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日:返乡是农民工的理性选择
最后更新: 2020-08-25 09:36:25【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夏日】
受疫情持续影响,三四月份以来,农民工陆续复工或寻找新工作;但工作几个月后,一度出现二次返乡潮。
很多人认为农民失业了,庞大的失业人群将影响社会的稳定。事实是否如此?
根据自身的观察调研,笔者认为农民工返乡是他们结合主观体验与客观农村实际,主动做出的理性选择。这选择,不仅没有影响村庄稳定,相反还促进了村庄的和谐。
勉强留在城市,不如安心返乡
笔者的家乡位于鄂东南地区。截至2019年,村民人均年收入约1.6万元,居全省中等水平。由于村庄资源有限,工业薄弱,随着城乡二元结构的进一步松懈,村庄形成了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耕半工的家计模式——老年人留守在家种田与带娃养老,青壮年则是进城务工赚钱。
全村户籍人口约2300人,流动人口占户籍人口的1/3,约700人。受新冠疫情与经济下滑影响,陆续返乡的人员达到150人,占总流动人口的1/5。由此可知,返乡人群数量不低,有些地方甚至可能更高。
返乡群体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就业地在湖北地区,以武汉、鄂州、荆州为主,他们长期从事建筑行业,如室内外装潢、房屋拆迁等;二是在沿海地区谋生,集中在广州、深圳、温州及天津地区,主要是进厂上班,从事加工制造业,如皮鞋加工、模具制造、造纸印刷等。
对于第一类农民工,虽然他们不懂得国家的宏观政策,但是他们清楚建筑行业的行情。据一位从事装潢的师傅说,“最近几年,工作越来越少,价格也谈不起来。”
随着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大型建筑公司的业务拓展,农民工的非正式就业空间受到一定的压缩。因遭遇新冠疫情猝不及防的袭击,城市建设更是放慢速度,房屋拆迁自然相应减少,城市居民在房屋装修等方面的投入也大大降低。他们的就业空间顺势骤缩。因此,今年以来,工地开工的次数减少,工价也有所下降。
而第二类农民工,他们的感受更明显。
沿海地区的经济有很大一部分依赖出口。生产产品,通过出口获取利润,反过来再推动生产,形成稳定的生产-出口-再生产的循环。而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流传,使得出口领域大大受阻,海外订单大幅减少。与此同时,国内市场短期内难以快速扩张。
有一位年轻的农民工朋友和笔者分享了其体验变化:“前一两年,我一个星期加六天班,现在只是完成基本的生产,很少有加班,空余时间很多,大部分时间在玩。”
因此,在他们看来,勉强留守城市不如安心返乡。
乡村生活也很美好
如今的农村身处现代化进程中,因而仍能有效安置农民工,化解国家与社会危机。
首先,他们没有忘记家里那人均一亩三分地,一户也有4-5亩。这些耕地早先只是流转,并没有荒掉,现在可以自己耕种。根据村庄调研,种田的不多,而旱地都充分利用了,他们基本可以依赖农业初步自给自足。
除了种地,不少民工返乡后仍旧重新寻找就业机会。这些工作机会主要分布在村庄附近,县城范围以内。他们主要依靠村庄的熟人关系,短期内获得新工作。
众多村民并不是只能从事单一工种,他们中很多可以说是综合型人才,身怀至少一门手艺。听村干部讲,“他们很多人曾学过一门技术,如2000年左右流行的泥工与木工,后来大部分转型为外出打工。”因此,他们应对风险的适应性强。
如一位在温州皮鞋厂上班的民工告诉笔者:“我以前从事室内外装潢,后来改行打工,今年跟着哥哥去县城重操旧业。尽管放下很多年,但还可以继续工作。”
再从收入与消费对比角度来看。
相比于外出务工,村民的货币收入有所降低。进城务工,人均月收入6-7千元,夫妻两人纯收入达到7-8万元/年。其中,他们收入的很大一部分来自于加班加点。受疫情影响,今年农民工加班比去年少很多,只有基础工资,约3000元。
收入降低,但房租和一日三餐等硬性消费并没有相对减少。据一进厂的农民工分享,“我夫妻俩每月房租1100元,吃饭1800元,还不算其他费用。”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为了多存点钱,通常都很节俭,这些都是基本消费,很难再降低了。
在农村,留守农民的每月家庭收入约5500元。相比外出打工,这5500元确实不多,但论生活支出成本,比外出务工可低不少。住自己房,吃自家种的菜,若是节俭,一家五口人每月的现金支出可限在2000元左右。如此一来每月还能存下3000多元,按村民的说法,“不算太差,还过得去”。
- 原标题:夏日:返乡是农民工的理性选择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乌鲁木齐公布书记、市长手机号码
2020-08-25 08:53 新冠肺炎抗疫战 -
香港发现全球首例“二次感染”,张文宏解读
2020-08-25 08:14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国家卫健委:新增14例,均为境外输入
2020-08-25 07:53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习近平: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
2020-08-25 07:44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海关总署:7月份稀土出口1620吨,同比降69.1%
2020-08-25 06:18 能源战略 -
全球首例!香港一名新冠康复者二次感染
2020-08-24 23:26 新冠肺炎抗疫战 -
乌鲁木齐公布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电话
2020-08-24 22:10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总书记推动的改革身边事丨“我给现在的生活打满分”——民办养老院里的“夕阳红”
2020-08-24 21:48 -
长三角一体化,5个数字读懂习近平最新部署
2020-08-24 21:46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习近平主持召开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
2020-08-24 20:58 新时代之声 -
台当局威逼淘宝台湾限期撤资
2020-08-24 20:37 台湾 -
民航局对两家航司发出“熔断”指令
2020-08-24 20:35 新冠肺炎抗疫战 -
台湾批准大陆学生赴台就学
2020-08-24 19:54 台湾 -
更加主动安商稳商招商、助企发展!市领导近期深入各类企业,进行常态化走访
2020-08-24 19:38 上海观察 -
“美在台协会”参加蔡当局活动,国台办回应
2020-08-24 18:34 台湾 -
谋划长远 干在当下 推动长三角区域高质量发展
2020-08-24 17:13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习近平这样谋篇布局
2020-08-24 17:10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微视频:赤子心 大地情
2020-08-24 17:05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
【中国稳健前行】中国科技创新实现历史性跨越
2020-08-24 14:46
相关推荐 -
伊朗港口大爆炸已致25死,与导弹燃料有关? 评论 21美国电商哀叹:关税不能这么高下去,太多人撑不过去 评论 94欧盟高层想让她走人?“上梁不正下梁歪” 评论 162见完泽连斯基,特朗普:普京也许只是在敷衍我 评论 305“哪来的谈判?特朗普在臆想,中国会给他狠狠上一课” 评论 201最新闻 Hot
-
“关税不能这么高下去,太多人撑不过去”
-
智方被曝阻挠中方天文台项目,“这不自相矛盾吗?”
-
欧盟高层想让她走人?“上梁不正下梁歪”
-
“美国人,包括一些共和党人越来越不满意特朗普”
-
世博会又出岔子了……“飞行汽车”表演时掉零件,被长期禁飞
-
“萝莉岛”关键证人,曾说不会自杀的她“自杀”了...
-
25万人齐聚台北举行“反绿”抗议,朱立伦:全民罢免赖清德
-
小特朗普使坏:选美国,别选中国
-
巴拿马总统:不存在与此相违背的其他协议
-
“哪来的谈判?特朗普在臆想,中国会给他狠狠上一课”
-
俄军宣布完全收复库尔斯克,乌方否认
-
CIA副局长之子在俄乌冲突中死亡,“生前为俄方战斗”
-
“强度极大”!伊朗一港口突发爆炸,已致5死超500伤
-
罗马教皇方济各葬礼举行,英法美等多国领导人出席
-
大错特错!“给特朗普献计的人,压根不懂中国”
-
比较见真章,美国车主心态崩了:怎么中国啥啥都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