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武:《丑陋的中国人》为何不配与鲁迅相提并论
最后更新: 2019-09-25 11:05:49【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孙武】
9月25日是鲁迅先生诞辰。作为新文化运动旗手,鲁迅先生一直以“斗士”的形象出现在国人面前,他对中国人劣根性的批判,向来不留情面,这一点也影响到了不少后来人。
比如柏杨的《丑陋的中国人》。这本书以“批判国民劣根性”的名义,在海峡两岸出版、畅销多年,影响深远,尤其是“点拨”了许多年轻人。
这样一本书在境内一版再版,在一些网站上评分还不低,奇怪的是,对于书中严重的偏见,网上却很难搜索到有人全面地指出和反驳。
我在上一篇文章里,提出《万历十五年》批判中国社会“以道德代法律”是大而化之的偏颇之论。因为,健全的法律也需要落实到人心,普遍的道德也离不开制度的建设,这两者不可能是对立和替代的关系。今天的许多事实,恰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重视道德教育的意义,因为人心的治理才是更值得研究的难题。
像香港目前的情况,如果对警察全部顶格处理,对暴徒全部底线处理,那样的法条只是形式上的公正,根本治理不了人心。
相比之下,《丑陋的中国人》存在的问题就不仅是偏颇了。这一点,李敖早已指出:
“这种作者不敢实指有名有姓的丑陋的中国人,却泛指所有的中国人都丑陋,用来替他的懦弱垫背……”
即便不指名道姓,要批判国民劣根性也并非不可以,但首要的条件是态度公允、举证准确,不能有太多的偏见和私货,比如:
“我虽然来美国只是短期旅行,但就我所看到的现象,觉得美国人比较友善,比较快乐,经常有笑容。我曾在中国朋友家里看到他们的孩子,虽然很快乐,却很少笑,是不是我们中国人面部肌肉构造不一样?还是我们这个民族太阴沉? ”
又如:
“中国人往往不习惯于理智反省,而习惯于情绪的反省。例如夫妻吵架,丈夫对太太说:你对我不好。太太把菜往桌上一掼。说:‘我怎么对你不好,我对你不好,还做菜给你吃?’这动作就是一种不友善的表示,这样的反省,还不如不反省。 ”
这样的例子,即便对存心要批判中国的人来说,是不是水平也太低了?
而作者似乎也并不是真想要批判,他也算敢于表明心迹:
“我们应该感谢鸦片战争,如果没有鸦片战争,现在会是一种什么情况?至少在座的各位,说不定头上还留看一根辫子,女人还缠着小脚,大家还穿看长袍马褂。陆上坐两人小轿。水上乘小舢板。如果鸦片战争提早二百年前发生,也许中国改变得更早一些,再往前推到一千年前发生的话,整个历史就会完全不一样。”
这种心态,恐怕连“崇洋媚外”都算不上,是恨殖民者来得晚了啊。
柏杨大力批判的“缠足”,其实,这根本谈不上“中国人的劣根性”,因为在宋代以前并没有“缠足”的记录,到了近现代也渐渐就废止了,显然这种陋习不能上升到中国人的文化基因层面。
维多利亚时期的欧洲人,将患上肺结核视为女性美丽的标准。为了美白,她们敷含鸦片的面膜,用氨水洗脸,以有毒的朱砂当唇釉,甚至还用砷水沐浴。套用柏杨的话,我们或许也可以问:为什么西方文化之中,会产生这种残酷的东西?
为了迎合细腰的时尚,当时的女性长期佩戴不符人体结构的束腰,以呼吸不畅、娇喘连连的病态为美,压得五脏六腑都漂移了。套用柏杨的话,我们或许也可以问:为什么西方文化之中,会产生这种残酷的东西?
使得裹小脚渐渐消亡的,是高跟鞋在明末清初的传入。一个社会的风尚、陋习,往往是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的(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民族劣根性或者文化基因的角度,就完全找错了问题。
标签 鲁迅-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责任编辑: 宙斯 
-
“可爱的中国”之塔吉克族:绚丽的民族服饰 寒冷高原上最靓丽的风景
2019-09-24 19:42 -
“可爱的中国”之汉族:小剪纸绽放大异彩
2019-09-20 20:33 -
英国人说自己像香港的“保姆”,我外交官:你们得利还不够多吗?
2019-09-20 14:59 这就是中国 -
俄罗斯送来大礼,彩色的开国大典!
2019-09-18 18:04 国庆70周年 -
养活14亿人,中国为什么能?
2019-09-17 11:49 -
-
华春莹:确保网络安全,要防备的不是华为而是思科和苹果
2019-09-16 18:41 华为 -
“可爱的中国”之哈萨克族:听不完的冬不拉,数不完的民族传奇...
2019-09-15 15:17 -
撒拉族:在骆驼泉旁,感受“花儿”与“少年”的别样生活
2019-09-12 20:09 -
习近平视察北京香山革命纪念地
2019-09-12 19:10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民主还是专制,这个范式已成为西方推动颜色革命的一种工具
2019-09-12 11:04 这就是中国 -
峨眉山景区:喊客拉客3次以上将被拘留
2019-09-12 08:16 中国游客 -
西方民族主义是好是坏?为何今天“见人就嫁”?
2019-09-11 07:26 文化 -
西方今天最大的问题,就是空谈误国
2019-09-09 12:52 这就是中国 -
湄洲妈祖首次坐动车“巡安”,买“实名车票”
2019-09-07 17:16 -
看到电影里有国旗,有些人就不舒服
2019-09-06 08:35 中国电影 -
超176亿,暑期档票房创历史纪录
2019-09-02 07:32 中国电影 -
“港独”头目黄之锋被捕
2019-08-30 09:01 香港 -
中方:对原产美国约75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
2019-08-23 20:07 中美关系 -
一名华裔移民的一生:从美国英雄到种族政策牺牲品
2019-08-23 09:21
相关推荐 -
美业界“喊疼”:请中方“收回成命” 评论 74朝令夕改!“没人知道特朗普五天后的规定是啥样” 评论 192日本人大幅抛售美国国债,逼停特朗普? 评论 255“关税犹如泰山压顶,将‘不可逆转’伤害美国经济” 评论 118“史无前例”,英国政府将接管英国钢铁公司 评论 203最新闻 Hot
-
美业界“喊疼”:请中方“收回成命”
-
朝令夕改!“没人知道特朗普五天后的规定是啥样”
-
“如果这种情况长期持续,相当数量的美国农民将破产”
-
特朗普对华贸易战注定失败,原因如下↓
-
美防长“挥舞大棒”:伊朗,美军已准备好了
-
被马斯克骂“傻蛋”后,纳瓦罗:我们关系很好
-
乌克兰这下有戏了?
-
“特朗普关税增加金融危机风险,欧洲需要答案”
-
美伊首轮间接谈判结束,伊朗外长:双方希望在最短时间内达成协议
-
美国小企业哀叹:我们呢?我们的活路在哪里?
-
“特朗普家族全面参与加密货币项目,获利近10亿美元”
-
旅美数十年后,中国明星数学家夫妇回国
-
美国低调豁免部分商品,“对华关税现首个松动信号”
-
探访义乌后,法媒感叹:美国订单少了,士气反而更高
-
“对抗中国主导地位,特朗普盯上太平洋海底”
-
“一团糟!关键是,各国能忍到几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