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学家建言2024中国经济”系列| 张军:助力民营经济,疫情时的一些帮扶政策应该延续
最后更新: 2024-03-01 07:46:012023年防疫政策放开之后,社会普遍对中国经济抱有期望,但现实却并不是想象的那样,很多人都感到困惑:怎么疫情放开了,经济恢复却没有达到预期?
在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以往常提的“三稳”,也从“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变成了“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预期管理”成为2024年宏观政策的施策重点。
在这个过程中,一直有声音呼吁对民营企业加大帮扶力度。对此,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军在接受观察者网“经济学家建言2024中国经济”系列访谈时,呼吁应该切实关注民营经济当下遇到的问题,实实在在出台针对性政策,比如在疫情期间对民营企业的减税、减租政策可以继续延续,管理层要倾听市场的声音,在解决短期问题之后再考虑中长期问题。
“经济学家建言2024中国经济”系列,是观察者网和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联合推出的重磅访谈节目,邀请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从房地产、地方债、乡村振兴、金融强国、高质量发展等诸多领域前瞻并建言2024年中国经济,敬请关注。
【访谈/观察者网 王慧 整理/房佶宜 林琛力 编辑/周小婷 朱敏洁】
观察者网:2023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这里的“三稳”和之前经常提到的“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相比出现了一些变化,最重要的就是“稳预期”替代了“稳物价”,并且放在首位,足见对“稳预期”的重视。您一直强调“要真正把预期管理放在决策的中心位置”。预期对于整个宏观经济来说意味着什么,和宏观政策又是什么关系?为什么预期管理这么重要?
张军:我一直说,宏观经济政策管理的核心应该是预期管理,但过去我们不怎么重视预期管理。所有政策的目标,都希望能对冲短期的经济波动,而经济短期内波动的背后实际上是预期的波动,即大家的看法发生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包括投资者、企业、家庭、金融从业者等在内的市场主体,对整个经济的看法是比较分散的,平均而言或者相互对冲后,会对经济保持相对比较稳定的情绪。
但如果发生了一些事,不管是内部的还是外部的,可能会在一段时间里,突然让大家的看法变得相对一致。大家都看好一个领域或者都看好经济时,需求一下子就超过了正常水平,经济就会显得过度繁荣。以房地产为例,在曾经十几年时间内大概就是如此,大家都看好它,就会出现过度繁荣,背后其实就是因为大家的预期相对比较一致。
反之,当大家都对这个行业或领域悲观时,就会出现经济低迷。而在正常情况下,预期不太会出现忽高忽低的巨大改变。过去这十年、甚至二十年里,我们可能没怎么经历情绪的忽高忽低,很少碰到这种情况,因此好像觉得预期管理没有进入到决策层面。
但今天我们看到,大家的看法可能在更大范围内变得比较一致,整个市场情绪发生剧烈变化。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中央非常关注预期,要进行预期管理。
当然,我们需要有一些技巧或工具,来对市场预期做一些引导,对过度剧烈的看法或情绪变化要做一些缓解工作等。这些都是预期管理很重要的内容,也是我在过去几年里多次强调预期重要性的原因。
观察者网:预期管理应该是政策制定部门和市场之间的双向沟通。您觉得放到国际上比较,我们国家的预期管理做得怎么样?哪些渠道或机制应该进一步完善,以及如何进一步完善?您有什么建言?
张军:那些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进行预期管理的时间已经比较久了,再加上现代央行制度经历了长时间的演进,他们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
可能平时大家在新闻报道中看到美联储的一些做法,但看了就过去了,没有停下来想一想,美联储为什么会这么做?其实这背后就有预期管理的需求。
预期管理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管理层要对经济进行预测。比如,美联储每个季度会发布一些对美国宏观经济的预测。我们经常会在媒体上看到美联储发布点阵图,即美联储的19名委员(注:美联储的管理层通常会由美联储理事会的7名委员,外加12家地区联邦储备银行的行长组成,不过美联储理事会并不总是7人。)要对美国经济的主要指标,如利率走向,独立给出自己的看法和预测,然后将他们的看法放到一张图里,用点标出来。公布以后,市场就可以了解美国的管理层是怎么看的。这是预期管理的一种方式。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图自视觉中国
我们国家发布统计数据的机构是国家统计局,美国则是经济分析局。很有意思的是,美国经济分析局发布的往往都是环比数据,一般是一个季度一个季度地发布。每年4个季度,环比数据可以告诉你这个季度相对前一个季度的变化。当然,我不是说它不会公布同比数据,出于跟其他一些国家进行比较的考虑,它也会公布同比数据。
而且,美国经济局不仅发布环比数据,还会把环比变成年化率,通常叫季环比折年率,也就是把季度的环比数据折算成年度数据,这样就会对市场起到引领作用。
预测是很重要的,市场很想知道管理层是怎么想的,是如何看待经济运行及未来走向的。所以,我们公布的数据要有前瞻性、预测性的功能,把季度数据折算成年化率,这样在第一季度时,人们就能知道全年的增长率大概是多少、利率大概在什么区间。
我们国家基本都是公布同比数据,这样就不太可能提前知道全年数据,一直要到第二年的1月中旬,才能知道去年全年增长了多少。
虽然同比跟环比数据各有优劣,但我觉得从宏观管理、预期管理的角度来说,环比数据更重要,即便它可能需要季节调整。美国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叫季调,经过季节调整,季度环比折年率是多少。我们一季度公布的GDP同比增长数据,跟季环比折年率算出来的并不完全相同。
所以有时候,一些普通观众看了媒体报道后,发现美国公布的比如二季度GDP增长率是5.9%,会觉得比我国增长还快,但其实它是季环比折年率,跟我们的按同比计算的季度增长率是不一样的。
观察者网:所以按您的说法,未来我国统计局公布数据时,可以考虑把环比数据也加进去。
张军:对,我现在强烈建议,国家统计局每个季度公布宏观经济的一些重要运行指标时,要把环比数据公布出来,同时也要把环比变成折年数据,赋予它预测功能。通过这个数据,我们不仅能知道实际上按照同比或环比的口径算出来是多少,也可以推算全年数据。
观察者网:这样也有利于市场主体的决策和判断。
张军:对的,管理层和跟市场主体之间是要不断磨合的。
管理层怎么想、怎么看、怎么预测、怎么推算全年的经济状况,需要及时向市场说明;同时,市场也有自己的判断,市场上有很多机构也在做预测,很多大的金融机构都有首席经济分析师,会发布研究报告、预测报告,他们也希望就宏观经济走向及其当下运行状态的看法,跟管理层之间进行一定的沟通交流,最终是要寻找平稳,寻找共识。
所以,这个过程一定要透明,管理层的想法一定不能遮遮掩掩,数据一定要真实。
观察者网:怎么让市场声音更好得被管理层听到?
张军:这里面有很多渠道上的考虑,我相信在中国,管理层应该有相当多的渠道可以获得市场的想法或者市场在预期上的变化,选一些代表开座谈会只是一种方式,恐怕象征意义更强一点。
关键问题是,双方要建立起一些长期机制,形成相互的沟通磨合。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房佶宜 
-
刑法修正案(十二)正式实施,如何加强打击行贿?
2024-03-01 07:01 依法治国 -
国台办主任宋涛会见国民党副主席夏立言一行
2024-02-29 22:29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出版发行
2024-02-29 20:18 文化 -
16省份披露去年罚没收入:广东是宁夏约27倍,重庆增速最高
2024-02-29 19:40 基层治理 -
国民党副主席对撞船事件遇难同胞家属表达慰问
2024-02-29 18:35 两岸关系 -
山西省委原副书记商黎光被双开
2024-02-29 17:08 廉政风暴 -
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24-02-29 17:00 中国经济 -
神十七航天员预计4月底返回地面,今年发射神十八、十九号载人飞船
2024-02-29 16:10 航空航天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稿
2024-02-29 15:45 -
去年我国学前教育在园幼儿4093万,较上年减少534.5万
2024-02-29 15:39 -
政协委员:建议在粤港澳大湾区实行更为开放的签证政策
2024-02-29 15:05 -
20分钟深圳↔珠海!全球首条跨海跨城电动空中航线首飞成功
2024-02-29 14:31 -
中央环保督察:甘肃一高尔夫球场未按要求取缔,当地多次谎报
2024-02-29 13:48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张军:我们需要新一轮财政体制改革,虽然很难但必须走出这一步
2024-02-29 13:13 经济学家建言2024中国经济 -
张军:政府财政支出要和公众需求相匹配,避免矛盾越来越尖锐
2024-02-29 13:13 经济学家建言2024中国经济 -
速度和质量哪个重要?张军:高质量发展阶段,不能为了增速死要面子
2024-02-29 13:13 经济学家建言2024中国经济 -
“稳预期”成第一,释放了什么信号?
2024-02-29 13:13 经济学家建言2024中国经济 -
张军:强烈建议公布中国经济季度环比数据
2024-02-29 13:13 经济学家建言2024中国经济 -
张军:民营企业还没缓过来,不能一下子把帮扶政策都取消了
2024-02-29 13:13 经济学家建言2024中国经济 -
河南一地大片麦田被毁?官方回应
2024-02-29 11:52 聚焦三农
相关推荐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评论 7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评论 133“英伟达很急:别再卡了,中国自研芯片已突围” 评论 100“痛苦!关税战被中方拿捏,美国只能二选一” 评论 86“中国人很团结,就连亲美人士都认为必须对抗美国” 评论 204最新闻 Hot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
遭美施压限制对华接触?英财相:蠢死了
-
加总理扬言:除了中美,还有其他人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
“英伟达很急:别再卡了,中国自研芯片已突围”
-
印尼让步了
-
“痛苦!关税战被中方拿捏,美国只能二选一”
-
西藏日喀则市原副市长张云宝被查,长期在水利系统工作
-
轮胎高速路上狂奔后滚进服务区致人死亡,重庆警方通报
-
中国在智利合建天文台项目,美国又伸黑手
-
哈佛一下子更有钱了
-
“再没进展,我们就撤”
-
“正事不干杂事一堆,特朗普让美国科研机构‘彻底崩溃’”
-
“中国人很团结,就连亲美人士都认为必须对抗美国”
-
又一位科学家回国!曾供职美顶尖能源实验室
-
撑不住了?特朗普暗示降低对华关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