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维为《这就是中国》第89集:席卷西方的民粹主义
最后更新: 2021-01-31 12:28:35“民粹主义最大的问题是理性的缺位。在西方现在这个现行的民主模式下,民粹主义几乎是必然的。”
“民粹主义之所以能够发展得这么快,是西方的政治制度提供了传播的渠道。它不受任何的限制。”
“我们要如何准确地来界定民粹和民主?”
1月18日,在东方卫视《这就是中国》第89期节目中,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和研究员宋鲁郑先生对席卷欧美的民粹主义进行了解读。以下为观察者网根据节目内容整理的文字稿。
张维为:
今天和大家谈一谈席卷西方的民粹主义。民粹主义这几年成为中国人比较熟悉的一个词汇,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2016年时,美国选出了被普遍看作是一个长于利用民粹主义来实现自己目标的政治人物特朗普。
在英文中民粹主义的表述是populism,一般翻译成民粹主义、大众主义、或者平民主义,通常指长于哗众取宠,打民意牌,甚至招摇撞骗,不在乎国家的整体和长远利益,只在意情绪的宣泄、一时的喝彩或者选票,政策也随大众情绪摇摆的情况。一般认为,民粹主义最大的问题是理性的缺位,最终给人民利益带来巨大的损害。
早在10年前,我在和“历史终结论”作者福山的那场辩论中就对他说过,我看衰西方的民主模式,一个重要原因是这个模式没法解决我称之为“低智商的民粹主义”的问题。当时我用的英文词是“simple-minded populism”。美国政治制度不仅解决不了这个问题,而且我认为会越来越严重。
当时福山先生很自信,回答说:“美国最伟大的总统林肯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你可以在一段时间里欺骗所有的人,也可以在所有时间里欺骗一些人,但不可能在所有的时间欺骗所有的人。’对于一个非常成熟的民主制度,我们有自由的言论权,有自由的评论权。所以从长期角度来说,人们最终还是会做出正确的抉择。”
我是这样回应的:“你很乐观,认为美国会汲取经验教训,不被民粹主义左右。但我自己觉得随着新社交媒体的出现,民粹主义会愈演愈烈,越来越严重,而且是一个大趋势。一个国家也好,一个社会也好,垮起来是很快的事情,不是一个简单的体制问题”。
十年来,特别是2016年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英国脱欧的公民投票、以及特朗普疫情防控如此溃败,治国理政如此荒腔走板,但还是得到美国近一半选民的支持,我们可以看到西方民粹主义愈演愈烈,民主的品质每况愈下。我认为,这种“低智商的民粹主义”最终将毁掉西方的未来。林肯的表述是很有魅力的,我们过去学英文时都背过,在哲学层面也是对的,但现实是非常骨感的。我们研究政治,一定要了解政治是有很多维度的,比如时间的维度、空间的维度、成本的维度等。我多次讲过一个例子:如果你丢了手机,我用哲理的方式宽慰你说:“没关系的,你这个手机还在地球上”,这能解决问题吗?
在西方现行的民主模式下,民粹主义几乎是必然的。政客为了拉选票就要讨好选民,作出各种各样的承诺,开出各种各样直接的、间接的福利支票。其直接后果就是今天几乎所有的西方国家都成为了债务深重、寅吃卯粮的国家。英国自由主义旗舰杂志《经济学人》早在2014年就发表过一篇封面长文,叫《反思西方民主》。它承认,“对民主最大的挑战既不是来自上面也不是来自下面,而是来自内部,来自选民自身。实践证明,柏拉图对民主制度会使公民‘整日沉迷于愉悦时刻’的担忧充满了先见之明。政府通过借债来满足选民的短期需求,忽视长期的投资,就会是这样的结果。”
当然,刚才讲的这些民粹主义是一般意义上的西方民粹主义。我今天想和大家探讨近年出现的更为严重的民粹主义。这种民粹主义在政治、经济、社会出现深刻危机的时候就会兴起。德国上世纪30年代初魏玛共和国时期,希特勒利用德国百姓对于经济、社会危机的不满,特别是对于严重失业的不满,采用民粹主义的手段轻而易举地在1933年获得了37.4%的选票,成为德国议会的第一大党,最终祸害了德国和整个世界。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2016年特朗普获胜的美国大选。它的背景是美国多数百姓三四十年的实际收入在扣除物价后几乎没有多少增长。所以中产阶级规模不是在增大,而是在缩小。再加上新媒体、金钱、人工智能等的卷入,这一切为反智和民粹主义人物走上政治舞台提供了温床。
2008年美国引爆的金融海啸使美国百姓财富平均减少了大约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但美国的财富在这时还继续向最高收入的极少数人聚集。造成巨大灾难的这种金融扩张没有被遏制,而政治人物,包括在2008年带来激动人心承诺的奥巴马,最终也向华尔街屈服,用国家的税收拯救美国的超级富豪,引起美国民众的普遍愤怒,相信可以实现“美国梦”的人数降到了20年来的最低点,尤其年轻人更为悲观。一半以上的年轻人已经不相信资本主义是最好的经济体系。社会流动性日益下降,精英日益世袭化,年轻人改变命运的机会越来越少。
美国的建制派严重脱离美国的国情,对老百姓的真实生活不闻不问。我记得2016年,特朗普的竞选对手希拉里说,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的支持者中一半是“‘一群可悲的可怜虫’(The basket of deplorables),他们是种族主义者、是性别歧视者、是恐惧同性恋者、是仇外份子、是恐伊斯兰者等,随你怎么说他们。”这种美国政治精英对社会大众的嘲弄和蔑视也刺激了反建制的民粹主义思潮进一步蔓延,直至今天这种覆水难收的地步。
2016年美国大选时,美国政治的民粹化事实上分成两个极端,一个是以桑德斯为代表的左翼民粹主义,另一个是以特朗普为代表的右翼民粹主义。前者的诉求比后者要相对纯粹一点,主要目标集中在消除美国的贫富差距、保护劳工权利、反对不平等。他们抗争的目标也非常明确,就是以华尔街为代表的金融资本,还有美国劳工阶层视为威胁的全球化、全球自由贸易、跨国公司。
桑德斯在拜登宣誓就职上的样子已经成了全世界“P图高手”的新素材(图源:谷歌)
从公开发表的言论来看,实际上特朗普、桑德斯在这些问题上的立场没有太大差别。正因如此,特朗普和桑德斯的选民有着两党多年来第一次的高度重叠。右翼保守主义的新闻网站The Drudge Report在一项民调中让亲共和党的人选择一下他们喜欢的下一任美国总统是谁,结果桑德斯的得分仅次于特朗普。在经济民粹主义方面,特朗普和桑德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而且他们两人都体现了反建制、反精英的特点,使他们得到美国左右两派许多民众的认同。
但在政治立场上,两者差别巨大。对于桑德斯的拥护者来说,美国的问题全都在于资本主义。他们自称是社会主义者,把拥护桑德斯变成一种时尚。这些人对现有的美国民主体制不满,但仍然认为这个民主制度是可以改善的。可对于特朗普的支持者来说,美国需要的不是社会主义,而是文化民粹主义和种族民粹主义。这体现在特朗普反移民、美国利益优先、赤裸裸的白人至上的立场。特朗普不断地抛出各种招摇撞骗的极端言论:“中国对美国贸易顺差每年4500亿美元是掠夺美国”、“中国偷走了本该属于美国的工作机会”、“新冠疫情是中国病毒造成的”、“墨西哥移民多是强奸犯”等。
- 原标题:席卷西方的民粹主义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徐俊 
-
弹劾审判在即,首席律师“开溜”
2021-01-31 12:04 特朗普 -
脱欧一周年,英国跑来太平洋加群
2021-01-31 11:15 不列颠 -
“黄背心”又来!法国3万人上街示威
2021-01-31 10:31 法国见闻 -
迪拜:免费为民众提供中国疫苗
2021-01-31 08:28 新冠肺炎抗疫战 -
美国新增确诊15.6万、死亡3148例
2021-01-31 08:03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印度这里直接“拔网线”了
2021-01-30 22:16 印度惊奇 -
“中国不会像苏联一样崩溃,中美全面对抗将导致…”
2021-01-30 20:27 中美关系 -
马克龙呼吁严管社交媒体:威胁民主
2021-01-30 19:41 法国见闻 -
10天发42道行政令,美媒看不下去了
2021-01-30 19:15 美国政治 -
-
美州议员想出个“特朗普总统日”
2021-01-30 16:42 美国政治 -
别让政治操作扭曲市场运作的正常秩序
2021-01-30 16:42 -
“散户暴动,反映美国民众普遍仇恨”
2021-01-30 16:28 股市 -
澳贸易部长写了封信,中方没搭理
2021-01-30 16:20 -
荒谬!拒绝投送反华报刊,加拿大华裔邮差竟被停职
2021-01-30 16:12 反邪教 -
印总统自曝:已向中印边境增派部队
2021-01-30 15:28 龙象之间 -
“印尼这个曾经对西方人最友好的岛,现在受够了?”
2021-01-30 14:2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三名反华先锋逼候任商务部长表态:对华为,硬起来
2021-01-30 13:54 中美关系 -
马克龙也对阿斯利康疫苗起疑心
2021-01-30 13:23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又一中企状告美国政府
2021-01-30 13:13 大公司
相关推荐 -
中国不买美国液化气了,换中东 评论 40把中国货“藏”在加拿大,“我们赌特朗普会认怂” 评论 90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评论 458和特朗普一起“孤立中国”?欧盟拒绝 评论 58“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评论 157最新闻 Hot
-
中国不买美国液化气了,换中东
-
把中国货“藏”在加拿大,“我们赌特朗普会认怂”
-
涉及稀土,马斯克:正与中方协商
-
美国着急放风“即将与日印达成协议”,其实只是…
-
通用电气CEO:别打了,我们还没给中国交付...
-
哥伦比亚总统:我认为特朗普政府把我的签证吊销了
-
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
“孤立中国?东盟不会跟,否则…”
-
“中方对美方鸣枪示警:这回来真的,能一票否决”
-
“特朗普一声令下,美国几十年联越制华努力,白干了”
-
特斯拉净收入锐减71%,马斯克“认怂”
-
普京送给特朗普的肖像画长这样
-
美欧倒逼肯尼亚“转头”,“中国又拿下一局”
-
和特朗普一起“孤立中国”?欧盟拒绝
-
“特朗普把科研领导权让给中国,10年才能恢复过来”
-
鲁比奥要重组美国务院:在大国竞争时代,难以履行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