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方远:拒绝陆生入健保,不是说台湾是个讲人权的地方吗?
关键字: 陆生陆生健保陆生健保案两岸关系政治化台湾大学台湾高等教育11月27日,台湾“立法院”国民党团原定在此会期推动将陆生纳入健保,但因台联党团反对,占有多数席次的国民党团选择退让,“暂不予处理”,使得陆生纳入健保再度流产。
此案引发台湾社会对于陆生应否纳入健保的争论,一如以往反对的力道还是不小,早前有“原疾病管制局”副局长施文仪在Facebook公开发文反对陆生纳保,理由是陆生不属于“全民”;近日则有台大医师贴文反对,认为将陆生纳保是在“抱中国人的大腿”。在台读书的境外生(留学生、侨生、港澳生)早已被纳入健保,但唯独陆生纳保始终难以推动,归根究底,与台湾高等教育高度产业化,以及社会对于陆生的认知与想象有关,从而得以被上纲为高度政治化的议题。
2011年被称为“陆生元年”,因为台湾政府开放陆生来台修习正式学位,一改过去陆生顶多只能来台湾交换半年(一学期)的短期交流。然而,自豪于自由民主的宝岛却是用“三限六不”来欢迎憧憬台湾的大陆学子:限制采认原大陆毕业学校、限制陆生赴台总量、限制采认医学和关系国家安全领域的专业;不加分、不提供奖助学金、不影响招生名额、不允许打工、毕业后不可留台就业、不开放报考证照。除此之外,一开始陆生本科无法报考台湾的“国立”大学(研究生除外),只能报考私立大学,此规定直到2014年初才松绑。
11月18日,国民党“立院”党团今由“中央政策会执行长”赖士葆、书记长林德福、副书记长王育敏和“立委”吴育升行在党团办公室召开“蔡英文看人给人权 陆配陆生无人权”记者会
先不谈陆生在台湾社会的处境,他们就学期间所承担的经济压力是远远超过本地学生,甚至超过外国留学生。首先,陆生的学费标准高于本地学生,以台大2015学年度公布文学院、社会科学院与法律学院的学费标准为例,本地生与侨生(含港澳生)一学期的学杂费为新台币25230元,而陆生则比照外国学生为新台币50460元,是前者的两倍。问题在于,台湾政府不提供陆生任何的奖助学金,也不允许校外打工(早期还禁止担任校内的研究或教学助理),陆生在台的经济来源显然大部分还是得靠家里资助。相较之下,外国留学生的经济条件便较为优渥,他们可以申请台湾“外交部”提供的“台湾奖学金”,每月领取新台币三万元。不过,优秀的陆生还是有争取奖学金的机会,但这笔经费完全靠各校或各院系自筹,专款专项用于陆生,得不到来自官方的任何支持。
其次,陆生在台生活面临的另一困境是医疗。陆生是台湾大学校园里唯一没有被纳入健保的学生群体,在高额的医疗费用之下,他们在台湾禁不起大小病痛,生病了也不敢轻易踏入医院求诊,因此陆生一般会从家里携带各式药品来台,或是在台湾向保险公司购买商业医疗保险。2012年曾有一位淡江大学的陆生突发重病,自购的医疗险完全不够支付每天上万元新台币的住院费,高达20多万的沉重医疗负担最后是靠学校紧急拨款与同学募款才度过难关。与陆生一样渡海来台求学的侨生、港澳生与外国留学生则早已纳入健保,但陆生却受限于《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将其身份定义为“停留”而不是“居留”,因此被拒于健保之外,成为健保体系的孤儿。
陆生在台不公平的医疗待遇,为人垢病已久,2012年马政府曾研议修法将陆生身份由“停留”改为“居留”,以适用健保规定,直到现在陆生纳保的修法草案仍被卡在立法院里。陆生纳保的反弹力道除了来自反对党之外,台湾社会则是出于误解以及对于陆生身份的疑虑而加以反对。较为极端的反对者认为台湾的医疗资源不该提供给“敌国”人士,有的甚至主张陆生与所有境外学生都不该纳入健保;而普遍的反对声音则认为,陆生并非“本国”公民,而且健保财政已不佳,若将陆生纳保恐怕会拖垮财政。
细究这些似是而非的反对理由,其实都难以成立。陆生若纳入健保,按健保保费的分类规定,陆生属于第六类“其他地区人民”,他们要负担60%的保费(每月自付新台币749元),另外40%则由政府负担;政府40%的补助是直接进入健保基金支应其他民众医疗费用,而不是进入陆生个人的口袋。而且,陆生作为青年群体,本来就较为身强体壮、不易生病,能用到的健保资源并不多;根据2012年台湾的健保数据显示,全体纳保人平均每人医疗费用为新台币22653元,20至24岁平均每人医疗费用为8916元,外籍生平均每人医疗费用为3879元,因此陆生纳保非但不会拖垮健保财政,反而有助于健保财政收入。再换个角度想,2014年正式在台修读学位的陆生仅有5881人(台湾“教育部”统计资料),占不到当年健保实际保险对象人数2362万2千人的0.1%,对整体健保财政与资源的影响并不大。全民健保与一般商业保险不同,前者的性质基本上是社会安全网络的一环,只要长期生活于此的人,不分地域,都应该加入这个网络,不只是自助更是互助,共同保障网络的稳定,因此陆生本来就不该被排斥在外。
陆生在台湾多姿多彩的学习生活背后,还得承受社会舆论以及政策的歧视。但是台湾的高等教育却不能少了陆生,台湾现在也希望技职教育体系有更多的陆生生源,所以11月7日马英九在历史性的“习马会”上,特别向习近平争取开放更多“专升本”的学生来台就读。
2011年开放陆生来台修习正式学位之后,尽管报考人数逐年增加,但增加的幅度并不大。以本科为例,2011年报考人数1569人(招生名额1488人),2012年报考人数2153人(招生名额1566人),2013年报考人数1880人(招生名额1732人),2014年报考人数3404人(招生名额1988人),2015年报考人数3572人(招生名额2134人)。事实上,来台就读的陆生正赶上台湾高等教育的寒冬期,此环境因素影响了他们在台湾所受到难以扭转的不公平待遇。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小婷
-
日本人大幅抛售美国国债,逼停特朗普? 评论 101“关税犹如泰山压顶,将‘不可逆转’伤害美国经济” 评论 98“史无前例”,英国政府将接管英国钢铁公司 评论 180“特朗普关税增加金融危机风险,欧洲需要答案” 评论 37美国小企业哀叹:我们呢?我们的活路在哪里? 评论 186最新闻 Hot
-
“特朗普关税增加金融危机风险,欧洲需要答案”
-
美伊首轮间接谈判结束,伊朗外长:双方希望在最短时间内达成协议
-
美国小企业哀叹:我们呢?我们的活路在哪里?
-
“特朗普家族全面参与加密货币项目,获利近10亿美元”
-
旅美数十年后,中国明星数学家夫妇回国
-
美国低调豁免部分商品,“对华关税现首个松动信号”
-
探访义乌后,法媒感叹:美国订单少了,士气反而更高
-
“对抗中国主导地位,特朗普盯上太平洋海底”
-
“一团糟!关键是,各国能忍到几时?”
-
“美国既非全知,亦非全能”,毛宁分享肯尼迪讲话
-
又威胁上了!“再偷水,我就加税”
-
“骑虎难下!对美国人来说,真正的痛苦即将袭来”
-
“中国尊重合作,比特朗普要人拍他马屁,更受全球欢迎”
-
马斯克“不安”了
-
AI(诶哎)还是A1(诶万),美教育部长傻傻分不清楚
-
“中国药活性成分性命攸关,美国被卡脖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