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主席倡议背古诗 眼光放在30年后
关键字: 习近平古诗去中国化背古诗中华民族文化小学古诗词中小学课本9日,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表示:很不赞成把古代经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这一发言在网上也引发了一些反响。有人问,小孩子背自己还不能理解的古诗、古文有何用?是否平添了低龄学生负担?
在此,作者不免想起此前网上的一些讨论。从几千万用户的天涯到几百用户的小众bbs,常见这样的话题:“哪些诗词你长大后才理解?”、“你还记得哪些读书时学的古文?”。常被提起的一些词句如“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故人云散尽,余等亦轻尘。”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正如网友“小二在”所说:“思乡、寂寞、送别、衰老、故往、遗憾、单相思、未了缘、少年梦、叹匆匆、人生短暂无涯、借酒浇愁愈愁。回忆和嗟叹,是中国人亘古不变的情绪,时代改变不了的。”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谁都经历过。而“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感悟,却不是每个人都已经体会到。网友“封印之矢”感慨:“高中时的人生阅历还不足以参透各种被强制背诵的诗词的意境。如今回头读这些曾经滚瓜烂熟的词句才感叹,古今一也……”
9月10日,习近平在北京师范大学
“儿寒乎?欲食乎?”
《项脊轩志》反复被网友提及。不少人表示,“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一句,“第一次读的时候读哭了。”然而“儿寒乎?欲食乎?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这样的词句却要等人成长之后才能体会。“JOY”说:“父母问了我们多少次‘饿不饿?冷不冷?累不累?’我们只问父母‘烦不烦?’”
也往往是在亲人离世后,“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样的句子才会击中某些人的心。“henry8848”说:“几天前奶奶过世了,自己因为一直在妈妈家这边的环境生活,说实话,对奶奶和爷爷没太多的感情。但到了奶奶真的去世后,我突然觉得,父亲可能会有很强烈的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吧。奶奶一生命途多舛,父亲为了生活一年也就回几次家,想带上我回去见一下奶奶的时候,我总是不情愿。虽然今年自己算是成熟了,想开了一点,但在奶奶已经过世的现在,我和父亲都回去太少了,我也太晚才开窍了。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梦也,传之非其真也,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呜呼!其信然矣!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不克蒙其泽矣!所谓天者诚难测,而神者诚难明矣!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韩愈《祭十二郎文》
“岛津由乃”感叹:“学的时候觉得超级难背。然而最近听说远亲去世了,自己并没有很大感觉,却听外婆说:我这药罐子却反而活的比他还长,可能下一个走的就是我了吧。一下子觉得天命难测,所谓理者不可推,而寿者不可知矣。”
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
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
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访旧半为鬼,惊呼热中肠。
焉知二十载,重上君子堂。
昔别君未婚,儿女忽成行。
——杜甫《赠卫八处士》
llysunny:年少最爱李白的诗,如今却觉得杜甫说的贴切。
mocomoco:老杜的诗苦味居多,年轻人不喜。
烤烤鱼α:小时候读这个一点感觉没有,大白话诗。现在默念就(哭表情)了而且下一代茁壮成长确实也儿女忽成行了。”
titians:有次遇到了10年不见的朋友,很开心的聊完,回家后晚上想起这首诗,突然一下就流眼泪了。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苏轼《蝶恋花•春景》
suri:以前只记得个“天涯何处无芳草”,现今才发觉“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才是精髓。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最后的要塞:小时候读神雕侠侣,只觉得纯美爱情让人羡慕。殊不知守成更难,多少情侣激情消退后成了纷飞雁。最喜欢“老翅几回寒暑”这句,现在看到路上牵着手走的老头老太格外羡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秋夕》
棒读:当时课本说反应了深宫之中女子的孤独和寂寥,中学生哪懂这个?直到成了大龄阿姨,天气凉快的时候一个人出来散步,突然明白了可怜的宫女是如何一边幻想着天上甜蜜着的牛郎织女一边暗自伤感的心情。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
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李清照的《永遇乐》
棒读:最早看到的时候只觉得挺矫情,别人叫她出去她还不肯,现在想想一个才情四溢却失去了丈夫无依无靠的老太太,顿觉悲凉。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杜甫《客至》
hgz :当年女生给我发短信: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不懂其义,一年后在图书馆自习突然明白过来,大哭。
谁念西风独自凉?
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
当时只道是寻常。
——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
黄杨梳子:“当时只道是寻常”,等到自己明白这句话有多重的时候,却宁可自己不会明白。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炼达即文章”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西瓜小胖次:经历的事越多,越能感到坚持这三条的难处。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易难矣。”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矮油:之前读只觉念起来抑扬顿挫,后来才觉得这是生存法则。
“业精于勤荒于嬉。”“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炼达即文章。”“年少只道为官好,老来方知行路难。”“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这些处世之道,都要等到你长大了,直面社会后才会真正明白。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兰亭集序》
phlyingpig:当年懂个P。感谢语文教材让我读过这篇文章。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dstar:杨慎不愧是大才子,经历过大世面大风浪的人物,临江仙的气魄内蕴确实不简单,那份淡然更是难得。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dholmas:学这首诗的时候一看即过,只着意最后一联。看过钱塘江潮后,再读第二句,顿觉气势十分雄伟。相比洞庭湖的浩瀚,岳阳城的坚挺雄壮使我更为倾倒。才明白孟浩然为何能和王维并驾。
“希里花斯” 在看《寂静岭》的时候突然想起“白云回望合,青岚入看无”;“intotherain9” 在看《walking dead》的时候脑子里突然冒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孟浩然《宿建德江》
ahyyk:背的时候没感觉,但某天突然想起,顿时觉得这意境神了。然后觉得语文课要死记硬背也不是没有道理的,那个时候怎么可能真的体会到里面的感情啊。我相信背“低头思故乡”的年纪,根本不可能明白这到底说的是啥。还是先背下来以后随缘吧。
网友“shuishin”回顾自己的品味变化历程:“高中的时候喜欢五代,宋词,觉得绮丽忧伤;到大学的时候喜欢唐诗,觉得有气势,开阔;老了反而觉得古诗粗看直白,但越读越有味道。”
“henry8848”说:“现在想想,读书时教材和老师强制我们背诵的这些古诗词,一旦深入记忆,在我们进入社会经历种种后就是很好的感悟人生的素材啊。”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长大后才知道时间无情。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消万古愁。
——不喝酒完全体会不到这意境。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多少次朋友间的离别就是这样。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毕业的时候特别感伤。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许多朋友很久都不得见了。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小屁孩哪能感受到这种孤寂。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现在一年不回就不认路了
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
——这话简直是要逼死有遗憾事的人。
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简直是近几年的写照...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可见我的感情经历多么曲折。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小时候怎么体会里面的黯然销魂?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当自己居住的地方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一些事物渐渐模糊了,只剩下童年的回忆。当整个城市全部翻新之后,再回过头看看当年的老照片……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翻翻十年前的老照片,看看双亲的样子。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相比这一句,就体会到西方那些反战的歌曲是多么无力了。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率性、坦荡、豁达、从容,无出其右者。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人类说到底还是孤独的。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人类说到底还是渺小的。
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一起活在地狱,还不如各自活在天堂。
……
文言诗词歌赋是三千年文化的积累,是诗人平生才气和阅历的精华。客观地说,让七八岁的儿童去领悟诗词的精髓,即便是“床前明月光”、“粒粒皆辛苦”这种浅显的文句,也的确是要求太高了。各位读者在学生时代也多半抱怨过辛苦的背诵功课。
但是,人总是要长大,要离开单纯的学生时代,见识社会的风风雨雨。一句“笑问客从何处来”,当年只是课本上的一副插画,对离家多年的打工游子来说,却是在回乡火车上和少年攀谈的真实场景。本文整理的网友评论,证明了背诵经典诗文的必要性。习总书记说:“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这一决策,数年内可能没有明显效果,但再过二三十年,一定会让亿万中年人更感谢当年的语文课。
前面整理的网友发言,只是网上类似言论的九牛一毛。更多的类似感慨,往往只藏在每个人的心里。类似的感受,您有过吗?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陈佳静
-
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评论 166冲突升级?巴防长:印军“入侵”迫在眉睫 评论 172“这将是美国盟友对特朗普的第一场民意公投” 评论 57没有中国制造的家可能吗?美媒画了张图… 评论 146对话孙俪:诠释不完美中年人,生活不给你矫情的时间 评论 50最新闻 Hot
-
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
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
中国取得EUV技术重要突破,阿斯麦CEO还在嘴硬?
-
清华“挖”来美国顶尖AI学者
-
“这是逼中国放弃美债,特朗普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如果中国垮了,地球上每个国家都会垮,包括美国”
-
冲突升级?巴防长:印军“入侵”迫在眉睫
-
新增三省两市,西湖大学将招收浙江外本科学生
-
自民党高官自夸:中国要“补缺”,日本能帮美国
-
“卡尼领导的自由党将胜选”
-
泽连斯基承认:我们干的
-
为躲避胡塞武装攻击,美航母一架F-18坠海
-
小特朗普炮轰民主党州长:想煽动对我爸的第三次暗杀?
-
伊比利亚半岛大停电,西班牙葡萄牙都在甩锅…
-
特朗普向加选民喊话:美加合为一体该多美,天作之合!
-
美国反复挑拨中匈关系,“匈牙利发出迄今为止最明确信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