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双石:淮海战役纵横谈——纪念淮海战役70周年(一)
关键字: 淮海战役徐蚌会战解放战争徐州黄淮平原粟裕刘伯承邓小平【文/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双石】
本文不是一个战役综述或史记,而是对若干重要且有争议的问题的剖析和探讨,以此纪念淮海战役70周年。
一、淮海战役,徐蚌会战,哪个命名更准确?
淮海战役,是上个世纪40年代末的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也就是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联合实施的一次战略大决战。这场战役,以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歼灭了国民党军徐州刘峙集团主力而告结束,因而对全国战局产生了至关重要的重大积极影响。
与其他两场决战相比,淮海战役具有以下特点:
(一)这是唯一一个在兵力、火器对比上不占优势的态势下发起的决战:辽沈战役、平津战役,都是我方在兵力、火器和态势上占有优势情况下发起的,而淮海战役发起时,敌我力量对比共方仍处劣势——正如毛泽东所言,是一锅夹生饭。
(二)这是唯一一个打起来以后才明确“决战”性质的战役:辽沈战役发起前大半年多的1948年2月7日,毛泽东就提出了“封闭蒋军在东北加以各个歼灭”的决战设想,作战方针的确立也是在战役正式发起前的9月7日(以东野主力南下北宁线的9月12日为战役正式发起始点);平津战役发起前20天的11月9日,毛泽东就提出了“抑留蒋傅集团在华北就地歼灭”的决战设想,作战方针也于战前一周左右的11月18日最后确定(以东野主力南下入关的11月23日作为战役发起始点)。
而淮海战役呢?一直到华野主力南下陇海路开始捕击黄百韬兵团的11月5日(也就是淮海战役正式开始的始点),统帅部也好,中野、华野首长也好,都还没能确定与徐州刘峙集团“决战”的决心——战役的设想也仅仅是歼刘峙集团三分之一左右。
淮海战役示意图
直到华野主力即将完成对黄百韬兵团的包围的11月9日,在充分征求并取得共识的各方意见后,统帅部“就地全歼刘峙集团”决心才得以确定。
(三)淮海战役基本上是通过战斗解决问题。辽沈战役中,东北蒋军锦州、沈阳、长春的三大重兵集团中,锦州、辽西之敌(实际上就是沈阳之敌)是以战斗解决问题,而长春之敌起义的起义,投降的投降,是以和平方式解决的;平津战役中,北平之敌(即傅作义集团主力)是以和平方式解决的。而淮海战役中,除战役开始之时,冯治安部三个半师在贾汪起义外,其余的黄百韬集团、黄维集团、邱(清泉)李(弥)孙(元良)集团,均为战斗解决,中野、华野也为此付出很大代价——伤、亡、失踪人数达到6位数。(参见表1-1)
淮海战役,是共产党方面的命名,在国民党方面,这场战事称之为“徐蚌会战”。
应该说,国民党方面的称谓,比共产党方面更为准确。
淮海战役最先提案者,是时任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粟裕将军,他在济南战役尚未完全结束时的1948年9月24日,就致电中央军委、华东局和中原局,提出了济南战役结束后华野主力作战建议。
粟裕在建议中提出了三个方案,其中的首案即为“淮海战役”,其要点为:
⒈乘两淮敌军空虚,由华野苏北兵团攻占淮安、淮阴、高邮、宝兴,华野主力位于宿迁至运河车站线,准备打击出徐州出援之敌;
⒉尔后,以3个纵队占领海州、连云港,华野全军转入休整。[1]
表1-1:三大战役敌我损失对照表
在粟裕提出的“首案”中,淮海,当然指的是预设的战场范围,即两淮(淮安、淮阴)和海州地区(广义的理解,是指海州、连云港地区)。战役的目的显而易见:首先取两淮和海、连,歼灭国民党军在该地区的那两个整编师(军),同时准备打击由徐州来援之战,迫敌主力退守津浦沿线,减少刘峙集团机动作战兵力,将山东、苏北解放区连成一片,改善华东、中原我军态势,为渡江南进创造条件。
所以,粟裕将军的这个“淮海战役”,是名符其实的“淮海战役”。
但是,后来那个“为以徐州为中心,东起黄海之滨,西至豫皖苏边,北自陇海铁路两侧,南达淮河的广阔战场上,与国民党军徐州刘峙集团的大决战”,与粟裕的这个“最初建议”相比,已经面目全非,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了:后来那个“大决战”,使位于津浦、陇海两大铁路干线枢纽上的徐州为中心的地区,变成了一个燃烧的“十字架”,而粟裕原建议中的“淮海战场”,却反而被予以边缘化,基本上就没有发生过什么值得一提的战事。
此“淮海”,已非彼“淮海”,后来发生的“淮海战役”,实际上已经名不符实。
倒是国民党军方面对这场决战的称谓更为准确:徐蚌会战。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 责任编辑:武守哲
- 最后更新: 2018-05-17 09:09:37
-
商王朝不能只用“奴隶社会”来概括
2018-05-16 07:37 考古 -
一本日记,给你看反清复明的秘闻
2018-05-12 09:04 -
明朝闭关锁国,是一种进攻性策略
2018-05-11 09:00 趣读 -
美国轰炸我驻南联盟大使馆19周年,我们不会忘记!
2018-05-08 12:09 中美关系 -
这几个可能是被人误解最多的成语
2018-05-08 07:52 趣读 -
中国历史,至少有三千年与运河有关
2018-05-05 08:39 -
情侣装最早起源于宋代?为啥古代穿衣讲究多?
2018-05-04 07:26 趣读 -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到今天很多国家都不懂
2018-05-02 07:39 -
中国将用法律告慰2000万英烈在天之灵
2018-04-27 15:23 捍卫英雄 -
奠基:共和国前30年与改革开放40年
2018-04-26 08:52 改开40周年 -
元代就有水力纺纱机,却昙花一现
2018-04-25 10:00 大国工匠 -
一分钟带你回顾改革开放前的故事
2018-04-24 10:00 观天下讲坛 -
张献忠宝藏考古发掘结束:蜀王金宝国内首次现身
2018-04-20 16:48 考古 -
英国摄影师拍的清朝美女!150年来首次公布
2018-04-18 15:54 趣图集锦 -
谁说书生百无一用?人家还会跳墙呢
2018-04-17 09:10 趣读 -
这档节目怕是失了智,竟说“侵华日军对故宫秋毫无犯”
2018-04-16 15:23 -
在明朝,麒麟不止是祥瑞,还是外交媒介
2018-04-12 15:30 趣读 -
英拍卖行拒撤拍疑似圆明园流失文物 文物局强烈谴责
2018-04-10 13:20 考古 -
《新闻联播》用了6分多钟来缅怀他
2018-04-06 09:44 -
为什么中国会成为这样的中国?
2018-04-03 10:00 宪法与政治
相关推荐 -
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评论 147和特朗普一起“孤立中国”?欧盟拒绝 评论 17“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评论 127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评论 90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评论 121最新闻 Hot
-
扛不住了?特朗普释放对华缓和信号
-
美欧倒逼肯尼亚“转头”,“中国又拿下一局”
-
和特朗普一起“孤立中国”?欧盟拒绝
-
鲁比奥要重组美国务院:在大国竞争时代,难以履行使命
-
又变了!特朗普:无意解雇鲍威尔
-
“美国几代人的亚太布局被毁,盟友终将望向中国”
-
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发生针对游客的枪击事件,致至少20死
-
“我们投给特朗普,现在他的关税搅乱了我们的行业”
-
美媒吐槽:全员滑跪,除了中国…
-
“别用中国的”,美国务院内部文件曝光
-
越南总理表态:越美谈判,不能影响其他市场
-
“关税正在扼杀企业对美投资意愿,市场重心或转向”
-
“谈判推迟,美国又提要求”
-
换防长?“美国后院起火”
-
带着石破茂的亲笔信,他来中国了
-
斗争升级!哈佛大学起诉特朗普政府
-