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乱之下,魅族15会成为魅族手机的续命丹吗?
关键字: 魅族魅族15手机智能手机据砍柴网4月27日消息,4月22日,魅族15发布。这款号称由黄章亲自打磨的15周年纪念机型,对魅族意义不言自明。
然而就是魅族15发布前的紧张预热的关键期,魅族的内乱再次发生。
魅族的文化和管理之殇
4月17日,魅族总监张佳公开质疑魅族高级副总裁杨柘,并表示“他(杨柘)无法带领我们走出困境”,随后,张佳被魅族开除。同日,魅族员工再次在微博爆料,杨柘团队的员工与“胖子二东”发生肢体冲突,杨柘也在微博上直接反击,并称随后司法介入。
至于是杨柘问题还是张佳团队的问题,刀客并不想评论。一个企业的员工在公众媒体上厮咬到如此“鲜血淋淋”,其实已经说明了问题。而更严重的是张佳在随后对媒体公布了两张魅族内部的“营销中心项目立项申请表”,这两张明确标注了“内部公开”企业文件,被一个已经离职的员工提供给媒体,无论从从业者的职业素养还是企业的管理来说,都是说不过去的。
事实上,早在去年11月间,魅族的内乱就已经开始。黄章打磨的魅族PRO 7失败,魅族事业部销售副总裁禇淳岷离职,并带走了大部分销售团队员工。
魅族内乱的本质,实际上是魅族在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方面已经出现了巨大的问题。杨柘和张佳团队的冲突看似只是偶然,实则已是必然。
魅族一直给外界的印象是“小而美”的文青形象,即使在一年发布了14款机型的2017年也是如此。然而这种企业文化一旦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引导,极容易走入狭隘的文化“愤青”,自我封闭,睚眦必报。
魅族的企业文化正走在这个悬崖边上。
黄章的易怒、李楠的自负以及杨柘对用户的鄙视,实际上都是一种文化不自信的表现。事实上魅族高管团队的风格已经影响到了团队,从21日张佳在微博上发布的《前路更长,我们都要成长》来看,可能他想表达一种胸怀和情怀,但及至成文,却成了自我辩解和自我美化,也再次把企业的内部文件晒到了网上。张佳的种种表现,又何不是黄章团队的另外一个版本呢?
魅族的产品创新能力丧失
煤油们和熟悉魅族的人,讲起魅族的产品都能如数家珍。
从最早的MP3,到M8的惊艳面市,魅族MX惊艳的设计,MX2的简洁和舒适的手感……黄章对产品设计和使用体验的执着,曾经在国产手机行业无人能敌。
然而及至2016年,受资本的压力,魅族一年发布了14款产品,原来的那个魅族其实就不存在了。
及到2017年黄章复出,号称黄章亲自打磨的魅族PRO 7面市,虽然在国产手机外观十分相似的产业环境中,PRO 7的设计虽然十分个性化,但无论性能还是对最新技术趋势的把握,魅族已经落后了一代产品。
而今年发布的15周年的纪念机型魅族15,在“全面屏”走向普及产业环境中,魅族15的屏占比仍然不足以进入主流市场,虽然左右边框很窄,但仍然无法改变产品的本质。
从PRO 7和魅族15来看,魅族似乎只是为了个性化而个性化,完全封闭在自己的世界中,不顾产业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变化。难怪去年杨柘在批评用户“人云亦云”时,引起了公众的强烈不满。
如果拿PRO 7和魅族15与以前魅族的经典产品比,最大的区别在于,以前的魅族的产品是基于最新产业技术上的个性化设计和优异的用户体验,而今天的魅族产品是放弃了对新技术方向和新产业趋势后,为了个性化而个性化的设计。事实上,魅族曾经引以为傲的产品能力,其实已不复存在了。
魅族15对魅族的重要性不言而言,2018年四个月过去,魅族此前仅发布了一款产品,魅族15肩负着挺进高端的梦想,但及至工信部网站曝光魅族15的“定妆照”,煤油们和媒体一片哗然。
魅族可以不随潮流采用18:9或17:9的比例,但不能对目前市场上“全面屏”在手机外观上带来的进步和显示效率的提升充耳不闻,一个做电子消费品的企业,不顾用户需求的变化是不理智的,而不能只是指责“这届用户不行”。
而随后,黄章在魅族社区表示,“由于时间关系,15只是我多年后回归魅族的小试牛刀,随后推出的16系列才是我全力打造的产品”。
黄章的这种对其“梦想机”微妙的态度变化,实际上应该体现了其对魅族15量产产品的不满意。
中国手机市场已是血海,2018年第一季度整体市场下降接近20%,严冬已至。以目前魅族15的产品表现和价格来看,魅族15要在血海一片的市场上带领魅族走出泥潭,可能前景并不乐观,魅族15很可能无法成为魅族的续命丹。
可能对于魅族而言,除了重构产品能力之外,更重要的是需要企业文化的重建和企业管理的优化,不能再持续“内斗内行,外斗外行”的恶习。
来源:西域刀客
- 原标题:内乱之下,魅族15会成为魅族手机的续命丹吗?
- 责任编辑:何书睿
- 最后更新: 2018-04-27 21:52:21
-
阿里巴巴否认投资今日头条
2018-04-27 20:35 -
美国人面上不说,但最在乎技术自主可控的是他们
2018-04-27 19:07 -
“我认错还不行吗!” 美国大空头史无前例表态:我再也不黑阿里了!
2018-04-27 16:28 -
人造肉眼可见设备首次实现量子纠缠
2018-04-27 14:58 科技前沿 -
那个三次创业“中国芯”的美籍台湾人回来了
2018-04-27 14:41 科技前沿 -
爱奇艺上市后首份财报 净亏损3.96亿元大幅收窄
2018-04-27 11:13 -
中日研发气动悬浮列车 时速400-500公里
2018-04-27 10:00 高铁世纪 -
21亿会员收入3.96亿亏损,这是爱奇艺上市后的首份成绩单
2018-04-27 08:48 IT新浪潮 -
西部数据第三季净利6100万美元 暴跌75%
2018-04-27 08:37 -
液晶面板价格下滑趋势多严重?看这三家财报便可知
2018-04-27 08:33 -
盒马建全国新零售城市网:“愿为新零售行业发展蹚雷”
2018-04-26 19:14 -
宇宙最大天体?这个新发现的星系团质量为1000万亿个太阳
2018-04-26 18:33 航空航天 -
央行官员罕见批评:个别支付机构不要以为自己大而不能管
2018-04-26 17:44 -
“过去勒紧裤腰带还造两弹一星 科技攻关要靠自己”
2018-04-26 17:41 科技前沿 -
一箭五星!我国同一轨道面发射卫星数量创纪录
2018-04-26 16:01 航空航天 -
一箭五星!长征十一号首次“专车”发射获成功!
2018-04-26 15:11 航空航天 -
菜鸟“神农计划”要把算法搬到全国生鲜产区 让农民用算法卖水果
2018-04-26 13:27 -
阿里云通信发布国际/港澳台消息服务 进军国际市场
2018-04-26 13:09 -
除了芯片之外:下一个步入中兴后尘的是京东方?
2018-04-26 09:48 -
谷歌不仅越来越硬 也开始由轻变重了
2018-04-26 08:45
相关推荐 -
最新闻 Hot
-
“斯塔默这么努力地讨好特朗普,但没回报”
-
特朗普最新对朝表态
-
美媒竟来碰瓷:解放军这次演训,“是在考验美国决心”
-
“一些政府打电话来问:中国已深耕十年,我们咋追?”
-
围岛集结、多向抵近!现场视频来了
-
龙应台:赖清德错了,留给台湾的时间不多了
-
她又来:美欧相争,中国得利
-
“说好的补贴不作数了,美商务部长还让学学台积电…”
-
美国学者开始“流亡”
-
美媒质疑:这事真怪得着中国么?
-
“中国走在这场国际救援最前线,美国呢?”
-
“‘AI末日论’是美国的误导,我们的命运要自己把握”
-
特朗普:4月2日将是“解放日”
-
马斯克5月底离任?特朗普:我会挽留他
-
“冯德莱恩骂我半小时,说我是白痴,就因为…”
-
“再不打钱,欧洲在这个领域也会输给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