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闻博:如何识破高利贷陷阱?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闻博】
近日,有媒体报道了浙江绍兴警方去年破获的一起典型网络套路货案件:
轻信网络上“利率低、无抵押、放款快”的小广告,浙江绍兴26岁的张女士向某贷款平台借款5000元,约定5日后偿还,不料到手仅3500元——每天利息300元,合计1500元被提前扣除。借款到期后,她无力偿还,便向对方提出以相同形式借款。对方向张女士推荐所谓“过桥借款”:借款1万元,到手5000元,并且要求当日借、次日还。第二次“过桥借款”时,对方要求张女士发送手持身份证的借款视频及裸照,方能放款。
就这样,张女士一步步陷入对方的套路中,4个月时间里,其所签借条高达550万元,扣除“砍头息”实际到手200多万元,这笔钱主要用于填补最初借款5000元产生的“巨洞”。
现实生活中,与张女士遭遇相似的案例层出不穷。单单最近几天,微博上就接连出现“大学生为买一双球鞋最终负债5万”“贷款10万元被收了2.9万元服务费”“间谍用校园贷逼迫大学生窃取国家秘密”等热搜词条。
马克思一直认为资本主义的本质无非是一个寻租的制度,它可以是地租、房租,也可以是资金成本——也就是利息。而现代生活中利息又无处不在,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不需要利息的现代经济如何长期运作。作为个人,我们只能把利息作为工具,最大化收益,同时避免因为错误理解利息而使自己遭受损失。
常见的高利贷陷阱
什么是利息?一句话:利息就是金钱的时间价值。
既然金钱具有时间价值,那就带来两个结论:现在的钱和未来的钱不能相提并论;即使不考虑违约风险,借贷也需要付出成本。
如果把第一条结论数学化,就是计算利息与折现的问题,而计算利息最基础的条件无非三个,即本金、利息和计息周期。奸商和不法之徒要设下高利贷陷阱,背后所依靠的花招也无非是从这几个地方着手。
因此,日常生活中的高利贷陷阱,常见的套路有三个。
一是在实际借款额上设置陷阱,比如“砍头息”。
举个案例,小王借款2万元,签合同后只收到1.8万元,放贷人解释1万元中的2000元作为“服务费”扣除,但小王仍需按2万元还款。
这种手法的特征往往为隐瞒实际借款成本,常见的如放贷人在签订借款合同时,不明确告知借款人会扣除砍头息,只是在放款时才通知借款人。且利用合同条款模糊,在合同中使用含糊不清的语言,借款人往往未能完全理解条款中的费用扣除内容。比如,放贷人会声称砍头息是第二笔贷款或是需要支付的“保证金”,然后通过另一笔借款让借款人偿还这部分费用。
二是在借贷利率和期限上设置陷阱,比如“套路贷”。
再举个案例,小张借了3万元,但合同条款非常复杂。几个月后,小张被告知因为一个小错误已经违约,需支付高额罚款,总还款金额大大超过了借款金额。
这种手法特征首先是隐藏高利率:在借款合同中隐藏高额利率和费用,使借款人表面上看到的利率很低,但实际还款金额远超预期。
其次,这种陷阱还会通过各种手段制造借款人的违约,如提前还款被视为违约、未按时支付某些额外费用被视为违约等,目的就是企图单方面延长借款期限和故意增加违约罚息,一旦借款人违约,放贷人立即通过法律手段申请执行,收取高额违约金和罚息。
三是故意降低贷款门槛的非法借贷,例如“裸贷”。
正常贷款往往需要资金证明、收入证明、资产证明或者担保抵押等。而为了骗贷,常见的套路就是诱导胁迫:
放贷人在借款前要求借款人提供裸照或视频作为抵押,声称这是为了防止借款人不还款。等借款人拿到贷款后,发现实际利率非常高,但由于担心隐私泄露,只能不断借新贷还旧贷。一旦借款人无法按时还款,放贷人会威胁将裸照或视频发送给借款人的家人、朋友或公开在网络上,迫使借款人还款。
此种方式除了对付女性受害者,还有针对男性受害者的“暴力催收”。这种套路一般先用前面举例的“套路贷”。催收人员有的会通过电话、短信、上门等方式频繁骚扰借款人及其家人朋友,对借款人施以极大的精神压力;有的则使用侮辱性、威胁性的话语逼迫借款人还款,甚至威胁人身安全;在一些极端情况下,催收人员可能采取实际的暴力手段,如曾经造成轰动的“刺死辱母者”于欢案。
此处特别科普一下,我国法律对于民间借贷的最高利率是有限制的。依据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年修订版):
在年利率24%(包含24%)以下的借贷利率,法律保护借贷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借款人需按合同约定支付利息。
在年利率24%至36%(不包含36%)之间的部分,法律上并不强制保护,但如果借款人已经支付,法律也不会追回这部分利息。
在年利率36%(包含36%)以上的借贷利率,法律明确规定不予保护,借款人有权拒绝支付超过部分的利息,且如果已经支付,可以要求返还。
这里再次警示:这些贷款欺诈和高利贷陷阱具有极大的隐蔽性和欺骗性,借款人尤其是经济困难和金融知识不足的群体容易上当受骗,需提高警惕,谨慎选择贷款渠道。
可能有人会说上面这些高利贷陷阱没啥新鲜的,大家都知道。对,本来高利贷行业就是具有千年历史的老戏码了,虽然至今换了不少新花样,但是新瓶装旧酒,万变不离其宗。奈何人性的弱点也是千年未变,不断有人上套。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面对“全球过剩”危机,今天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资本?
2024-07-24 07:51 -
云计算洗牌:运营商云凶猛,百度真的开始发力了
2024-07-23 18:03 -
美国敦促墨西哥未来两年扩大芯片投资
2024-07-23 17:25 观网财经-科创 -
武汉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3%
2024-07-23 16:05 -
英特尔暂停投资,欧洲芯片制造雄心受阻?
2024-07-23 13:06 观网财经-科创 -
10万块H100!马斯克宣布启动全球最大AI集群
2024-07-23 10:40 人工智能 -
全固态电池新突破!中科大开发出新型硫化物固态电解质
2024-07-23 10:12 -
三中全会刚开完,美企高管组团来华
2024-07-23 09:19 -
英伟达阉割版H20芯片也将对华禁售?
2024-07-22 18:11 观网财经-科创 -
财政部:上半年全国税收收入同比下降5.6%
2024-07-22 17:50 金融观察 -
长江存储再次在美国起诉美光
2024-07-22 17:04 观网财经-科创 -
人工智能往事:大模型的理论基础,曾一度被判死刑
2024-07-22 16:56 -
中央金融纪监工委,首次亮相
2024-07-22 16:49 高层人事 -
对美加征关税商品第十五次排除延期清单公布
2024-07-22 16:27 中美关系 -
央行:下调常备借贷便利利率10个基点
2024-07-22 14:21 -
日本车企高管:对中国电动汽车快速发展“非常害怕”
2024-07-22 09:08 -
新一轮财税改革任务清单公开,涉及个税等20项重大改革
2024-07-21 19:09 观网财经-宏观 -
今夏冰杯火了,杯子却要进口?
2024-07-20 11:54 观网财经-消费 -
雷军:周受资离职是当头一棒
2024-07-20 07:55 观网财经-科创 -
“很有含金量”,旅客带1.805千克黄金首饰入境被海关查获
2024-07-19 17:36 黄金游戏
相关推荐 -
“特朗普会让世界团结起来,减少对美依赖” 评论 0“刚刚,我看到了未来,它不在美国” 评论 93特朗普竟对中国征收34%“对等关税” 评论 959解放日?“对于市场而言这是‘屠戮日’” 评论 69“世界变了”,加拿大汽车零部件巨头瞄准中国市场 评论 36最新闻 Hot
-
“刚刚,我看到了未来,它不在美国”
-
结束全球化?“不是按个开关,美国就能变成工业国家了”
-
诺奖得主克鲁格曼:特朗普在贸易上已经彻底疯了
-
特朗普“汽车关税”也落地了,“日本GDP将萎缩0.3%”
-
“白宫已接近批准”,美方想租用算法?
-
提到日本关税还念念不忘:我说的话,安倍秒懂
-
“没有美国这么对朋友的!但…”
-
连企鹅都不放过!特朗普向无人岛征税10%
-
美媒感慨:面对特朗普威胁,中国毫不退缩
-
美对等关税清单竟将台湾列为“国家”
-
前谷歌学者罗剑岚加入智元机器人,任首席科学家
-
辽吉蒙2024年常住人口总量继续下降,出生人口略回升
-
比欧盟少一半,英国乐了
-
这个时候,澳企紧急喊话:必须对华合作,这是当务之急
-
四川省委原常委崔保华,被逮捕
-
特朗普私下放风?白宫、马斯克双双否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