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哥大退出美国“最权威”大学榜,国际大学排名塌了?
最后更新: 2022-07-11 09:46:50“中国要构建自己的高校评估体系,但不能闭关锁国”
从2014年开始,U.S.News推出世界大学排名(标准和美国大学排名不同),其和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THE)、英国国际高等教育咨询公司Quacquarelli Symonds世界大学排名(QS),以及中国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是目前较有影响力的全球大学排名体系。
这四个排名参考的标准皆不相同。U.S.News世界大学排名较为注重学术研究和文献引用情况(合计占比60%);QS排名更注重学校声誉(合计占比50%);泰晤士赋予教学、科学研究、文献引用情况各30%的权重;软科则更看重教师质量和科研成果(合计占比80%)。
除了软科采用客观指标和第三方数据进行排名,U.S.News、QS和泰晤士排名均包含涉及学校声誉的主观成分,也需要高校自行提供数据。
2023年QS世界大学排名前10名单
近年来,这些世界权威排名都或多或少在标准上受到质疑。
澳门大学前副校长、香港恒生大学首任校长何顺文2015年在港媒撰文,指出声誉调查存在偏见和误导,认为大多被调查者一生只在一两间院校就读或工作,其回应往往不够客观理性。受访者也会对个别院校作出偏袒,特别是其母校。
何顺文认为,泰晤士与QS同样不重视课程与教学素质、学生所学与成长等增值因素。论文被引用数目只计算以英文发表的期刊;“国际教师比例”对较少本地博士及长期倚赖国际招聘的香港地区及新加坡院校特别有利,大多香港院校都把内地学生计算入国际学生比例内。
徐开彬也认为,QS世界排名会更偏向英联邦教育体系下的国家或地区。
至于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由于只采用客观量化指标,排名较稳定,但过分偏重理工科与科研成果,忽略了人文社科。
软科将获得诺贝尔科学奖、菲尔兹奖的教师数量,在《自然》/《科学》等刊物发文数量作为排名指标
徐开彬表示,事实上全球其他大学排名都有偏重理科的趋势,“理工科在全世界的标准是比较统一的,而文科的标准则会非常不同,国内文科学者在国际上发表的英文论文也比较少。”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一些偏文科高校自然会在世界排名中“吃亏”。以人民大学为例,这所国内数一数二的高校,却被QS排到了600名开外,显然无法全面展现人大的真正实力。
常松表示,世界大学排名从来没有官方标准,都是各种教育机构排名,而各排名机构的主要指标设置,是由该机构的价值立场和元认知决定的,都是主观的,因此任何排名都必然会引来质疑。
“各类大学的排名只是一种参考,即使是世界权威排名,外界在看待它们时,也要兼听则明。”常松说。
前段时间,人民大学、兰州大学、南京大学三所985高校相继宣布退出世界高校排名。
常松认为,这些高校退出排名可能是受到破“五唯”(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政策导向影响。
6月14日,教育部再次强调,坚决破除“五唯”,坚决不围绕各种流行的排行榜办学。推进“双一流”建设必须扎根中国大地,解决中国问题。
常松指出,淡化排名,并非无视、“拉黑”排名。事实上在今年6月新发布的2023年QS世界大学排名中,上述三所大学依然在列。这就说明校方只是不再向机构提供数据,而并非彻底消失在排名中。
“这其实是‘既要又要’的逻辑。既要淡化排名指标的指挥棒作用,又要正视排名对学校办学质量的监督作用。既要保证中国与世界的学术与教育交流,又要树立中国特色的大学评估机制。”
“中国要构建自己的高校评估体系,但是不能闭关锁国。大学教育,师资与生源,一定是开放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的一流大学,都不是闭门办成功的。”常松说。
在他看来,退出国际大学排名,然后开始“卷”中国自己搞的大学排名,这是换汤不换药。“关键不是谁搞的大学排名,而是树立科学的办学政绩观,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大学评价标准。”常松认为,中国要建构自己的体系,一定要官方进行导向牵引,加强规范监督,“否则一定是群魔乱舞。”
徐开彬则认为,如果中国高校要建立自己的评价标准,U.S.News一些好的方面可以借鉴,例如师生比、校友捐赠率、细分专业排名等等,但像国际生比例这类指标,就不适合照搬过来。
徐开彬表示,本科生参与学术活动、做课题研究也可以作为一个指标,“我在武大也知道有些本科生的创新项目,这些项目都是学生自发的。我觉得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可以激发本科生参与到研究中去。”
“优秀的大学是各自不同的优秀。”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今年6月在新华社主办《半月谈》杂志撰文,他表示:“当一所学校在人类历史上发挥独特关键的作用,它的名次自然排定了。只有坚持自己的定位,坚守自己的使命,才能办好自己的学校。”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王恺雯 
-
河南省考近20万人弃考,平均考录比49:1
2022-07-11 09:28 公务员 -
31省份新增本土“46+306”
2022-07-11 09:12 抗疫进行时 -
人民日报:中朝传统友谊历久弥坚金不换,继往开来续华章
2022-07-11 08:32 -
安徽新增本土“9+30”,均在泗县
2022-07-11 08:08 抗疫进行时 -
山东新增本土1+79,在烟台、临沂、青岛
2022-07-11 07:48 抗疫进行时 -
上海昨日新增本土“6+63”
2022-07-11 07:47 抗疫进行时 -
李克强:着力巩固经济恢复基础,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2022-07-11 07:10 中国经济 -
河南村镇银行案又一批嫌疑人落网,处置方案即将公布
2022-07-11 07:04 观察者头条 -
国内首座地下商业储气库注气量突破100亿立方米
2022-07-11 06:39 -
河南:禹州新民生等村镇银行风险处置方案即将公布
2022-07-10 22:55 -
网传武汉大学出现霍乱病例?武昌区卫健委回应
2022-07-10 21:49 -
杭州:相关区域常态化核酸检测频次从7天调整为72小时
2022-07-10 21:41 抗疫进行时 -
上海下周将大面积封控并采取“百日行动”?上海发布回应
2022-07-10 19:55 抗疫进行时 -
上海8日新增1例为奥密克戎BA.5.2.1变异株感染者
2022-07-10 17:33 抗疫进行时 -
上海新增社会面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2022-07-10 16:57 抗疫进行时 -
兰州:11日起全市公共场所实行一周临时性管控措施
2022-07-10 16:43 抗疫进行时 -
广西大学通报对涉家暴教师处罚
2022-07-10 16:12 -
天津123人因逃避核酸检测被训诫,4人被警告、4人被拘留
2022-07-10 15:42 抗疫进行时 -
上海首个核酸产业园即将在奉贤开工
2022-07-10 15:35 抗疫进行时 -
台湾新增本土确诊27708例,死亡71例
2022-07-10 15:12 台湾
相关推荐 -
“中国代表团访问巴西,探讨两洋铁路” 评论 32直播:如何应对特朗普贸易战——来自毛泽东的智慧 评论 22事关中国!特朗普亲自阻止马斯克,还飙脏话? 评论 149起诉!“加州州长向特朗普发起最直接的法律挑战” 评论 119“白宫承认‘中方没打来过电话’,我早就知道…” 评论 200最新闻 Hot
-
“中国代表团访问巴西,探讨两洋铁路”
-
美媒感慨:2小时→1分钟,中国又一壮举
-
“英伟达对中国客户隐瞒了…”
-
美国土安全部长放狠话:哈佛如果不从命,就别想再招外国学生
-
武契奇:天塌下来,我也不改主意
-
特朗普突然现身美日关税谈判,“背后是市场压力”
-
沙利文猛批特朗普:中国可不会像苏联那样崩溃
-
美国“吃货”欲哭无泪:特朗普逼着中餐馆换料,味儿不对了
-
美债风暴前一个月,海外债主增持2900亿美元,中国增持235亿美元
-
首次披露!云南省烟草专卖局原局长李光林已落马,被跨省起诉
-
“以色列计划5月轰炸伊朗核设施,本以为特朗普肯定同意…”
-
“过去欧洲防着中国,现在中国担忧欧洲偷”
-
事关中国!特朗普亲自阻止马斯克,还飙脏话?
-
“被中国震惊15年了,美国还是没搞定...”
-
专门朝中国泼脏水的部门,鲁比奥给关了
-
又急了!特朗普打算对DeepSeek下黑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