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沃尔夫冈·明肖:现在德国成为了“欧洲病夫”
【导读】 5月25日,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数据显示GDP连续两个季度负增长,德国经济已陷入技术性衰退。受德国拖累,欧元区过去两个季度经济持续萎缩。从当初欧洲经济的“火车头”到如今成为“害群之马”,德国经历了什么?这场衰退对德国究竟有多大影响?该如何摆脱危机?
就这些问题,《金融时报》副主编沃尔夫冈·明肖撰文发表他的看法。观察者网翻译分享,仅供参考。
【文/沃尔夫冈·明肖,翻译/观察者网 郭涵】还记得有关“欧洲病夫”的争夺赛吗?数十年来,这顶帽子一直在英国与德国间来回传递。在某些年,法国也曾获得“荣誉提名”。
即便考虑到“脱欧”对英国的影响,现在“欧洲病夫”这个称谓也非柏林莫属。经历了连续两个季度的负增长,德国经济已陷入经济学家口中的“技术性衰退”。这并非经济衰退的正式定义。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的定义是“在整个经济体范围内,经济活动出现持续数月的大规模衰减”。
过去一年来德国通胀率同比变化走势图 数据来源:德国联邦统计局
问题来了,德国GDP显然已经持续好几个月负增长;国内消费也陷入低迷。但这种势头并没有平均地分布到整个经济的方方面面。失业率依然维持在5.5%,处于历年来的最低水平。在德国,关于就业的主要话题是工人数量不足与工资上涨。我知道有些餐馆因为招不到员工而倒闭。这不像是正常的经济衰退时期应该发生的事。
与今天德国处境最相似的类比,应该是上世纪70年代英国经历的“滞胀”时期——高通胀与低增长——结合相对较低的失业率。根据英国国家统计署的数据,在那个十年,英国总体失业率在3.7%与5.6%间浮动。英国在上世纪70年代与80年代初经历了两场严重的经济衰退。第一次是在1973年至1975年,因为石油价格冲击所引发。第二次是在1980年至1981年,导火索是撒切尔政府的经济政策。
但英国在70年代到80年代初真正的大事件却不是关于周期的讨论,而是结构。在我看来,对那一时期许多国家所面临困境最令人信服的解释,出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家埃德蒙德·菲尔普斯1994年的著作:《结构性衰退:失业、利息和资产的现代均衡理论》,书中指明了长期的超级衰退周期。
菲尔普斯的观点不同于当时经济学界的主流意见,即认为经济会围绕一个固定的趋势波动。这并非上世纪70年代的实际情况。那十年间发生了多次冲击:为二战后全球宏观经济提供稳定性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半固定汇率制终结;一波接一波的油价冲击;以及在英国,越来越频繁的工会罢工行动。所有这一切都超越了经典的经济周期性波动模式。
上世纪70年代英国民众街头游行
对今天的德国来说,最重大的结构性冲击源自地缘政治与技术层面。德国经济是一头模拟时代(analogue-age)的野兽,最主要的产业包括燃油车,机械工程与化学制品。德国有优秀的科学家与工程师,但不幸的是,他们过分专精于前数字时代的技术,并不擅长将科学创新转化为商业成功。德国对一切数字化事物保持疏远态度的最佳体现,莫过于前总理默克尔2013年的一段讲话,当时她形容互联网是“未知的领域”。我很好奇今天默克尔会如何评价人工智能。
德国过分重视工业生产意味着依赖全球供应链中与中国、俄罗斯的联结。这是欧亚大陆地区产业链深度融合战略的一部分,而德国是整个体系中的一个枢纽。这项战略随着新冠疫情与俄罗斯进攻乌克兰而趋于瓦解。
德国目前正面临结构性衰退。当然,经济循环的周期意味着情况最终会有所改善。经济衰退总有结束的一天。到1978年,英国的经济增长率重新回归4%。但是,这个报纸头条的数字并不会完全揭示事情的真相。
在接下来的10年里,英国依靠全面的经济重启计划才得以摆脱结构性衰退。这也是我认为历史与当代德国最大的不同。去年2月,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在一场知名的演讲中谈到“时代变化”。这届德国政府最重大的主张是绿色转型。但这并不意味着德国会降低对制造业的过度依赖,仅仅是为其注入更多绿色能源。德国面对供应链的脆弱状态没有改变。
德国的汽车产业相对来说依旧利润可观,但这样的好日子不会太久。2035年前德国将淘汰燃油车。下一代电动汽车利润的大头在于电池与软件——不管是欧洲还是德国的车企,在这两个赛道都缺乏建树。
理论上,欧盟的研发投入规模有能力与中美比肩。欧盟旨在投资科研的“欧洲地平线”计划,经常被形容成一项大获成功的政策。但我不敢苟同。现实是,欧洲一直在失去曾经拥有的科研与技术优势。
最主要的原因是欧盟各国政府完全不如美国与中国那样重视科技发展。当美国总统乔·拜登对核聚变表现出个人兴趣时,欧洲的卢德主义领导人更钟爱谈论监管。如果你并没有利益关联,自然会倾向于将新技术视作威胁。这就是为什么欧盟成为全世界对数据保护监管最严格的地区。
摆脱结构性衰退将会困难重重。这不仅意味着德国要经历类似二战结束后那种规模的政治重启,也意味着采取英、美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改革措施。没有证据显示这一切即将发生。我并不是说未来不会发生变革,但至少目前为止,德国政坛甚至没有人提出类似的呼吁。
在可预见的将来,“欧洲病夫”这座奖杯会安稳地存放在柏林。
(文章于6月7日发布在“新政治家”网站,原标题为“Britain is not the sick man of Europe--that accolade goes to Germany”)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郭涵 
-
他被任命调查“中国干涉选举”,3个月后不干了
2023-06-10 08:26 -
苏纳克妄称中俄操纵关键资源,中方驳斥
2023-06-10 07:34 中国外交 -
王毅同印尼对华合作牵头人卢胡特通电话
2023-06-10 07:24 中国外交 -
普京:乌克兰反攻已开始,但未能实现任何预定目标
2023-06-09 23:21 乌克兰之殇 -
是时候换个英国人领导北约?拜登:还有待观察
2023-06-09 22:36 不列颠 -
14个欧盟国家赤字率将超3%,德国急了
2023-06-09 22:23 德意志 -
陈吉宁会见洪都拉斯总统卡斯特罗
2023-06-09 22:16 -
-
“俄将在7月7日至8日后在白俄部署核武器”
2023-06-09 21:32 俄罗斯之声 -
中国在古巴建监听站?外交部:造谣污蔑是美国的惯用伎俩
2023-06-09 21:16 中国外交 -
吴钊燮将窜访欧洲?汪文斌:敦促欧方认清台湾问题的实质
2023-06-09 21:14 台湾 -
“很不幸,东盟正被迫陷入对中国的‘经济冷战’”
2023-06-09 20:56 观察者头条 -
“拜登对华外交经验,对我这个新人很有价值”
2023-06-09 20:23 不列颠 -
中阿(根廷)央行续签双边本币互换协议
2023-06-09 20:04 人民币国际化 -
第一共和银行前CEO出任土耳其央行行长,货币政策将转向?
2023-06-09 19:06 -
“菲律宾未以任何方式远离中国”
2023-06-09 18:02 中国外交 -
“我们不会这么对待普京”
2023-06-09 16:35 -
俄边境地区一架不明国籍无人机坠毁,致两伤
2023-06-09 16:17 -
普京签署法令,为赴乌获勋章老兵免费发放土地
2023-06-09 16:07 俄罗斯之声 -
驻韩大使邢海明:赌中国输的人今后一定会后悔
2023-06-09 16:07 三八线之南
相关推荐 -
“中国代表团访问巴西,探讨两洋铁路” 评论 142直播:如何应对特朗普贸易战——来自毛泽东的智慧 评论 29事关中国!特朗普亲自阻止马斯克,还飙脏话? 评论 184起诉!“加州州长向特朗普发起最直接的法律挑战” 评论 128“白宫承认‘中方没打来过电话’,我早就知道…” 评论 205最新闻 Hot
-
“中国代表团访问巴西,探讨两洋铁路”
-
“世界贸易将围绕中美运转,美国如此笨拙…”
-
“中国将缺席,英国遭受打击”
-
“美国设下陷阱,韩国主动入局,要重现广场协议?”
-
美媒感慨:2小时→1分钟,中国又一壮举
-
“英伟达对中国客户隐瞒了…”
-
美国土安全部长放狠话:哈佛如果不从命,就别想再招外国学生
-
武契奇:天塌下来,我也不改主意
-
特朗普突然现身美日关税谈判,“背后是市场压力”
-
沙利文猛批特朗普:中国可不会像苏联那样崩溃
-
美国“吃货”欲哭无泪:特朗普逼着中餐馆换料,味儿不对了
-
美债风暴前一个月,海外债主增持2900亿美元,中国增持235亿美元
-
首次披露!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原局长李光林已落马,被跨省起诉
-
“以色列计划5月轰炸伊朗核设施,本以为特朗普肯定同意…”
-
“过去欧洲防着中国,现在中国担忧欧洲偷”
-
事关中国!特朗普亲自阻止马斯克,还飙脏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