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媒:天猫双11成美国全国性节日并非不可能
关键字:【观察者网TMT报道】天猫双11的脚步越走越近,在中国的互联网上已经有过年的气氛。和往年天猫双11不同的是,随着天猫双11走向世界,越来越多外媒开始关注本国消费者和商家如何受益天猫双11。
外媒为本国企业操碎心:天猫双11“钱多人好,速来”
今年是天猫双11的国际化元年,不仅有超六万个国际品牌将参与这场全球购物狂欢,天猫国际更将在欧美亚10国推出海外包机直送服务。天猫还将带领100个中国品牌出海,服务海外华人市场。
10月23日,南华早报曾刊发文章,认为中国的“走出去”战略已经进入到新阶段,西方公司已经开始受益于中国的规模以及创新。而阿里巴巴就是西方公司受益最好的例证。今年,阿里巴巴集团在美国底特律和加拿大多论坛分别举办了“美国中小企业论坛”以及“Gateway 17”,向北美的企业主宣传中国市场将会给他们带来的机会,会议现场座无虚席,一票难求,会场周边的宾馆也爆满。
2017年的天猫双11即将到来,面对巨大的商机,外媒也开始纷纷向本国的商户奔走呼喊:商机在中国,中国的天猫双11比美国的“黑五”和感恩节的销售额加起来还要多得多。美国著名的福布斯网站就在上周对美国的企业喊话:美国零售商应该拥抱天猫双11多于拥抱“黑色星期五”,文章认为,天猫双11在美国越来越火,聪明点的美国的零售商应该把节日促销关注重点从“黑色星期五”转移到阿里巴巴的天猫双11,为美国节日季来临前的十一月上半月增加销售,缓解“黑色星期五”的压力。
美国著名财经媒体NBC旗下的俄亥俄州地方电视台WKYC就在节目中说到:你知道么,中国的天猫双11比我们的“黑色星期五”和“数码周一”加起来都要大的多得多,主持人说:“(本地商户们)仅仅知道天猫双11的存在,就已经让你比起我们社区里的其他人有巨大的优势了。”
正如WKYC电视台所说,已经有太多国外品牌尝到了天猫双11所释放的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力所带来的甜头。在10月下旬,著名财经媒体报道Business Insider以《Bubs加入天猫双11,致股价疯涨》为标题报道:澳大利亚乳制品企业Bubs,在宣布其将在天猫平台出售乳制品以及参与即将到来的天猫双11之后,其股价瞬时暴涨23个百分点。
(Bubs股价走势图,该股股价在10月23日当天宣布登陆天猫双11后飙升)
在最新一期公布的季报里,由于在天猫带来的强劲销售增长,宝洁的中国区销售额增长8%,而其第一大市场美国市场,销售额仅增长0.3%。从去年开始,为了更好的开发中国市场,宝洁在天猫开设了旗舰店。其电商总监承认:电商渠道是中国增长最快的销售渠道,带动了宝洁中国的销售。而宝洁,以及下游的供应商和线上服务人员已经“完全准备好”参与即将到来的天猫双11全球狂欢。
影响力外溢 天猫双11成全球节日
福布斯的上述文章还提到,来自中国的天猫双11成为美国全国性的节日不是不可能,英国国民接受了美国的 “黑色星期五”就是外国节日可以“出口”的一个绝佳例证。
英国独立新闻网站TheConversation.com在11月8日以“天猫双11的零售热潮会把黑色星期五彻底干掉”为题,报道了天猫双11的经济影响让“黑色星期五看起来像个侏儒“。
(外媒制图,对比2011年至2015年,天猫双11和数码周一以及黑色星期五的销售额)
文章还指出,11月11日在英国是个敏感的日子,这一天,全英国的人都在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并不太适合做一个购物狂欢节的日子。但是毕马威律师事务所的零售研究负责人David McCorquodale认为,中国的天猫双11是最大的购物节,在一个全球化突飞猛进的时代,英国的剁手党们可能不会在意那么多,这个停战日“挡不住天猫双11进入英国“。
在英国金融时报上周刊发出的文章里,美国鞋类零售商Stadium Goods的CEO John McPheters认为天猫双11 有“无与伦比的掌控力”,随着其规模不断变大,整个美国都会有“越来越多的天猫双11活动出现”,成为新的节日。
法国著名的阳狮集团的旗下的市场营销公司Performics大中华区域CEO Mathias Chaillou就认为,消费者也好,商家也好,都已经把这个日子牢记在心中了。尤其是商户,在天猫双11活动开始前几个星期就开始了投资,策划,动员。而“天猫双11的规划水准在不停的完善,更加详细”。
标签 天猫双11- 责任编辑:陶立烽
-
“如果处理不当,还有比美国衰退更可怕的事情” 评论 104回过味了?“不该抗中,是时候‘去美国风险’” 评论 97美业界“喊疼”:请中方“收回成命” 评论 343朝令夕改!“没人知道特朗普五天后的规定是啥样” 评论 242最新闻 Hot
-
“不能太依赖美国,欧洲得买点俄气”
-
“仅靠美国?休想”
-
“抛售美债是对美国经济政策丧失信心”
-
“如果处理不当,还有比美国衰退更可怕的事情”
-
“哈马斯愿释放所有以色列人质,但有个前提”
-
“印度这行业要玩完了”
-
回过味了?“不该抗中,是时候‘去美国风险’”
-
“豁免是对中国实力的认可,不豁免更是机会”
-
“离了中国货,清凉一夏都难…”
-
“还跟我提投资?等美国稳定了再说吧”
-
俄副外长:中国需要多少石油,俄罗斯就准备供应多少
-
英国反华议员赴香港探亲被拒入境
-
石破茂对美发出“迄今最强烈警告”
-
美业界“喊疼”:请中方“收回成命”
-
关税成本暴涨40多倍,美企CEO叫苦:这是末日
-
朝令夕改!“没人知道特朗普五天后的规定是啥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