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闻博:“萝卜”迅猛跑来,我们要看到这些新机遇
【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闻博】
在武汉全面试运行的智能无人驾驶汽车“萝卜快跑”近日引发了热议,其以较可靠的性能和低廉的价格获得不少市民交口称赞的同时,也引发了许多网约车和出租车司机的不安,生怕自己的饭碗不保。
这几日武汉有大量出租车司机发起强烈抗议,建议政府限制“萝卜快跑”的试运营时段。
过去,我们经常为科技发展速度不够快而担忧,为技术出现突破而欢喜。今天,无人驾驶技术终于走向成熟,这本来应该是件里程碑式的好事,然而技术进步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社会问题——成千上万司机的饭碗是真实的问题。
如何解决他们的工作问题,我们其实可以回到历史中寻找答案。毕竟在历史长河中,这不是第一次技术进步,也不是第一次有职业面临被替代。
抄写工vs 印刷术
很多学者认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发生这种技术对职业的更替,就是印刷术的发明。在此之前,人类知识的传承除了不那么可靠的口述传承之外,就只有靠抄写工日以继夜地誊抄著作。可想而知其成本高昂、容易出错,以及产量低下。
根据流传至今的一些欧洲的记录显示,一本手抄本书籍的成本中,超过8成都是抄工的工资,其余两成才是羊皮纸的成本,这部分里的大头还是羊皮纸工匠的人工成本。因此,在印刷术开始成熟普及以后,直接就把图书的价格打到了地板价,不难想象对于抄写行业的冲击之大。
欧洲抄写工的抗争也不是没有。最初有些城市的木刻版与抄工行会透过政府关系,企图下令禁止活字印刷业进入市场、禁止生产和购买印刷机;巴黎的抄工行会甚至曾提出诉讼,要求活字印刷业者赔偿其营业损失。但是,这些诉求最终都未获认同。
这些抄工由此就在很短时间内失业,从而过上悲惨生活了么?
历史恰恰没有那么简单。
首先,手抄书籍在印刷术出现后,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并没有完全被取代。毕竟手抄书籍历经上千年的历史,而大众对于新生的印刷术并没有那么容易接受。
一方面,手抄书中的精美彩色配图等,还是初生的印刷术做不到的;另一方面,对于奢侈需求和高档图书来说,批量印刷的作品在精美性上也尚不能比拟,分层套印的彩色印刷技术要到20世纪以后才得以成熟和普及。
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印刷术书籍和手抄本书籍是并列存在的,双方的目标市场并不完全重合。
其次,发展在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也会打开一扇窗,新技术出现总会带来新的职业机会。
印刷术代替抄写工的同时,也产生了对排字、制版、装订等工作岗位的新需求。由于印刷术诞生后出版业井喷性增长,这些岗位的数量其实远超过去抄工的数量,而且转行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最后,社会的安全网也给这些抄写工托了底。
当时在欧洲,许多抄写工的工作都是贵族或者教会的订制需求,他们本身往往就是教会的终生雇员——教士或贵族的仆役。对教会和贵族来说,不过是换个地方安排这些人的工作,毕竟他们中大部分人能读会写,这在当时已经是个可贵的劳动技能了,不愁没有适合的岗位安排。
各种因素叠加起来,地球继续转动,历史继续前进,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后,原来的抄写工大部分都被消化到其他行业,出版业迎来了爆炸式发展。现代人回顾那段历史,看到的多是人类发明的伟大,因为社会问题被较好地解决了。
新质生产力,新工作机遇
以史为鉴可知今,我们可以从历史上汲取的经验并不少。
第一条经验就是:在技术进步面前,仅进行消极抵制是注定徒劳无功的。
面对新技术新事物的冲击,原有的从业者发起抵制的行为虽然从逻辑、感情上都可以理解,但是长期来看,这种消极抵抗注定不能改变历史的进程,因为试图阻止生产力进步,都是在阻碍社会的发展,最终都不可避免地走向失败。
历史上因为技术进步消失的职业数不胜数,除了抄写工,还有电话接线员、打字员、排字工、报童等,甚至出租车司机本身也是淘汰了马车夫后产生的新职业。
而且,哪怕是强加限制,恐怕也是难以奏效的。就比如,有人建议武汉市政府把无人驾驶车的运营时间限制到晚上10点以后一样,现实中很多司机都指望开夜班车带来的较高津贴和相对空闲的道路获取更高的收入,把夜班市场让给无人驾驶车也只会先夺走了这部分人的饭碗,使得白天的市场更卷而已。
再者,新技术对旧产业的取代不是一蹴而就的,两者会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同时存在。新技术也会带来新需求和新的工作机会,因此对于个人来说,如何抓住一切机会快速适应环境的改变,是更积极的生存之道。
具体来说,人总是对习惯的东西更放心,因此,出于对技术的谨慎怀疑和对有人驾驶应对突发情况的信赖心理还是存在于不少人心中的,要全面接受无人驾驶显然尚需时日。所以对于无人驾驶来说,在将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也很可能需要不少安全员在远程待命,准备随时接管车辆以应对意外情况的发生。
此外,智能驾驶对于车辆保养的工作也有新的需求,谁能更快掌握新技术车辆系统的维护,谁也就能最先获得新的工作机会。
而除了转行,驾驶技术高超同时又善于与人沟通的那部分司机也可以向上而行,争取那部分自动驾驶的算法不能替代的高端商务需求,其中上升的服务溢价说不定还能让收入增加不少。而高端的商务用车需求对价格并不敏感,所以高端用车市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会被智能驾驶挤占。这就像现代电子表并没有替代成为奢侈品的高端机械表一样。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很多小国开放过程中倒在汇率脚下,中国要引以为戒
2024-07-17 09:06 2024中国经济季度观察 -
“为什么对于同一经济数据,有人看多,有人看空?汇率尤其如此”
2024-07-17 09:05 2024中国经济季度观察 -
吴晓求:这是中国式现代化最重要内涵之一
2024-07-17 07:52 2024中国经济季度观察 -
我国发现三个新物种!
2024-07-17 07:29 -
吴晓求:中国经济如何实现一个更加宏伟的目标
2024-07-16 22:16 2024中国经济季度观察 -
5%的增速来之不易,下半年中国经济怎么干?
2024-07-16 22:01 2024中国经济季度观察 -
IMF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至5%,美国2.6%欧元区0.9%
2024-07-16 21:23 中国经济 -
为什么河南这次雨这么大?何时停止?
2024-07-16 20:30 极端天气 -
受贿超1.08亿,“能源虎”李东一审被判无期徒刑
2024-07-16 20:10 廉政风暴 -
-
国家发改委外资司赴上海市、陕西省实地走访调研外资企业
2024-07-16 17:47 -
中国召开重磅会议,美企高管组团赶来“探口风”
2024-07-16 17:37 聚焦三中全会 -
河南迎来强降雨,省委书记作出批示
2024-07-16 16:06 -
多所高校自行宣布学者当选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
2024-07-16 16:03 -
蔡磊再度捐赠,施一公致敬
2024-07-16 11:20 -
女性入职被要求孕检?检察机关:立案!
2024-07-16 10:38 -
习近平:必须坚持自信自立
2024-07-16 10:37 -
93岁老兵去世:骨灰中发现3枚弹片,隐功埋名大半生
2024-07-16 10:27 -
“上半年,全球超七成造船订单被中国拿下”
2024-07-16 10:11 中国精造 -
湖北随州一面包车被水冲走,4名失联人员均已无生命体征
2024-07-16 09:57 极端天气
相关推荐 -
“短短100天,特朗普就把美国推向危机边缘” 评论 70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评论 129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评论 270冲突升级?巴防长:印军“入侵”迫在眉睫 评论 204最新闻 Hot
-
“我们无法在美生产任何产品,销美商品将涨价”
-
美码头工人集体声讨:这是对工人阶级的经济战争!
-
“我们努力实现100%美国制造,但连个轴承都买不到”
-
“短短100天,特朗普就把美国推向危机边缘”
-
微软总裁着急:这项竞争不能落后中国,美国输不起!
-
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
中方直说了,美农彻底崩溃
-
“中国发货吧,关税美国人自己出”
-
卡尼宣布胜选:对美国,决不“跪”
-
董袭莹本科相当于国内三本?“什么是协和4+4”冲上热搜
-
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
中国取得EUV技术重要突破,阿斯麦CEO还在嘴硬?
-
美学者出新书《日本大屠杀》,日本右翼坐不住了
-
清华“挖”来美国顶尖AI学者
-
“这是逼中国放弃美债,特朗普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如果中国垮了,地球上每个国家都会垮,包括美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