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闻博:日军为什么仅偷袭,而不占领珍珠港?
案例二:新加坡要塞。
英国经营新加坡要塞70年,日军从马来亚登陆后它只守了70天。但平心而论,防御水平上,新加坡要塞其实并不比珍珠港差,论火力密度,英国部署的炮兵火力不可谓不密集:
图片来源:http://exploringoffthebeatenpath.com/Battlefields/Singapore/index.html
而且由于修建得比较晚,新加坡的要塞实现了炮塔化:
对比上面说的美军情况,可以明显看出炮塔化的新加坡要塞具备了一定的对空防御能力。
而且与广泛流传的一个说法不同的是,实际上新加坡的要塞炮是可以360°射击的,也在实战中对日军部队进行了射击。但是针对军舰目标设计的要塞备弹多数都是穿甲弹,常规高爆弹非常少,所以作战中没有对日军造成多大的威胁。
新加坡快速沦陷的真正问题是实际指挥的混乱、要塞规划时忽视北侧陆地方向的防御和制空权的丧失。
这些问题在珍珠港里一个不少。
英国海军在新加坡Johore炮台的14寸岸炮,
图片来源: http://exploringoffthebeatenpath.com/Battlefields/Singapore/index.html
通过以上两个案例,可以发现二战前西方列强修筑的海岸要塞主要还是针对与军舰对射,对从后方进攻的敌陆军部队作战效率很低。
这里要表扬一下法国,作为针对防御地面进攻的陆上要塞,它的设计还是相当先进的:马奇诺防线的要塞炮设计体现了抵抗地面进攻的终极进化形态。那种装甲升降炮台,只有射击孔露在外面,不射击时完全隐蔽在地下。顶层防护即使1000磅炸弹直接命中也不能穿透。整个掩体都由厚实的装甲和混凝土包裹起来,除非调动古斯塔夫或者高脚柜这种终极武器,否则一般部队是很难啃下来的。
当然,然而并没有什么用。
法国马奇诺防线上的地下化装甲炮台。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另外还有人说,瓦胡岛并不只有固定的要塞炮,还有可以移动射击的列车炮。
下图这张就是当时瓦胡岛上的203mm M1888型列车炮,能机动部署的一共16门(说实话美帝真是大手笔)。然而瓦胡岛的铁道只覆盖了西部和珍珠港周围,整个东部都没有铁路……
美军一战武器,装载于列车基座上的M1888型12寸火炮,图片来源同上图
夏威夷铁路网。注意最南方的终点站就是檀香山车站,往东再无其他线路
图片来源:https://www.ilind.net/2014/11/12/honolulus-original-railroad/
即使不考虑铁路铺设的问题,这种美西战争遗留下来的19世纪的老爷炮在没有制空情况下的生存能力么?菲律宾战役日军登陆就遇到过,结果,基本上就是被屠杀吧:
当时日军在林加延湾登陆,美军把8门炮派出去,结果在路上被日军飞机(估计是台南航)击毁6门。剩余两门后来退入巴丹半岛,其中一门在作战中打出五发校射弹后就被对方飞机/火炮反击摧毁,其余一门结局不明。
关于美军当时驻军的情况:
珍珠港事件爆发时,瓦胡岛上的美军主力部队是美第24、25步兵师。他们是1941年10月才新组建的。这两个师的前身是驻防夏威夷的“夏威夷步兵师”,是个4团建制的步兵师。1940年代开始美国陆军觉得这种编制太大,开始搞三团三三制步兵师,于是这个师就被一分为二成为两个步兵师,缺额的两个团由夏威夷国民警卫队编成两个团分别补充进这两个师。
可以说当时瓦胡岛的驻军主力师是新成立的、缺乏经验和训练的二线部队。其兵力大致上相当于一个2旅团4联队建制的日军甲种步兵师。而论战斗力应该还逊于日军。此外这两师的兵力也并没有集中在瓦胡岛,其中至少有一个团实际配属在外岛。而历史上日军打下马来亚和新加坡才动用3个师团,面对英印澳大利亚部队大约有7个师。
最后,瓦胡岛上当时一样也缺乏装甲部队和反坦克武器。岛上仅有一个独立轻型坦克连,装备的是只有10吨的奇葩M2A32轻型坦克:它没有坦克炮,却有两个炮塔,主要武器是两挺机枪。它算是极少数在实战中能让日本豆战车笑话的对象。
1940年在瓦胡岛街头的M2A3坦克。图片来源:pinterest
所以总结来说:
珍珠港在1941年末的状态并没有比盟军在太平洋上其他类似的驻垒要塞强。当时海防要塞的通病:防御侧后有空隙、忽视空中威胁、保护要塞的陆军战斗力差、缺乏足够的空中掩护、主观上自大轻敌等等,珍珠港也都一个不少。
因此,日军利用开战初期优势,突击进攻得手的可能性还是有的,可以有针对性地利用美军当年的防御具体漏洞。
1941年底,美军现有的岸炮主要是集中在南部防御珍珠港水道的正面和瓦胡岛北岸比较容易防守的海岸,陆军兵营也是布置在岛中央靠北的方位。瓦胡岛的东部海岸因为紧贴科劳山脉的关系,基本没有什么像样防御,可以说是空档。但是这个地方恰恰有一片适合登陆的海滩和大小适中的平原能够展开兵力。
所以登陆成功关键转移到了制空权的夺取。有了制空权,就能有效压制美军的岸炮和美军地面部队,而地面进攻的成功取决于其突然性、日本步兵的能耐还有美军的反应速度。
- 原标题:日军为什么仅偷袭,而不占领珍珠港?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李泠 
-
专访谢晋元将军之子谢继民,听他讲述《八佰》背后的故事
2020-08-15 10:03 -
《北史》中鲜有美人故事,鲜卑人真的颜值不在线吗?
2020-07-20 07:36 -
从全民族抗战汲取复兴力量,习近平这样论述
2020-07-08 12:59 -
不忘“七七事变”,听习近平这样论述“战争与和平”
2020-07-08 08:56 -
83年前的今天,危急!危急!危急!
2020-07-07 08:31 -
台湾学者否认原住民来自大陆,然而我们有一个直接证据…
2020-06-27 08:16 -
重建中国历史的“大一统”叙事,是关乎国本的大事
2020-05-05 08:56 -
遥望两千多年前的秦人如何防疫和治病
2020-04-21 08:28 -
宗教新右翼与当前美国的对华政策
2020-03-07 09:01 中美关系 -
“官僚主义式”政治留下的历史教训,值得警惕
2020-03-03 08:45 -
为什么施政严猛?雍正自己这样解释
2020-03-02 07:27 -
对口支援,疫情下的制度优势
2020-02-12 07:32 新冠肺炎抗疫战 -
汉景帝不吃老鼠吗?我们如何看待过去
2020-01-18 08:45 考古 -
中国粉丝送礼物的韩国军队,曾被志愿军按地摩擦
2020-01-14 11:04 -
“超历史的”眼光与古典教育
2020-01-14 07:16 -
没有战争,西方怎能“脱胎换骨”?
2020-01-10 07:53 -
为什么我们总迷恋盛唐风华?
2020-01-01 08:44 -
古装剧里“刘海儿”泛滥,历史上到底什么样
2019-12-20 07:46 -
薛绍墓找到了,你还记得昆仑奴的梗吗?
2019-12-19 08:03 -
历朝历代都禁酒,想要畅快喝酒得等到…
2019-12-16 08:04
相关推荐 -
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评论 248冲突升级?巴防长:印军“入侵”迫在眉睫 评论 198“这将是美国盟友对特朗普的第一场民意公投” 评论 59没有中国制造的家可能吗?美媒画了张图… 评论 152最新闻 Hot
-
美国工人造手机?“做大头梦,最小螺丝都是中国造…”
-
外媒热议中方这一表态,美农崩了
-
“中国发货吧,关税美国人自己出”
-
卡尼宣布胜选:对美国,决不“跪”
-
董袭莹本科相当于国内三本?“什么是协和4+4”冲上热搜
-
0人付款!美国人买美国货还是中国货?结果扎心了…
-
中国取得EUV技术重要突破,阿斯麦CEO还在嘴硬?
-
美学者出新书《日本大屠杀》,日本右翼坐不住了
-
清华“挖”来美国顶尖AI学者
-
“这是逼中国放弃美债,特朗普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
“如果中国垮了,地球上每个国家都会垮,包括美国”
-
冲突升级?巴防长:印军“入侵”迫在眉睫
-
新增三省两市,西湖大学将招收浙江外本科学生
-
自民党高官自夸:中国要“补缺”,日本能帮美国
-
“卡尼领导的自由党将胜选”
-
泽连斯基承认:我们干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