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岚峰:这次的韩春雨论文撤稿事件能说明什么?
关键字: 韩春雨事件韩春雨撤稿科学研究可重复性人品专利只有当研究者找到了“时灵时不灵”的原因,掌握了“灵”的条件,把结果改进到了在这些条件下“永远都灵”(就像段誉武功大成之后那样),论文才能发表。如果科学对可重复性的要求没这么高,就会沦为“灵异事件报告”,跟占星术、通灵术之类没多大区别了。
韩春雨撤稿声明中提到的图4 图据《自然-生物技术》网站
因此,一篇科学论文在发表时,必须提供足够多的技术细节,以让读者能够重复自己的工作为标准。以我的专业“理论与计算化学”为例(计算相当于“数值实验”),当你在报道一个计算结果时,你必须清楚地描述你计算的体系(有哪些种类的原子,这些原子各有多少个,这些原子处于什么位置),还需要给出计算方法(例如“B3LYP密度泛函方法”)、计算软件(例如“Gaussian”某某版本)、计算参数(例如“基组”、“能量截断”)。如果有读者不能重复你的结果,来联系你的时候,你还有义务帮助他解决问题,告诉他更多你的计算的细节。
许多人以为,在论文里不应该把技术细节写得太详细,小心泄密。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误解。科学界的人都知道,论文跟专利有本质的区别。小心泄密的是专利,因为有商业目的,希望别人不能重复。而论文是对基础研究成果的公开宣布,目标就是让别人都能重复,完全没有保密可言。如果涉及商业或军事机密,研究者就只会申请专利,不会发表论文了。
但凡是在科学期刊上发表的论文,都意味着作者已经同意这个工作完全没有秘密可言,希望尽可能多的同行知道和重复。实际上,令大多数研究者沮丧的是关心自己工作的同行太少,而不是太多。来重复结果的同行越多,研究者就越开心。
生物学研究的对象比物理学、化学复杂得多,所以可重复性一般要差一些。这一组细胞能做出来的结果,另一组细胞做不出来,是常有的事。对此,我们抱有充分的理解。但这只是降低我们对生物学研究结果的“期望”,绝不是降低“标准”。无论什么学科,发表论文就意味着有义务让读者都能重复结果,这个标准是普遍的。生物学研究的可重复性比较差,只是让我们理解生物学论文的撤稿率为什么比较高,绝不等于说一篇不能重复的论文,因为它属于生物学就可以接受了。
因此,韩春雨的论文被《自然·生物技术》撤回,性质是很严肃的。在科学上,这等于宣布这篇文章的结果完全不可信,确认了世界各地许多研究组反映的不能重复此文结果的事实。这绝不能用“有一些技术诀窍没有找到”来通融,因为如果有一些技术诀窍没有找到,不能保证结果的可重复性,那么这篇文章在一开始就不应该发表。保证结果的可重复性,是作者的责任,不是其他人的责任。
这还是好的可能性:韩春雨的实验结果确实做出来了,只是别人重复不了。如果是坏的可能性,即完全是造假,那性质就变了,成了严重的学术欺骗,这种行为绝不会被科学共同体容忍,相关责任人的学术生涯就该结束了。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这样的事,例如美国的肖恩、日本的小保方晴子。现在大家都很关心韩春雨是哪一种情况,有没有造假,这需要进一步的调查。
事实上,尝试重复别人的结果,也是需要成本的。全世界数以百计的实验室为了重复韩春雨的实验,花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可能已经价值上亿元,相当于这么多钱打了水漂。这还没有考虑这些人力物力财力如果投入到好的研究方向上去,原本可能取得的成果(即“机会成本”)。如果你是一个研究生,被这样一个误入歧途的研究耽误了进度,你会作何感想呢?
在科学方面,韩春雨的实验有没有做出来、有没有继续研究的价值,还没有定论。
韩春雨(资料图)
这次事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就是韩春雨层出不穷的借口。为什么别人重复不出来?因为别人的细胞被污染了,实验者的操作技术不过关。为什么不公布支持你的科学家的名字?因为怕他们被卷入舆论漩涡,遭到攻击。为什么不公布原始数据,在监督下公开进行实验?因为这是“有罪推论”,“让我自证清白是明显给我设的套”。最神奇的说法是:“今年8月,校方突然停电造成了实验室的实验材料全部损坏,让我一直很被动。”这样也行?!
一个特别荒谬的插曲是,2016年10月8日《科技日报》采访韩春雨时,有这样的对话:
科技日报:您的意思是您已经明确知道有人已经重复出来了是吗?方便告诉我们具体是谁么?是国内科学家还是国外科学家?
韩春雨:是的,我当然知道,但不能告诉你,说出来了那些人就会受到骚扰。那些说不能重复的人不也都是匿名么?
科技日报:现在有重复失败的科学家向我们表示愿意实名。
韩春雨:那就让他们实名说呗,他们要是愿意实名出来,我们就让重复实验成功的人实名出来。
可是几乎是话音刚落,2016年10月10日,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温州医科大学等科研院所的13位科学家发表实名声明,称他们无法重复韩春雨的实验结果,呼吁对韩春雨启动调查。这已经满足韩春雨说的“他们要是愿意实名出来”的条件了吧?该“让重复实验成功的人实名出来”了吧?但是没有!
2016年10月11日,韩春雨再次接受科技日报采访:
对于13个科研人员实名公布无法重复实验,他依然认为细胞污染的可能性最大。至于谁重复出了实验,他暂不方便透露。“请求大家再有一点耐心。我还是之前的说法,很快将会有新的消息。”韩春雨说。
这是什么行为?这是说话不算数,自食其言!没有任何理由可以为这种抵赖行为辩护。在日常生活和商业活动中,任何一个人这样做事,出尔反尔,食言而肥,信誉都会破产,更不用说在最追求严谨的科学界了。
如前所述,生物学实验重复不出来是常有的事。如果韩春雨及时地承认错误,坦诚地跟同行交流,那么这也不会成为什么大事,大家都能够理解。但是他一直不承认错误,推三阻四,委过于人,再加上赤裸裸的说话不算话,这性质就严重了,完全毁掉了自己的信誉。你会愿意跟这样的人合作吗?
普通群众由于对科学界的规范不了解,所以经常有许多误解。在韩春雨撤稿之后,仍然有许多人对此发表了令人哭笑不得的看法。例如在凤凰新闻“韩春雨在《自然·生物技术》杂志发撤稿声明下面的评论区中,就有不少智商捉鸡的评论。我们来分析几个,作为镜鉴。
我看维护 [陕西省西安市网友]:
科学的发展绝对应该允许失败!!!只要是做了,不是虚假的!!!“失败是成功之母思想”在科学研究界绝对应该是第一位!!!我不懂很多喷子为何喷失败的科学家,是你们的心里有问题还是卑鄙的人格在作祟?????
解读:科学发展当然允许失败,爱迪生搜索几千种材料做灯丝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但问题在于,“失败”不等于“错误”。你发现某个东西达不到预想的效果,这是“失败”。你说你做出了某个结果,可是别人都重复不出来,这说明你最初的报道是个“错误”。科学界当然要纠正错误,否则正确的东西怎么能脱颖而出?
下关条约 [重庆市网友]:
另外,我们其实可以看到,美欧这类最新科研成果一般都不快速发表。而是都要压上几年,当后续成果出来后或者根本看不到后续科研成果而本身科研结果不令人满意时才公开对外发表,所以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大多数时候看见的都是两三年前或者更早的科研成果发表。还没有像韩春雨这种研究出来就在国外科研刊物上发表的。这主要是我国科研经费申报机制,学术机制某些弊端,总觉得在国外期刊上发表了,才是国际先进的,有种崇洋思想在里面,导致我国不少科研成果在国外泄密。
解读:谁说美欧的科研成果都要压上几年的?这完全是臆想。实际上,只要是基础研究,作者都希望尽快发表。原因很简单,你不发,不定什么时候别人就做出来发了,到那时你的文章没了创新性,就没办法发了。为了争夺优先权,不少科学家几乎已经是打得头破血流了,你居然认为他们会把自己的结果压上几年?之所以在国际学术期刊上看见的大都是一段时间以前的成果(但一般没有“两三年”这么长),是因为审稿需要时间,而且审稿人如果提出修改意见,作者也需要时间增补实验或计算。
2016年8月,财新网记者实地探访了韩春雨位于河北科技大学河北省药用分子化学重点实验室楼三、四层东南角的实验室。韩春雨实验室管理现状令人堪忧,试验区和办公区合二为一,研究人员不带手套做实验,学生在实验台上吃外卖,脚下的垃圾桶里,堆满了生活垃圾和实验垃圾。(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就以韩春雨在《自然·生物技术》的论文为例,此文最初于2015年6月3日投稿后被杂志收到,2016年3月21日接收,2016年5月2日发表,从投稿到发表将近一年,这是很正常的流程。此外,前面已经解释过,公开发表的基础研究完全没有泄密可言。如果这会泄密的话,那外国科学家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比中国科学家的多很多,你说中国从他们那里拿到的秘密是不是更多呢?把发表论文当成泄密,是一种受迫害妄想症。
旁观的傻子 [江苏省南京市网友]:
别成天的喊人家骗子骗子的,相对论提出的时候又有几个人能读懂,自己不学无术,还成天的攻击别人,为什么不能放下身段向别人请教,积极的去原创沟通,参与,即使证明失败了,但是参与了自己也能提高,比那些红卫兵要多了。
解读:总有民科把相对论拿出来挥舞,当作护身符。实际上,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的论文完全符合科学规范:发表在正规的学术期刊上,做出了定量的预测,解决了实验的疑难(迈克尔孙-莫雷实验原本以为能够测出地球在宇宙中运动的绝对速度,结果却是完全测不出来)。
所以狭义相对论一出来就很快被科学界接受了,爱因斯坦也一跃从名不见经传的专利局职员变成了科学界的泰斗。所谓“世界上只有xx个人懂相对论”(有说12个的,有说12个半的,甚至还有说3个的),只是记者夸张的说法而已。对普通民众来说,相对论当然难以理解。但对同一领域的科学家来说,哪有那么难懂?
相对论又不是爱因斯坦的专利,其他很多科学家对这个领域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例如庞加莱、洛伦兹、爱丁顿、泡利、史瓦西,还有中国的周培源。“自己不学无术,还成天的攻击别人”,正是民科的写照。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武守哲
-
“遭反对后,特朗普考虑放宽对中国船只收费” 评论 154“苹果遭背叛!之前让迁出中国,现在又整这死出…” 评论 150美防长又抹黑,我使馆驳斥 评论 96美国人边囤货边抱怨:中国商品物美价廉,凭什么受罚? 评论 143“八年了,所有美国制造商都劝我们:回中国生产吧!” 评论 102最新闻 Hot
-
“遭反对后,特朗普考虑放宽对中国船只收费”
-
离大谱!特朗普经济顾问:建议各国直接给美国开支票打钱
-
特朗普吹嘘:我一威胁征100%税,台积电乖乖就范
-
“非常严重的科学事件”,美国又对华下黑手
-
“特朗普可能最先低头”
-
同时换掉心脏和肝脏,台湾歌手TANK发声:感谢祖国
-
美媒警告特朗普:关税换不来尊重
-
“中国已占上风,但美国仍有优势”
-
“苹果遭背叛!之前让迁出中国,现在又整这死出…”
-
内斗升级!“问关税怎么办,四个人四个说法”
-
特朗普粗鄙羞辱谈判各国
-
“你个共和党人,想造反”
-
美国:对不起,我们又改了
-
他喊话欧盟:对中国,还不快调整
-
日本:国难当头,要不给国民发点儿钱吧
-
马斯克又骂纳瓦罗“傻蛋”,白宫打圆场:男孩嘛,都这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