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维为、吴思科:中国外交话语体系如何构建?可以学学周总理的外交智慧
最后更新: 2021-06-28 07:03:27主持人:周总理曾经有这样一个观点,他说外交的事业不光是外交部的人在干,用官方的、半官方的、民间的各种渠道,大家都可以把外交这件事做起来。在新时代,我们年轻的朋友们在外交方面可以做什么?
张维为:当年周总理的时期,我们用的词叫“人民外交”,就是民间外交,改革开放以后,用得比较多的词是“公共外交”,在互联网时代,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外交,影响可以非常大,特别是现在西方媒体已经把中国诬蔑到这样一种地步,以至于我想任何一个人把中国人每天的日常生活,你用手机支付、坐高铁、上海的夜景、上大校园景色等放到网上去,一个真实的中国都可以使他们感到震撼。所以我觉得西方主流媒体很快将见到他们是怎么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
吴思科:周恩来总理那时候就对民间外交特别重视。新中国刚刚成立,就成立了对外友协,那时候还有很多没有跟中国建交的国家,就通过民间的交往,当时叫“以民促官”,也成立了外交协会,外交协会也是个半官方的形式,实际上就是对一些不在领导位上的各国政要开展工作。
还有我们的贸促会,没有建立外交关系之前,通过贸易上的交往增加人脉,也是起到推动双边关系的作用,这个传统到现在一直在发展,在我当特使那几年,除了政府对政府之间的交流以外,我也有很大一部分时间用在民间交往,要跟不同的政治力量去交流,包括有些国家的反对派,让他们了解我们。这样在他们的形势发生变化的时候,不管哪个政治力量上台,它都能够了解中国,都能始终跟中国的关系平稳。这个确实是需要多方面的配合,现在智库之间、大学之间、青年之间的交流非常重要,都可以发挥作用的。
主持人:周总理对整个国家的尖端科研领域的发展非常的关心,我想先请上海大学无人艇工程研究院的创始人之一谢少荣教授给我们做个科普,无人艇通常能干些什么?世界上领先水平大概到什么样的程度,咱们国家在哪个位置?
谢少荣:无人艇实际上是一种具有自我感知与决策能力,能够自主地去执行海上任务的及海洋智能机器人。比如说海洋上的目标探测、海图测绘、海底资源的勘查、海水水质的监测以及国防安全方面等等。
以美国为例,美国国防部发布无人系统的综合路线发展图的时候,都把无人艇纳入了它的规划。我国的无人艇以上海大学“精海”系列无人艇为例,我们是2009年集前面20多年的机器人研究技术的一个积累,比如说我们集机械、控制、计算机、力学、材料等等相关学科于一体,我们开展的研究和国际上的无人艇基本是同步的发展水平。
主持人:我注意到一个细节,您特别说无人艇研究是集计算机、材料等科研的基础之上,我们今天走近周恩来总理,也是在回顾多年来中国的奋斗历程,想请您分析,无人艇刚刚开始研发的时候,咱们上大的相关领域是一个什么样的,又是如何一步一步地打下坚实基础?
谢少荣:最初也是蛮有困难的,因为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把无人艇作为武器装备,都是美国海军以及它的国防部在推。最先进的技术对我们基本是禁运的,所以这个时候我们必须自主研发,这是当初最开始的时候遇到的第一个难题。
紧接着我们的无人艇要去到复杂的海域,去完成很重要的一些任务,这里带来了技术挑战,比如,精准航迹跟踪控制、复杂海况下动静态障碍物的立体避障等等的技术难点。我们就深入分析这些难点问题,逐个去进行突破,今天为止,我们已经研制了十余个系列的“精海”无人艇。
主持人:中国的多项科研领域的进步,不光是无人艇,我们很多领域走的都是一条自主研发的道路,这条路不好走,每当遇到难题的时候,是什么在激励你们?
谢少荣:像今天谈到周恩来总理,我小的时候对十里长安送总理也非常有感受,周总理对尖端科技的殚精竭虑,我从他的身上学到这些精神,还有我们的老校长钱伟长校长,他曾经就说过,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那么在我们今天,祖国有海洋强国的战略需求,我们就去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提问:两位老师好,我是来自上海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学的学生。社会学现在也强调要去做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研究,包括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非常重视要去构建中国的话语体系。当年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提出平等互助的外交原则、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其实也是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一个尝试。我想请教两位教授,以你们的经验、经历来看,新时代的我们中国外交怎么样去构建中国话语体系?
张维为:我觉得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紧迫的任务,我们叫解构西方话语,建构中国话语,基本的做法就是,第一坚持原创性,第二是解构和建构同时进行,毛主席原来说的,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立在其中。
因为西方话语对中国是全方位的围剿,我们给它做全方位的解构,这样就很精彩。比如说西方最引以自豪的民主,我们就做了一个彻底的解构,美国最自豪的是有一个“三权分立”,对不对?然后互相平衡,但是所谓的三权:立法、司法、行政,从我们研究政治来说,都属于政治领域,英文叫political domain,这个“三权平衡”对现代国家解决不了问题。
二十一世纪的现代国家,必须在更大的范围内形成一种叫做政治力量、社会力量、资本力量之间的平衡,这个平衡要有利于绝大多数人民,这就是中国模式,像美国资本力量独大,这就造成今天美国一场危机又一场危机,包括新冠疫情防控的溃败。所以我希望有更多的人一起参与,解构西方话语,建构中国话语。有了这样的基础,我们敢做《这就是中国》,敢跟西方学者辩论,一点都没有问题。
吴思科:刚才讲周恩来总理的外交思想,他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得到,中国的“和合文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在新的时期有新的生命力,跟现在的世界有联系,你胜我输,赢者通吃,真的不符合潮流。而中国的“和”文化才真是适合人类发展,在新的时期,我们提出共商、共建、共享、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样的理念,是既有的传统文化,也是跟现实结合得非常密切的理念。
提问:两位老师好,主持人好。我是生命科学学院的研究生辅导员杨倚天。因为从事思政相关的工作,所以我关注到了一个概念叫“普世价值”,我们都知道“普世价值”是西方独特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产物,虽然叫“普世价值”但实际上是区域性的,张老师之前的一期节目中也提到,“普世价值”其实在程序上是存在困境的,那么我今天想请教一下两位老师,符合全人类利益的共同价值怎样才能构建出来?作为外交大国的中国,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张维为:现在我们中国提出了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这是习主席首先提出来的,这次杨洁篪在安克里奇会议上又说了,我们用的是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这个顺序非常重要。因为过去西方讲“普世价值”的时候,从来不提和平。我们提出来,而且明确地说这就是全人类共同价值。同时,我觉得这个过程没有结束,这次疫情袭来,我们做《这就是中国》,专门有一期谈中国人民的“心胜”。
我讲我们通过抗疫成功,突然发现很多普通中国老百姓都懂的价值,比方说人命关天,人的生命是第一位的,自由与自律的平衡等,但西方人不懂的。
我说充分获得一种“心胜”,某种意义上不是平视,是一种俯视,我觉得这些我们可以提炼出来的。价值观是话语建构的一个重要方面,所谓讲好中国故事,本质上一个好的故事后边一定是有价值和价值观的,没有价值观的故事没有多少价值,要把中国很多的事情提高到价值、价值观的层面,再跟全世界进行沟通。
吴思科:小布什总统2003年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2007年的3月份,埃及穆巴拉克总统召开一次夏季达沃斯的经济中东论坛,我那次作为中国政府代表去出席会议。小布什总统是嘉宾上台讲话。
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之后,伊拉克的爆炸不断,社会动乱,大家都在谈论这个很核心的问题,美国的军事进攻给伊拉克带来了什么,给中东地区带来了什么?小布什讲话说,我们在伊拉克采取军事行动以后,确实没有找到安理会讲的那个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美国国务卿鲍威尔亲自在联合国安理会现场展示伊拉克的“化学武器”。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但是这场战争是值得的,因为我们给他们带去了民主,带去了多党制,这个还是值得的。至于有人员的死亡,那是民主的代价,那是值得的。当时我就听到两个人,一个是当时的埃及外长,现在的阿盟秘书长盖特,另一个是当时的阿盟秘书长穆萨,两个人都说,美国要给我们中东地区带来的民主就是这样的,我们看到了,太可怕了。
在小布什看来,伊拉克死多少人不重要,当时会场上也不客气,真是一片嘘声,但人家不在乎,“普世价值观”、“民主”那些东西有多种标准,咱们还是要客观一点、实际一点,用实际的案例来说清这个东西。
提问:主持人好,两位老师好,我是来自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李立阳。刚刚听了两位老师介绍周恩来总理的事迹非常受触动,在上世纪的50年代,周总理曾经四次地访问印度,致力于解决中印的边境问题,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我们和印度之间也保持着良好的态势。在去年的6月,中印的边境爆发了冲突,我们国家戍边卫士们誓死捍卫国土的事迹也感动着国人。我想就此请教两位老师,您如何看待这场冲突?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背景下,我们国家对待中印问题上的策略和态度,同周恩来总理那个时期有什么不同?
张维为:我当时80年代在外交部做翻译,印度和印度周边国家,我一个没落全部去访问过,实际上中印边界1959年就有冲突,到后来1962年,印度故意地挑衅,我们是忍无可忍,最后发生了中印自卫反击战,32天,印度溃不成军。
当时有个澳大利亚人叫马克斯韦尔,他写了一本非常详尽的中印边界战争,里边有很多对周恩来的采访。周总理他那个时候,先后四次访问印度,在正式大规模冲突之前就希望能够找到和平解决的方法,我们今天在印度问题上,这一点是一致的,始终把政治考量放在第一位的,我们考虑到中国、印度都是两个大国,千万不能老死不相往来,要保持一定程度的正常关系。
吴思科:讲到周恩来总理当时处理跟印度关系的时候,我记得他有一次跟埃及当时的总理,谈到中国外交上的哲学思想时,一心想把这个关系缓解下来,重视这个关系。用了一个传统的观点叫退避三舍,周总理当时也特别讲到了,退避的情况下,对方有可能是两种,一个看到我们有能力而且谦让它,它应该见好而收。
另一种认为我们软弱可欺,那下一步中国就是“来而不往非礼也”,在现在的背景下又有一些新的变化,印度的民粹主义很厉害,再加上这几年美国的闹腾,特别是特朗普的时期,把“亚太再平衡”搞成了“印太再平衡”。抬印度,捧印度,让印度在这个地区发挥大作用来遏制中国。印度也是很膨胀,所以我们也特别要警惕它,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往好的方面引导。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刘惠 
-
美国新增确诊15494例、死亡313例
2021-06-28 06:57 美国一梦 -
庆祝建党百年大型文艺演出调整至6月28日
2021-06-28 06:56 建党百年 -
中纪委网站:嘚瑟在群众眼皮底下的送礼风得到有效遏制
2021-06-27 22:09 廉政风暴 -
伊朗宣布不再将核设施内部信息交给国际原子能机构
2021-06-27 21:33 伊朗局势 -
用好红色资源,总书记再次强调
2021-06-27 20:58 建党百年 -
为何说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是伟大的政治创造?
2021-06-27 20:56 -
香港终审法院、高等法院首席法官明日赴京庆祝建党百年
2021-06-27 20:10 建党百年 -
成都警方:三名打人外籍男子已陆续被挡获
2021-06-27 19:23 -
浙江建德:农夫山泉相关产品原料无福岛采购
2021-06-27 19:16 福岛核泄漏 -
教师被实名举报涉嫌骚扰女学生 华中科大:调离岗位
2021-06-27 19:15 -
《中国共产党一百年大事记》将出版
2021-06-27 18:11 建党百年 -
七一前夕 习近平主持了一次特别的学习
2021-06-27 17:40 建党百年 -
杨利伟《太空一日》入选教科书,“惊心动魄”
2021-06-27 16:46 航空航天 -
第一观察|建党百年前夕,政治局这次集体学习有何特别之处
2021-06-27 16:40 建党百年 -
林郑月娥明日将赴京出席建党百年庆祝活动
2021-06-27 16:00 建党百年 -
香港财政司长:将就数字人民币在香港使用进行技术测试
2021-06-27 15:35 香港 -
首场新闻发布会:介绍新时代党史和文献工作
2021-06-27 15:22 建党百年 -
曾求“一间陋宿供母子济身”的清华学生,毕业了
2021-06-27 14:40 -
台湾新增89例确诊、9例死亡病例
2021-06-27 14:37 台湾 -
缉毒一线民警戴着墨镜出席发布会,遮得严严实实
2021-06-27 13:02 禁毒战争
相关推荐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评论 20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评论 176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评论 153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评论 116“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评论 253最新闻 Hot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他来中国了
-
斗争升级!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
外媒紧盯中方“警告”:孤立中国,特朗普恐难如愿
-
特朗普称未来三天公布俄乌和平方案,美媒曝细节
-
工业电化学奠基人郭鹤桐教授逝世,享年95岁
-
挑衅!英军高官:台海问题,准备好了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
谁将继任教皇?
-
石破茂再发狠:不打算唯命是从
-
国际乒联最新排名:雨果升至男单第3
-
最高竟达3500%!剑指中企,美国又动手了
-
“美国自毁前程,中国肯定乐坏了”
-
男子早高峰爬上猎德大桥顶部,广州交警回应
-
特朗普再次抨击鲍威尔:美国几乎没有通胀,他总是降息太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