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滨:被误读的冷战与乔治·凯南?
最后更新: 2021-11-05 16:58:52【导读】 旧冷战(1947-1991)渐行渐远,新冷战呼之欲出。相隔70余载,美国两任驻俄大使(乔治·凯南和迈克尔·麦克福尔)都质疑他们各自时代的冷战。这也许纯属巧合。新一轮冷战能否成形,还要拭目以待。然而,美国的俄罗斯问题研究学者对时局的判断和把握,还是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不同的观察视角。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于滨】
一、麦克福尔:中国不是苏联
8月10日,美国前驻俄罗斯大使(2012-2014)迈克尔·麦克福尔(Michael McFaul)在《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杂志撰文,驳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罗伯特·奥布莱恩 (Robert O’Brien)在 6月26日讲话中的冷战观念以及对中国领导人的诋毁。1麦克福尔认为,中国与苏联有很多不同之处,不可相提并论:首先,中国实行的是开放型、国际化的市场经济,使人民享受着自主和丰富的经济生活;其次,苏联对外奉行扩张政策,而中国没有对外扩张的意识形态;最后,中国至今并未出手颠覆过任何外国政权,或通过政变、武装暴力扶植一个亲中政权,中国收紧对港政策, 因为香港主权属于中国。
麦克福尔认为,美国的对华政策应建立在“现实的中国”(China as it is)基础之上,而非美国人“想象中的中国”。美方需要准确评估和应对中国的威胁,但把冷战期间的苏联与现在的中国类比于事无补。在美国的中国人并非人人都是间谍。老挝和卢旺达进口中国电讯器材,加纳或意大利与中国“一带一路”对接,并不会导致自由和民主制度在世界范围内受到攻击。
美国前驻俄罗斯大使(2012-2014)迈克尔·麦克福尔(Michael McFaul)
二、乔治·凯南与被误读的冷战
虽然麦克福尔文中对中国的描述还是少不了一些套话(如专制、独裁等),但在如今反华甚嚣尘上、中国已经被彻底妖魔化的美国政治空间中,此文总体上相当理性,也不乏历史深度。
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当下的美国居然也充斥着一种争先恐后“创造历史”的激情。特朗普本人对登上总统山(Mount Rushmore)念念不忘。2奥布莱恩讲话之后,国务卿蓬佩奥7月23日刻意在开创中美关系的尼克松总统图书馆,模仿1946年丘吉尔的著名“铁幕”演说,发表了《中共与自由世界的未来》的重磅演讲3, 迫不及待地把中美两国拖入新一轮冷战。这种几乎难以遏制的再创冷战的冲动,主要建立在一个基本认知: 既然美国赢得了与苏联的冷战,也必定能够赢得对华的新一轮冷战。然而,这种以简单的输赢建构的冷战认知,与真正的冷战历史大相径庭。
在麦克福尔看来,冷战的绝大多数时间里,西方其实对胜算并无十分把握。美国在冷战中也多有过分之举(excesses), 如麦卡锡主义、“导弹差距” (missile gap,即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军工集团通过夸大苏联核武库的威胁,以争取更多军费开支)、完全没有必要的悲剧性的越战、支持极右独裁政权和南非种族隔离等。冷战期间发生过大大小小130场战争,2000万人生灵涂炭。美国既深度卷入,也深受其害。如果将今天的中国与苏联相提并论,美国有可能会重犯上述错误。
麦克福尔对冷战的评判,与乔治·凯南(George Kennan)的看法极为相似。虽然凯南因提出“遏制”理念被称为“冷战之父”,但1946年2月他从莫斯科发出的“长电”(Long Telegraph,一般说法是8000字,后来查证是5200字)本意仅仅是告诫读者:苏联不是美国的盟友(never be friends)。而时任国务卿艾奇逊却抓住“遏制”一词无限“挥霍”,打造成高度意识形态化的“杜鲁门主义”,凯南本人对此十分不满。杜鲁门演讲数天后,正在美国战争学院(National War College)任教的凯南在对全体学员的演讲中逐条批判了“杜鲁门主义”(deconstruct Truman's doctrine),听者无不为之震动。冷战的成形,其实有相当的偶然因素。凯南上世纪五十年代重返学界后,一直对美国的外交政策持批评态度,直至2005年去世。4
1992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争取连任的老布什大肆渲染美国“赢得”了冷战,凯南在《纽约时报》反驳道:“没有任何国家、任何政党、任何个人‘赢得’了冷战。这是一场漫长的、耗费巨大的对抗,双方均极力夸大对方的实力和敌意。冷战也损耗了双方海量的经济资源……而对此既无预知,更无准备。”5
凯南对冷战的批评不仅是基于冷战本身,也深受他本人对美国历史的认知,尤其是美国第六任(1825-1829)总统约翰·昆西·亚当斯(John Quincy Adams)对美国外交的界定,即著名的“美国不要到世界上到处寻机除暴” (America... goes not abroad, in search of monsters to destroy)的告诫,凯南几乎将其奉为箴言,无处不谈。不仅如此,凯南在其后半生十分担忧美国滥用武力的行径,认为美国对世界造成的危险,尤其是核威胁,与苏联不相上下。对美国人民来说,遏制美国自身的冲动,比遏制苏联更为重要。6
对凯南的外交理念,特朗普的外交团队不仅视而不见,而且肆意曲解。2019年4月,时任美国国务院政策研究室主任凯润·斯金纳(Kiron Skinner) 曾透露,国务院正在制定类似乔治·凯南当年的“遏制”大战略,以应对“非白人”的中国。715个月之后,蓬佩奥一锤定音。美国当局抛出的对华新冷战,不仅继续背离凯南的初衷,而且严重误读冷战历史。
其实,凯南认为美国对苏政策的第一道防线是在本国国内。越战结束后不久,他在一场访谈中说:“没有人能够对我说,美国已经成功地解决了犯罪、毒品、教育下滑、城市衰败、色情泛滥等各种各样的问题。美国只有首先重新振作,我才会告诉你如何应对俄国人。”8
44年之后,美国深陷新冠疫情,民不聊生,作为前驻俄大使的麦克福尔也强调美国应该致力于整合国内、振兴科研、提升教育、改善医疗、推进民主,总之,美国应该“在与中国的竞争中尽可能地提升自身能力,而非处心积虑给对方使坏 (trip its opponent)”。
“攘外必先安内”是古今中外的常识。无论是在选战还是执政中,特朗普言必称“让美国再伟大”。如今的美国政治极化、瘟疫肆虐、失业飙升,内政外行的特朗普政府,欲要在对外政策上一鸣惊人,将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刻意推入意识形态甚至文明冲突的不归之路。凯南当年对美国的警告,已经被抛入九霄云外。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德记者三问“会不会出兵保台”,美国务院继续打太极
2021-11-05 16:58 台湾 -
中美两国或宣布重开领事馆?外交部回应
2021-11-05 16:19 中美关系 -
外交部:再次敦促美方详细说明情况
2021-11-05 16:18 中美关系 -
他批莫里森“撒谎成性”,澳防长回怼:回家带孙子去
2021-11-05 15:35 -
新加坡防长:台湾问题是“深红线”,美国应避而远之
2021-11-05 14:50 台湾 -
美国又一州曝光258起教会性侵丑闻,九成受害者为男孩
2021-11-05 14:06 美国一梦 -
美海军部长又来:大陆意图接管台湾,威胁美国经济安全
2021-11-05 12:06 中美关系 -
仅花153美元,新泽西州共和党新人爆冷击败民主党大佬
2021-11-05 11:32 美国政治 -
美军核潜艇南海撞山事件问责,舰长等三人被解职
2021-11-05 10:12 南海局势 -
路透社:英国将重启生产稀土磁铁,减少对华依赖
2021-11-05 09:37 不列颠 -
立陶宛副外长妄称中国对立的方式为欧洲敲响“警钟”
2021-11-05 09:18 -
美媒:拜登随行助手,阳性
2021-11-05 08:11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北约秘书长无端抹黑攻击中国,中方回应
2021-11-05 07:08 -
美国新增确诊90658例、死亡1293例
2021-11-05 07:01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世卫组织:欧洲区域再次成为疫情“震中”
2021-11-05 06:56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俄白签署落实联盟国家一体化法令
2021-11-05 06:54 -
伊朗:丰度为60%的浓缩铀储量已达25公斤
2021-11-05 06:54 伊朗局势 -
日增9万例!疫情不见起色,拜登再次坐不住了
2021-11-04 23:12 美国一梦 -
大喊“减碳”,可不到50公里都要坐私人飞机…
2021-11-04 23:01 -
WTO:二季度全球中间产品出口涨47%,中国涨42%
2021-11-04 22:23 中国经济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中国正投入万亿美元,我们却在这胡搞”
-
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
黄仁勋访华盼继续合作,特朗普回应
-
中国男子在TikTok“神评”美国关税,米尔斯海默秒答:赞同
-
“内地电影票房过亿那一刻,香港电影就被颠覆了”
-
美国税局代理局长刚上任三天就被免,“贝森特抱怨他是马斯克的人”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
“中国深知‘广场协议’是致命的,特朗普别想了”
-
“中国稀土,关乎美国人生死”
-
美军高官着急:中国速度太快了,是美国3倍
-
德银:中国客户减持美债,转头买欧洲资产
-
美国对中国再下黑手,“黄仁勋道出最大担忧…”
-
跟特朗普谈,拿中国当筹码?英财相:蠢死了
-
加总理扬言:除了中美,还有其他人
-
美方将不再斡旋?梅德韦杰夫喊话欧盟:学着点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