地利的海岸线比较短,但考察之后发现有三千八百里,已经是相当长了。但当德法海军不断海外扩张时,奥地利的海外拓殖却难有进展。“仍根于国人语文不一,政化难兴,内安未遑,故无暇外略也。”【27】
对奥匈帝国的考察对于康有为而言非常重要。他意识到,一套形式上的立宪制度,未必能直接带来国家的兴盛,关键还是要进一步考察这套制度是否能够真正克服国内的离心力,带来国家的整合。奥匈帝国可谓民权大盛,但带来的结果却是反面的:“盖国主无权,而数十党剧争,虽百万亿俾斯麦无所用其力。于是宫室之伟丽,作厂之繁多,国富之财力,只为亡国之具而已”。【28】
由此,最后得到强化的,是他所总结的德国经验。在1906-1908年,我们可以设想,当他在欧洲大陆到处看到德皇威廉二世的印记的时候,他脑海中出现的,仍然会是被软禁深宫的光绪皇帝。而在清王朝崩溃之后,建设具有政治整合力的政党,就成为他的优先考虑。
参考文献:
【1】康有为:《日耳曼沿革考》,载姜义华、张荣华编校:《康有为全集》(第八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36页。
【2】康有为:《补奥游记》,载姜义华、张荣华编校:《康有为全集》(第八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84页。
【3】康有为:《日耳曼沿革考》,载姜义华、张荣华编校:《康有为全集》(第八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56页。
【4】康有为:《补奥游记》,载姜义华、张荣华编校:《康有为全集》(第八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90页。
【5】同上注,第390-391页。
【6】同上注,第401页。
【7】康有为:《日耳曼沿革考》,载姜义华、张荣华编校:《康有为全集》(第八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55页。
【8】康有为:《补奥游记》,载姜义华、张荣华编校:《康有为全集》(第八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98页。
【9】同上注。
【10】 中国史学会主编:《辛亥革命》(第4册),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9-47页。
【11】 康有为:《补奥游记》,载姜义华、张荣华编校:《康有为全集》(第八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94页。
【12】 同上注。
【13】 同上注。
【14】同上注,第396页。
【15】 康有为:《奥政党考》,载姜义华、张荣华编校:《康有为全集》(第九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94页。
【16】同上注。
【17】康有为:《日耳曼沿革考》,载姜义华、张荣华编校:《康有为全集》(第八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57页。
【18】 康有为:《补奥游记》,载姜义华、张荣华编校:《康有为全集》(第八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84页。
【19】康有为:《奥政党考》,载姜义华、张荣华编校:《康有为全集》(第九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92页。
【20】〔日〕宗方小太郎:《辛壬日记•一九一二年中国之政党结社》, 中华书局2004年版,第107页。
【21】参见张玉法:《民国初年的政党》,岳麓书社2004年版,第30-42页。 比较典型的就是进步党,梁启超等党魁较为亲近袁世凯,但国会宪法起草委员会中的进步党委员却与国民党委员一起通过了极度限制袁世凯权力的《天坛宪法草案》。
【22】康有为:《奥政党考》,载姜义华、张荣华编校:《康有为全集》(第九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94页。
【23】康有为:《共和建设讨论会杂志发刊词》, 载姜义华、张华荣编校:《康有为全集》(第九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290页。
【24】王大文:《康有为改组‘保皇会”前后史事考辨》,《清史研究》2013年第4期。
【25】康有为:《致仲远书》,载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编:《康有为与保皇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69-370页。
【26】〔韩〕李炳宪:《我历抄》,载韩国学文献研究所编:《李炳宪全集》(上册),亚细亚文化社1989年版,第599页。
【27】康有为:《日耳曼沿革考》,载姜义华、张荣华编校:《康有为全集》(第八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95-396页。
【28】同上注,第398页。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马密坤
-
MAGA基本盘还能“忍”特朗普多久? 评论 42从2000兆帕潜艇级热成型钢的“登天”说开去…… 评论 61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评论 134“趁纳瓦罗不在,他们冲进白宫劝说特朗普暂停关税” 评论 176最新闻 Hot
-
美媒焦虑:哪怕只为跟上中国,美政府都不能这么干啊
-
特朗普“抱怨”后,日本考虑放宽汽车进口安全标准
-
“五角大楼里完全崩溃了”,3名美国防部高官被解雇
-
“趁纳瓦罗不在,他们冲进白宫劝说特朗普暂停关税”
-
泽连斯基回应:停火30小时太短,建议30天
-
韩国一战机飞行训练中掉落机炮吊舱和空油箱
-
“美国在地球上跟中国争,却把太空主导地位拱手让出”
-
内塔尼亚胡:摧毁哈马斯前不会结束军事行动
-
超900人签署“反关税宣言”,包括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
“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
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
黄仁勋访华盼继续合作,特朗普回应
-
中国男子在TikTok“神评”美国关税,米尔斯海默秒答:赞同
-
“内地电影票房过亿那一刻,香港电影就被颠覆了”
-
美国税局代理局长刚上任三天就被免,“贝森特抱怨他是马斯克的人”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