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旭、大风哥:我用亲身经历告诉你,美国对华负面看法从何而来
关键字: 中美关系美国误解中国美国对华负面看法中美差异【本文为上海科技大学2017人文大讲堂讲座,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智能国(Ai-land),观察者网获授权转载。】
“香甜”的美国空气尚未散去,5月24日,上科大人文讲堂的教室里却播放着一幅阴云密布的国会山照片。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克朗凯特新闻传播学院的吴旭教授,用亲身经验给大家讲“美国对华负面看法从何而来”。
先别说中美刻板印象,先说说吴旭老师给人的印象。他问现场听众觉得他多大年纪?有说30的,有说20的。答案是,60后!不过看上去实在像80后啊。
吴老师人大新闻系毕业后就进入新华社国内部工作,是《新华每日电讯》的创始人之一。1997年下海开公关公司,还给北京国安打过广告。2000年赴美求学,本想短暂学习一下广告,后来越学越有兴趣,另辟蹊径进入中美关系研究领域,颇有造诣。从2008年开始,吴旭教授出任国务院新闻发言人的培训老师。因为年轻脸,在讲座现场一不小心就被工作人员当作志愿者,支使他去干活,比如拉个横幅。横幅上写着:“欢迎吴旭教授”。
有谁记得吴老师的这个节目吗
“美国通”练成记
这位前媒体人,一直是一位专业的舆情观察者。他的博士论文以《中国网络民族主义》为题,是这个话题最早的研究者之一。他提出了一个问题:诸如《想象的共同体》之类著作认为印刷媒体(报纸)是塑造民族主义的基础介质。但为什么号称全球化的网络媒体并没有能抹平民族主义?
随后的2006到2008年,正是中国网络民族主义热潮最盛的时候。纽约客的记者在看过他的论文后,对这个概念很感兴趣,对此做了封面报道。
图片中扎红领巾者为“四月网”创始人之一的唐杰
在过去几年里,吴教授多次带学生来到中国,既拜访人民日报、环球日报社,讲愤青和中国形象,也参观北京的华尔街日报社、路透社分部。同行者一般不懂中文,他身兼老师、保镖、导游、翻译,自称每次都累得够呛,也因此对文化撞击感触特别深。
他说“这些学生第一次走下飞机,踏上中国,不仅仅是‘空气’,而是五感都受到冲击。”这些美国年轻人的脑海里,或多或少要上演一番刻板印象与现实中国的对撞。
吴旭教授2008年出版了《中国梦》一书,着重于品牌的设计、国家形象方面,是这个说法最早的提出者之一。那时候可没有满大街说中国梦的情况,他这个说法在当时是孤独的,甚至是“敏感词”。
凭借媒体人的敏感度和话语创造能力,吴旭教授可以说一直站在舆情观察的浪尖上。
他对美国的了解,使他得以准确预测特朗普当选。在他看来特朗普拿准了美国的命门,以脱口秀的风格把美国大选变成了舞台。“在新媒体时代,能够用流利语言与观众互动,就等于完全掌握了政坛。”
吴旭教授开玩笑说,对特朗普的判断,让他在各种微信群里赢了不少钱。
不光中国国内对特朗普的选情判断失误,美国人也无数次嘲笑特朗普,张口闭口称他为小丑。凤凰卫视的主持人告诉吴旭:你可能是我们所有专家嘉宾里惟一一个预测特朗普能赢的。
美国人的两种中国观:精英与大众
吴教授认为对大选结果的错判,是美国整个精英阶层和大众脱节的结果,而脱节的冲击力一部分就来自中国。可以说,中国在过去30年崛起太猛,大部分美国人没能及时刷新三观,由此形成了“精英版”和“大众版”两种中国观。
其中,精英版的中国观比较切合实际,大众版的中国观偶尔会沉渣泛起,但基本平稳,且往往对华抱有敌意。
中国印象的纠葛,在选举中让中美关系成为“事故多发区”,这和大众版中国观有关系。一般候选人在一开始要迎合大众来争取选票,但在最终上位之后又要回到精英人群的观点中去。
而特朗普与之前的总统都不一样,他本质上就是相信大众版中国观的,他和很大部分选民的想法是相近的,中国也就顺理成章成为他初选和复选时的主打牌。
选举前三个月的时间,特朗普变换各种姿势提China。吴教授播放了一则剪辑出来的短视频,短短3分钟里特朗普吐出了200多个China,现场几度爆笑。
总体看来,美国的两种中国观是这样分布的:
需要注意的是,处于特殊地位的媒体,也是持大众版中国观的居多。
美国人口中大约有18%和19%拥有护照,有出国的可能,其中来中国的只有1-2%。是否来过中国,是他们对中国态度的重要影响因素,如果没有来过,对中国的印象就很可能是滞后的。
两种中国观存在着冲突,因此我们既没有必要对涉及中国的溢美之词过于激动,也不必太在意普通民众对中国的反感。
波澜不惊背后的大逆转
- 原标题:猜猜影响美国大众当下对华印象的电影有哪些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小婷
-
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评论 27这场贸易战,美国就是个“纸老虎” 评论 74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评论 230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评论 239“英伟达很急:别再卡了,中国自研芯片已突围” 评论 147最新闻 Hot
-
真急了!“白宫拟成立涉华关税应急工作组”
-
黄仁勋访华盼继续合作,特朗普回应
-
中国男子在TikTok“神评”美国关税,米尔斯海默秒答:赞同
-
“内地电影票房过亿那一刻,香港电影就被颠覆了”
-
美国税局代理局长刚上任三天就被免,“贝森特抱怨他是马斯克的人”
-
特朗普也直说了:不行,就放弃
-
“中国深知‘广场协议’是致命的,特朗普别想了”
-
“中国稀土,关乎美国人生死”
-
美军高官着急:中国速度太快了,是美国3倍
-
德银:中国客户减持美债,转头买欧洲资产
-
美国对中国再下黑手,“黄仁勋道出最大担忧…”
-
跟特朗普谈,拿中国当筹码?英财相:蠢死了
-
加总理扬言:除了中美,还有其他人
-
美方将不再斡旋?梅德韦杰夫喊话欧盟:学着点
-
特朗普“先眨眼”:很多人催我,期待和中国谈成
-
“英伟达很急:别再卡了,中国自研芯片已突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