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近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
最后更新: 2022-10-02 23:32:26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
习近平
这次全会开得很好。全会听取了中央政治局工作报告,分析了新形势新任务,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圆满完成了各项议程。
全会通过的《建议》,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是学习贯彻这次全会精神,把《建议》确定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落到实处。
下面,我代表中央政治局,就贯彻落实全会精神讲几个重点问题。
一、正确认识国际国内形势
经过几代人接续奋斗,我们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从明年起将开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在这个重要时刻,我们既要看到我国发展总体态势是好的,我们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取得新的伟大胜利,也要看到当前诸多矛盾叠加、风险挑战显著增多,我国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环境。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发展观,看清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纷繁复杂现象下的本质,做到临危不乱、危中寻机、开拓进取、开辟新局,更好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鞠鹏/摄
从国际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国际环境日趋错综复杂。一方面,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另一方面,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影响广泛深远,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民粹主义、排外主义抬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们要准确认识决定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走向的关键因素,牢牢把握战略主动。
从国内看,我国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关键是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问题,积极拓展发展新空间。
第一,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增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系统性。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农业基础还不稳固,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社会治理还有弱项。归结起来,就是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充分。发展不平衡,主要是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存在失衡现象,制约了整体发展水平提升;发展不充分,主要是我国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发展任务仍然很重。推动解决这些问题,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既然是社会主要矛盾的反映,解决起来就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既积极有为又持之以恒努力。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坚持系统观念,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二,深刻认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针对性。我国长期所处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的状况已经发生根本性改变,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总体上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其中有很多需求过去并不是紧迫的问题,现在人民群众要求高了,我们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工作水平也要相应提高。我们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努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第三,深刻认识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增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信心。当前,我国经济面临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叠加、短期问题和长期问题交织、外部冲击和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碰头等多重影响,可以说困难前所未有。疫情的冲击是一时的、总体上是可控的,外部冲击倒逼我们加快了自主创新步伐,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党的坚强领导,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是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的根本保证。长期以来,我国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丰富人力资源、完整产业体系、强大科技实力,以及我国全球最大最有潜力的市场,是我们推动经济发展和抵御外部风险的根本依托。
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战略机遇期这个概念,当时提出来时指的是本世纪头20年。在20年后的今天,对战略机遇期如何判断,是一个重大问题。过去我们是顺势而上,机遇比较好把握;现在要顶风而上,把握机遇的难度就不一样了。过去大环境相对平稳,风险挑战比较容易看清楚;现在世界形势动荡复杂,地缘政治挑战风高浪急,暗礁和潜流又多,对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过去我们发展水平低,同别人的互补性就多一些;现在我们发展水平提高了,同别人的竞争性就多起来了。
2022年8月16日至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辽宁考察。这是17日下午,习近平在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展厅,了解公司生产经营、自主创新情况。 新华社记者 鞠鹏/摄
我们的判断是危和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机遇更具有战略性、可塑性,挑战更具有复杂性、全局性,挑战前所未有,应对好了,机遇也就前所未有。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是转危为安、化危为机的一个典型例子。回想年初疫情刚刚暴发时,情况是多么危急、压力多么巨大。现在大半年过去,我们不仅没有被疫情击倒,反而成为全球抗疫成功的典范,今年我国将是全球唯一恢复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我国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反而实现更快跃升。其中的经验和道理,要好好思考和把握。
总之,“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实现新的更大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增强机遇意识、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化危为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二、全面把握新发展阶段
新发展阶段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这在我国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对这个新发展阶段,我们要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全面加以把握。
第一,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我说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近代以来,在外国列强入侵和封建腐朽统治下,我国错失了工业革命的机遇,大幅落后于时代,中华民族也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民和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苦苦寻求中国现代化之路。孙中山先生的《建国方略》被称为近代中国谋求现代化的第一份蓝图,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中国现代化没有也不可能取得成功。
中国共产党建立近百年来,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一切奋斗,就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们党孜孜以求,带领人民对中国现代化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1954年,周恩来同志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明确指出:“如果我们不建设起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我们就不能摆脱落后和贫困,我们的革命就不能达到目的。”1956年,毛泽东同志提出:“我国人民应该有一个远大的规划,要在几十年内,努力改变我国在经济上和科学文化上的落后状况,迅速达到世界上的先进水平。”他还警示,如果搞得不好就会被开除“球籍”。1964年12月,周恩来同志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再次提出:“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考虑: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由于后来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当时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建设没有完全展开。尽管如此,从1949年到1978年,我们党领导人民在旧中国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有效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安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迈出了坚实步伐。
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提出“三步走”战略,即到上世纪80年代末解决人民温饱问题,到上世纪末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进入新世纪,在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之后,我们党又提出,到建党100年时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然后再奋斗30年,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的十九大站在新的更高的历史起点上,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022年1月26日至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山西,看望慰问基层干部群众。这是27日下午,习近平在山西瑞光热电有限责任公司储煤场察看煤场储煤情况。 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摄
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走过弯路,也遭遇过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但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意志和决心始终没有动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认识上不断深入、在战略上不断成熟、在实践上不断丰富,加速了我国现代化发展进程,为新发展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奠定了实践基础、理论基础、制度基础。
标签 新发展- 原标题:习近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构建新发展格局
- 责任编辑: 朱敏洁 
-
李家超:感谢国家在港选拔载荷专家
2022-10-02 21:09 航空航天 -
多地晒出国庆首日旅游“成绩单”,本地人游本地成主流
2022-10-02 19:44 节日谈 -
上海社会面新增1例本土确诊
2022-10-02 17:10 抗疫进行时 -
华春莹连发12组图,意味深长
2022-10-02 16:48 中国外交 -
黄山风景区:2日门票预约数达最大承载量,停止预约
2022-10-02 13:54 -
2名阳性人员通过交替使用3部手机规避核查进入浙江,警方通报
2022-10-02 13:53 抗疫进行时 -
陕西发生客车侧翻事故,致8死21伤
2022-10-02 13:16 -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第一届文化强国高端论坛在京举行
2022-10-02 11:59 -
数字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非凡十年)
2022-10-02 11:09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
践行使命担当 潜心教书育人
2022-10-02 10:52 二十大代表风采 -
带头创新实干 助推乡村振兴
2022-10-02 10:50 二十大代表风采 -
二十大代表风采丨傅平均:做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2022-10-02 10:15 二十大代表风采 -
二十大代表风采丨路丙辉: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
2022-10-02 10:14 二十大代表风采 -
【喜迎二十大】广西:天天放歌好日子
2022-10-02 10:01 -
五星红旗耀中华 勠力同心迎盛会
2022-10-02 09:55 -
国铁集团:10月2日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640万人次
2022-10-02 09:41 节日谈 -
国家卫健委:昨日新增本土116+432
2022-10-02 09:10 抗疫进行时 -
上海昨日新增本土1+4
2022-10-02 08:00 抗疫进行时 -
多地景区优惠“前所未有”:免门票能救市吗?
2022-10-02 07:35 观网财经-消费 -
外国领导人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3周年
2022-10-02 07:07 中国外交
相关推荐 -
大错特错!“给特朗普献计的人,压根不懂中国” 评论 15比较见真章,美国车主心态崩了:怎么中国啥啥都有… 评论 85特朗普称“克里米亚归俄罗斯”,泽连斯基回应 评论 267NASA资助的高校借到月壤,美国尴尬不? 评论 174“美方高估了自己,以为中国很急…” 评论 154最新闻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