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董云裳、孙哲、米尔斯海默:中美合作大于对抗,几乎不可能爆发战争
孙哲:中美应寻找新的合作策略
在约翰·米尔斯海默看来,中国一心想主宰美国,因此这两个大国之间的冲突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但这一论点的基础是对中国政府诉求的误读。事实上,中国正处于一个自我反省的过程中,在国内对中美关系的未来有着多种看法。中国的思维并非铁板一块,其战略方向也并非确定了的。
中国人对中美关系有很多看法。一是由于国内的限制,两国将不可避免地分离和脱钩,至少在科技等关键领域是如此。另一个原因是,美国政府决心遏制中国,削弱其实力,使中美之间的妥协和合作都变得徒劳。还有一种观点强调了两国互动的对抗性,认为中国必须准备一场大决战,这将包括与伊朗、朝鲜、俄罗斯,甚至塔利班领导的阿富汗进行更密切的合作。这些互相重叠的观点有一种悲观和敌意。它们都反映了一种零和心态。
米尔斯海默认为正是这种类型的思维正在指导中国政策。但事实上,他忽略了另一个相反的观点。这一立场仍然对与华盛顿建立富有成效的关系抱有希望。正如习近平主席在2017年所指出,“我们有一千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好,没有一条理由把中美关系搞坏。”中国驻美大使秦刚在2021年7月表示,中美合作是“时代的呼唤和人民的意愿”。他补充说,“两个大国,正在进入新一轮相互发现、认知和调适中,寻求新时代彼此的相处之道。”在这种乐观的观点之中,中美双边关系是可以维持的,即使在中美最敌对之时也是如此。
2021年9月中国驻美大使秦刚和基辛格会晤(来源:中国驻美大使馆)
关于中国对美国战略的争论仍将继续下去。一些中国媒体人士和政界人士主张采取更强硬的路线,但大多数战略顾问仍坚持采取更宽容的政策。事实上,中国现任领导层都非常谨慎。他们一般不开批评美国领导人,尤其是总统。(2020年8月,中国政府确实制裁了11名谴责中国的美国政客和“民主组织”的领导人,但这一批人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而且是在美国政府对同等数量的中国官员施加限制之后才进行的制裁。)中国领导人明白,如果中美两国的良好关系恶化,如果两国双赢让位于相互破坏,中国将遭受巨大损失。在中国外交界,这种处理与美国关系的政策甚至有一个口号:“批评美国,但不要疏远;为中国核心利益而战,但不要破坏中美关系。”
米尔斯海默在他的文章中花了很大篇幅批评的接触战略,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中国这种和平主义思想的成果。他可能会称之为“冒险政策”,但这一赌注得到了回报。接触战略使中国现代化达到了非凡的程度,这项政策减少了中国的贫穷,并在中国产生了一个庞大的世界性、思想日益自由的中产阶级。在国内,这一中产阶级极为珍视自由和财产权等价值观;在外交政策上,中产阶级更喜欢和平与谈判。虽然这个群体没有权力指导中国的未来,但中国的领导层不能完全忽视它。如果中美关系越来越敌对,中产阶级在中国的政治影响力只会减弱。
米尔斯海默认为,中国就像被程序设定了一样,注定要发动战争:一旦你给它上了发条,它就会走向权力扩张。他说,中国的实力、其民族主义思想以及世界上缺乏可能限制它的盟友这一现状,这些都将导致中国尝试改变国际秩序。但这种对中国意图的描述忽视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中国与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接触有助于中国融入世界体系。鉴于中国重视主权和谈判,称中国为保守的、希望维持现状的大国更为准确。相比之下,反而美国表现出了修正主义的姿态,试图向阿富汗和伊拉克输出民主。在亚洲,美国现在正试图通过与澳大利亚和英国达成安全协议,并重启与澳大利亚、印度和日本的“四方安全会谈”,以此来对中国形成包围之势。米尔斯海默认为中国视为一个不断崛起的霸主,它的唯一目标是挑战美国。相反,中国则认为自己是美国霸权的受害者。作为一个正在崛起但尚未完全崛起的大国,它绝没有放弃在当前国际体系内与美国共存甚至合作的希望。
米尔斯海默的处方和他的诊断一样,都是错误的。他说,由于美中竞争的根源是“结构性的”,“这个问题无法通过巧妙的政策制定来消除。”所以,他的结论是,“充其量,我们只能对这种竞争进行一定的管理,以期避免战争。”然后,他向美国政府提出了两条建议:“在东亚保持强大的常规力量,使中国政府意识到,武装冲突充其量只能带来一场无关紧要的胜利,”以及“努力为发动这场安全竞赛制定明确的路径规则——例如,避免海上军事冲突或其他意外军事冲突的协议”。第一项建议假设美国可以阻止中国发动战争;第二项建议则假设中国有足够的理性来遵循明确的行为准则。如果米尔斯海默相信这些政策为中美竞争提供了最好的出路,那么他实质上是在主张,只要双方有明智的领导和理性的决策,最坏的结果是可以避免的。因此,与他所说的相反,结构本身并不能决定未来,相关机构的行为也很重要。
美国政府不应该同意米尔斯海默对中美关系的悲观看法,而应该认识到两国关系可以变得体面、理解和务实。拜登政府似乎已经掌握了这一点。正如国务卿布林肯在2021年所说,“我们与中国的关系应当是竞争的时候便会是竞争的,可能是合作的时候便会是合作的,只有在必须的时候才应当是对抗性的。”米尔斯海默可能会批评这项政策是幼稚和软弱的,就像他也认为接触战略是如此。但中美关系的历史表明,两国领导人并不一定被结构性力量所束缚。无论是自愿的还是在压力之下,他们都可以选择合作而不是冲突。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谌海滨 
-
普京:俄乌谈判已进入死胡同
2022-04-13 08:09 乌克兰之殇 -
巴总理:巴中友好坚不可摧,无可撼动
2022-04-13 07:48 巴铁 -
英首相:罚款交了,但不会辞职
2022-04-13 07:43 -
美国新增确诊33995例、死亡610例
2022-04-13 07:28 美国一梦 -
美国将向乌再提供7.5亿美元军事援助
2022-04-13 07:27 乌克兰之殇 -
世行准备向乌提供15亿美元资金援助
2022-04-13 07:25 乌克兰之殇 -
德国总统原计划访问基辅,但泽连斯基拒绝接见
2022-04-13 07:04 乌克兰之殇 -
美国防部将与八大军工企业领导人开会,讨论对乌武器援助
2022-04-13 06:57 乌克兰之殇 -
泽连斯基:可用梅德韦丘克交换被俘人员
2022-04-13 06:56 乌克兰之殇 -
CNN称俄罗斯债务违约,俄财政部驳斥:不实消息
2022-04-12 23:05 俄罗斯之声 -
日媒:美英澳试探邀请日本加入AUKUS
2022-04-12 22:58 日本 -
“俄罗斯永远不会自我孤立,也不会被孤立”
2022-04-12 22:33 俄罗斯之声 -
纽约地铁站突发枪击事件:至少13伤,现场有多个未引爆爆炸装置
2022-04-12 22:32 美国枪击案 -
普京:我们将重启登月计划
2022-04-12 21:14 俄罗斯之声 -
乌克兰奥运花滑选手被国家队除名,理由居然是…
2022-04-12 20:43 乌克兰之殇 -
印度“安抚”美国:俄罗斯不会影响美印关系
2022-04-12 20:42 乌克兰之殇 -
为拉拢印度,美政府又嚷“中俄威胁”
2022-04-12 20:37 -
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政要:中国是排名第一的朋友
2022-04-12 20:36 巴铁 -
日本宣布冻结普京女儿等398人资产
2022-04-12 20:22 乌克兰之殇 -
北约高官:希望韩国下届政府继续为乌克兰提供援助
2022-04-12 20:17 乌克兰之殇
相关推荐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评论 82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评论 131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评论 113“原来,中国早就有预判” 评论 250“MAGA巨星”唱反调,阿根廷业界:中国制造真香 评论 212最新闻 Hot
-
美元主导地位遭削弱,“人民币必须抓住机会”
-
前十占九!“中国机构正在主导全球芯片研究”
-
最高竟达3500%!剑指中企,美国又动手了
-
“美国自毁前程,中国肯定乐坏了”
-
男子早高峰爬上猎德大桥顶部,广州交警回应
-
特朗普再次抨击鲍威尔:美国几乎没有通胀,他总是降息太迟
-
“内鬼”李刚,被逮捕
-
“特朗普的‘焦土政策’,将损害苹果和英伟达”
-
为避免被拆分,谷歌拿中国说事
-
特朗普力挺!赫格塞思在白宫表态
-
印度对中国出手,钢铁征12%关税
-
普京:愿与乌克兰直接谈
-
罗马教皇方济各去世,曾呼吁“不要害怕中国崛起”
-
美一客机在机场发动机起火,机上300人被迫撤离
-
特朗普借关税“忽悠”日韩投资阿拉斯加巨型能源项目
-
“特朗普这是在邀请中国抢走我们的科学家,太可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