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小宝:关于滚滚你或许不知道的九件事
关键字: 大熊猫熊猫还是猫熊熊猫外交国宝大熊猫冬去春来,寒来暑往,人们对于大熊猫的热爱却四季不变。哪怕春节七天假,忙吃忙喝忙着抢红包,也要抽空关心关心滚滚们过得怎么样。
然而若将时间拨回到一百年前,你会发现彼时大熊猫的社会地位并不高,没人昵称它“滚滚”,它曾一度被视为“害兽”。
古代人管大熊猫叫啥?
我们在史籍中很难找到关于熊猫的确切文字记载,更别提照片啊素描什么的图像资料了。
据考证,下面这些古称可能指的都是熊猫:执夷(孔注《书经》、陆玑(吴)注《毛诗》、《尔雅》、郭璞注《尔雅疏》、《尔雅翼》等都有记载)、杜洞尕、食铁兽、竹熊、白罴、花熊、华熊、花头熊、银狗、峨曲、猛豹、猛氏兽等等。清代郝懿行认为:“猛豹即《尔雅》等书里面的貘豹。”(……萌、萌爆?)
《辞源》、《尔雅翼》将雄兽称为“干将”,雌兽称为“貅”。
《尔雅》云:“貘,白豹。”郭璞注:“似熊,小头庳脚,黑白驳,能舐食铜铁及竹节。”意思是说,这种动物像熊,头小,脚短,身上黑白斑驳,能吃铜铁和竹子制成的器物。传说这种怪兽跑到山下,能把城门上的钉子都吃得干干净净。《蜀中广记》称之为“食铁兽”。
郭璞在《山海经》的注释中提到:“卭来山,今在汉嘉严道县,南江水所自出也。山有九折坂,出貊,貊似熊而黑白駮,亦食铜铁也。”
《山海经》以及郭注提到的两处猛豹分布区,正是现在大熊猫分布的两个主要区域:一是终南山,二是邛崃山-岷山地区。
外国人啥时候开始知道大熊猫?
1862~1874年,法国传教士阿尔芒·戴维居住在中国。1869年春,他路过一户姓李的人家,挂在墙上的一张黑白相间的动物皮吸引了他的注意力。主人说,当地人管这种动物叫“白熊”、“花熊”或“竹熊”,它很温顺,一般不伤人。戴维老激动了,估计这种动物“将是科学上一个有趣的新种”,这次发现将填补世界动物研究的一个空白!于是他雇佣了20个当地猎人展开搜捕。可惜猎人们为了便于携带,把送来的第一只小“白熊”弄死了。
1869年5月4日,戴维捕到一只“竹熊”,取名为“黑白熊”。经过一段时间的悉心喂养,戴维决定将这只可爱的“黑白熊”带回法国。但是小萌货经不起长途山路的颠簸和气候变化,还没运到成都就奄奄一息,戴维只好非常惋惜地将这只“黑白熊”的皮做成标本,送到法国巴黎的国家博物馆展出。世界上第一只大熊猫模式标本就这样产生了。
法国巴黎国家博物馆将这张兽皮展出,博物馆主任米勒·爱德华兹经过对“黑白熊”毛皮和骨骼的仔细研究,发现它不是戴维所认定的熊属类,而是与小熊猫相似的另一种熊猫。1870年,爱德华兹发表鉴定报告,认为:“就其外貌而言,大熊猫的确与熊很相似,但其骨骼特征和牙系统与后者的区别十分明显,而与小熊猫和浣熊相近。这一定是一种新属,我已经将它命名为‘大熊猫’。”
为什么给大熊猫命名为“Panda”?有两种说法。一说戴维神父的名字缩写为P.A.David,Panda恰好与其谐音。另一种说法称,在发现大熊猫的宝兴地区,当地人亦操尼泊尔语。在尼泊尔语中,大熊猫被称为“nigalya-ponya”,意为“吃竹子的熊”,而Panda就是它的变音。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佳静
-
美码头工人集体声讨:这是对工人阶级的经济战争! 评论 44“短短100天,特朗普就把美国推向危机边缘” 评论 77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评论 130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评论 271冲突升级?巴防长:印军“入侵”迫在眉睫 评论 204最新闻 Hot
-
“我们无法在美生产任何产品,销美商品将涨价”
-
美码头工人集体声讨:这是对工人阶级的经济战争!
-
“我们努力实现100%美国制造,但连个轴承都买不到”
-
“短短100天,特朗普就把美国推向危机边缘”
-
微软总裁着急:这项竞争不能落后中国,美国输不起!
-
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
中方直说了,美农彻底崩溃
-
“中国发货吧,关税美国人自己出”
-
卡尼宣布胜选:对美国,决不“跪”
-
董袭莹本科相当于国内三本?“什么是协和4+4”冲上热搜
-
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
中国取得EUV技术重要突破,阿斯麦CEO还在嘴硬?
-
美学者出新书《日本大屠杀》,日本右翼坐不住了
-
清华“挖”来美国顶尖AI学者
-
“这是逼中国放弃美债,特朗普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如果中国垮了,地球上每个国家都会垮,包括美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